《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优秀PPT.ppt(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第1页,本讲稿共49页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第2页,本讲稿共49页 阴阳的起源 第3页,本讲稿共49页阴阴阳阳是是对对自自然然界界相相互互关关联联的的事事物物和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u 水(阴)水(阴)u 火(阳)火(阳)要点:要点:相关相关 对立对立 属性属性概念概念第4页,本讲稿共49页阴阳的划分:阴阳的划分:阳阳运运动动的的、热热的的、在在上上的的、向向外外的的、明亮的、兴奋的、强壮的。明亮的、兴奋的、强壮的。阴阴静静止止的的、寒寒的的、在在下下的的、向向内内的的
2、、晦暗的、抑制的、虚弱的。晦暗的、抑制的、虚弱的。第5页,本讲稿共49页阴阳的特性阴阳的特性1、普遍性、普遍性2、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相对性:u(如昼夜、上下午)(如昼夜、上下午)无限可分性无限可分性3、阴阳的相互转化性、阴阳的相互转化性l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l指定事物不同时,阴阳属性随之改变指定事物不同时,阴阳属性随之改变第6页,本讲稿共49页 对立制约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二、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交感阴阳交感第7页,本讲稿共49页1、阴阳交感、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发生相摩、相错、相荡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发生相摩
3、、相错、相荡的相互作用、感应交合的过程。的相互作用、感应交合的过程。二、阴阳的相互关系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第8页,本讲稿共49页2、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 一一切切事事物物或或现现象象都都存存在在着着相相互互对对立立的的阴阴阳阳两两个个方方面,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斗争。面,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制约制约 斗争斗争 动态平衡动态平衡二个含义:二个含义:(1)阴阳属性都是对应的矛盾的。)阴阳属性都是对应的矛盾的。如上下、动静如上下、动静(2)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相互制约。如寒热)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相互制约。如寒热 第9页,本讲稿共49页3、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1)阴阳互根
4、)阴阳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阴阳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下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下(2)阴阳互用)阴阳互用相互依存基础上相互滋生。如气血相互依存基础上相互滋生。如气血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第10页,本讲稿共49页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 对立对立属性相反(绝对的)属性相反(绝对的)制约制约相互克制(相对的)相互克制(相对的)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互根相互依存(绝对的)相互依存(绝对的)互用互用相互促进(相对的)相互促进(
5、相对的)第11页,本讲稿共49页4、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是在不断的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阴阳是在不断的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u消消减少、消耗减少、消耗 u长长增多、增长增多、增长 u消长消长制约制约动态平衡动态平衡 u(1)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彼此消长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彼此消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冬至春至夏)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冬至春至夏)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阴阳俱消、俱长(气血)阴阳俱消、俱长(气血)第12页,本讲稿共49页(2)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平衡:平衡平衡阴阳消长的运动变化处于一定范围、
6、限度、时阴阳消长的运动变化处于一定范围、限度、时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总体相对稳定。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总体相对稳定。上限 下限 正常 异常 第13页,本讲稿共49页5 5、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自相反的方向转化。阴证阴证 阳证阳证 寒极生热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热极生寒 一定条件:重、极一定条件:重、极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第14页,本讲稿共49页(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阳 阴阴 部位:部位:上上 下下 表表 里(脏腑)里(脏腑)背背 胸胸 气血津液:气血津
7、液:气气 血、津液血、津液 脏腑:脏腑:六腑六腑 五脏五脏 心阳心阳 心阴心阴 经络:经络: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阳阳 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阴阴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15页,本讲稿共49页(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u(阳)功能(阳)功能 物质(阴)物质(阴)第16页,本讲稿共49页(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阴阳偏盛、阴阳偏盛: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 实热证实热证 急性肺炎急
8、性肺炎 正常正常阳偏盛阳偏盛阴偏盛阴偏盛第17页,本讲稿共49页u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u实寒证实寒证 痛经痛经 正常正常阳偏盛阳偏盛阴偏盛阴偏盛第18页,本讲稿共49页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阴阴/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使对方相对亢盛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使对方相对亢盛u虚热证虚热证 肺结核肺结核 甲亢甲亢u虚寒证虚寒证 夜尿频夜尿频 正常正常 阴偏衰阴偏衰 (虚热)(虚热)阳偏衰阳偏衰(虚寒)(虚寒)第19页,本讲稿共49页3.阴阴阳阳互互损损,阴阴阳阳两两虚虚:属属于于阴阴或或阳阳的的
9、任任何何一一方方虚虚损损到到一一定定程程度度时时导导致致另另一方不足的病理变化。一方不足的病理变化。阴虚阴虚 阳虚阳虚 阴阳两虚阴阳两虚阳虚阳虚 阴虚阴虚 正常正常阴阳两虚阴阳两虚第20页,本讲稿共49页4 4、阴阳转化、阴阳转化 阴证阴证 阳证阳证 第21页,本讲稿共49页(四)指导疾病诊断(四)指导疾病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阳阳阴阴色泽色泽 鲜明鲜明 晦暗晦暗 声息声息 高亢宏亮高亢宏亮低微无力低微无力 症状症状热、燥、动热、燥、动 寒、润、静寒、润、静 脉象脉象 数、浮、大、数、浮、大、洪、滑洪、滑 迟、沉、小、迟、沉、小、细、细、涩涩病变部位病变部
10、位 表、外、上表、外、上 里、内、下里、内、下 其它其它第22页,本讲稿共49页(五)用于疾病的防治(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防病、指导养生防病u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 u(1)阴阳偏盛)阴阳偏盛损其有余损其有余 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u(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补其不足 虚者补之虚者补之:滋阴滋阴 温阳温阳 阴阳两虚阴阳两虚阴阳双补阴阳双补第23页,本讲稿共49页阴病治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病治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阴中求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阳中求阴张景
11、岳: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则泉源不竭。”第24页,本讲稿共49页2、归纳药物性能、归纳药物性能 阳阳 阴阴 四气四气 温热温热 寒凉寒凉 五味五味 辛甘淡辛甘淡 酸苦咸酸苦咸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升浮升浮沉降沉降第25页,本讲稿共49页案例一案例一患者,女,患者,女,26岁。岁。主诉:消瘦,乏力,多汗,善饥,手颤,主诉:消瘦,乏力,多汗,善饥,手颤,烦躁易怒烦躁易怒1年余,加重半月。年余,加重半月。查体:舌边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查体:舌边
12、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血液指标检查血液指标检查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如何用阴阳学说进行分析?中医如何用阴阳学说进行分析?第26页,本讲稿共49页辨证:阴虚火旺辨证:阴虚火旺治则:滋阴降火治则:滋阴降火第27页,本讲稿共49页第二节第二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五行行 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五五种种物物质质及及以以之之分分类类而而构构成成的的五五大大行行类类事事物物之之间间的的运运动动变化。变化。“行行”行列,次序;行列,次序;运动变化运动变化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第28页,本
13、讲稿共49页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特性(一)五行的特性l木:木曰曲直木:木曰曲直 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生长、升发、舒畅、条达l火:火曰炎上火:火曰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温热、升腾、向上 l土:土爰稼穑土:土爰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生化、承载、受纳 l金:金曰从革金:金曰从革 清肃(清洁、肃杀)、收清肃(清洁、肃杀)、收敛敛 l水:水曰润下水:水曰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寒凉、滋润、向下第29页,本讲稿共49页木曰曲直木曰曲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木行。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木行。第30页,本讲稿共49页火曰炎上火
14、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等性质的事凡具有温热、升腾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火行物,归属于火行第31页,本讲稿共49页土爰稼穑土爰稼穑凡具有承载、受纳、生化等性凡具有承载、受纳、生化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土行质的事物,归属于土行第32页,本讲稿共49页金曰从革金曰从革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 性质的事物,归属于金行性质的事物,归属于金行第33页,本讲稿共49页水曰润下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闭藏凡具有寒凉、滋润、闭藏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水行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水行第34页,本讲稿共49页(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推演(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推演 自自 然然 界界五五行行人人
15、体体五五味味五五色色五五化化五五气气五五方方五五季季五五脏脏五五腑腑五五官官五五体体五五志志五五液液酸酸 青青 生生 风风 东东 春春木木 肝肝 胆胆 目目 筋筋 怒怒 泪泪苦苦 赤赤 长长 暑暑 南南 夏夏火火 心心小小肠肠舌舌 脉脉 喜喜 汗汗甘甘 黄黄 化化 湿湿 中中 长长夏夏土土 脾脾 胃胃 口口 肉肉 思思 涎涎辛辛 白白 收收 燥燥 西西 秋秋金金 肺肺大大肠肠鼻鼻 皮皮 悲悲 涕涕咸咸 黑黑 藏藏 寒寒 北北 冬冬水水 肾肾膀膀胱胱耳耳二二阴阴骨骨 恐恐 唾唾第35页,本讲稿共49页(三)五行的生克制化(三)五行的生克制化1.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的相生相克 相生相生:促进、助长、
16、资生:促进、助长、资生 相生次序:木相生次序: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相克相克:抑制、制约:抑制、制约 相克次序:木相克次序:木土土水水火火金金相生关系:相生关系:u生我生我母、我生母、我生子子相克关系:相克关系:u克我(胜我,所不胜)、我克(我克我(胜我,所不胜)、我克(我胜)胜)第36页,本讲稿共49页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木(肝)木(肝)火(心)火(心)土(脾)土(脾)金(肺)金(肺)水(肾)水(肾)相生相生相克相克第37页,本讲稿共49页2、五行的制化、五行的制化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制化:克制与生化制化:克制与生化类经图翼类经图翼运气上运气上:“盖造化之机
17、,不可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五制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五制则亢而为害。则亢而为害。”第38页,本讲稿共49页(四)五行的相乘和相侮(四)五行的相乘和相侮五行中任何一行五行中任何一行太过太过或或不及不及相乘相乘:相克太过:相克太过 u相乘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相乘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 相侮相侮:反克:反克 u相侮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相侮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相生、相克相生、相克正常现象(生理)正常现象(生理)相乘、相侮相乘、相侮异常现象(病理)异常现象(病理)第39页,本讲稿共49页三、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的应用三、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的应用(一)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18、,反映内外环境(一)归属人体组织结构,反映内外环境统一统一u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u2.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第40页,本讲稿共49页(二二)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u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u2.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n说明五脏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联说明五脏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联系、资生、制约系、资生、制约 第41页,本讲稿共49页(三)说明脏腑疾病的发病和传变规律(三)说明脏腑疾病的发病和传变规律1、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2、疾病的传变、疾病的传变u(1)相生关系的传变(母子相
19、及)相生关系的传变(母子相及)母病及子母病及子肾精不足肝血不足肝肾精血不足子病及母子病及母(子盗母气)(子盗母气)心火旺引动肝火心火旺引动肝火心肝火旺心肝火旺 第42页,本讲稿共49页(2)相克关系的病理传变(相乘相侮)相克关系的病理传变(相乘相侮)相乘相乘肝肝病病传传脾脾(木木旺旺乘乘土土、土土虚虚木木乘乘)肝肝脾不和脾不和相侮相侮 肝病传肺(木侮金)肝病传肺(木侮金)肝火犯肺肝火犯肺 第43页,本讲稿共49页(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1.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u诊断:面青、口酸诊断:面青、口酸肝肝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3.推测疾
20、病的预后转归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第44页,本讲稿共49页(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1、控制疾病的传变(生克乘侮)、控制疾病的传变(生克乘侮)第45页,本讲稿共49页2、确定治则与方法、确定治则与方法(1)相生规律:)相生规律:u虚则补其母:虚则补其母:u滋滋水水涵涵木木(肾肾阴阴虚虚肝肝阴阴不不足足,肝阳偏亢)肝阳偏亢)u培土生金(脾胃虚弱培土生金(脾胃虚弱肺气虚)肺气虚)u益火补土法(温肾阳益火补土法(温肾阳健脾阳)健脾阳)u实则泻其子:实则泻其子:n肝旺泻心法(清心火肝旺泻心法(清心火降肝火)降肝火)第46页,本讲稿共49页(2)相克规律:)相克规律:u“抑强
21、抑强”、“扶弱扶弱”l抑木扶土法(调理肝脾法)抑木扶土法(调理肝脾法)l培土制水法(温运脾阳培土制水法(温运脾阳治疗肾虚水治疗肾虚水泛)泛)l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l泻南补北法(泻心火以滋肾水)泻南补北法(泻心火以滋肾水)第47页,本讲稿共49页其他:其他:u指导脏腑用药指导脏腑用药n色、味色、味u指导针灸治疗指导针灸治疗u指导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指导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第48页,本讲稿共49页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均属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均属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与五行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事物阴阳与五行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中每一行又可再分阴阳五行中每一行又可再分阴阳第49页,本讲稿共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