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生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和吸收生理学.ppt(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学习目标】1.掌握:消化与吸收的概念,胃内消化及小肠内的消化 2.熟悉:消化道器官活动的调节 3.了解:口腔内消化及大肠内消化消化:食物经过消化道内被加工分解成为小分物质的过程。消化的方式:1.机械性消化 2.化学性消化 第一节第一节 消化消化一.口腔内的消化(一)唾液的性质及其作用 日。主要水分约占99%,其他有机物成分,有粘蛋白,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此外还有少量无机物和一些气体分子。唾液的主要作用:湿润口腔和食物,以利于说话和吞咽 可以清除口腔中食物的残渣,冲淡和中和进入口腔的有害物质,能清洁和保护口腔。消化食物,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
2、麦芽糖。抗菌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具杀灭细菌和病毒的作用。(二)咀嚼和吞咽1.咀嚼 作用:将食物切碎,将切碎的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 食团,便于吞咽。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接触而产生化学性消化作用。加强食物对口腔内各种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胃,胰,肝和胆囊等活动,有利于后续的消化过程。2.吞咽 第一期:口腔期,指食团从口腔进入咽 第二期:咽期,指食团从咽进入试管上端 第三期:食管期,指食团从试管上端经喷门进入胃内蠕动是消化道推送食物的一种共有运动形式。蠕动是指空腔器官平滑肌的顺序性收缩而形成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吞咽放射的其本中枢位于延髓。二.胃内的消化(一)胃液及其分泌 胃
3、液是由胃腺(主细胞,壁细胞和黏液细胞)和胃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的 1.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无色,透明,酸性液体。胃液的成分除占比例最多的水分外,其成分主要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胃酸的分泌量:空腹时,正常人空腹时,正常人0 05mmol/h5mmol/h。最大排酸量:最大排酸量:202025mmol/h25mmol/h。最大排酸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也与壁最大排酸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也与壁 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2 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来源来源 :主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主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作用作用 :初始无活性,在盐酸的作用下转变为有活:初始无活
4、性,在盐酸的作用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被激活的胃蛋白酶对胃蛋白酶原性的胃蛋白酶,被激活的胃蛋白酶对胃蛋白酶原也有激活作用。最适也有激活作用。最适PH=2-3PH=2-3,pHpH.0.0则失活。则失活。1)盐酸 由壁细胞分泌。主要生理作用:1.1.激活胃蛋白酶元,使之转变为胃蛋白酶,并为其作用 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2.2.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3.3.能杀灭随食物入胃的细菌,对胃和小肠的无菌状态有 重要作用。4.4.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胆汁的分泌。5.5.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3.黏液 来源来源:粘液由表面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粘液由表面上皮细胞、
5、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粘液颈细胞分泌共同分泌。粘液颈细胞分泌共同分泌。成分成分:粘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较高的粘滞性粘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PHPH值为中性。值为中性。作用作用:保护胃黏膜,重要的是形成保护胃黏膜,重要的是形成胃粘液胃粘液-HCO-HCO3 3-屏屏障障,保护胃粘膜。,保护胃粘膜。4 4)内因子)内因子 来源来源:壁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 ,一种糖蛋白。,一种糖蛋白。作用作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1212的吸收。的吸收。临床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6、胞性贫血。特点特点: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二)胃的自身保护作用 1.1.粘液屏障:粘液屏障:湿润食物,使之易于通过胃。湿润食物,使之易于通过胃。保护胃粘膜不受食物中坚硬物质机械损伤。保护胃粘膜不受食物中坚硬物质机械损伤。黏液为中性或偏碱性,可中和盐酸,减弱胃蛋白黏液为中性或偏碱性,可中和盐酸,减弱胃蛋白酶的活性,酶的活性,从而防止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消化。从而防止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消化。黏液还可以吸附维生素黏液还可以吸附维生素C C和和B B族维生素,以免被胃族维生素,以免被胃酸破坏。酸破坏。2.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HCOHCO3 3-+H+H+H H
7、2 2COCO3 3 作用:防止作用:防止H H对胃黏膜的直接侵蚀作用。对胃黏膜的直接侵蚀作用。防止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化性防止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化性 损伤。损伤。3.胃粘膜屏障 由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腔面膜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构成的胃腔与胃粘膜上皮细胞之间的一道生理屏障,称为胃粘膜屏障。作用:耐受酸度很高的胃酸,而不被腐蚀,阻止H侵入粘膜及防止离子透过。4.壁细胞的保护作用 壁细胞能合成和释放某些物质如前列腺素PGE2和PGI2,它们对胃粘膜细胞具有防止 纯酒精,沸水,强酸和强碱的刺激作用,称为细胞的保护作用。(二)胃的运动 1.胃的运动形式 1)容受性舒张:进食时反射性引起胃壁平滑肌的舒张。胃空腹
8、时50ml50ml,进食后可增加到1.5-2.0L.1.5-2.0L.生理意义:使胃容纳,储存食物,胃随着胃内容物的增加而扩张,而胃内压不会明显增高。2)2)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 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称为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称为 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生理意义生理意义:保持胃一定的位置和形态。保持胃一定的位置和形态。使胃内维持一定的压力,使胃液渗使胃内维持一定的压力,使胃液渗入食糜中,利于化学性消化。入食糜中,利于化学性消化。协助胃一定的位置和形状。协助胃一定的位置和形状。紧张性收缩是胃的其他运动形式的紧张性收缩是胃的其他运动形式的有效进行有效进行 基础。
9、基础。3)蠕动 蠕动波起自胃体中部,逐步向幽门部推进。作用:磨碎和搅拌食糜。促进食糜与胃液混合,利于化学性消化。推进食糜从胃体向幽门方向移动,促使食糜排空,每次有3-5mL排入十二指肠。2.胃排空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动力:直接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影响因素:流质食物比半流质食物排空速度快,固体 食物排空速度慢。切碎的,颗粒小的比大块的,颗粒大的排空速度快。等渗液比非等渗液排空快。在三大营养物质中,排空速度由快到慢依次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混合性食物完全 排空需4-64-6小时。胃排空速度的控制因素: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食物的扩张刺激及化学刺激可引起胃平滑肌的收缩,压大于十二
10、指肠内压。促进胃排空。十二指肠内:抑制胃排空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食糜中的酸,脂肪,高渗特性扩张刺激通过肠-胃反射,以及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 素和抑胃肽,使胃内压小于十二指肠内压,抑制胃排空。三.小肠内消化(一)胰液的分泌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为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pH7.8pH7.88.48.4,渗透压血浆。胰液呈间歇性分泌,分泌量约为1 12L/2L/每日。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胰液的主要成分:1.胰淀粉酶 胰淀粉酶不需激活就具有活性,能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和葡萄糖,其最适pH6.7-7.0pH6.7-7.0。2.2.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原糜蛋白
11、酶原 肠致活酶 胰蛋白酶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糜蛋白酶 蛋白质 月示月示、胨胨 多肽和氨基酸多肽和氨基酸 胰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糜蛋白酶 蛋白质 月示月示、胨胨 3.胰脂肪酶 胰脂肪酶不需激活就有活性,可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最适pH7.5-8.5。(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1.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性质:深黄色,苦味,分泌量大,每天分泌0.8-1.0L,偏碱性。成分:无机物:H H2 2O O、HCO HCO3 3-、NaNa+、K K+、ClCl-、n 有机物: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2.胆汁的作用 1)乳化脂肪 2)促进脂肪吸收 3)促进脂溶
12、性维生素的吸收 4)利胆作用(三)小肠液分泌 性质和特点:弱碱性,pH7.6-8.0,分泌量大,每天分泌1-3L,含多种消化酶 主要作用:1.保护作用 2.消化作用 3.稀释作用(四)小肠的运动 1.小肠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 小肠平滑肌维持 一定的紧张性是分节运动和蠕动 的基础。2)分节运动 概念:是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一种运动。运动意义: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 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 创造条件。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3)蠕动 意义:将分节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一个新肠段后再开始分节运动。蠕动冲:速度快(2-25cms),传播远的蠕动。
13、可可一次将食糜从小肠始端推送到末端,有时可一直推一次将食糜从小肠始端推送到末端,有时可一直推送到大肠送到大肠2.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概念: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环形肌显著加厚,称为回盲括约肌。主要功能: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大肠,延长 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因此有利于食物在小肠内完 全消化吸收。四.大肠内消化 大肠的主要功能:大肠的主要功能:吸收水分吸收水分 暂时储存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并将食物残渣形成暂时储存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并将食物残渣形成 粪便排出体外粪便排出体外 大肠内的细菌:大肠内的细菌:粪便中细菌占粪便固体总量的粪便中细菌占粪便固体总量的20%-30%20%-30%,细菌中,
14、细菌中 含有分解食物残渣的酶,细菌对糖和脂肪含有分解食物残渣的酶,细菌对糖和脂肪 的分解称为发酵。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败。的分解称为发酵。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败。(一)大肠液的分泌 主要成分:黏液和碳酸氢盐 主要作用:通过黏液蛋白保护肠壁和润滑粪便。(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1.大肠运动的形式 1)袋状往返运动 是由环形肌不规则的自发收缩引起的。作用:是使结肠袋中的内容物向两个相反地方向进行短距离的往返移动,有利于研磨及混合肠内容物,使其与肠粘膜充分,持久接触,促进水和电解质的吸收。2)多袋推进运动 是一个或一段结肠袋收缩引起的,可使内容物向前推进 一段。3)蠕动 是由一些稳定向前推进的收缩波引
15、起。集团蠕动:一种运动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动。每天可发生 3-4次,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引起。2.排便 一种反射活动。第二节 吸收 吸收是指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通过消化道粘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一.吸收的部位 吸收部位吸收部位 吸收的物质吸收的物质 口腔口腔 某些药物某些药物 胃胃 乙醇,水,某些物乙醇,水,某些物 大肠大肠 水分,无机盐,某些药物水分,无机盐,某些药物十二指肠,空肠十二指肠,空肠 糖类,蛋白质,脂肪糖类,蛋白质,脂肪 回肠回肠 胆盐,维生素胆盐,维生素B12 小肠是吸收最的部位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糖的吸收 糖类以单糖的形式被 小肠吸
16、收。主要是葡萄糖(80%)其余的几乎是乳糖和果糖。(二)蛋白质的吸收 蛋白质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几乎全部被小肠吸收。少量的食物中的蛋白质被完整的吸入血液。(三)脂肪的吸收(四)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吸收(1)钠的吸收 钠的吸收是主动过程,其吸收为单糖和氨基酸的吸收 提供动力,并且单糖和氨基酸的存在也能促进钠的 吸收。(2)铁的吸收 每天吸收1mg,食物中三价的高铁不易吸收,需维生 素C的作用下,还原为二价的亚铁,才能被吸收。(3)钙的吸收 食物中的钙必须在水溶性的离子状态下才能 被吸收。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D 脂肪 影响钙的吸收:草酸盐 磷酸盐(4)维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扩散方式吸收 维生素B B
17、1212+内因子复合物,在回肠以主动方 式被吸收 脂溶性-以扩散方式被动转运吸收 第三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一一.神经的调节神经的调节 1.1.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 1)交感神经:胃肠运动减弱,腺体分泌减少,交感神经:胃肠运动减弱,腺体分泌减少,括约肌收缩,抑制壁内神经丛括约肌收缩,抑制壁内神经丛 (2 2)副交感神经:胃肠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多,副交感神经:胃肠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多,括约肌舒张,兴奋壁内神经丛括约肌舒张,兴奋壁内神经丛 (3 3)壁内神经丛:消化道运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壁内神经丛:消化道运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多增多2.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
18、性调节 (1 1)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是由食物的机械刺激,化学刺激直接作用于消化管粘是由食物的机械刺激,化学刺激直接作用于消化管粘 膜相应感受器引起。膜相应感受器引起。(2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与食物有关的性状,颜色,气味声音以及进食的环境与食物有关的性状,颜色,气味声音以及进食的环境 和语言文字等刺激作用于视觉嗅觉或听觉感受器,兴和语言文字等刺激作用于视觉嗅觉或听觉感受器,兴 奋经视神经嗅神经或听神经传人反射中枢形成的。奋经视神经嗅神经或听神经传人反射中枢形成的。二.体液调节 在胃肠道粘膜内散在分布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在胃肠道粘膜内散在分布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数量多数量多 他们能合成
19、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他们能合成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统称胃肠激统称胃肠激 素素(一)(一)胃肠激素的作用胃肠激素的作用 (1 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 (2 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3 3)营养作用)营养作用 (二)主要的胃肠激素 胃肠激素名称 分泌部位 生理作用 促胃液素 胃窦十二指肠 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促进胃肠运促胰液素 十二指肠空肠 刺激胰液及胆汁中水和HCO3 的分泌,抑制胃的运动和分泌缩胆囊 素 十二指肠空肠 刺激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抑胃肽 十二指肠空肠 抑制胃液的分泌和胃排空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脑-肠肽:促胃液素 缩胆囊素 P物质 生长抑素 生理意义:调节胃肠道运动和消化腺分泌 调节代谢 调节摄食活动 调节免疫功能 细胞保护作用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