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三上册语文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初三上册语文教案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初三上册语文教案5篇2021初三上册语文教案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流派朦胧派。2、理解诗歌借用意象抒情来揭示主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感悟,认识历史、现在、未来的祖国特征,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脉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以及以建设祖国为己任的使命感。教学重点:1、背诵全诗。2、通过诗歌所借助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脉络。教学难点:疑难诗句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提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今天我们就随着舒婷一起走进我们亲爱的祖国?看一看什么样的祖
2、国竟让他如此深情。二、初读诗歌,整体体会。1、学生掌握隧洞蜗行淤滩泊船簇新笑涡喷薄伤痕累累2、走进作者学生展示自己了解到的舒婷3、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全诗,提醒注意节奏、语气等,其余同学侧耳倾听,尝试记住他们的朗读情况,根据老师提示加以对比。爱则气徐声柔,恨则气足声硬,悲则气沉声缓,喜则气满声高,怒则气粗声重,急则气短声促,疑则气细声黏,冷则气少声平,惧则气提声凝,欲则气多声放。三、再读诗歌,借助意象把握诗歌情感脉络,品味情感美。提问:1、诗中“我”是谁,“你”是谁,“我”与“你”是什么关系?2、诗中反映了哪几个时期的祖国?3、分析祖国在那个时期的特征并感受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请用“我从这些意象中
3、看出的祖国是(特征)的,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明确:1、“我”是诗人,是千千万万对祖国有着深厚情感中国人;“你”是指祖国;“我”与“你”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为你牺牲一切亦在所不惜。2、反映了历史的祖国、当今的祖国、未来的祖国。3、“我从数百年纺着疲惫的歌的河边上的破旧的老水车、在历史的隧洞中蜗行摸索的熏黑的矿灯,这些意象中看出历史的祖国是贫穷、落后、发展缓慢艰难(特征)的,抒发了诗人悲哀叹息的情感。”(第一节,百年贫穷-悲哀;第二节,有希望从未实现无奈;第三节,重获希望激动兴奋;第四节,甘愿现身坚定慷慨。)(此处让同学在理解诗人情感后再读,分析前后读的变化,理解诗的朗读应带上感情。)教师小结:不
4、论是历史中贫穷落后的祖国,还是现时期崭新而充满希望的祖国,还是未来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不论是诗人的悲哀、无奈,还是兴奋激动、坚定要为祖国献身的意志,都包含了诗人对祖国无比深沉炽热的热爱之情,情感由低回叹息到激昂热烈,富有变化美,而诗人对祖国生死相依,甘愿现身的赤诚的情感更美。可在整首诗中,诗人并未出现一个“爱”字,这浓厚的情感又是如何传达出来的呢?(介绍朦胧诗)学生尝试分析。四、赏析诗句1、品诗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2、补充诗句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
5、雪白的起跑线板书设计第一节,百年贫穷悲哀;第二节,有希望从未实现无奈第三节,重获希望激动兴奋深沉诚挚的爱国情第四节,甘愿现身坚定慷慨2021初三上册语文教案2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蓼溆、肏攮、敁敠、_”等字词的读音,以及“篾片、调停、撮弄、不伏手、促狭鬼”等词语的含义。2.初步了解曹雪芹与红楼梦相关文学常识。3.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疏通文意,了解作者如何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掌握环境描写的特点。2.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不追求虚荣的高尚品质。2.培养学生对祖国古典文化的喜爱之
6、情,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体会作者写“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场“笑剧”的深刻含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87版红楼梦视频: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片段,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截取)相信大家对红楼梦都不陌生,通过这段视频我们对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和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一起跟着刘姥姥的步伐,看看富贵奢华的贾府,也通过刘姥姥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注释明确难读、难懂的字词,疏通大意。明确:蓼溆(liox)捏丝戗金(qing)篾片(mi)银箸(zh)2.概括全文,划分结构。(1)自由朗读课文,划分全文结构,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明确: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和贾府众人一起吃饭,席间出丑,逗得上上下下大笑不止。(2)划分全文结构,每一部分分别讲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明确:可以划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凤姐、鸳鸯等人设局拿刘姥姥取笑。第二部分(第4-9段):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第三部分(第10-11段):凤姐、鸳鸯道歉、以实情相告,刘姥姥表达“笑”剧后的感慨。(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分析这场“笑剧”(
8、1)刘姥姥在贾府的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明确:刘姥姥在贾府的这场“笑剧”是凤姐、鸳鸯等人主导的。因为她们觉得刘姥姥的一言一行都很滑稽有趣,与平时见到的人都不一样,与这座大观园格格不入,就想拿刘姥姥逗乐、取笑,同时也为博贾母一乐。(2)这场“笑剧”的背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深意?明确:这场表面充满欢乐的“笑剧”背后,是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作者对刘姥姥充满着悲悯与尊重,通过对“刘姥姥”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下层劳动妇女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下层劳苦人民艰难追求温饱生活的同情;同时,作者通过刘姥姥参观富贵奢华的贾府的视角,对贾府这种“朱门酒肉臭”的奢靡、_生活进行了深切的谴责。“
9、笑”的背后是沉重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的深刻思考。2.人物形象分析(1)这篇课文描写了筵席上众人各具情态的“笑”,自己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分别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明确:凤姐、鸳鸯的笑: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笑: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宝玉的笑:笑到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惜春的笑: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贾母的笑:笑得眼泪流了
10、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2)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刘姥姥是一个乡下妇人,没见过什么大市面,参观、游览宛如仙境的大观园,对什么都觉得新鲜,充满好奇,闹了很多笑话。而刘姥姥的言谈举止与贾府众人平日里所见到的截然不同,因此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刘姥姥的种种话语与行为,虽引人发笑,但都出自她的本性,淳朴率真、自然流露,毫不做作,表现得恰如其分。所以她虽然俗,却俗得可爱。刘姥姥是一位七十五岁的老人,有自己的生活阅历。她知道自己扮丑,是为了博贾母一乐,为了自己生活,她不得不充当大家的“笑料”,配合演好这出“笑剧”,放下自己的尊严,以期获得别人的同情,得到些恩惠,好维持自己的生计。从这个角
11、度来说,刘姥姥虽然没什么文化,确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面对贾府的金碧辉煌,刘姥姥惊叹、夸赞,却没有流露出羡慕、奢望的情态,反而屡次感叹贾府的奢侈,同时仍保持着善良与淳朴,只想着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在席间,刘姥姥觉得金银的筷子反而没有自己平时用的合手等细节,刻画出刘姥姥朴素实在、不贪慕虚荣的农村妇女形象。3.分析文中对贾府的环境描写明确:课文通过刘姥姥的视角,描写了大观园的金碧辉煌。“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典型环境,它见证了贾府的兴衰,是全书主要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众多情节在此展开。小说中环境的描写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与塑造人物,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故事也不例外。正是在参观大观园、与生活在大观园中的许
12、多人物的接触中,作者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刘姥姥”形象。(四)拓展延伸播放电视剧“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片段,结合课文及课外的积累,谈谈在一进荣国府时,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与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五)小结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见识到了贾府的富贵奢华的生活,也认识了刘姥姥这一善良纯朴、言谈风趣、有见识,又大智若愚、不失劳动人民本色的形象。课后认真读一读红楼梦中这一章的全部内容,写下自己的认识。2021初三上册语文教案3三顾茅庐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
13、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课前准备:教师: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二、作家作品简介三、导读1.一读大声朗读。导读题:刘备
14、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理解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3.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4.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声音,看谁能够用一个词概括。(诚心诚意)5.深入学习课文默读。(1)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大贤。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的邀请
15、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那么,刘备的诚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出示两个服务性的导读题:刘备用了那些方法使诸葛亮相信自己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得知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可信的?教师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很有特色。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上具有交叉点,而学生在展开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其思维又是多向、_的,只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立体的认识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及其特点。6.小组交流。经过刚才充分的默读思考,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交流_,此时的小组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满足全体学生的
16、学习需求。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下几点:(1)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不要围绕某个小问题争论不休;(2)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从同学的嘴里获取信息。这是课堂立体结构的进一步拓展,也是由个体学习过渡到小集体学习,个体智慧在谋求集体智慧的主体发展。小组学习,可以达到求同的目的,但是,小组学习绝不是为求同而合作学习,而恰恰是利用他人的智慧和成果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促进个体发展。7.全班交流。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这里的全班交流,不能停留在前面两个层次上,否则就不能获得个体有效的发展。这里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点拨学生不太到位的模糊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1)引导学生把自己
17、表述的内容概括成一个词语,并在黑板上恰当的位置板书出来,做到说要到点;(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原句,有感情的朗读好,做到读要到味。8.引导学生整理板书。集体的智慧汇聚在一起,加以整理,自然形成立体的认识结果。刘备的诚心:(1)轻叩柴门真心;(2)巧妙利用天气用心;(3)不达目的不罢休恒心;(4)斥责张飞齐心;(5)下拜谒见尊心。诸葛亮的妙计:(1)利用书童作耳目观察;(2)故意回避试探;(3)聊天面试。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自己的真心和诚心打动诸葛亮的心,诸葛亮也以自己的妙计考察了刘备的诚心。9.学了三顾茅庐,将来你做了老总,去招聘人才,对你会有何帮助?跳出语文,联系学生生活,活学
18、活用。真正实践了把语文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和发展之路上。四、结课出示教师的对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以文学的熏陶,知道一种新的读后感的写作形式。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诸葛卧龙出山幸会明主大展宏图扬美名五、作业2021初三上册语文教案4范进中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2.过程与方法: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
19、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我国封建社会,要改变个人命运,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科举考试,凭“四书五经”才能敲开仕途的大门。可惜有人中举了,却疯了,他就是范进。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感受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答案示例:全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第二部分(311段):写范进中举后情景。2.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答案示例: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
20、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说“好了”是因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三、研读分析1.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答案示例: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
21、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2.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答案示例: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邻里没有周济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3.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
22、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课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些变化?答案示例:小说运用对比手法,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写周围人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表现了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滔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4.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答案示例:讽刺。本文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讽刺的表现形式。(1)对比: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
23、变化,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2)夸张: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3)细节描写直接写实: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前后对比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如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对范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四、课堂小结本
24、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本篇课文的核心在于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福建教师招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2021初三上册语文教案5智取生辰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故事情节。2、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2、把握、品味杨志的性格特征。3、自主学习,质疑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杨志自身性格上的缺陷与他失败的关系,认识“人和”的重要。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故事情节,理解环
25、境描写的作用。2、把握、分析杨志的性格。教学过程:一、研读文本,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问:作者是怎样写“天气热”的?写“天气热”有何作用?(学生阅读文本,找出有关的语句,讨论交流)明确: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间接描写:以凉衬热。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天气热”,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二、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问:吴用等人“智”表现在哪里?从小说中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他们的“智”?(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讨论。)明确: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天气炎热。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挡住视线,便于行事。假扮客商。买酒喝,引诱对方。巧妙下药,麻倒对方。问:杨志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江湖经验的人
26、,他的“智”又表现在哪里?(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讨论。)明确:假扮行商客人。改变行走时间。逼军士赶路,减少中途休息。审察枣贩,警惕卖酒贩子。酒不多喝。问:吴用等人的“智”与杨志的“智”有何关系?明确:用扬志的“智”衬托吴用等人的“智”。问:根据课文的内容,概括杨志的性格特征。明确:精明、谨慎,江湖经验丰富,刚愎自用,粗暴,不善于处理内部关系。问:分析扬志失败的原因。明确:内部原因,不团结、矛盾重重。(这与杨志的性格有关,最后,杨志已经失去了队伍的领导权,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外部原因:吴用等人棋高一招。三、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问:“智取生辰纲”写的是吴用等人,但作者却以写杨志为主,最后补叙
27、吴用等人的计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四、深入研究读文本,质疑探究。问:吴用等人的计谋及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破绽?(学生用“挑刺”的眼光阅读课文,力图找出“破绽”,并与同学交流、讨论。)明确:有三处“破绽”。1、白胜卖酒不带瓢?如果是散卖给地里干活的农民,则应带瓢。如果是卖给酒店,则可不带瓢,但为什么这时候挑去?又怎可中途卖给别人?这不是不讲信用吗?2、“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交军去吃”,热心过度,急于推销(施计)。3、“脱得赤条条”,晁盖等人是练武之人,肌肉发达,不同于一般人,不怕杨志看出有什么不对吗?问:这些“破绽”有可能是作者的失误,但更有可能是作者有意为之。现在我们假设是作者有意为之,这样就引出一个问题:杨志为什么没有看出这些破绽?明确:杨志在火冒三丈、烦躁、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能冷静地思考问题,失去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由此可见,人和是多么重要。教学后记与反思: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挖掘,将文本读深、读透。尤其是“吴用等人的计谋及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破绽”这一环节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