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古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明清古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研究摘要:晋城历史文化悠久,古代建筑众多。明清时期,古建筑的木雕装饰艺术进展到了顶峰,我们可以在门窗、雀替、额枋、斗拱等古建筑构件上看到精致的木雕,其雕刻题材丰富,雕刻技法多样,表达了人们对美妙生活的期盼。本文通过探析晋城博物馆馆藏的古建筑木雕构件,呈现晋城古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关键词:雕刻;寓意;装饰艺术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与雄奇秀美的太行山水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晋城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晋城古建筑遗存丰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有5490余处,近20000座,其中宋金时期的木构件建
2、筑到达46座,享有“古建筑博物馆的美称。明清时期,晋城的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到达顶峰,建筑美轮美奂,装饰繁盛至极,木雕装饰使古建筑呈现出了古朴典雅、富丽华贵的韵味。晋城博物馆馆藏的古建筑木雕构件种类多样,有裙板、雀替、额枋、荷叶墩、花牙子、斗拱等。其雕刻之精致,内容之丰富,寓意之深刻,技法之精湛,为现代人所震撼。一、古建筑木雕装饰的雕刻技法晋城古建筑木雕装饰的雕刻工艺精湛,常见的雕刻技法有线雕、剔雕、浮雕、圆雕、镂雕等。工匠们将这些雕刻技法混合运用在古建筑的木雕装饰中,产生了逼真的艺术效果。线雕即线刻,是在木板上用线描凹刻来表现图案的雕刻技法,以刀刃雕压花纹,线条清楚明快,加工技艺简洁,具有较强的
3、表现力。常用雕刻装饰的建筑构件有匾额、楹联、麻叶头、栏板等。剔雕是对材料进行单面雕刻,将图案以外的地方进行较深的剔挖,让图案凸起以增添其立体效果。剔雕擅长表现凹凸不平、层层叠叠的立体形象,画面内容生动、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呈现出多样化的空间效果。常用于雀替、额枋、斗拱等建筑构件的装饰。浮雕是在木板上将所要表现的图案凸显出来,使它高于四周的平面,是介于雕塑与绘画之间的艺术形式,利用透视等绘画方法来表现立体空间。依据图案造型的深浅程度,浮雕又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浅浮雕常用于装饰裙板、栏板、走马板、天花板等建筑构件,高浮雕常用于装饰雀替、额枋、荷叶墩等建筑构件。圆雕又称立体雕,是通过全方位雕刻,将
4、图案立体呈如今构件上的表现手法。圆雕的特点是雕刻精细、面面俱到、生动传神,艺术感染力极强,观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观赏木雕构件。这种雕刻手法常用于斗拱、垂柱等构件的装饰。透雕通常被称为镂空雕,将图案四周不需要的地方镂空,多角度地对图案进行雕凿,可单面雕刻也可双面雕刻,使建筑构件呈现出通透的视觉效果和立体的画面层次感,这样木雕会更有层次、更加生动且表现力更强,观者的视线在木雕镂空处来回交替,增添了木雕的艺术韵味。建筑中多用于花牙子、雀替、栏板、额枋等构件的装饰。二、古建筑木雕装饰的构件类型晋城古建筑木雕装饰的构件类型丰富,主要表达在裙板、雀替、额枋、荷叶墩、斗拱等建筑构件的装饰上。这些构件分布在建筑
5、的视觉中心位置,既发挥了使用功能又起到了装饰效果。木雕构件可以说是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载体,已经和建筑完善地融为一体。一裙板裙板是古建筑隔扇门的构件,属于小木作装修部分,位于隔扇门的下部。裙板装饰多采纳浅浮雕的雕刻手法,外表的雕刻内容多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裙板与隔心互相对应,一虚一实,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二雀替雀替是古建筑大木作构件,位于柱子和额枋的相交处,作用是承托额枋,提高柱头枋木的抗剪能力。明清时期的木雕雀替雕工细腻、繁缛华丽,多采纳剔雕和镂雕相结合的雕刻手法,图案立体感强,层次丰富,是古建筑木雕装饰的重要表现之一。三额枋额枋是古建筑大木作构件,是联系两檐柱之间的横木,上承平板枋。明清时期
6、额枋的用材较大,超出了平板枋的厚度,这也成为明清建筑的典型特点。因其体量较大,雕刻内容比较丰富,采纳多技法混合雕刻,将珍禽瑞兽、奇花异草、文房四宝、戏曲人物等题材集于一体,艺术价值极高。四荷叶墩荷叶墩是古建筑大木作构件,位于平板枋之上、两柱之间的中心位置,上承枋木。荷叶墩的装饰有多种形式,有的是一片荷叶的形式,荷叶翻卷,叶脉清楚,造型优美;有的则是外形轮廓为荷叶状的长形木墩,正面雕刻有精致的图案。五斗拱斗拱是古建筑大木作构件,是古建筑重要的承重构件,位于建筑的柱头、补间和转角的位置。斗拱到明清时期装饰渐渐变多,各个拱件雕刻繁复,有龙纹、象纹、凤凰纹、花卉纹、卷草纹等,采纳浮雕、剔雕、圆雕等技法
7、,成为古建筑装饰最重要的构件。三、古建筑木雕装饰的寓意手法晋城古建筑木雕装饰的寓意手法多样,我们将其分为三类,即形意手法、教化手法、谐音手法。古建筑构件通过丰富的雕刻内容、不同的表现手法,传达出美妙的象征寓意,表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呈现了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魅力。一形意手法形意手法即通过雕刻形象的象征寓意来表达延长意义的手法。如松树、仙鹤象征着健康长寿,葡萄、松鼠象征着子孙兴盛,凤凰、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利用这些内容的组合,采纳形意表现的手法,能够突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妙憧憬。清代“凤穿牡丹雀替为一对,左右对称。每块均为长64厘米,宽22厘米,厚16厘米的长方形木头,单面雕刻,图案相同,剔雕的
8、层次丰富,镂雕的形象生动,浮雕的详情精致。牡丹花以整枝形象进行雕刻,花瓣自然伸展、层层叠叠,枝叶流畅穿插、脉络清楚。花枝从侧下方的寿石后面伸出,向左右两端延长,一端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花朵饱满,花头朝下,花瓣卷曲,层次分明,正侧面不同角度的花瓣造型各异,将花朵盛开压弯花枝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另一端是一朵花苞,花瓣层层包裹,含苞欲放,与开放的花朵形成了鲜亮的对比。凤凰采纳镂雕和高浮雕相结合的雕刻技法,全方位的刻画使其羽毛层次感强,姿态活灵活现。雀替中间雕刻了一只凤凰,展翅翱翔于牡丹花的上方,它回首望向盛开的牡丹花,在下方还有两只小一些的凤凰,从牡丹花的枝蔓间探出身体遥遥相望。整个雕刻
9、作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将凤凰在牡丹花丛中玩耍的场景雕刻得活敏捷现,具有极高的欣赏性。山海经中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静。凤凰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百鸟之王,是祥瑞的象征,又是“德之化身。诗经曰:“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爱止。以凤和凰相偕而飞,喻夫妻和好恩爱。牡丹是百花之王,也被人称作富贵之花。唐代诗人皮日休在牡丹诗中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宋代文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也提到牡丹“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因此,凤凰和牡丹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图
10、案纹样。“凤穿牡丹图案纹样表达了人们祈盼生活富贵吉祥、婚姻美好美满的寓意。二教化手法即通过雕刻人文轶事到达规范道德、教育民众的作用。如孔子、孟子的经典语句传递了儒家思想,二十四孝故事传递了孝道伦理,戏曲故事传递了社会百态。将文字、故事、人物通过木雕的形式装饰在建筑木构件上,可以到达教以效化、民以风化的效果。清代的“孝感动天裙板,高66厘米,宽45厘米,厚3厘米。画面中一头大象位于人的前方,呈回头观望姿态,舜的形象为农夫装扮,头戴草帽,左手持农具,右臂向前伸,好像在对大象的关心表示感谢。画面虽然只是描写了大象关心舜耕地后的场景,但让观者感受到了孝的力量。清代的“鹿乳奉亲裙板,高66厘米,宽45厘
11、米,厚3厘米。画面中一人是身穿铠甲手持弓箭的猎人,另外一人是头戴鹿角身披鹿皮的少年。身穿鹿皮的少年正抬头和猎人说话,猎人则呈现左腿弓,右腿伸,右手拿弓,左手拉弦的姿态,虽然弓和箭都残缺不存,但张弓搭箭的姿态被刻画得特别生动。整幅画面将少年险些被射杀的惊险瞬间刻画了出来,更加表达出孝心的珍贵。“孝感动天“鹿乳奉亲两块裙板均采纳浮雕手法,图案内容出自二十四孝故事。孝道是中国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工匠对二十四孝故事内容进行了艺术提炼,以浮雕的手法雕刻于裙板之上,构图严谨、疏密有序,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相结合,使画面产生秩序感。作品布局合理、重点突出,远景、中景和近景相结合,增添
12、了画面的层次感。人物的支配围绕故事情节而展开,让人一目了然。正所谓“成教化,助人伦,人们通过图画的形式,讲解并描述了古人行孝的事迹,发挥了社会道德的规范作用,具有很好的教化意义。三谐音手法即通过物象名称的谐音来表达对生活的喜爱和对将来的祝福。如:喜鹊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马和猴子寓意着马上封侯。这类木雕图案正是利用了谐音组合,将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与抽象词语进行了奇妙的移植转换,以到达理想的寓意传达效果。清代的“喜禄封侯荷叶墩,长50厘米,宽25厘米,厚13厘米。运用镂空雕、高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了鹿、猴子、喜鹊、蜂巢、树木、山石等物象,布局合理,主次有序。山石雕刻在画面的最下方,画面正中的梅花
13、鹿正林中信步前行,鹿的左前腿前伸,右前腿弯曲回收,蓦然回首望向身后飞来的喜鹊,喜鹊姿态优美,从天而降,双翅展开,雀首抬起,雀喙微张,身体弯曲,雀尾朝上。鹿的背上骑着一只猴子,猴子的一只手抓着鹿,一只手挠着头,抬头望向身后树枝上的蜂巢。树木的枝条流畅,简简洁单的两棵树,却到达了“双木成林的效果。三只动物的眼神被刻画得光明传神,动作姿态灵动自然,整个画面无丝毫违和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福气、官禄、长寿、喜庆是人们的普遍追求,这里“鹿与“禄同音,猴子的“猴与侯爵“侯是谐音,蜂窝的“蜂与册封的“封同音,喜鹊的“喜正是“喜庆的“喜。蜂窝高高地悬挂在树梢,寓意着来自上方的册封,喜鹊从天而降,寓意着喜从天降
14、,鹿和猴子寓意着官禄和爵位。将这几种动物组合在一起,表达出了人们对高官厚禄的美妙期盼。四、结语晋城博物馆馆藏的古建筑木雕构件,是晋城古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的代表之作,其题材广泛,技法多样,寓意深刻。古代匠人通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将人物、动物、植物、器具等雕琢得活敏捷现、美不胜收,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反映出晋城明清时期古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已经进展到极高的水平。木雕装饰艺术已经成为晋城古代建筑不行或缺的一部分,彰显了晋城地域性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为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社会、建筑装饰、图案纹样、雕刻技艺提供了不行多得的宝贵资料。参考文献1汉刘向,刘歆.彩图全解山海经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22.2杨平.明清晋商会馆建筑的木雕装饰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224:108-109.3张絮.浅析牡丹吉祥图案的寓意J.群众文艺,20221:132 郭乐 单位:晋城市文物爱护讨论中心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