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议】一年级上册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建议】一年级上册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策略.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目标1,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 加法。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 中的作用。教学建议1 .建立数与数之间的重要联系,为正确应用“凑十法”做好准备。从计数到计算,是学生思维上的一次飞跃,这需要学生对已知事实的应用。 针对不同的数据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拆数策略,因此,学生只有在熟练地掌握数与 数之间重要联系的基础上才会在计算中达到灵活应用。如7=6+1=5+2-4+3, 8=10-2, 6=10-4 = 1 + 5 = 2+4=3+3等训练能使学生逐渐意识到每个数是怎样与 其他众多数
2、联系起来的,因而可以促使学生在计算中选择有效的计算策略,为正 确应用“凑十法”做好准备。此外,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正 是形成数感的特征。02 .注重算法的理解过程由于部分学生在学前就已经学习了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一位数的加法 对他们而言,已逐渐成为了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大量的练习,也只是“机械地” 运作。因此,教师应引导他们关注结果背后的计算过程,使他们“知其然,亦知 其所以然”。在这里,教师可以设计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充分展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做到“理清法明”。3 .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
3、需要练好的基本功之一。按标准(2011)评价 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每分钟能做8T0题。要达到这个目标, 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练习的内容和形式随着学生能 力的提升而变化。在练习的内容上,提供以下一些方式进行参考。首先是“拆数”练习。在学生刚刚学完每一小节的新内容时,可以先从“如 何拆数”练起,这是学生计算中的难点。如:出示9+4,要求学生能说出“把 4分成1和3,出示7+5和要求能说出“把5分成3和2或“把7分成2和5.其次是“凑十说得数”练习。在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熟练进行“拆数”的基 础上,可以指导学生将“拆数”的过程在头脑中完成,而把练习的着力点放在“
4、拆 数”以后的部分一两数凑十,再加上拆得的数。如:9+4,要求学生只说出9 加1等于10, 10再加3等于13;出示7+5,学生能说出“7加3等于10, 10 再加2等于12或5加5等于10, 10再加2等于12等.然后是直接说、写得数练习。之后再进行对比练习。如可以将交换加数位置 的题目成对出现,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计算方法和结果的一致性。如7+6和 6+7, 8+3 和 348 等。接着是针对性练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在计算中的错题并 进行统计,找出学生易错的题目加强练习。如对北京地区部分学生的调查结果显 示,20以内进位加法中,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有:5+8, 6+7,
5、8+4, 9+7和 9+3;错误率较低的题目有:9+2, 5+6和9+9,不同的班级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问 题,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如,教师可以将易错的 口算题分成三组:先练一组,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第二组练习, 学生就会达到一种认识掌握;再练第三组逐步熟练掌握。通过有针对性的行为跟 进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最后是找规律练习,教材中多次安排了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 的练习,在整理和复习中还安排了加法表的整理。教师应结合这些素材,及时组 织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寻找规律,初步感受加法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 变大或变小,和也会随着变大或变小。除
6、了练习内容的丰富,教师还应不断变换练习的形式,如找朋友、开火车、 接力赛、对口令、送信等。另外,还可以进行“听算练习”,使学生不仅能视算, 而且在听到2个数相加时也能很快说出得数。4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 法,标准(2011)的课程总目标中增加了获得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目 标要求。刘加霞在对“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内涵与形成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数 学活动经验就是学生在经历上述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对于数学的体验和认 知”。她同时强调,经验的获得需要“领悟”与“转化”,具体说就是:通过参与 具体活动(也可以是替代性的视觉观察)直接领悟获得具体经验;然后对所
7、经历 的活动通过回顾、反思等内在的思考,内化为能够理解的、合乎逻辑的、抽象的 经验;将获得的经验在解决新问题中进行证实和运用,重新领悟和创造新的经验。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 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加强对不同方法的交流和讨论。此外,特别要强调的是,应注重解题后的 回顾与反思,促进学生经验内化,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5 .函数思想的渗透要适度。函数的核心就是“把握并刻画变化中的不变,其中变化的是,过程,不变的 是规律(关系),。学生愿意去发现“规律”,并能够将“规律”表述出来的意 识与能力,就是函数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结合本单元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只要学生能够感悟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或小),和也随着变大 (或小)”,就达到了渗透函数思想的目的。6 .建议用10课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