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 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 编帮大家整理的其一教学设计(精选4篇),欢迎大家分享。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背景,体会中优美的田园风光,感受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 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提升有感情阅读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提 高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人生态度,培养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生活的人 生追求。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诗歌所呈现的意向,体会作者对待生活恬淡乐观的思
2、想感情。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用温故知新法导入:引导学生回忆O 0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王国般令人 神往的地方,景色宜人,安宁祥和,我们可以从桃花源记中体会到作者对 于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归园田居(其一)。(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时期的 诗人、辞赋家、家。绪。前四句为近景,后四句为远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 静祥和的感觉,不受外界力量的干扰。从近景到远景,犹如镜头逐渐拉开,将 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进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
3、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 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 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乡间的宁静、和平。在这里,诗人流露出对田园风光 的由衷喜爱,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陶渊明笔下田园风光充满了生活气息,请同学们根据作者写景的顺序和手 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用散文的笔法,加入适当的想象,注 意描写的顺序,运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也可结合陶其他的诗句。)4、归去如何? (2分钟)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学生找出后齐读,思考作者归隐后心情如 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归田园
4、的自由、安逸、喜悦从诗歌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厌恶官场,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热爱田园生 活。三、朗读比赛(5分钟)活动五: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诗歌后,找几个学生赛读,教师进行评价。(这步骤必不可少,既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 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这也是整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过程,应该是先 整体感知,然后分析,分析后没有及时整合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印 象。)四、拓展延伸(2分钟)活动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耕生活那么贫穷落后,可是在作者的眼 中却那么的美好?在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补充,那就是作者 心中有诗意
5、。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才算是诗意的面对生活?教师可根据自 身的教学生活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高中学习生活的诗意,学会诗意 的面对自己的生活。五、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2、写一篇300500字的小作文,描写高中生活的诗意。下节后进行展O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归”为线索,通过诗中的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2、理解作者不满现实,反抗黑喑,不与当时黑喑的上流社会同流合污,热 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他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意象,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 的语言特色。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句话里面含有一位诗
6、人的名字,大家注意听,猜猜他是谁? “田 园趣,山水情,潜心修意堪陶醉。”(陶渊明)好,那我们在初中的时候都学 过陶渊明哪些课文?有诗歌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 有真意,欲辨己忘言。”还有学过桃花源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景色怡 人,民风淳朴,与世隔绝,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国。这美好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 中是存在的吗?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陶渊明向往的居住地又是怎样的呢?今 天,我们一块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二、知人论世,诗人简介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会赏诗,还要学会品人。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知人论 文。对于诗人陶渊明,大
7、家都比较熟悉,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涪阳人。自称为“五柳先生”,后人称他为 “靖节先生”。陶渊明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 令一类的官,到他幼年时,家世已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 的大志,但是他到了 29岁才出仕,出仕后他看到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 锐,官场黑暗,政治腐败,不久他又归隐。后又几次时隐时仕。到了 41岁那年 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太守派一名督邮来彭泽督察,陶渊明因不愿为见督 邮而穿官服束腰带等繁文细节,他再也忍不下去了,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五 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于是就有了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他从彭泽县
8、令职位上退下来后,就再也没有出仕了。从此他就结束了时隐时仕的生 活,终老田园。而陶渊明的作品大多都是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 现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的赞美,因此有隐逸诗人之宗的美称。 并且他还开创了田园诗一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从此,田园诗不 断发展,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又被称为田园诗人。三、朗读诗歌,释题。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归园田居也就是他退隐后做的归园田居诗一组 里的第一首。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读这首诗。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 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归”)那题目的意思是?(回到田园生
9、活)2、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已经明确告诉我们陶渊明要回到田园生活, 那么在这个明示的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呢? 今天我们就从题眼展开,通过思考下面四个问题来解读诗歌。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3、下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并思考这四个问题。四、诗歌分析(1)从何而归?(官场)1、诗中作者把官场比喻成什么?(尘网、樊笼)2、把自己比喻成什么?(羁鸟、池鱼,羁鸟是笼中鸟,池鱼是池中鱼)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对官场的厌 恶。)(2)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田。)1、“适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适应仕
10、途中繁缗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的 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 尚情操。2、“爱丘山”、“守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3、既然“性本爱丘山”,那为什么还要出仕?从哪句诗可以看得出来?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入仕做官并非本性使然,而是一个大失误。在封 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为官入仕。而此时作者已经 深刻的感受到在那样的门阀制度,官场黑暗的年代,要建功立业,实现政治理 想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一个“误”字显出作者是那么的悔恨和痛恨,“三 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的说法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长。)(3)归向何处?
11、(归向园田)1、那作者他希望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找出文中的诗句。(方宅十余亩 鸡鸣桑树颠)2、诗人笔下描写的这八句田园景色抓住那些意象来写呢?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3、这些意象都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诗人的笔下为什么显得 那么美呢?他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全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近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画外音: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动静结合的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 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静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动 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远近结合的手法:“远
12、人村”,“墟里烟”远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 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鸡鸣桑树颠。”是近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 依墟里烟。”是从视觉角度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从听觉角度 写。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给人一种怎么样的感觉?(简朴、空阔、恬静、幽 静、和谐、朦胧)这么美的田园生活,作者是向往,追求的。(4)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 然。”1、“无尘杂” “余闲”“返”体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2、
13、此时回到田园的诗人心情是如何的?(喜悦、闲适)讨论: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是怎么认为的呢?古有“学而优则世”之说,本来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从这个角度 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的归隐是对 污浊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的反 叛,具有积极意义。这就是人生的有舍有得,他为了追求田园生活,追求自由 的高洁品格,他选择了舍弃。小结: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 诗文,也塑造了世上最让人崇敬的人格,值得我们学习。2、教师范读,学生标注读音停顿,并注意朗读的情感。3、学生朗读诗歌,并运用
14、手中的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解决生字词、疏通 文意。4、诗歌标题中哪一个字最重要?(“归”)通过这个字,可以看出诗歌分 为几个部分?(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何而归;第二部分:归向何 处。)(三)深入研读1、作者从何而归?从文中找到答案并分析工学生:作者从尘网与樊笼中归来,将官场生活比作尘网,将曾经无法逃脱 的束缚比作樊笼,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官场的厌倦与憎恶,所以想远离归隐。2、作者又归向何处?从文中找到分析。学生:“守拙归园田”,作者归向田园,享受于美好自然的田园风光。3、作者笔下的园田有什么样的特点?画出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并选取你 喜欢的意向进行分析。(小组讨论)近处:宅院、林木,亲切可
15、即。远处:村落、炊烟,给人以悠长的遐思。色彩:桃红、柳绿,环境幽雅美丽。声音: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宁静和平。4、通过作者所描写的田园风光,可以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通过诗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对自然风光的沉 迷与喜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憎恶,对于自由执着向往的 思想感情。(四)拓展延伸组织朗读比赛。(以语习小组为单位,各组推选一位组员参加比赛,教师 使用多媒体播放轻柔舒缓的配乐,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力求声音洪亮,情感丰 富,要体现出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比赛结束后评选最优秀的选手并 给予表扬和鼓励。)(五)小结作业1、小结:(带领学生主动回忆
16、与总结)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2、作业: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其他组诗,体会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 热爱之情,并以作者自述的角度写一篇400字短文,下节课交流。五、教学反思本篇诗歌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所展现的意向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小 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所找到的诗句和特点各不相同,也会出现偏差,所以在学生 讨论时,我会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引领学生找到正确的分析方式与着重点,使 课堂设计能顺利实现和进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2教学构想:节教学的构想是基于高效课堂的模式,着眼于更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而 精心设计了提问环节、展示环节、评价环节、拓展环节来完成的。其中提问环 节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最关键的第一
17、步,其余环节都是随之而来的自然延伸。 在优化提问环节方面我主要把握了提问的浅入深出、环环相扣、围绕核心、适 当引申四原则,同时做到了一个兼顾一一即理解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的兼顾, 追求理解上的质形合一。例如:合作探究部分的四个大问题一一诗人从何而 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就很好体现了四原则一兼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同学们了解时代背景及魏晋风流,了解陶渊明其人 其事其诗,特别是其田园诗的特色及常用艺术手法,培养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按由知人论世到解题知意再到学习写法的步骤去鉴赏一首 诗歌,提高鉴赏能力。3、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同学们高雅的精神追求和独立的人格境界,从而建
18、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诗歌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行为教学时间:一节课教学准备:学案批阅及反馈、教学辅助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的说的是谁呢? 对,陶渊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诗一一归园出居(其 一)O (出示幻灯)二、看图猜诗文,复习学过的陶的诗文,勾起回忆。(幻灯展示、学生齐 答)三、文学常识填空,了解陶渊明的相关知识。四、诵读诗歌:1、老师范读。2、师生合作读。3、学生齐读。五、【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自由竞答:研读诗题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那么归园田居这个题 目是啥意限?最关键的一个字是哪个呢
19、?答:“归”字,因为归是最核心的动词,一切活动都围绕归而展开。(二)、小组合作,品读诗歌,体会感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尽量用原文作答)1、诗人从何而归?对归前的官场生活又是怎样的情感态度?从哪里可以看 出来?答:从尘网、樊笼里归;对归前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厌恶和悔恨之情;从 “误,字和“尘网”、“樊笼” “羁鸟” “池鱼”等比喻可以看出来。2、为何而归?归的行为显示了陶渊明怎样的情操?答:因为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即本性使然,出仕也是情有 所迫,屈心抑志之为;b、守拙归园田,即追求拙朴自然、厌恶机心深重、尔虞 我诈,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所以一定要归;显示了陶渊明不同流俗的高尚
20、 情操。3、归向何处?诗人在诗中是怎样描写他的归所的,是哪几句?这些平常的 景物,在诗人笔下为何那样美?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最好能举一两例来鉴 赏陶诗手法的高妙。答:归向田园;诗人在诗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 中,鸡鸣桑树颠”几句来写其归所的;些许常景在诗人笔下之所以美,是因 为:a、情人眼里出西施:诗人性爱丘山,却久在樊笼,终于可以鸟入高空,鱼 回大海,欣喜之情自然溢于言表,所以眼中之景也会远近相宜、温情有加,格 外美好了。例如:写榆柳和桃李,分别用了 “荫”和“罗”两个动词,把植物 也写成了有情有义的知心好友,又岂能不美? b、看似常景,实乃为精心选择的 意象,加上恰当的修饰
21、,就共同创造了和谐优美的诗的意境,例如:方宅与草 屋有点面结合之妙,榆柳、桃李与人村、墟烟有远近搭配之效,鸡鸣狗吠又有 以声写静之用,八九、十余等约数以显其环境的宽松自由;暧暧、依依写出了 淡远隐约之美妙;表现手法主要是借景抒情、白描和以声写静。4、归去如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答:归去返自然;表现了诗人返朴归真以后的轻松自由、无比喜悦的心 情。具体步骤:先小组交流35分钟,然后1、2题口头展示,大家随机点评;3、4题提 前黑板展示好,请同学点评,大家补充,老师校正。六、自由拓展: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选择?今天你想要怎样的生活?(方式:老师引导,双方自由辩论。正方一一陶渊明归园出之举在当时的
22、背景下是正确的;反方一一陶渊明归隐是消极的逃避行为)七、【小结】1、教师简单知识小结:归园田居其一通过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居 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了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 由、闲适的生活状态的向往。2、学科代表小结:总结本节主要内容,点评各人表现。八、【作业布置】练笔:以“我看五柳先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 300 字。教后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是对教学构想的最有力的评价,现在回过头来反思自己当 初的构想和设计,可以说基本满意,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提问环节 的设计。我觉得本节课提问的设计有以下几点好处:1、由于浅入深出所以学生容易进入思考状态;2、由于环环相扣
23、所以上课才会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连贯;3、由于适当引申和质形兼顾,所以课堂也有一定的深度。另外,我还有一 个深深地体会就是课堂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问题体系,一切的参考书上的问题 设计都不是自己的问题设计,只能参考不能照搬,一定要变为自己的体系,这 样才能有自信、有新意、有章法、有效果。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4、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教学重点: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理解作者反抗黑 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
24、神。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 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分钟)教师导入:“假如同学们高中苦读三年,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只有两个 选择,一是去做官,有名有利;一是去当农民,平平淡淡,你会怎么选择? (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选择做官)是啊,做官的话,且不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和人生价值,单是物质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农民要高出很多。我们上学 不就是不想再当农民,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吗?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 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但是做官有很多种,有为 报效祖国而为官,有为满足私利争做官,前者官难做,但人品iWj尚;后者官好 做,但
25、遭人唾骂。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 “三十年”(实际十 三年)的仕途以后归隐了,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寻 找答案。二、鉴赏步骤(一)知人论世(3分钟)活动一:造句:陶渊明是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来 介绍)并检查预习情况。教师适当补充: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新居五六年后又 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 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士余天,辞官归田,时年41岁。直至他63岁时去 世,再没有出任。据此可发现,是出任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 问题上多次反复。他之所以三出谋求官职,一是
26、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二是 从小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他天性热爱田园 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世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 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已,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作者在奔波劳累的官场生 活中倍感不适与厌倦,强烈渴望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工从彭泽县令任上的辞 官,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辞赋归去来兮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 创作于转折时期。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清 新。(二)诵读感知(5分钟)活动二:1、指名学生朗读、点评(以肯定为主)(指导:字准句清,音正腔圆,把握节奏,语调得体。)2、听录音,感受名家配乐诵读3、齐读诗歌(
27、三)眉目传情(3分钟)活动三: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好似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 情”,文章的标题往往能或喑示许多有效信息。“归园田居”的意思告诉我们 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的信息和值 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明确:“归”,a、从何而归? b、为何而归? c、归向何处? d、归去如 何?(四)情境复原(25分钟)活动四:自由诵读,思考上面四个问题,从诗中分别找到这四个问题的答 案。1、从何而归? (2分钟)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尘网、樊笼:喻官场生活。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悔恨。误落尘网:足见诗人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28、的官场厌恶。“三十年”实为“十三年”(29岁一41岁)实际夸大了数字,说明时间之 长,痛苦之深。除此之外,还能明显表达诗人这种厌恶情感的诗句有哪些?“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池鱼”:喻自己。它们均失去最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被束缚失去自由,暗示作者在官场失 去自由。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最易唤起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海阔凭 鱼跃,天高任鸟飞”两个词让人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 失去生机的形象。本性难变,鸟要回到山林中,鱼要回到江河中,诗人要回到 田园中。2、为何而归? (8分钟)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气质,本性。丘山:田园为何要出仕?明确:养家糊口;从小
29、受儒家思想影响,大济苍生。而在封建社会, 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 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陶渊明又 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这样看来,“少无适俗韵”也许是陶渊明归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最 关键的原因。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的信息。(提示:点题的是哪句?)“守拙归园田”,如何理解?言外之意:不归园就不能守拙。“守拙”:守住愚拙,反对机巧圆滑,反 对官场生活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的不良影响而迷失本心。 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前八句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
30、的一段经历: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官场)思归(归隐田园)教师范读“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八句。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并 思考每个所包含的情感。读前做朗读指导,注意语速、重音、节奏和情感。尤 其是注意语速,让学生学会拖音朗读。要求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读诗要如出己 口,如出己心。3、归向何处? (13分钟)明确:“守拙归园田”归向园田提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象有何特点?找出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让学生自由朗读“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八句,对陶渊明笔下田园 风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赏析这几句诗,看诗人
31、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何来描绘的?景语: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意境:优美、空旷、恬静、祥和、清新情语:回归田园的喜悦、轻松、怡然自得。(一切景语皆情语)热爱田园生活分析:(前四句为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 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优美、清新喜人的图画,正是作者笔下的世 外桃源的光景。这些描写看似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奇妙。“方宅十余亩,草屋 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显示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开阔、自由。虽无雕 梁画栋之堂皇富丽,却有郁郁葱葱的榆树柳树的绿限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于 堂前竞相斗艳,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