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卒中、胸痛、呼吸诊疗、创伤“四大中心”建设标准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标准.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453522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域卒中、胸痛、呼吸诊疗、创伤“四大中心”建设标准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县域卒中、胸痛、呼吸诊疗、创伤“四大中心”建设标准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域卒中、胸痛、呼吸诊疗、创伤“四大中心”建设标准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卒中、胸痛、呼吸诊疗、创伤“四大中心”建设标准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标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县域卒中、胸痛、呼吸诊疗、创伤“四大中心”建设标准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标准一、卒中中心建设标准(一)组织管理和设置1 .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 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 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2 .应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等与卒中诊疗相 关的诊疗科目。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医师、 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3 .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具 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科诊疗科目。建立健全保证卒中 救治质量和安全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4 .依据卒

2、中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 径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技术规范,建立绿色通道,建立 并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加强继续 教育工作。5 .由专人负责,加强卒中患者的随访、健康宣教,加强 相关诊疗信息的登记、统计与分析。(二)建设要求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 创室、急诊监护病房;建立独立的创伤复苏床单元,与急诊 普通患者的抢救区域相对隔离4 .县域医院多学科创伤救治团队(MDT)的建设。基本 架构应包括:急诊外科或创伤外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 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烧伤科、五官科、妇产 科、康复科、超声影像科、麻醉科、输血科和介

3、入放射科等 相关科室。明确MDT团队工作机制,落实值班制度5 .制定创伤救治相关制度。建立院前创伤急救流程、创 伤救治团队启动流程;制订严重创伤评估流程、紧急手术流 程以及转运标准和流程;建立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预警机制, 优化严重创伤患者院前转运流程,制订创伤患者的检伤分类 标准,做到快速转运、合理分流。6 .建立创伤救治绿色通道。承诺严重创伤患者优先就诊, 明确先救治后收费原则,优化诊疗流程,最大限度缩短救治 时间。对创伤中心在优化诊疗流程过程中所涉及的院内外标 识与指引、急诊及抢救区域的布局等进行改造,对医院各部 门工作流程、管理制度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创伤中心流程优 化需求。(二)医疗设备

4、L基本标准。配备专用便携式转运床(至少2张)、专 用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至少2台)、专用除颤仪(至少2台)、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至少3套)、专用肋骨及骨盆固定 带(至少3条)、专用气压止血带(至少3条)、深静脉穿10 刺包(2-3)、专用心肺复苏仪(至少1台)、专用有创呼 吸机(至少1台)、专用无创呼吸机(至少1台)、DR摄片 机(至少1台)、床旁移动式超声机(至少1台),CT机(至 少1台)、可视化气管插管设备(至少1台)、经骨穿刺输 液系统(至少1套)、移动式DR机(至少1台)、转运 呼吸机(至少1台)、DSA (至少1台)、床旁血滤机(至 少1台)。2.推荐标准。有条件的医院可进一步配

5、备以下推荐标准 设备。急诊科设置创伤复苏单元系统;创伤患者院前院内信息 交换与预警联动系统(三)医疗技术1 .基本技术。掌握并开展清创止血,气管插管,环甲膜 切开,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心包穿刺术,深静脉穿刺 技术,外固定支架技术,石膏夹板外固定技术,深筋膜切开 减压术,VSD负压引流技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剖胸探查术, 肺叶切除修补术,连枷胸固定技术,剖腹探查术,胃肠修补 切除吻合造口术,膈肌破裂修补术,脾切除术,肝脏修补术, 肾切除术,膀胱造痿术,四肢截肢术,骨盆腹膜后填塞技术, 四肢大血管吻合修补搭桥术等。2 .高级技术。在掌握并开展基本技术后,可根据诊疗需 求和实际情况,进一步掌握并开

6、展高级技术。掌握并开展心11 脏大血管修补术,大血管介入技术,食管破裂治疗技术,脊 柱脊髓损伤减压内固定术,骨盆慨臼骨折内固定技术等。(四)医共体建设1 .转诊机制:与辖区乡镇卫生院建立合作机制,制订双 向转诊标准,共同提高严重创伤救治能力,确保院间转运安 全。2 .人员培训:组织对辖区各乡镇卫生院的1-2名外科医 师(或急诊科医师)开展累计不少于2个月的培训。通过培 训使其基本掌握清创止血,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气管切 开,胸腔闭式引流,心包穿刺术,深静脉穿刺技术,外固定 支架技术,石膏夹板外固定技术等创伤基本诊疗技术。12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 施。3 .成立

7、包括急诊、神经科和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 卒中急救小组,24小时/7天在岗。4 .卒中救治小组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 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小组成员由经过相关培训的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康复科医师,及掌握颈动脉 彩超、TCD、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超声科医师,以及经过专 业培训的护理团队等组成。5 .卒中救治团队专业人员反应快速,能够为卒中患者提 供诊断、评估、救治及转运上级卒中中心等,为争取急救时 间窗提供规范、快速的诊疗服务。6 .建立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和协作关系,建立与院 外急救体系对接和接受上级医院会诊、远程卒中救治及患者 转诊的机制和制度。7 .建立符合标准

8、的卒中病例信息登记、统计分析、随访 系统。(三)服务要求.1.实施卒中急性期规范化救治,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救 治效率,对于确诊的急性卒中患者,及时接诊评估、完善相 关检查并开展救治。8 .按照适应证选择溶栓等治疗。(1)实施卒中急性期规范化救治,优化诊疗流程,提 高医疗效率,对于确诊的急性卒中患者,及时接诊评估、完 善相关检查并开展救治。(2)按照适应证选择溶栓等治疗。(3)执行规范化的卒中一、二级预防。(4)开展早期卒中康复治疗。(5)能够开展脑卒中基本病因学及常见相关危险因素 检查。(6)保证全天候开展心电图、胸片检查。(7)保证全天候开展颅脑CT平扫。(8)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卒中量表进

9、行评估。(9)对卒中患者采取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 栓形成等常见并发症的必要措施。(10)对卒中患者常规进行液体和营养状况评估,不能 正常进食但胃肠条件允许的患者能够早期进行鼻饲,并进行 有效监测。(11)门诊医生能积极倡导并推广卒中防控措施。(12)开展本区域内的群众健康宣教工作。(四)医疗设备专用心电图机(至少2台)、专用快速血糖仪(至少2 台)、颈动脉超声仪(至少1台)、TCD (至少1台)、经胸超 声心动图机(至少1台)、CT机(至少1台)、磁共振(至少1台)、DSA (至少1台)。(五)医共体建设1 .与辖区乡镇卫生院签订卒中协作救治协议,建立转诊 协作机制。2 .组织辖区各乡

10、镇卫生院1-2名全科医师(或内科、神 经、心血管、急诊科医师)开展临床跟班、短期进修、讲座、 培训、技术推广等累计不少于2个月的培训,提升基层临床 医师对卒中患者早期鉴别诊断能力,及时转诊。二、胸痛中心建设标准(一)组织管理和建设1 .应由院领导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推动 胸痛中心的工作和完善扶持政策。成员应包括与急性胸痛诊 疗相关的学科的医疗及行政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任命胸痛 中心医疗、行政负责人和协调员,明确工作制度并负责胸痛 中心日常管理。2 .建立由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 外科、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胸痛患者MDT救治小组, 按照相关疾病诊断指南、技术操作

11、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 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预案和工作协调机制。3 .胸痛中心委员会可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 承诺给予相应人力、设备和财力保障,并做好监督、考核、 质量控制等工作,确保胸痛中心规范化运行。4 .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承诺在分诊、就诊、检验、 检查、收费、配药等环节实行急性胸痛优先原则。在急性胸 痛患者就诊时实行“先救治后收费”,不断优化诊疗流程、 最大限度缩短救治时间的需要。5 .应建立胸痛诊室(专用或兼用)、急诊抢救室(或急 诊监护室)、胸痛留观室(供暂时诊断不明确、需要留观的 中、低危胸痛患者使用)等功能区域。6 .应设置并开放不小于20张的心脏专科病房或心脏病 患

12、者专用床位;应配有不少于2张的心脏重症监护室(CCU、 ICU或EICU)或心脏重症专用床位。(二)医疗设备1.基本标准。床旁快速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检测仪(至 少2台)、胸痛中心专用心电图机(至少5台)、床旁心电监 护仪(至少5台)、除颤仪(至少2台)、呼吸机(专用至少 1台),超声机(包括心脏超声及主动脉超声)(至少1台), CT机(具备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条件,并能开展急诊主 动脉、肺动脉CTA检查)(至少1台);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设备(至少1台)。全天候转运救护车:转运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救护车应 具备基本的监护和抢救条件,必备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多功 能(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

13、护仪、便携式除颤器、 移动式供氧装置、人工气道建立设备和各类急救药品等。2,推荐标准。已具备基本标准的医院可进一步配备以下 推荐标准设备。全天候转运救护车应配备便携式呼吸机(至少1台)、 吸引器(至少3台)、具有远程实时传输功能的监护设备(至 少1台)、心脏临时起搏器(至少3台)、心肺复苏机(至少1台);可开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导管室基本设备:数字 血管影像设备(至少1台)、监护设备-含无创和有创性血流 动力学监护设备(至少1台)、呼吸机(至少1台)、除颤仪 (至少1台)、心脏临时起搏器(至少1台)、主动脉内球囊 反搏仪(至少1台)等生命支持系统。若配备有导管室,应常备急诊PCI相关的各类

14、消耗性器 材。(三)人员资质和技术1 .急诊科护士或医师或其它急诊检验人员熟练掌握了 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的方法,院前急救人员熟练掌握初级 心肺复苏技能。2 .至少有2名取得中级职称资格且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 工作3年以上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医师,专业资质的认定需满 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获得心血管内科专业硕士以上学位或 在三级甲等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专业6个月以上,二是每年 (认证时提交连续2年)参加ACS相关继续教育的证明。3 .溶栓团队:应由急诊和心血管内科/ICU专业人员组成, 能熟练掌握STEMI的诊断、溶栓适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 使用方法、溶栓注意事项、溶栓结果判定标准、各种并发症 的处理

15、以及心肺复苏能力。4 .介入人员资质:至少一名以上具备急诊PCI能力的介 入医师,要求接受过规范的介入诊疗技术培训。5 .常备溶栓药物: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药 物的保存地点、领用机制等应能体现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 为实现在首次医疗接触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治疗创造条件。6 .建立了包括以远程实时传输心电图、微信群、手机短 信、传真电话等形式的信息共享平台。7 .根据最快到达的原则与附近至少一家三级以上已经 建立胸痛中心的PPCI医院(优选通过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 的单位)建立转诊关系,并需签署联合救治协议(加盖医院 公章)。(四)医共体建设1 .转诊机制:与辖区各乡镇卫生院签订胸痛协作救

16、治协 议,建立转诊协作机制。2 .人员培训I:组织辖区各乡镇卫生院2名全科医师(或 内科、心血管、急诊科医师)开展临床跟班、短期进修、讲 座、培训、技术推广等累计不少于2个月的培训,提升基层 临床医师对胸痛患者早发现、鉴别诊断能力,及时转诊。三、呼吸诊疗中心建设标准(一)基本设置1 .应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呼吸诊疗普通门诊、专家门 诊,有条件的可设置专病门诊;呼吸诊疗普通病房及RICU 或者内科重症监护室。2 .设置独立的发热门诊(应设置独立的处置室、抢救室, 有条件的应设负压病房)、呼吸专科病房及重症监护室、专 科门诊、气管镜室、肺功能室、睡眠监测室。3 .提供呼吸专科诊疗服务,具备危重疑难

17、病症救治和呼 吸道传染病的基本诊疗能力,接受县域其他医疗机构和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转诊,参与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 工作;建立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加强与胸外科、病理科、 放射科、临床药学等协作,提供整合型诊疗服务;承担培养 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二)医疗设备L基本标准。呼吸科专用有创呼吸机(至少2台)、呼 吸科专用无创呼吸机(至少2台)、呼吸科专用床边监护仪 台数(至少3台)、转运呼吸机(至少1台)、肺功能仪(至 少1台)、电子支气管镜(至少1台)、床旁支气管镜(至少 1台)、血气分析仪(至少1台)、床边B超仪(至少1台)、 除颤仪(至少2台)、多导睡眠监测仪或便携式睡眠检

18、测仪 (至少1台)。4 .推荐标准。有条件的可配备内科胸腔镜、PICCO监测 仪、体外膜肺氧合(ECMO)、血液净化(CRRT)o(三)医疗技术病原学诊断、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 弥散功能、气道阻力测定、呼出气NO测定)、气管镜检查(肺 泡灌洗、经支气管活检、经支气管肺活检、经支气管针吸活 检、异物钳取、床旁气管镜气道管理、球囊扩张、荧光支气 管镜)、雾化吸入、内科胸腔镜检查、机械通气、经皮肺穿 刺活检术、无创/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多导睡眠图或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四)医共体建设1 .人员培训:对辖区各乡镇卫生院2名内科医师(或 全科医师)开展累计不少于2个月的培训,通过培训使

19、其熟 练掌握呼吸机使用、气管镜检查、无创/有创血流动力学监 测、多导睡眠图或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技术,同时具备呼吸 道传染病的鉴别诊断能力。2 .调配设备:可结合医共体所属基层卫生院的呼吸诊疗 服务能力,为其调剂配备与其服务能力相适应的呼吸诊疗简 易设备。四、创伤中心建设标准(一)组织管理和建设1 .应由院领导牵头负责成立创伤中心,作为主要负责人, 协调县域医院医疗资源的调配使用。2 .成立创伤外科或急诊外科,建立创伤复苏单元和病房, 并培养专业的创伤外科医生。县域医院可以在原有的急诊外 科、外科或急诊科医师中选拔培养。3 .科室病区功能区域设置应当包括:急诊分诊区、急诊 外科诊断区、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急诊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