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琵琶行教案设计学习提示琵琶行是一首长篇乐府诗,叙述琵琶女的故事,述说自己的人生道际。学习时,注意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 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导入新课“枫叶荻花何处寻?江州城外柳阴阴。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唐代诗人白居 易的一首琵琶行(并序)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知音佳话,更为我们留下了一曲“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千古绝唱。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曲折的故事中去,聆听琵琶乐音的美妙之音。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唐代著名诗人。贞元进士,曾任左拾 遗
2、、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因越职奏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等职。会昌六 年(846年)去世。白居易诗文俱佳,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 的倡导者。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名字由来 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发起者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 “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背景介绍元和十年(815年),藩镇势力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奏主张严缉凶手,结果以越职奏事 罪被贬为江州司马。
3、贬官和远离京都的寂窦生活,使白居易的精神倍受打击。元和十一年,白 居易在潺阳江头送别客人时,遇到琵琶女,感慨两人的相似遭遇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 行,抒发自己的迁谪之意。知识支架【歌行体】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因此也被看作“乐府诗”其主要特点有: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 记人、记言、议论、抒感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 韵;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为主。题目解说“琵琶行”原作“琵琶弓I”。歌、行、弓I、曲、吟等源于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 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
4、“行”,是指那些行文自然、可歌可唱的 诗篇,其特点是婉转流动纵横多姿。“并序”,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并”有“连”“附”“并且”等含义。“并序”其内容为介绍与诗文密切相关的人、事、物等。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 朝出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 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国预劳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演类时坚抱,左手按弦,右手 五指弹卖,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文化常识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
5、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职官,如鸿门宴:“沛 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青衫 黑色单衣。唐代低级文官的服色为青色。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了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 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进、迁受、迁除;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 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整体感知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诗歌,全诗以人物为线索,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技和她不幸经历的描 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6、面,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诗人自己无幸被 贬的抑郁悲凄之情。这首诗的景物描写营造氛围,情景交融,值得关注;全诗共有三处音乐描写, 尤其是第二段,运用大量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惟妙惟肖地模拟曲调的乐声与旋律变化过程, 最令人称道。层次结构第一部分:从“潺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共14句,写琵琶女出场。前6 句为琵琶女出场铺垫,后8句写琵琶女出场。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24句,写琵琶女的演奏。这 一部分分为三个层次:“转轴拨弦三两声”以下八句,为整体介绍;“大弦嘈嘈如急雨”以下 十四句为具体演奏过程,实际是在摹写音乐的变化;最后两句为环
7、境描写,烘托演奏效果。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24句,写琵琶女自述经历。 前面4句为作者的交代,接着转述琵琶女的自述内容,先转述昔日的红极一时的自述,再转 述时过境迁、飘零沦落的自述。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二共26句,写诗人感慨自 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任务一人物形象L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作品。参考提示被贬的政治待遇以及远离京都的寂寞生活,使白居易的精神倍受打击,壮志日渐消 磨。被贬江州的第二年,诗人在潺阳江头送别客人时遇到沦落于此的琵琶女,感慨两人相似的 才华与遭遇产生了同病相怜的知己之感创作了这首著名的
8、琵琶行。诗人借叙琵琶女的高 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3、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具体情 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琵琶女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作者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而今:
9、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5、“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 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6、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 泪洒青衫呢?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 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 琶女也深深怜
10、悯诗人)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 难耐。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 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 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7、联系全文,请说说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特点。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历尽繁华,却美人迟暮,被是一个被封 建社会损害、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的控 诉。诗人是一个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被贬江城、怀才不遇,壮志未酬, 才华难以施展,孤独苦
11、闷,饱受受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任务二2 .朗诵指导揣摩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参考提示琵琶行是一首七言歌行体诗,在诵读时,其音步节奏可分为“二二三”或“四三” 式如“潺阳江头夜送客”句可读成“潺阳/江头/夜送客”或“潺阳江头/夜送客”。“音韵” 的“音”是指诗句的平仄,“韵”是指诗句的押韵。琵琶行是一首转韵七古,全篇平仄韵相 间,如诗的第一节共三联,一、三联的“瑟”和“月”用仄声韵中的入声音,要读得短促而压抑。 第二联用平声韵“弦”,要读得平缓而凄凉。平仄相间用韵形成抑扬顿挫的效果。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全诗总体的感情基调是哀婉、悲京但在朗诵具体的诗句时还要结 合其意境,灵活地调整快慢节奏,读出情绪
12、的变化特点。如“忽闻水上琵琶声音,主人忘归客不 发”要读出诗人久不闻美乐的欣喜之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则要读出琵琶 女因羞涩与难言之痛而不愿见人的复杂心理。第二段中乐曲的旋律部分要读出其变化特点:如“间关”两句略慢,读出婉转流畅;“冰泉”以下四句要压低声音,读出艰涩之感;而“银瓶” 以下四句是乐曲的高潮,要读得紧张激烈,到“裂帛”戛然而止。任务三环境描写1、琵琶行中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请阅读诗歌一一找出来,并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 写的特点和作用。令 环境描写1: 5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鉴赏】:点明了时令、地点、时间和事件,红枫荻花秋风秋意浓浓,内蕴丰富。几笔勾画
13、就 将这如画的美丽秋景渲染得萧瑟凄凉,从而奠定了诗歌感伤的基调。今环境描写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鉴赏】:情境交融。月朦胧,水渺茫。离愁无法排解,苦闷难以消除。既道出了诗人的心情, 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也奠定了全诗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令 环境描写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鉴赏】:乐曲声停,但又似乎没停,如丝如缕,如泣如诉,萦绕在诗人的耳畔,渲染了当时寂静的 环境气氛;也说明当时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令 环境描写4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o【鉴赏】:既渲染了孤寂悲凉的气氛也描摹出了琵琶女凄凉孤寂的内心世界。令 环境描写5住近潞江
14、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杜鹃啼血猿哀鸣”【鉴赏】:既写出了诗人谪居之处环境的恶劣,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孤寂、苦闷和无奈。任务四音乐描写.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明确:琵琶声(一个演奏的高手,一个听曲的高手,音乐成了沟通他们心灵的桥梁).文章描写音乐的部分集中在第几段?这段对于音乐的描写可谓出神入化,可以说是描写音 乐的极品文。被誉为唐人描写音乐的压卷之作。请同学们谈谈,你喜欢那一句?第二段。齐读第二段。(提示:音乐是有声无形的)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银瓶乍破水浆迸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银瓶
15、乍破水浆迸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写不同弦乐的音色特点)(比喻,写弦乐圆润清脆特点)(比喻,写乐声的婉转与冷涩)(比喻,写乐声沉寂后忽然变得雄壮激越)曲终收拨当心画东船西舫悄无言四弦一声如裂帛(比喻,写乐声收束时的干脆利落) 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音乐美妙动听).描写音乐时用了什么手法?明确:比喻通感.叠词。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声为有声,把音乐的音高,节奏和旋律用具体 可感的物体形象的描绘出来。主题归纳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 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
16、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 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 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板书设计同是天涯沦落人乐鼓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诗人位至谏官名动京师1谪居卧病 飘零天涯是世曲音乐共享高山流水情白居易名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初出城留别1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放言五首其一.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后宫词2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感逝寄远6 .人间四月芳菲尽,7 .试玉要烧三日满,
17、8 .几处早莺争暖树,9 .回眸一笑百媚生,10 .天长地久有时尽,11 .文章合为时而著,12 .日出江花红胜火,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 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诗 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13一看一断肠,好去莫回头。南浦别1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附:诗文赏析琵琶行是一首与长恨歌齐名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秋,是诗人送 别友人之际,因在船上听到一曲琵琶弹奏,引发诗人共鸣,所以写下此诗。元和十年(815), 白居易因得罪权
18、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诗人心中的惆怅之情无处倾诉,于是借对琵琶女不幸遭 遇的描写,来抒发遭贬后的伤感情怀,同时对朝廷政治的黑暗表达了强烈的愤慨。这首诗因 其叙事的曲折、篇幅的宏大,在当时广为流传。白居易死后,唐宣宗为悼念他,题下了 “童 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诗句。这两首诗流传之广,从中可见一斑。 全诗篇幅较长,可以分为三部分:开篇到“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第一部分,引出琵琶女;第 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梦啼妆泪红阑干”,描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她的不幸遭 遇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结尾是诗歌的最后一部分,诗人由琵琶女想到自己,引发共鸣, 抒发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第一部分共十四句,描写琵
19、琶女的出场。琵琶女是在诗人夜晚送客的背景下出现的,在琵琶 女出场之前,诗人先用开篇六句把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背景交代清楚,并对送别的环 境做了描述。在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劲吹的夜景之下,只有主客二人在江边话别。离 别之时,二人只有秋风带来的阵阵寒意相伴,酒宴之上无人作陪,甚至连个歌女都没有。这 其中既有景色描写,又有气氛的渲染。空旷的景色让人感到凄凉,离别的忧伤、惆怅之中更 显出一份寂寞。这种氛围融合在主客充满失意的伤别之中,使人倍感压抑。这种强烈的压抑 感为下文转机的倏忽而现做好了铺垫。接下来八句诗人对琵琶女的出场进行了正面的描写:就在宾主二人醉不成欢之际,忽然听到 了从水面上传来的
20、琵琶声。这琵琶声顿时吸引二人循声望去。诗歌在这里由与朋友话别转向 了琵琶声和琵琶女,两个场景之间的转换十分自然。“寻声暗问”与首句的“夜”相照应, 进一步说明是在夜间;听到传来的问话,琵琶女自然就“琵琶声停”,但“欲语迟”说明琵 琶女犹豫不决,好像有什么苦衷藏在心中。最后还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两句是历代传诵的名句,在这里诗人用巧妙的笔法极其传神地把女子羞答答的形态写了出 来,同时也显示出,这位女子历经磨难、饱经风霜。第二部分共包括四十八句,先写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再叙述她的不幸遭遇。“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尚未演奏曲目只是在调弦试音,女子精湛的技艺便 已体现
21、出来。调音之后,琵琶女开始正式演奏。从“弦弦掩抑声声思”到“初为霓裳后六幺” 六句,将琵琶女弹奏霓裳、六玄的过程描写得生动传神,不但写出了琵琶女弹奏的神 态,而且表现出了乐曲曲调的悲伤。“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好似女子 在通过乐曲倾诉衷肠,给人以怅惘、悲凉之感。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大弦嘈嘈如急雨”至IJ “四弦一声如裂帛”的十四句,是对琵琶乐曲的描写。这部分语言生 动形象,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音乐视觉化。乐曲的节奏变化得到了充分的体 现:先快后慢,逐渐细弱直至无声,而后又如疾风暴雨突然而起,在最后一画中戛然而止。 听者的情绪也跟着乐曲不停地跳动:时
22、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心动魄。 曲子虽然奏完,但荡气回肠的音乐魅力却久久没有消散。“东船西舫”两句是侧面烘托,留 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慢慢回味。“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是对琵琶女神态的描写,借此过渡到“自言”。曲终 之后,她为什么沉吟呢?由下文可知,与主客二人对她身世的询问有关。面对询问,她欲说 还休,内心的矛盾在“沉吟”中体现出来。“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的动作和表情,说明她克服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决定一吐为快。“自言”以下二十二句,是对琵琶女半生遭遇的叙述,诗人以抒情的笔调写来,好似一曲悲 歌,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扣人心
23、弦。这部分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塑造 出一个完整的琵琶女形象。最后一部分共二十六句,在这里,诗人触景生情,不由得联想起自己的遭遇,发出了 “同是 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琵 琶女的悲惨遭遇深深触动了诗人的内心,使他不由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从去年辞帝 京”到“呕哑嘲口折难为听”这十二句是诗人述说自己被贬之后的遭遇。对被贬之前的事,诗 人只字未提,只说如今的孤寂。“今夜闻君琵琶语”到“江州司马青衫湿”最后十句中,诗 人对琵琶女的弹奏表达了衷心的称赞和感谢,并提出再弹一曲的请求,自己则愿意为她作一 首诗,名为琵琶行。有感于诗人的话,琵琶女再次弹奏起来,声音较之前更加凄婉动人。“满座重闻皆掩泣”,而诗人的眼泪流得最多,身上的青衫都被泪水打湿了。琵琶行以其严谨的结构、流畅的文字、饱满的情感、鲜明的形象,成为唐代长篇叙事诗 中最突出的篇目之一。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 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