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套.doc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套课题我们知道的植物课时1任课班级一 (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比照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尝试种植植物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
2、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引入新课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 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 多万种。2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植物世界吧,并 在丰富的自然环境中辨识植物。植物 有的生长在陆地上,有的生长在水 里;有的高,有的矮,多种多样的。1 .倾听2.倾听,想一想。二、认识书1.观察P1的图,或播放有关的视频,问:图中哪些是植物?1.举手回答:树、草等。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拟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通过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提供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认识和
3、研究植物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植物。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教学难点证明植物是“活”的。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 图画等相关资料。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一、谈话引入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 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请学 生说说理由。1.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 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 解释。二、聚焦1.此时教帅可以呈现一盆植物,提 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1.回答下列问题。2.学生提出的理由可
4、能会有:三、收集植物是“活”的吗?”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 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中。L活动一: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物, 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让学生组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 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 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 阳光、水,要施肥等。1.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养 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 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 是“活”的的证据。的证据三、研讨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物是“活” 的。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 并交流。最后,教师小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 掉。2 .为了帮助学生
5、认识,教师可以准备 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这棵植物是活的吗?它右叶吗? 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 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 “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 “活”的。3 .活动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 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 依次观察图中的樱花,说说同一棵樱 花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 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 识这棵樱花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过程。1 .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 理由。2 .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2 .思考,举手回答。3 .观察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 樱花又会发生怎样的
6、变化,这 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 到植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 是“活”的。1 .举手回答。2 .举手回答下列问题。课题校园里的植物课时1任课班级一 (68)班执教科学概念目标: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教学目标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保护植物的意识。科学、技术、社
7、会与环境目标: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教学重点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教学难点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1 .出不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 问:“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知道它 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过它?”2 .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梳理 植物各个局部的特征。1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2.倾听。二、聚焦1 .出示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2 .(1)根据回答初步形成班
8、级记录表。记录内容。(2)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1 .观察和描述图片。2 .举手回答下列问题。(1)叶、开花、有果实等(2)墙角、墙上、池塘里等, 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三、观察 校园里的 植物1 .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 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 导学生达成共识:注意平安,不能边走 边画,平安保管铅笔。教师要对学生 进行分组,提出要求:活动时,小组 一起行动;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 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2 .首先把他们带着到事先确定的一棵 植物前,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平安, 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1 .倾听老师说的话,按照老师 要求来完
9、成科学活动。2 .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观 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 察、记录活动。三、研讨1 .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录活 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 教室。在学生提供观察和记录结果 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2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言表 达上有所缺乏,教师需要不断追问、 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这棵植物 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征?这棵植物 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呢?”教师要 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 记录表中。3 .最后教师设疑:在观察和记录的过 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激 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1 .举手上台展示,描述自己
10、画 下来的植物的特征,说一说这 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到 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2 .举手上台展示。3 .思考问题。课题在观察中比拟课时 1任课班级一 (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拟。不同的观察和比拟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拟物体。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拟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拟物
11、体。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向学讨论、交流。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要求:长短不 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放 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情景导入播放视频,创设侏罗纪公园情境。即时表达所见所闻。二、聚焦问题1 .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2 .并追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3 .揭示课题:在观察中比拟1 .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2 .举手回答下列问题。三、探索比L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1 .比一比,给恐龙排序。较恐龙
12、模型的大小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2,提出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 作;可以有多种比拟方;每人都要及 时记录比拟结果。3 . (1)引导学生比拟恐龙模型的大小: (2)观察学生的比拟过程。(3)将学生比拟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内 容记录到黑板上。4 .有几种比拟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 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 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2 .按老师要求完成。3 .(1)进行观察比拟。(2)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 手册中。4 .在小组内思考不口讨论。四、研讨2 .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 比拟恐龙的大小?我们该怎样描述比 较结果?3 .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拟方法,可能 会有不同的结果。不
13、同的比拟方法, 比拟的标准是不同的,比方长短和高 矮,所以结果不同。L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 组的比拟方法,问时说出比 较结果。2.(1)个别学生发言:自己 是如何比拟恐龙的大小 的?(2)全班学生交流讨论,找 出不同的方法。五、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完成P8页比拟的表格给恐龙模型排队:从高到矮:1 2 3 4从长到短:1 2 3 4从胖到瘦:2 4 3 1课题起点和终点课时 1任课班级一 (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拟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科学探究目标: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
14、息。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拟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教学难点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游戏导入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 比赛跳远,其他学生
15、观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游戏。二、问题聚1.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1 .举手回答下列问题。隹 八、呢? ”2.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3,揭示课题:起点和终点。2.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 脚线。三、活动探索:纸蛙跳远比赛1 .体验纸蛙跳远。(1)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 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 纸蛙跳跃一段距离。(2)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 远? ”(3)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 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 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 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2 .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那么。(1)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 的
16、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 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 行比拟。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 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卜,来 和别人的进行比拟。(2)老师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 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 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 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 线C3 .纸蛙跳远比赛。发材料。(2)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1.(1)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 方法。(2)思考问题。2.(1)先倾听,然后按照老师 要求完成。(2)全班要统一标准。(1)分小组活动。(2)自己练习。4. (1)比拟自己纸蛙二次跳 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 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禺O线确实定提醒
17、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 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4 .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拟终点。(4)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 比拟“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 班跳得最远的纸蛙。(2)比拟小组成员的纸蛙, 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 远”。四、研讨L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 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 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2 .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 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 么信息? ”“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 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 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 吗? ”3 .教师在比拟中需反复提醒:对齐 起点确定终点。1 .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
18、论。2 .思考,举手回答下列问题。3 .倾听。五、贴纸带与展示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看谁 的飞机飞得远。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 册上。课题用手来测量课时 1任课班级一 (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测量可以量化比拟结果。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知道“挂”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挂要首尾相连。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会观察、比拟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意识到细致的一 一 的测量可
19、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拟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知道“柞”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挂要首尾相连。教学难点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问题引入1 .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 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 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 具。2 .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 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 的?”1 .倾听。2 .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 回答。二、聚焦主题1 .可以
20、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 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挂”来测量长 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 今。2 .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 测量桌子的高度。1 .看课件,倾听。2.倾听。三、探索活1 .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挂。1 .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上图中的植物2 .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回忆并交流原有的知识(2)要描述自己知道的植物是什么样 的。比方: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 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3)根据学生回答,及时记录全班学 生的看法,将信息汇总并保存下来, 形成班级记录表。3 .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3)根据学生回
21、答记录班级记录表中。(4)图中有一只蝴蝶,那蝴蝶是植物 吗?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4 .塑料花是植物吗?(1)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 吗?(出示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2)讨论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 么?(3)进一步解释植物。2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1)展示对植物的初始想法。(2)根据老师的要求,举手回 答问题。(3)倾听、看黑板。3 .看图,识别植物,同时发现 陆地上有植物,水中有植物。(1)找一找,数一数。(2)回答:都有叶子,都是绿 的,会开花,会长大等。(4)回答:不是。植物不会 动,蝴蝶会飞,是动物。4 .(全班、小组)交流(1)进行比照,在小组观察、交流后。(2)全班讨论。
22、回答:塑料花不是活的。二、父流课 前的资 料1 .珠而同学们采集J 一些植物、 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面在组内 给同学介绍一下。2 .选择组内你们认为最新鲜最有趣的 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给大家。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植物,1 .讨论交流,分组活动。2.学生发言。动:测量桌子的高度2.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挂的指尖与下一养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在一挂与一挂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 号。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 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4,先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
23、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 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用相同的手 指测量;一挂的指尖与下一挂的指四、研讨尖必须紧紧相连;在纸带上写上姓 名、日期。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 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 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2.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比拟纸带上的挂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C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C4.小结: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挂作为测量单位。但由于人为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察手指一挂的长度,最后做 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挂 的预测。2
24、.(1)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 方法。谈谈测量的体会。3 ,倾听。4 按照老师的要求测量纸 带的长度。5.举手上台展示。1 .先观察一会儿纸带。2 .思考问题。3 .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 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 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 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 地做到一挂紧连着一拄; 很难做到每一挂的长度都 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 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五、拓展与思考1 ,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 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 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 具长度。2.完成P10页活动手册的拓展活动。课题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课时1任课班级一(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
25、念目标: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拟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科学探究目标: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科学态度目标: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
26、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教师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导入1 .教师需要指出用手测量时,每人的 一长度不同,导致我们的结果不同, 无法真实反映桌子的高度。2 .继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 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1 .回忆上节课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过程和结果。2 .思考问题,举手回答。二、聚焦任务1 .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币可以小结,生 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来测量。2 .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使用常见的 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高度、桌子的长度 和书的长
27、度。L倾听。2 .倾听。三、探索活动:测量1 .物体的选择。出示可供选择的测量物(即测量单 位的物体):回形针、小棒、橡皮、小 立方体,提问:“你们小组会选哪两 种物体来测量?”2 .测量桌子和书。(1)教师要先提醒学生测量考前须知: 确定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单位之间要 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可以利用 第3课的测量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2)分发材料。(3)巡视,提醒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写 上名字和日期;留意终点和起点;每一 个测量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 直线摆放。(4)还需指导学生解决不是一个测量 单位时的读数问题。3 .汇报测量结果(也可让学生汇报数1.小组讨论,选择两种物体, 在学生活动
28、手册的记录表 上画 “ J 。2.(1)学生测量桌子和书的长 度。(3)做小组实验。3. 让局部先完成测量任务 的学生将数据写在黑板上据由教师填写)。的班级记录表里。四、研讨1 .提示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2 .讨论:“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 同?”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3 .讨论: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 准确?引导学生比照纸带正面和反 面用物体测量与用手测量的结果,得 出结论。学生可能的观点有:物体 的长度不变,用物体测量,测量结果更 准确;不同的人用同一种物体测量,结 果基本相同,与用手测量相比,测量结 果更准确;不同的人手的长度不同, -的长度不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1 .观察数据。2
29、 .可能出现的观点有:用不 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 果很不一样;用相同的物体 测量桌子高度,结果非常接 近;用同一个物体作为工具 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 能比拟出不同物体的长短; 用不同物体作为工具测量 不同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 较出物体的长短。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课时1任课班级一(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拟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科学探究目标: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科学态度目标: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
30、位。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 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 录表。教师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一、复习导入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 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 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 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拟,所以 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 测量。二、聚焦1
31、.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1)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 标准物。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 个作为标准物呢? ”(2)发标准物。2 .分小组汇报。(1)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2)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 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拟小,可以减 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 据的误差也会比拟小。小立方体的缺: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恻量,掌握基本的方法。、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1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倾听,回忆上节课的内 容。1.(1)看课件,思考问题。(2)学生观察标
32、准物后,尝 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 组讨论。2.(1)举手回答下列问题。(2)小组做实验。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 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三、探索测 量桌面和讲 台的长度四、研讨1 .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2 .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 慢,有什么好方法吗? ”也可在学生 测量 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 悟。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减小组织 教学的难度。3 .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 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方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 替代物(纸带、棉线等)。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材 料。5 .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 项。用小
33、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 时一,小立方体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 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6 .汇总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 表。1 .观察黑板上记录的全班同学测量的 讲台长度的结果。2 .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 物体长度的意义,它使得测量的长度 可以进行量化比拟。3 .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又快 又准确。4 .教师应再次总结小立方体作为测量.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 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 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 格中。1 .学生回答后,上台演 示。十个小立方体一组,用 透明胶带连接起来。2 .举手回答下列问题。3 .学生分小组动手测量。4 .把数据记录在学
34、生活动 手册中。6.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学 生汇报后由教师填写。1 .学生说出数据的特点(很接近,准确度高)2 .全班比照教师讲台的长度和学生桌面的长度,哪一个更长一些?3 .学生各抒己见。工具的特点。五、布置课外活动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的 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 度。课题做一个测量纸带课时1任课班级一 (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
35、解决方案。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教学难点能制作出自己的测量带。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印有小方格的纸假设干、十个小立方体、一把男刀、一卷透明胶带、一支标记笔、学 生活动手册、塑料桶。教师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设疑导入1 .可先询问学生,他们是否用小立方 体完成了课外测量活动以及他们是如 何测量的。实物展示十个连接起来的1.思考问题,进行小组讨 论和汇报。小立方
36、体和个小塑料桶,提问: “我们该如何测量这个小桶的边沿长度呢? ”2.小结: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 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 纸带可以弯曲,可以测量不规那么的物 体。2 ,倾听。二、聚焦今天我们来制作自己的测量带,并用 它来测量物体的周长。倾听。三、探索制作、测量1 .介绍如何制作测量纸带。(1)展示并介绍工具和使用的材料。(2)介绍制作步骤和考前须知:每段 纸带首尾要相连;粘接时,纸带要直; 用数字做标记;写上姓名和制作日 期。2 .学生制作纸带。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个别辅导有问 题的学生。3 .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再测量小塑料桶边沿的长度。先让学 生观察小桶,预测小桶底部边沿的长
37、 度,然后测量并将数据记录在学生活 动手册的表格中。注意帮助在测量时 读数困难的学生。1 .(1)看课件。(2)先倾听,后制作。2 .学生制作纸带。3 .先测量书的长度。填写 活动手册。四、研讨1.提问:测量纸带与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1 .观察数据。2 .分组讨论,个别说说,3.总结: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更轻、 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不 用数小立方体的个 数、比用小立方 体测量更准确。其他同学补充。五、布置课外活动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更多你想测量的物 体,建议测量前先预测,再实测,并比 较预测,和实测的结果。课题比拟测量纸带和尺子课时1任课班级一 (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尺
38、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细致观察并比拟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愿意提供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观察、比拟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
39、能力。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 教师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一、情境导入1 .演示引入尺子。2 .视频播放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尺子 的情境,介绍世界各地统一使用相同 标准单位的尺子,这样使测量结果有 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用。二、聚焦今天我们来观察和比拟测量纸带与尺 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 之处?三、探索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拟尺子与测量纸 444-(1)分发材料:塑料尺、软尺和制作的 纸带。(2)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交流。2 .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1)使用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
40、方法: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 度;介绍如何读数。(3)教师需要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条软 尺、一个橡皮、学生活动手册。学生活动二次备课1 .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用 尺子的经历。2 .倾听倾听。1.(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 流观察、比拟结果。2.(1)倾听,注意观察。(2)示范测量并读出长度。(3)学生分别使用尺子和测 量纸带测量橡皮和桌面的 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四、认识校 园中的一些 植物五、扩展活 动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2,校园里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 的?哪些是不落叶的?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一种植物,通过 画图或拍照方
41、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1学生到室外活动。2 .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学生实践、观察、完成学生活 动手册的有关内容。课题观察一棵植物课时1任课班级一 (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科学态度目标: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保护植物。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0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描述植物构成。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42、。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生。四、研讨1 .提问:“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 什么好处? ”2 .小结: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 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 的。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 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五、拓展活动回家后用家中的卷尺测量一下家中家 具的长、宽和高,并试着用表格记录 下来。1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2 ,倾听。、引你家来栽培了哪些植物?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全班、入小组)交流。1.聚焦:1.二、了解(1)我们来观察一棵植物,怎样观(1)回答,用眼睛看,还可以植物的构察?用手摸、用鼻子闻等。成(2)出小一盆菊花,问:谁认识它?(3)出示一张菊花开花的图片,让学(2)猜一猜。生通过观察盛开的菊花再次猜想植物(3)回答植物的名称,说出许的名称,并说说在哪里见过它?多菊花的生长地点和生长环2.探索:(1)出示图片观察:一株完整的植物境。是有哪些局部组成的?2.观察、交流。(2)那我们关注植物的整体,指认出(1)植物体由根、茎、叶、等菊花的根、茎、叶等器官。器官构成。(3)那我们知道植物的根一般在哪里吗?(2)认一认。(4)观察自己准备的植物,是否具有 植物的这些局部。(3)举手回答:在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