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模板10篇.docx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451038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教案模板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爱莲说教案模板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案模板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教案模板10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爱莲说教案篇11、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重点字词,增强古文阅读能力。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3、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学会分析莲的品质,并学习莲的品格。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增强古文阅读能力。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莲的品质,并学习莲的品质。3、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4、课时安排5、1课时6、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典诗文做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学习古诗文不仅能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同时也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爱莲说。希望大家有一天也能成为古诗文达人。(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1、的题目是爱莲说,“爱”是作者的情感,“莲”是这篇_写作的主体,那么“说”在这里指什么?“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不长。爱莲说就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2、简介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有周敦颐集太极图说通书传世。(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完音后全班齐读,读准字音)1、给下列加点字注

3、音甚蕃(fdn)淤泥(yU)濯(zhu6)清涟(lidn)枝蔓(mdn)亵玩(x诂)隐逸(yi)颐(yi)噫(yi)鲜有闻(xian)2、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3、学生分组读,指名读、齐读,熟读课文。(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1、教师指导文言文翻译:(1)落实重点字词,结合具体语境灵活理解。(2)把握句式特点:对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不同句式的理解翻译能力。对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的理解翻译能力,对语段中重要的议论句、抒情句、描写句的理解翻译

4、能力。(3)领会语句大意:根据上下文衔接,理解句意,根据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体验理解句意,根据事件的发展理解句意,结合现代用语习惯理解句意。2、自读课文,同桌为组合作探究,结合注释,理解句意。探讨疑难之处。还是不会的勾画出来。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重点字、词、句。4、教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甚蕃:多2、不染:沾染3、濯清涟:濯:洗涤,清涟:清水4、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节5、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6、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7、亵玩:亲近而不庄重。8、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9、独爱莲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5、独立性,不译。(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译: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笔直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的去玩弄啊。(指名学生做题,并在课本中标注出来。然后整理翻译、词语解释在笔记本上)再读课文,分析莲的品质。1、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写莲是从几个角度

6、写的?这几个角度各写出了莲花的哪些品格?明确:描写角度爱莲说教案篇2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2、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1、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解决文中的字词、句。2、教师作好点拨、引导、纠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莲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柳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莲还有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一起

7、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二、解题。“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三、简介作者。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四、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朗读),提示学生读准下列字音。甚蕃(fdn)淤(yU)泥濯(zhu6)清涟(lidn)不蔓(mdn)不枝亵(乂诂)噫(yi)鲜(xidn)有闻2、结合注

8、释,讲解课文。3、整体感知学习第一小节(1)作者本来是写莲,起笔却写了些什么?“水陆草本之花”一一切“花”、注意“草木”指草木科、木本科。“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一一牡丹”句。自:从。世人:当世的人,指社会上的多数人。甚:很。这样,就更突出我的爱好,突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2)莲花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不妖不艳,清正廉洁,白的象珍珠,红的象红宝石,出生在一片污浊的泥塘中。(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突出莲花的可爱呢?请同学们用书中的话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沾染)“从淤泥里出来却不被沾染”濯(洗涤)清涟而不妖“在碧波荡漾的河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不因污浊或优裕的条件而丝毫改变自己的本质。(

9、4)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莲具有怎样的品质?坚贞、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梗中间是贯通的,而外部挺直不弯曲,它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权。蔓,枝,动词。这句话表现了莲的什么品质?正直“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远,而且在远处更加觉得花香的纯净和清谈。“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水中,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让人轻慢地玩弄啊。植:树立。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这里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清纯端庄(5)本段着重以衬托手法以陶渊明对菊的独特爱好衬托我的爱好,以世人对牡丹的广泛喜爱来衬托我的不同爱好,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等几个方面赞扬了莲花了高洁的品质。那么作者仅仅是表明自己对

10、花的爱好吗?“说”是一种文体,一种或议论或抒情的文体,下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第二段,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学习第二小节(1)学生自读第二段后回答:议论“谓”:以为,认为抒情“噫”:唉,叹词作者表明自己看法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隐逸者以花喻人,通过所爱之花的品质,看出爱花之人的性格。富贵者君子作者自比君子,也确实具有君子的品德。他在为官期间,敢于直言,坚持已见,清正廉洁,博得了人民的赞扬。(3) “噫”作者感叹正是主旨之所在。“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清高的隐士太少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反问。像我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没有什么人了。“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感叹。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是很多的啊!(4) “宜”应当作者真的认为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人是应该多的吗?“宜”是反语。嘲讽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污浊。4、讨论体悟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理解: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

12、花的端庄、清高。(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理解:“托物言志”是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3)_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是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

13、,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5、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理解:排比(如第句);比喻(如第句);对偶(如“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反问(如第句)。6、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理解:散句和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五、背诵全文爱莲说教案篇3一、导入新课: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

14、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的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_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读一遍。教学

15、目标:1、识记疑难字词:颐蕃濯亵逸鲜2、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托物言志的写法。三、授课1、朗读: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蕃濯亵逸鲜大家齐读两遍。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2、译文并理解内容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3、检查译文: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4、理解内容:(1)这篇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讨论归纳:予独爱莲

16、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莲的这些特点写在了黑板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3)小结: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

17、借花喻人)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4)举例说明: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5)归纳主旨: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四、布置作业:A (学优生):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一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B

18、:(中等生):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C:(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完成练习册。反思:板书:爱莲说周敦颐正衬反衬菊一莲一牡丹托物隐逸者君子富贵者言志爱莲说教案篇4教学目标:1 .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2 .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的主旨,品味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情景导入有感情地诵读席慕容的莲的心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9、二、预习检测1、请一位同学当老师检查本课生字。蕃(fan )颐(yi )濯(zhSo)淤(y口)涟(1E门)蔓(man)亵(xie)噫(yi )鲜(xidn)有闻2、解释加点的词语。(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陶后鲜有闻(7)宜乎众矣3、介绍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

20、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4、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通课文,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三、课文分析,探究文意1、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有独特见解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2、合作探究(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师明确: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板书)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

21、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师明确: 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3)、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

22、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作者以莲自况,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4)、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师明确:对偶,排比,比喻,拟人。3、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四、拓展延伸:莲文化的魅力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3、仿写:我心中的莲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仿句:我爱莲花,因为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远扬的少女。我爱莲花,因为它中通外直,恰如风度翩翩,高洁正直的

23、雅士。4、根据内容、意境、情感完成下面对联(1)世人爱牡丹富贵茂叔敬莲花高洁(2)、周敦颐爱莲说明志柳宗元小石潭抒怀五、课堂检测1、爱莲说的主旨句是。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2、予独爱莲的原因是。3、生活中,感叹知音甚少,我们常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是一六、课堂总结七、板书爱莲说教案篇5教学目的:1 .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2 .提高文学修养;3 .培养高尚情操。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 .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

24、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生花妙笔落雁沉鱼2 .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180页古人笔下的“莲”。指名读:“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一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32 .介绍作者关于作者,请看“阅读提示”。老师补充两点:(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

25、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33 学习本课,运用“师生倒置法”一一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这可是很能培养能力的呀!下面请“老师”们“备课”。二,“老师”们“备课”(即预习),印发下列“备课提纲”(即预习任务)。1 .读课文,标出生字词。2 .注音:颐蕃淤濯涟亵鲜噫3 .解释加底纹的词语。爱莲说可爱者甚蕃自李唐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二不可亵玩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君子噫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4 .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1)

2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主题是什么?5,提出你的问题,特别是“无疑之疑”。三,请“老师”们“讲课”一采用“师生倒置法”疏通语言文字,口译课文。先重申翻译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注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容易的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

27、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最后投影以下两项内容,给学生以明确答案:1 .“解释加底纹的词语”答案:爱莲说:一种文体可爱者甚蕃:多自李唐来:唐朝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濯清涟而不妖:清水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端重不蔓不枝:长蔓;长枝香远益清:更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树立不可亵玩:亲近而不庄重予谓菊:认

28、为花之隐逸者也:隐士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噫:唉陶后鲜有闻:少同予者何人:我宜乎众矣:应当2 .爱莲说译文:水里、陆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儿,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只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过而并不显得妖媚,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或:不长藤蔓,不长丫枝),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在远处观赏而不可(拿在手里)玩弄。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四,齐读课文,正音。同

29、时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五,深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和艺术。1 .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答案: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2 .根据课文回答,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外的花?为什么?答案:不爱,他“独爱菊”。教师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说明他宁可隐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生活态度。然后用他的诗饮酒第五首印证(投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为名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 .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答案:不爱。理由是:(1)他自己说“独爱莲”。(2)他认为菊花象征

30、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教师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个性。4 .“甚爱牡丹”的“甚”字可否删去?答案:不可。“甚”表示爱牡丹的人很多,爱得也很深;若删去会削弱反衬的效果。下面以刘禹锡的赏牡丹印证(投影):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5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6.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爱莲说教案篇6一、

31、教学目的1、知识: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2、能力:诵读能力;表达能力。3、德育: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4、重点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5、目标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上一课字词(二)由检查预习导入新课让学生读自己查阅的关于赞美莲花的或片断(5分钟)。教师总结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课题和作者),看他是怎样抒发对莲花的赞美之情的?(三)作者简介(见课文下注释)(四)解题:“说”,是一种古代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或杂感相近。作者到底抒发了对莲花的哪些喜爱之情呢?(五)请听课文朗读的录

32、音,给生字注音。(六)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难字词,理解文意。“甚”“蕃”“独”“予”“濯”“清涟”“妖”“蔓”“益”“净”“植”“亵玩”“隐逸”“鲜”“宜乎”(七)学生读一句原文,翻译一句。(八)分析课文。1、课文第一部分写的是什么?“予独爱莲?“我”为什么独爱莲?因为莲的形象和品质。莲有怎样的形象和品质?比喻了怎样的人格和气节?7个短语让学生先翻译这7个短语,再说比喻意。教师归纳:文中对莲的描写包括7个短语,句句写莲,而又语语喻人。写莲的可爱形态,也就是写君子的高尚气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写的是莲花的洁身自好,不以妖艳取悦于人。比喻了人既不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傲。“中通外直

33、,不蔓不枝”一一是写莲茎挺直独立,决不旁逸斜出。喻人的胸襟磊落,豁达正直,不结党营私。“香远益清”一一写莲的芳香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而越发清香扑鼻。喻人的美德可以流芳百世。“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亭亭玉立,纤尘不染,任人观瞻,而有凛然不可侵犯的风姿。喻人的庄重仪态,高尚气节,威武不屈,令人敬重。这7个短语从七个方面写莲,合起来描写莲的整体形象。充分说明了“予独爱莲”的原因。同时也为下一部分抒发感慨作了有力的铺垫。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可听一句朗读录音跟读一句)再引导学生开展背诵竞赛,3分钟背下的加分。2、学习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写了什么?莲花的比喻意义。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的?衬托手法。

34、从菊的“隐逸”来旁衬;从牡丹的“富贵”来反衬。概括莲花高尚品质的一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小结:采用以花喻人的写法,以“花之君子”一语贯穿全文。表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九)作业:192页二、三;默写全文三、目标形成性检测内容,实施手段及方法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投影):可爱者甚蕃;濯涟清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回答:用原文回答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7个短语)莲花的这些品质比喻了哪些人格?四、板书设计(布置作业)爱莲说周敦颐(总提)可爱菊“花之隐逸者也”一一鲜有闻

35、爱爱牡丹一“花之富贵者也”一一众矣者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以花喻人)甚爱莲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花之君子同予者何人蕃不可亵玩洁身自好爱莲说教案篇7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2、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的主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生:没有。师: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生

36、:感觉怎样?美极了。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薛涛一风前一叶压荷蕖。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一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

37、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2、题目含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大声朗读明确字音f仔细阅读理通文意f分析阅读体会形象f讲解阅读品味意境f背诵阅读加深理解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生听读-散读一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一齐读。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学法

38、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学生默读一自己翻译(处理讲义)一同桌交流一教师提问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1)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 “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思想和艺术。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明确:比作君子;具体描写:环境一出淤泥

39、而不染;生活习性一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一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纯真自然无媚态一通达、正直一不攀附权贵一美名远扬一独立高洁一令人肃然起敬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隐逸者指隐居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志向高洁,隐居避世)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

40、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贪慕荣华,追名逐利)用作陪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衬托: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小结: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具有高洁的莲花自喻,表达自己不慕名

41、利、志向高远、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五、能力训练。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因为它。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六、总结: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寓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望的君子行为。同学们,当我们学习这两篇短文的时候,我们也许为作者高雅的情趣和坚贞的节操所感动。历史已发展到今天,时代已今非昔比,但世间污浊之气,腐朽之风也会传宗接代,仍有待我们去抵制,去清除。我们应当向古代贤者学习,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格端正、志趣高尚的人。七、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2 .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习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