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集合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活动教案集合九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学活动教案集合九篇科学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标:1 .通过玩水,发现有的材料能浮在水面上,有的材料能沉在水里。2 .在玩水发展幼儿对操作的兴趣。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活动准备:盛水的大盆3-4个,内装有半盆水;每人一个塑料筐,内有多种材料(小积木.塑料玩具.玻璃球.铁夹子.木夹子等)活动过程:1 .介绍各种材料,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提问:小朋友很喜欢玩水,这儿有几盆水,每人还有一个小筐,小筐里有许多东西,你们一样一样地把它们放入水里玩玩,看看会怎么样?2 .幼儿自由操作,
2、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引导幼儿边玩边说说自己的发现。(1)组织幼儿谈话,问幼儿玩水时发现了什么。(2)根据幼儿的发现,教师请幼儿再玩一次,看是否是这样?(不同的材料有的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活动建议:活动继续进行,当孩子发现材料的沉与浮后,再请幼儿将会沉的材料归类放在一起,将能浮起来的材料归类放在一起。科学活动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三角形支架最稳固。2、在操作实践、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迁移运用经验,探索让支架更稳固的多种方法。3、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参与科学探索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纸棒、剪刀、双面胶、箩筐、幼儿课前人手制作一个不同形状的
3、支架。2、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稳固问题的讨论。1、幼儿看支架、说形状瞧,昨天,我们一起用纸棒做了很多支架,看看有些什么形状的支架?这么多的支架想不想来玩一玩,玩的时候,有什么新的发现?2、交流:谁来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支架最稳固,其他支架能变形)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秘密?请把稳固的支架放到上面来。(幼儿检测自己的支架是否稳固)4、看看稳固的支架是什么形状的?(同伴相互交流、置疑、发现三角形支架最稳固)二、第一次探索,运用增添纸棒的方法让不稳固的平面支架变得稳固些1、你们手里有那么多不稳固的支架,想不想把它变稳固呢?那边桌子上有一些
4、工具、材料,我们去试一下怎样把它们变稳固?(幼儿思考加固方法)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交流:你们的支架变稳固了吗?谁来说说你的好办法?(1)(对角的)不过我还要来检验一下,手捏两个角轻轻拉一拉,哇,成功了。(2)还有谁来介绍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支架怎样?为什么?(3)同样是添了一根纸棒,为什么这个变稳固了,而这个没有变稳固呢?4、小结:哦,我明白了:只要在变形的支架里用添加纸棒的方法变出三角形,这个支架就变稳固了。三、第二次探索,幼儿发现问题调整加固支架的方法1、我发现这里还有一个支架,觉得这个支架怎样?(观察、交流)2、小结: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稳固,(形成加固支架的共性特点。)3、这么
5、多的支架中还藏着不稳固的支架,想不想再去把它变稳固,而把稳固的支架变的.更稳固呢?拿起自己的支架再去试一试。4、来看一下我们这一次的作品,想不想听老师给你们的评价:超级稳固四、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1、今天,我们玩了支架,开心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支架。2、小结:小朋友平时观察都很仔细,的确,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利用了三角支架,变的更稳固。五、延伸活动:提升经验,尝试给立体支架加固。1、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是不是添加的纸棒越多,支架就越稳固?2、老师这里有一个支架,用了10根纸棒,你们觉得它稳固吗?为什么?3、小结:添加纸棒要变三角形,才能稳固,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稳固
6、。4、看,又来了一个支架,有什么不同?它稳固吗?这个支架又怎样来变稳固呢?我们呆会一起去试一试。(比较观察,尝试给立体支架加固)科学活动教案篇3活动目标:1 .在情景游戏中巩固练习砌单墙的技能。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引领等方式,尝试探索出砌墙角的正确方法。3 .学会观察、比较,体验合作砌墙的快乐。活动准备:1 .幼儿分为三组,每组房子模型一个、砖块若干。2 .大灰狼、小猪手偶各一个。3 .砌墙角的课件、大灰狼出现时的音乐。活动过程:一、故事情节导入,引出第一次操作:巩固练习砌单墙。1 .出示三座房子模型。教师: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听过没有啊?现在三只小猪变得聪明了,他们在小河边上都为自己
7、造了一座牢固的砖房,三只小猪高兴地在一起唱歌跳舞。这时候第三只最聪明的小猪说:可是我还是有点不放心,怎样让我们的家更安全呢?2 .教师以小猪的口吻:对了,上次造房子的时候还多了很多的砖,我们就在家门口再砌一堵墙吧!你们会吗?3 .幼儿分组合作砌墙,巩固练习砌单墙的技能。(评析: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幼儿参与砌单墙的操作中,提出墙面直、平整的要求。)教师:比较一下这三堵墙,你觉得哪一堵墙砌的最好?为什么?教师总结:砌墙的时候砖块要叠加整齐,墙面要砌的平平的、直直的。4 .(播放音乐)教师出示大灰狼的手偶,以大灰狼的口吻说:哈哈!这堵墙根本挡不住我。我呀可以从边上钻进去。(做钻的动作
8、)咦?小猪不在家,今天晚上我会再来的。二、观察思考,引出第二次操作:自主探索砌墙角的方法。1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1)教师:哎呀!看来砌一堵墙根本就没用啊!怎么办呢?(2)教师:围墙怎么砌呢?教师:墙面和墙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墙角。那墙角应该怎样砌呢?现在就请你们去尝试一下,为小猪家砌围墙吧!2 .幼儿分组合作砌围墙,自主探索砌围墙的方法。教师:这么快就为小猪家砌好了围墙,我们看一下谁家的围墙最牢固呢?3.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检验围墙的质量。(评析: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从中发现墙角的问题,引发幼儿积极探索出砌墙角的正确方法。)三、观察讨论,引出第三次操作:验证砌围墙的正确方法。1
9、.教师: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而且我们最关键的部位就是砌墙角了,那到底怎样砌墙角才是最牢固的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设计图吧!2 .观看课件,观察研究出砌墙角的正确方法。3 .幼儿体验操作。教师:你们看懂了吗?请两个小朋友来示范一下。(幼儿示范操作)4 .教师引导评价:从墙角开始砌,注意砖块叠放的方法。5 .幼儿分组合作砌围墙,验证砌围墙的正确方法。(评析:幼儿精心观看课件,并进行体验操作,探索出砌墙角的正确方法。此过程突出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是幼儿自己学会,而不是教会。)四、活动结束,从孩子的问题中引出新的操作要点。1 .(播放音乐)教师出示大灰狼的手偶,以大灰狼的口吻:哎呀,这些
10、围墙真牢固,这下可抓不到小猪了。2 .教师:围墙挡住了大灰狼,可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3 .幼儿讨论回答。4 .教师小结:下次我们再试一试如何在墙面上为小猪预留一个门吧。让我们先一起研究一下施工设计图再进行!(评析:问题解决后又设置了新的悬念,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索,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科学活动教案篇4活动目标:1 .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2 .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3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5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1 .提供一些供幼儿制造雨的材料,如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
11、,分类放在材料筐内。2 .准备几盆清水放置在室外。活动过程:(一)说说我认识的雨3 :1.小朋友,你们看到过下雨吗?你们看到的雨是从哪里来的?4 .下大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哗哗哗)5 .下小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淅沥沥)可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6 .你知道雨有什么用吗?(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降雨师”,我们也来下一场雨吧。1 .参观材料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用小眼睛仔细看一下(1)幼儿参观(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逐一出示材料2 .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你喜欢的材料找一块空地进行尝试
12、,注意不要将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别的小朋友身上。幼儿自由探索(1)乐瓶降雨:在可乐瓶内灌些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上喷射雨(2)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了(3)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了(4)树叶雨: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撒雨(5)牙刷雨:用牙刷蘸点水,向空中甩一甩,下雨了(6)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来是大雨3.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么样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三)给花草树木下场雨师:花草和大树渴了,请为他们下场雨吧。请幼儿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给花草树木下下雨。活动反思: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
13、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科学活动教案篇5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感受竹筒传声的秘密。2、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愿意探索。二、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竹筒1、引导幼儿观察竹筒。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竹筒是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2、幼儿玩竹筒教师:你们每人拿一个竹筒当玩具,让黄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玩的?(二)、引导幼儿把竹子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1、教师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黄老师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竹筒在说话呢,你
14、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竹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2、幼儿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3、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4、教师小结:这个圆圆的空心竹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三)、发现问题,和小博士交朋友1、提出疑问: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听到从传声筒传出的话语很清楚、响亮,但也有小朋友说听不清楚声音,(出示几个听不清楚的传声筒)这是怎么回事呢?2、出示动脑筋小博士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这几个传声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个传声筒黄老师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博士卡片)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3、幼儿再次玩
15、传声筒(传声筒换成实心的)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然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小博士卡片。(四)、观察比较,解决问题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和没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2、教师小结:原来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为什么传的声音听不清呢?原来里面塞满了纸团,纸团堵住了传过来的声音,所以,从这样的传声筒里传过来的声音就不清楚了。(五)、延伸: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小传声竹筒,进行连接传声,使之变成一个长长的竹子传声筒科学活动教案篇6活动目标:1、与同伴进行讨论、操作和记录,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16、2、在尝试与操作中感知压缩可以减少物体所占空间,探索摆放方式和压缩程度的不同对所占空间的影响。3、发现“压缩”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行为。活动准备:1、回收箱3个;大篮子3个;铝罐若干;记录表一份、0-9数字卡若干。2、课件:环保压缩活动过程:一、观察感知材料,引发兴趣1、师提问:小朋友,我们今天带来了什么?(易拉罐)对啊,易拉罐我们用完了,不需要它们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处理它们的呢?(送到回收箱)二、实验操作并记录结果,验证猜想,感知物体压缩程度和摆放方式的不同,可以减少空间的使用,节省空间。(一)体验空间使用与罐子数量的关系1、提出实验要求:“请小朋友合作把易拉罐放进回收箱
17、里并把数量记录下来。”(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2、讨论和分享:为什么同样大的箱子放进去的易拉罐却不一样多呢?3、教师小结:因为摆放整齐了,空隙小了,空间用得也少了,放的罐子就多了。(二)体验通过压缩,可以节省空间,进一步体验使用空间与罐子数量的关系。1、实验验证:怎样才能让箱子放进去更多的易拉罐呢?幼儿实验并记录。2、观察、讨论和分享:(1)我们用了压缩的方法,易拉罐放进去的数量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同组纵向比较)(2)为什么我们用同样的压缩方法,装进去的罐子数量不一样呢?(异组横向比较,讨论发现压缩程度问题)3、教师小结:因为压缩的程度不一样,所以装进去的易拉罐的数量会不一样。三、生成经验
18、,启发联想,迁移和扩展1、观看课件环保压缩。讨论:压缩有什么好处?(节省空间,保护环境)2、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萌发幼儿的环境意识。科学活动教案篇7活动目标:1 .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2 .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活动难点:能找到对应颜色活动过程:一、引出活动教师出示三张大圆,提问是什么颜色?重点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二.寻找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1 .游戏“小圆宝宝找妈妈”。先请幼
19、儿说说身上小圆的颜色,然后根据教师出示的大圆颜色按照教师口令如:“红颜色小圆宝宝学小兔跳到妈妈身边”,“蓝颜色宝宝学小鸟飞到妈妈身边”等,巩固对颜色的认识。2 .游戏“大灰狼来了”(1)、(先在地上铺上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报纸,报纸上分别画有三种颜色的大圆圈),小圆宝宝听音乐在场地四周散步,音乐一停大灰狼就来了,小圆宝宝得马上找到一个家躲起来,否则就要被大灰狼捉住了。(幼儿游戏两边)(2)、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引导小圆宝宝找相应颜色的大圆妈妈。小圆宝宝等音乐一停得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家躲起来,否则还是要被大灰狼捉住。(幼儿游戏两边)三.大灰狼被赶走了,幼儿听音乐跳舞庆祝结束。活动反思:单单是颜色的认
20、识是及其枯燥无味的知识传播。但是结合了游戏,这就使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铺垫。在活动中,最主要的是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游戏活动带来快乐的同时,能够学到知识,我觉得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其他不足的地方自己更要反复推敲。科学活动教案篇8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自己嘴巴的用处。2、尝试用“我用嘴巴”的句型来进行表达。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活动准备:1、操作材料:吹的(气球、吹泡泡用具、哨子和小喇叭);唱的(话筒);吃的(糖果);有吸管
21、的饮料;毛巾;调羹;2、教学使用材料:画好的嘴巴图片一张;操作材料的小照片每种一张(共7张)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相互观察“请宝宝和你旁边的小朋友相互看一看,我们的脸上有什么?”(幼儿相互观察并讲述)师:我们都有嘴巴,那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呢?(幼儿讲述)二、提出活动要求1、每种东西都要去玩一玩。2、玩的时候要说一说:“我用嘴巴怎么玩?3、在玩别人玩过的东西时先要用毛巾擦一擦。三、幼儿实践操作1、教师巡回指导、观察。2、引导幼儿讲述短句:我用嘴巴四、集中交流1、教师出示贴有嘴巴的黑板:提问:“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幼儿讲述后,教师将各种东西的照片及时贴在嘴巴旁边)2、幼儿总结:现在谁能说
22、说嘴巴有哪些本领呢?(幼儿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讲述)3、教师总结:我们的嘴巴真能干,又能吃又能唱还能玩游戏,嘴巴的用处可真大呀!五、拓展活动1、“嘴巴除了这些用处以外,还有其他的本领吗?”(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思考)2、教师播放T,引导幼儿观察。(1)“这个宝宝用小嘴巴在干什么?”(一个宝宝在亲吻妈妈的脸)“你们看妈妈的脸上怎么样了?”(笑眯眯的)“我也很想有人来亲亲我,宝宝你们希望有人亲你吗?我们也来亲亲好朋友吧!”(教师和幼儿相互亲一亲)(2)播放再见的两张照片:“宝宝你们猜猜看,这个宝宝在干吗?”教师重复播放两张照片的T,让孩子进行观察,让孩子发现其中的秘密(用手说再见)“我们也来学一学。”(
23、教师和幼儿进行模仿学习)3、教师总结:“原来我们的嘴巴除了说话、吃饭、唱歌、做游戏,还可以联络感情,小嘴巴的用处真大,我们一起去把嘴巴的本领告诉其他班级的小朋友,让他们也来和嘴巴做游戏。”活动反思: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科学活动教案篇9活动目标:1、知道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空间方位并能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按照指定的前后方位运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音乐头发肩膀膝盖脚、彩色
24、胶布。活动过程:一、以儿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师:用我们可爱的小身体来唱一首歌,小手伸出来。二、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前后。1、引导幼儿认识以自己为中心来区分前后。师:小朋友们摸摸自己的鼻子,鼻子在我们身体的前面还是后面?屁股在我们身体的前面还是后面?师:除了鼻子在我们身体的前面,还有什么器官是在我们身体的前面?师:你前面是谁后面是谁?2、教师小结:师:我们刚刚找出了很多在我们身体前面的器官,有鼻子眼睛嘴巴等。在我们身体的后面有屁股,还有在我们身体前面后面的小朋友。三、巩固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空间方位。师:我看看你们谁反应的最快,老师来当指挥官。我说前面你们就指鼻子、眼睛、嘴巴等在身体前面的器官,我说
25、后面你们就拍拍屁股、腰等身体后面的部位。四、初步理解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玩游戏“找方向”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个好玩的游戏,老师捏捏鼻子或指指眼睛,小朋友就到老师的前面来;拍拍屁股就到老师的后面去。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动作并说说自己躲在教师的前面还是后面。师:小朋友们躲好后请告诉老师你们躲在老师的前面还是后面。五、进一步巩固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1、游戏“跳格子”。师: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游戏“跳格子”,这个游戏规则是:老师播放音乐时,你们可以跳格子玩,音乐停止时你们每个人选一个格子站好面向老师站着不动。师:请大家面向老师,说说你们现在是站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教师变换方位继续游戏。2、听口令准确移动空间方位游戏。师:老师有个新的游戏,我们来玩移动空间游戏。请小朋友认真听口令,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一步,小女孩到老师的前面来站好不动,小男孩到小女孩的后面,现在请小女孩到小男孩后面,接着请小男孩到老师后面站好不动。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到区域看玩具的摆放位置,并把他们的摆放位置告诉其他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