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登泰山记教案.docx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450069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8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登泰山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21年登泰山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登泰山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登泰山记教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登泰山记教案2021年登泰山记教案1一、教材内容剖析。登泰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二册第六单元第三课,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学生已基本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生课前经过充分预习,是完全能读懂的,这也真正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这篇课文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作者姚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领袖,这篇基本贯彻了姚鼐的“义理、考据、词章”三结合的创作理论。因此,学习应该从宏观上把握好重点和难

2、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文化视野,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二、教学目标描述。(一)知识目标。1、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法、句法和文学文化常识,能熟练朗读。2、欣赏精彩的写真片断,品味形象而优美的语言。(二)能力目标。1、学习一笔法简练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2、了解姚鼐及“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理论,提高分析评价能力。(三)情感目标。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陶冶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1、疏通全文,加强重点字词句的落实,全面理解课文内容。2、理出写景顺序,把握的思路和结构,熟读全文。(二)教学难点。通过简约的语言,体会姚鼐及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的特点,并作出一定的评

3、价。四、教学对象分析。1、教学对象:高一学生。2、学生特点:(1)知识能力储备: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还需注重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理解并掌握词类活用,为进一步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但阅读不止如此,还需着重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文学文化知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2)个性心理特征: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加强,学生渐渐地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高一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且竞争意识不断加强。教师应加强理论指导,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加强师生、生生的协作交流。

4、3、学法: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一)策略:课堂组织策略:采用渐进分化式,提出问题,逐层展开,分层次教学。学生控制策略:及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完全任务,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和途径,正确控制自主学习,达到认知的意义建构为目的。(二)教法:1、谈话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自身的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明确研究方向,相互学习,集思广益。2、成果展示法:将小组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内化而形成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热情。3、检测法: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巩固书本知识,从而更好地分析课文内容。六、教学

5、环节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解读。1、情境导入。播放泰山风光片的片段,创设情景,铺设好情感场,使学生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感受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对泰山的向往。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2、检测反馈。事先已要求学生充分预习_,在此基础上,就文言常识设置一定的练习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检测分为五部分:文学常识、字词注音、重点字词解释、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检测时强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方面使字词知识得以巩固,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初步扫除文字和理解上的障碍,为下面分析课文内容奠定基础。3、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引导学生用

6、最精练的语言归纳出每一段内容要点,画出登山线路。(2)细读课文,领会内容。精读重点段落,体会泰山日出的美景,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3)配乐朗读。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过程的设置,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为进一步鉴赏课文奠定基础。4、创设问题情景。在完成对课文基本内容的学习后,引导学生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学生结合以往学习经验提出了从几个方面来鉴赏这篇,教师帮助梳理,最后确定为本课堂的三大学习主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又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符合新课程要求。5、汇总交流。学生利用网上

7、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协同学习,学生就自己研究的某一问题在专题的讨论板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开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着重体现了学生对问题深入全面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加强,思维条理性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合作,提高了协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间也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6、成果展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相互间合作,达成共识,形成集中性意见,同学通过学习完成建构,达不成统一意见的,课后可以进一步引申思考,在讨论板中表述自己观点。这样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宽度和持久性,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九、登泰山记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

8、多的奇山异水,它们以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姚鼐的登泰山记,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同步解说。1、课前认真预习这篇课内自读课文。2、每一位学生打开登泰山记专题,浏览教学目标。3、点击“泰山介绍”后,再点击“泰山图片”欣赏泰山的图片,然后再点击“影片欣赏”,欣赏一段泰山风光片。渲染气氛,通过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美的意境中。熟悉专题。(二)创设情景,铺设好情感场。使学生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感受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对泰山的向往。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

9、。检测反馈下面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请大家打开检测反馈,迅速完成检测。教师对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进行鼓励表扬。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检测。然后对照正确答案,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思考。检测时强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方面使字词知识得以巩固,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初步扫除文字和理解上的障碍,为下面分析课文内容奠定基础。(三)教师的表扬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1、研读课文。教师:(1)请同学们用最精练的.语言归纳出每一段内容要点,画出登山线路。(2)精读重点段落,体会泰山日出的美景,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3)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积极思考,每一段分

10、别由一位学生简要概括它的内容要点。最后请同学口述登山线路。2、接着细细品味中多处描写的泰山的日出美景及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3、随后一名学生朗读了这篇课文,其他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体会泰山的美、作者写作的特点,积极思索该如何进一步鉴赏课文。利用这一过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为进步鉴赏课文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及时加以鼓励、评价、表扬学生,提高其积极性。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及时加以引导,点拨,保证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促使学生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动力,从其他同学的成果中获得经验,彼此形成友好竞争的氛围,不断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是成功

11、教育。(四)创设问题情景。师:1、我们该如何进一步鉴赏这篇课文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结合我们以往鉴赏一篇的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2、帮助学生确定三个研究主题。学生通过预习、研读课文的环节,提出了一些问题,以其中的三个为代表:(1)怎样从语言、结构、描写手法等多角度分析登泰山记的艺术表现手法?(2)结合姚鼐的散文创作理论,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他的创作理论的?(3)以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特点有哪些?并作出一定的评价。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确立所要重点研究的三个主题。明确目标,缩小信息搜寻的范围,提高效率。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研究所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课

12、堂的主体的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又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符合新课程要求。尤其是对第三个主题作出一定的评价培养学生多角度、辨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五)网上学习探究。1、教师指导学生:“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三个主题中的一条或多条,积极使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搜索所需材料,自主完成自己对主题的研究的计划”。2、教师及时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在线辅导:如,怎样搜索到自己研究主题的相关材料;如何对自身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整合为自己所能用的材料。(1)学生比较主题,最终确定自身研究的主题,进入不同的主题讨论板上。(2)通过多

13、种途径搜集资料。查找本专题上是否有相关的材料;使用搜索引擎输入本专题的关键字进行搜索:如输入桐城派字样搜索桐城派创作的相关资料。(3)对自身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整合为自己所能用的材料。教师跟踪学生研究过程,及时加以引导,使得学生研究围绕主题进行。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动力,从其他同学的成果中获得经验,彼此形成友好竞争的氛围。学生在搜集、整理,加工、应用网络资源的同时发展自身自主的学力,如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和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六)小组汇总交流。教师一方面帮助学生整合材料,提交独特的观点,做好动作比较慢的同学的辅导工作,另一方面关注各个讨论板上已有的观点,围绕

14、学习目标,和学生一起辨别、分析这些见解的正确性、合理性、有效性。另外要及时关注学生对这些观点的总结,并提出建设性见解。1、在自己所研究专题的讨论板中署名发表自己的观点,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相互补充学习,交流彼此的学习心得。2、和同学、教师一起,发表见解,紧紧围绕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辨别、分析这些见解的正确性、合理性、有效性,能大胆质疑,提出建设性见解。3、综合各个讨论板的讨论,积极参与多个讨论板的讨论,如果自身只研究了三个主题中的一部分,则通过浏览其他主题讨论板认真学习,适当提出见解。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协同学习,学生就自己研究的某一问题在专题的讨论板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开小组讨论,

15、集体汇报交流,着重体现了学生对问题深入全面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加强,思维条理性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合作,提高了协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间也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七)成果展示。教师参与整理,把三个主题研究的成果展现给每一位学生并加以总结:“每一位同学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学习的特点,积极参与整个过程,自主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水平,也出色地完成预定的目标。”学生总结:1、语言明净简洁,雅淡清丽,无废词冗句;结构上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描写时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泰山日出那部分描摹得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全文短小精悍,读来朗朗上口。2、文中写

16、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南北西东,方位距离,无不显示作者的学问和考据的功夫;语言明净简洁,描摹细致,可以看出作者锤炼语言的功力;全文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这些都完全体现了作者“义理、考据、词章”相结合的散文理论。3、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桐城派”的,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但“桐城派”的创作拘泥形式,过于追求古雅,他们的指导思想受时代的局限,有些的内容甚至是反动的。(八)作业。教师:对论文加以点评。推荐优秀论文争取发表。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鉴赏登泰山记的小论文。2021年登泰山记教案2一、解题记

17、,一种文体,属于山水游记。泰山,亦称岱山、岱宗。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东部,主峰玉皇顶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关于泰山的评论有:卢卡斯:泰山兼有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人与自然的概念阔眼界,这是中国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郭沫若:泰山应该说是中华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季羡林: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二、姚鼐与桐城派姚鼐(17321815),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郎中。

18、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的风格。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所作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依归。所著有惜抱轩全集,并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桐城派,又称桐城文派、桐城古文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一一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桐城籍,故世人将他们及其追随者称作“桐城派”。桐城派兴于清康、雍,盛于乾、嘉,衰于民初,是清代散文流派中势力最大的一个流派。其参与作家之众,播布地域之广,绵延

19、时间之久,皆为中国文学史上所仅见。桐城派文论的核心是义法。明确提出义法说和对义法的内涵进行反复阐述的是方苞。他主张“言有物”,是说要有内容,基本上是宋儒的义理,但又力戒空疏,强调济于实用;还主张“言有序”,是说讲究表现形式,要有章法结构。义法的完整概念,是指有内容、有条理、结构谨严、合乎体制的。义与法的关系,有主有次,相辅相成,内容和形式要成为完整的统一体。方苞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着形式。义法说还包括对谋篇布局“尚简去繁”的要求和对语言文字“雅洁”的提倡。其后的刘大櫆在义法说方面,又加以丰富和补充,强调了散文应具备的情感和气势。他认为,的思想内容固然居首要地位,但艺术本身却有相对的

20、独立性,提出了神气音节说。所谓“神”,大体是指作者的性格特征、思想修养在艺术上完满而成熟的表现;所谓“气”,大体是指流注在作品中的气势及其所呈现出的面貌;所谓“音节”,则是指长短相间、错综配合的句式结构和抑扬顿挫、琅琅可诵的语言因素。后来桐城派文人都把因声求气奉为不易之旨。方苞兼论义法,刘大櫆以法为主,姚鼐则扩充和发展了方、刘之说,使桐城派文论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姚鼐论文的主要创见有以下三点:提出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姚鼐生当乾、嘉考据风盛之时,他将宋、汉学和辞章结合起来论述一和学问的息息相通,正是他论文解识宏通之处。这对扩张桐城派的壁垒起了很大的作用。提出选文和作文的标准,即“八要”的主张

21、。他在所编选的古文辞类纂的序目中说:“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日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者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他所说的神、理、气、味,是指L的思想、精神;格、律、声、色,是指的形式及语言的音韵文采。精寓于粗,即内容寓于形式。从而概括出散文创作艺术的特征,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艺术论。提出风格的阴阳刚柔说。他将不同的艺术风格概括为阳刚阴柔两大类,认为这两种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又会产生多种多样的风格来。他还认识到风格主要是作者才性和气质的表现,可以通过艺术

22、形象来分析和显示作者的风格。这是对古文家在文学风格理论方面的概括和总结,是桐城派文论的精彩之处。三、内容分析各段主要内容:第1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一一日观峰。第2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第3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第4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第5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在文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3幅壮丽的图画:第一幅是雪后登山图。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路线是“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乘”“历”“穿”“越”“至于”这几个动词不但由远及近地交待行程,而且也准确地表现了时令和地形。如“乘

23、”字写出了作者顶风冒雪赶路的情形,“穿”形象地暗示出峡谷的幽深。下面转入对登山的描叙。“由南麓登”,这是登山方向;循中谷入,“道稍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是总写他与友人的登山路线。在这幅登山图中,作者对“南麓”“中谷”“天门”“东谷”或叙或描或议,随意点染,然后重笔描出泰山极顶的雪景,这是一幅以视觉为主的鸟瞰图:“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幅图画以南天门为主体,峰上是圆圆的晚日烛照天南,峰下是起伏的徂徕,蜿蜒的汶水和鳞次栉比的泰安城郭,峰的左右是负雪的群峰,这些渗透着大自然磅礴气势的群峰、晚日、城郭、河流构成了一种无比壮美的意境,而那皑皑

24、的白雪、淡淡的夕照、飘然的雾带又在壮美中涂上一层柔和的色彩。白雪和红日,静穆的群峰与飘动的雾带,在色彩、动静上又构成了对比和映衬,使这幅雪后登山图呈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绚丽色彩和生动气势。第二幅是泰山日出图。作者仍是先交待时间、地点和动机:“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这是幅静态的画。但一个“待”字却写出了观日出的虔诚和急迫的心情。接着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这是写气候恶劣,但气候越是恶劣,也就越能反衬出作者观日出的虔诚。“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这是写日出前周围群峰的景象,一个“稍”字点出了天气由阴沉逐渐向晴朗转化的过程,也暗示

25、天出现亮色。下面正面写日出:“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由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在这段描叙述中有速度的变化,有色彩的变幻,有大海的衬托,更有红日升空君临天下的磅礴气势。它把泰山日出的雄浑气势、斑斓色彩写得淋漓尽致,至此作者意犹未尽,又用西边群峰作进一步的渲染和陪衬:“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既描绘了旭日临空,光照万里的磅礴气概,又暗示了日观峰之高,是观日的最佳处,再次突出了日观峰这幅主景。第三幅是泰山景物图。这是作者观日出后游兴的余波,也是让读者在观日出的强烈震动和感奋后来个间歇小憩,表现了作者在构图上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的特色。作者叙泰山

26、景物分两个方面,一是名胜古迹、祠宇、石刻,抓住特征,几笔带过;另一是描绘自然景物,作者抓住三多(多石、石多平方、多松)、三少(少土、石少圆、少杂树)、三无(无瀑布、无鸟兽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寥寥几笔就把泰山的山、水、树、石的特点概括无余,使泰山极富有个性,很见作者在文字上的功力。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四幅画面,以登览为线索,把以日观峰为主景的泰山风貌以及日出前后的景象准确而富有气势地描述出来。为什么等待戈多解谜等待戈多高二(3)程辽习惯于传统戏剧中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精美凝炼的对白,等待戈多简直让人瞠目结舌。然而这部废话连篇的无戏之剧却把无聊、空虚的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精彩程度比起情节跌宕的传统戏

27、剧,倒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待戈多,却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全剧有关戈多的信息也只有四处。首先是:“爱斯特拉冈(后称爱)咱们到底要求他给咱们做些什么?弗拉季米尔(后称弗)你当时难道没在场?爱我大概没好好听。弗哦没提出什么明确的要求。爱可以说是一种祈祷。弗一点不错。爱一种泛泛的乞求。弗完全正确。爱他怎么回答的呢?弗说他瞧着办。爱说他不能事先答应。弗说他得考虑一下。爱在他家中安静的环境里。弗跟他家里人商量一下。爱他的朋友们。弗他的代理人们。爱他的通讯员们。弗他的书。爱他的银行存折。弗然后才能打定主意。爱这是很自然的事。弗是吗?爱我想是的。弗我也这么想。(沉默)”无异于废话

28、。再看第二处。“弗哦,他是可以说是个相识。爱哪儿说得上,我们简直不认识他。弗不错我们跟他并不熟可是不管怎样爱就我个人来说,我就是看见了他的面也不认得他。”后面两处是写孩子上场告诉等待着的爱和弗,戈多今晚不来了,明天准来。剧中并没有明示戈多是谁或是什么。据说1958年该剧在美国上演时,导演问作者戈多到底代表什么。他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可见作者也只是发现了一种现象,而谜底似乎连他自己也未能揭晓。根据剧中人物混乱的语言,我们大概可以拼凑出,戈多是爱、弗二人每天都在等待的人,但他俩也搞不清戈多是怎么回事,戈多每天都可能来但每天都没来。如果说戈多是某个具体人或者某个具体事,或是代表

29、希望,爱、弗就不必只是百无聊赖地等待,都可以去寻找、去追求,就像传统戏剧中写的那样。他们几次等得无聊透顶,绝望地喊:“我们干什么呢?我们干什么呢?”难道竟是他们想不到去寻找吗?不,是他们不能寻找,因为戈多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仇不得报的时候,哈姆雷特就会挥舞着宝剑复仇;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时候,罗密欧与茱莉叶就会向命运宣战;梦中的天边外不能到达的时候,罗伯特就会被遥远的理想所折磨。若是罗伯特如愿以偿地出了海,便会因为失去露丝而使理想悲剧变成爱情悲剧。为生存、为情感、为信念而奋斗,这些都是有意义的故事。人总是在追求中。但如果所有这一切的追求都有了结果呢?一个指向没有指向的概念就产生了。人们

30、就开始等待戈多。因为空虚,所以追求。追求到的都不是要追求的,要追求的追求不到,因为它不需要追求。它是什么?等待戈多,此时戈多已经来了。他在哪儿?谁是戈多?以上三个问题有着同样的答案。人人都忙。想做一件事,去做,做完了,再想做一件事,再去做。做过去的事,一件、两件、三件在做的事,一件、两件、三件要做的事,一件、两件、三件我们就像是等待戈多的两个人,传帽子当游戏,对骂是消遣,上吊来解闷。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意义,要做这么多事?因为剥去事务繁忙的华丽外衣,我们不能面对自己的空虚。心是永远不能遗失的,却是从人穿上外衣的一开始就被遗忘的。所以人马不停蹄地忙碌、寻找、穿上更复杂的衣服,因为他似乎缺了点什么

31、。哪知道缺的不是衣服,而是穿衣服的主人。等戈多的两个人说:“嗯?咱们走不走?”“好的,咱们走吧。”然后他们坐着不动。人能往哪儿走呢?换来换去也不过是一件衣服而已。走也没走。没走也走。要去的地方已经在了,逃也逃不掉。所有的衣服都穿遍了,不能满足。这时候戈多就来了,就开始等待戈多了。他既是想像中的衣服又是衣服后的人。最厉害的大力士举不动的是自己。很无聊,很难受,但是戈多不来,你怎么离开?追寻戈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不过那时他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化身为了花花世界。万般无奈,便只有等待戈多了。2021年登泰山记教案3教学目的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二、指导学生理清思路,体

32、会描景特点。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教学设想一、安排两课时教学。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知道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三、利用预习的效果教学,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师适当点拨。四、结合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二、三,应是_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利用电视或电脑录放泰山风光与雄姿,并请去过泰山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登泰山的。那么古人是怎样登泰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姚鼐的登泰山记二、作者介绍(投影)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

33、。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总集。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节奏推知句意。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大意,并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揣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泰山之阳一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其阴一一阴:山的

34、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乘风雪一一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长城之限一一限:界限,这里指城墙。遂至山巅一一巅:顶峰,颠峰。半山居雾一一居:停留。戊申晦一一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极天云一线一一极:尽,尽头。绛皓驳色一一驳:杂,错杂。尽漫失一一漫失:模糊、缺损。僻不当道者一一僻:偏僻。明烛天南一一烛:名词作动词用,照。3、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画出作者登山线路图,进行比较,看谁画得准确。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一一日观峰。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

35、象。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2、讨论: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明确:作者从泰安动身,西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3、思路(板书)交代泰山位置一一记述登山过程一一描绘日出美景一一返记人文景观一一补写自然景观。循序渐进,一线贯穿综观全篇,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

36、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五、布置作业1、巩固重点字词,完成练习二。2、背诵课文。3、思考:作者是如何准确写出登山路径的?如何精彩描绘泰山日出美景的?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泰山的高峻、雄伟,那么作者是如何登上这“五岳独尊”,游是如何精彩地描绘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的呢?二)、精彩片段分析讨论: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明确:(板书)先写:京师一一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再写:山麓一一山顶。路程:四十五里(远)石级:七千有余(高)路线:中谷一一西谷一一山巅(

37、险)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一一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一一(远近)2、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换面。(板书)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一一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一一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一一须臾成五采一一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一一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一一而皆若偻色彩点染一一绚丽壮美3、全班齐读第三段,体会写法特点和感情。总结: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

38、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4、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体会特点和作用。明确:(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3)“回视日观以西峰,

39、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海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三)、写作特点讨论、交流、举例分析。明确:1、章法严明,剪裁得当。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进行烘托。3、用笔简洁,词语精当。4、句式多变,用此灵活传神。归纳总结;无论从清晰的思路,还是简洁明净的语言,亦或是色彩鲜明、生动的描景,都可见桐城派古文家锤炼语言的功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四)、齐背课文,进一步体会以上特点。五)、布置作业1、熟练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一(3)3、写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体生动地写出景物特征。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人教版)教案系列丛

40、书语文第二册教案,_署名马彦英。附:桐城派中国清代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继承发展者虽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刘大櫆和姚鼐。因方、刘、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称桐城派,时在乾隆末期。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丰富发展,成为一个体系。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_的形式。他的义经法纬之说,是要求_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俚俗和繁芜。刘大櫆发展了方苞关于“法”的理论,进一步探求散文的艺术性,提出了“因声求气”说。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强调“义理、考证、三者合一。桐城派的在思想上多为“阐道翼教”而作;文风上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颇具特色。方苞的狱中杂

41、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代表作品。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对矫正明末清初的文风,促进散文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方苞(16681749)中国清代散文家。字风九,一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五十年,被牵连进戴名世南山集案入狱。赦出后隶汉军旗籍,入直南书房。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曾写狱中杂记,揭露当时司法制度的黑暗与残酷,具有现实意义。他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提倡写古文要重“义法”,重“清真雅正”。他在行文时始终以此为宗旨,写得雅洁精练,没有支蔓芜杂的毛病,开创清代古文的新风貌。方苞尊奉程朱理学和唐宋散文,因而发表很多反对黄宗羲、颜元的反程朱理学

42、的思想,在当时影响极大。著有望溪先生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集外文补遗2卷。刘大櫆(16981779)中国清代散文家。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他极重文的神气。在布局谋篇、行文写作上喜欢铺张排比。辞藻气势,较方苞、姚鼐为盛,而雅洁淡远则不如。在描写山水、刻画景物的中,又以篇幅长大、描绘详尽取胜。代表作有观化、息争、焚书辨、书荆轲传后、黄山记等。著作有海峰先生集16卷,论文偶记1卷。海峰先生诗文集书影姚鼐(17321815)中国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偲,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

43、,会试同考官。主持梅花、紫阳诸书院讲席共40年。姚鼐继承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他继承方苞的义法论和刘大櫆的声气论,在理论上又有所发展。提倡义理、考证、三者的合一以“相济”。总结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八大要素。概括的阳刚、阴柔两大类的风格,认为两者不能偏废。姚鼐的与欧阳修、曾巩相近,简洁清淡,纡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在桐城派诸家中,最富有情韵。实际上是偏于“阴柔”之美。他的议论文如伍子胥论、李斯论,序跋如老子章义序、海愚诗抄序,书信如答翁学士书,记传如登泰山记,都可看出他的风格。其缺点是气力不能健举,规模不够阔大,缺少现实内容。他的诗清拔淡远,尤工

44、近体,但为文名所掩。著有惜抱轩全集88卷,所辑文总集古文辞类纂,世以为精当,流传很广。2021年登泰山记教案4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2 .指导学生理清思路,体会描景特点。3 .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教学过程:、导语激趣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泰

45、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二、广告激兴根据课文第1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示例: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最高处是日观峰。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泰山极顶,便能领略泰山真面目,尽收无限风光于眼底。三、设计线路根据课文第2段内容,带领游客从

46、南面登山,设计登山线路。1 .中谷登山。泰安城中谷中岭西谷一一山巅(全程四十五里)2 .东谷登山。泰安城一一东谷一一天门四、安排游程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泰山二日游。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五、重点景观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流连忘返。1 .苍山负雪图。姚鼐描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参考文字:登上山顶,极目远望,

47、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2 .泰山日出图。姚鼐描述: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请学生用现代散文语言描述日出奇观。参考文字: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