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劳动力市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劳动力市场.ppt(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二讲第二讲 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u人力资本是指投资与人自身而形成的既可满足眼人力资本是指投资与人自身而形成的既可满足眼前消费又可带来未来收益的资本,表现为劳动者前消费又可带来未来收益的资本,表现为劳动者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等的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等的能力(企业家能力)能力(企业家能力)u形成途径形成途径l教育教育l培训培训(人们在接受完正规教育后为提高工作或适人们在接受完正规教育后为提高工作或适应能力所发生的支出)应能力所发生的支出)l保健(包括抚养子女、营养、医疗、卫生等的保健(包括抚养子女、营养、医疗
2、、卫生等的支出。健康时间或无病时间)支出。健康时间或无病时间)l迁移或流动迁移或流动u代表人物:舒尔茨、贝克尔、明瑟代表人物:舒尔茨、贝克尔、明瑟l舒尔茨研究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各种作用和影响舒尔茨研究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各种作用和影响l贝克尔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和方法运用于人力资贝克尔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和方法运用于人力资本研究领域本研究领域l明瑟在研究收入分配和劳动市场行为时开创了人力资本明瑟在研究收入分配和劳动市场行为时开创了人力资本方法方法1902-1999,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教授,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创立者。19
3、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舒尔茨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从而获得问题,从而获得1979年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1979年年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致辞:世界上大多致辞: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原理;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
4、我们懂得农业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许多穷人们懂得农业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许多穷人的经济学。的经济学。u Theodore W.Schultz 1902-1999u“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ER1961u“教育与经济增长教育与经济增长”-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In Social Influencing American Education,Edited by N.B.Herry,Chicago,1961)u“人力投资人力投资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u(“Investment in
5、 Man:An Economists View”,Social Service Review 33,june,1959)u教育的经济价值教育的经济价值u(The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3)u主要贡献: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界定了人力资本投主要贡献: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界定了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和内容,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人的资的范围和内容,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人的时间价值时间价值 u舒尔茨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舒尔茨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旗帜鲜明的提出了“人
6、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劳动者通过教育等方式获得的知识和能的概念。他认为,劳动者通过教育等方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也是一种资本,从而主张教育力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也是一种资本,从而主张教育是一种投资方式。他指出:是一种投资方式。他指出:“我主张把教育当做一种对人我主张把教育当做一种对人的投资,把教育带来的成果当做一种资本。因为教育已经的投资,把教育带来的成果当做一种资本。因为教育已经成为受教育者的一部分,所以我将其称为人力资本成为受教育者的一部分,所以我将其称为人力资本”。u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
7、收益率。100005000060000400003000020000年收入102030405060年龄文盲小学毕业生中学毕业生大学肄业生大学毕业生图图 具有不同教育程度的年龄具有不同教育程度的年龄-收入曲线收入曲线社会收益率社会收益率地区或国家地区或国家小学小学中学中学大学大学非洲非洲261713拉丁美洲拉丁美洲271513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261816中等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13108发达国家发达国家na119私人收益率私人收益率地区或国家地区或国家小学小学中学中学大学大学非洲非洲452632拉丁美洲拉丁美洲311518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322323中等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171313发
8、达国家发达国家na1212教育收益率分布的特点教育收益率分布的特点u教育收益率为正,且比非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高。教育收益率为正,且比非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高。u私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私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u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u在三级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收益率最高在三级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收益率最高u竞争部门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高于非竞争部门就竞争部门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高于非竞争部门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业者的教育收益率u教育收益率的长期演变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教育收益率的长期演变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u其二,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其二,
9、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自充作用。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生产中必须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生产中必须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生产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因此,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要素。因此,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地代替其他生产要素。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对农民的教地代替其他生产要素。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对农民的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可以代替部分土地的作育和农
10、业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可以代替部分土地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增长。用,促进经济的增长。u其三,具体数量化计算。进一步加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其三,具体数量化计算。进一步加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舒尔茨运用自己创造的增长的源泉。舒尔茨运用自己创造的“经济增长余数分析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法”,测算了美国,测算了美国1929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做出的贡献。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做出的贡献。u加里加里S贝克尔(贝克尔(1930-),主要论著),主要论著u歧视经济学歧视经济学1957u生育力的经济分析生育力的经济分析1960u人力资本人力
11、资本1964u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1976u家庭论家庭论1981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出版了题为人力资本的著作,与舒尔茨等人共同创立人力资本理论。u加里加里贝克尔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引入了成本贝克尔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引入了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收益分析方法。人们对于自己或者孩子付出某些支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人们对于自己或者孩子付出某些支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这些支出带来的预期收益。因此,前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这些支出带来的预期收益。因此,这些支出被看做是投资,支出的数量被看做是成本,只有这些支出被看做是投资,支出的数量被看做是
12、成本,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或等于成本时,人们才会进行这项投资。当预期收益大于或等于成本时,人们才会进行这项投资。而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长的时效性,因此投资时既要考虑而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长的时效性,因此投资时既要考虑短期收益,又要考虑长期收益。短期收益,又要考虑长期收益。图图 微观生育理论的图解微观生育理论的图解efgI2I3I4hOC1C3C2bbdbChildrenI1G1G2G3aacOther goodsu贝克尔还用成本贝克尔还用成本-收益方法对培训进行了分析。收益方法对培训进行了分析。u创造性的把培训分为一般培训(创造性的把培训分为一般培训(general training)和特殊)和特殊
13、培训(培训(specific training)。一般培训是指接受培训的职)。一般培训是指接受培训的职工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但对本企业有用,而且对其他企工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但对本企业有用,而且对其他企业也是有用的;而所谓特殊培训是指接受培训的职工所获业也是有用的;而所谓特殊培训是指接受培训的职工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本企业非常有用,但在其他企业里却没得的知识和技能对本企业非常有用,但在其他企业里却没用或用处很少。用或用处很少。u企业一般不会对一般培训进行投资,而只对特殊培训进行企业一般不会对一般培训进行投资,而只对特殊培训进行投资;同样地,职工不会对特殊培训进行投资,而只会对投资;同样地,职工
14、不会对特殊培训进行投资,而只会对一般培训进行投资。一般培训进行投资。u雅各布雅各布明瑟(明瑟(Jacob Mincer)1922-2006,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教授。大学博士、教授。u 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1957,l首先建立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模型首先建立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模型u教育、经验与收入教育、经验与收入1974l首次提出明瑟收入方程首次提出明瑟收入方程u雅各布雅各布明瑟的贡献集中在对个人收入分配和劳动力市场行为明瑟的贡献集中在对个人收入分配和劳动力市场行为的研究。的研究。u(一)关注人力资本对于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一)关注人力资
15、本对于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个人对于教育、培训等的投资不同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个人对于教育、培训等的投资不同而造成的。他把人力资本分为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两个方面,而造成的。他把人力资本分为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两个方面,用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分别表示人力资本投资的数量,然后用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分别表示人力资本投资的数量,然后建立收入方程(建立收入方程(earning equation),用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用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的差异来解释个人工资收入的差异。的差异来解释个人工资收入的差异。u研究工资差别与工作转换之间的关系。明瑟证明了,男性研究工资差别与
16、工作转换之间的关系。明瑟证明了,男性与女性工资差别不是由于性别歧视,而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与女性工资差别不是由于性别歧视,而是由于妇女在生育期间工作中断,由工作经验积累减少而引起的人力资本增期间工作中断,由工作经验积累减少而引起的人力资本增加慢于男性。加慢于男性。u考察在职培训对终身收入的影响,提出考察在职培训对终身收入的影响,提出“赶超期赶超期”概念概念u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劳动力供给问题,分析了家庭成员特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劳动力供给问题,分析了家庭成员特别是已婚妇女的劳动力供给问题。别是已婚妇女的劳动力供给问题。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前沿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前沿u(一)人力资本理论概念的扩展(一)人力
17、资本理论概念的扩展u1、广义的人力资本:个人形成管理配置个人能力的才能、广义的人力资本:个人形成管理配置个人能力的才能 u个体所拥有的那些能够促进个人创造、社会和经济福利的个体所拥有的那些能够促进个人创造、社会和经济福利的知识、技能与能力知识、技能与能力-OECD。u2、人的能力概念扩展:配置能力、人的能力概念扩展:配置能力uSchultz 1975,The Value of Ability to Deal with Disequilibria u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所谓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是指
18、人的具体方式实现的。所谓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是指人们对于经济条件的变化、更新所作出的反映及其效率,即们对于经济条件的变化、更新所作出的反映及其效率,即人们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重新考虑合理分配自己的各种人们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重新考虑合理分配自己的各种资源,如财产、劳动、金钱及时间等。舒尔茨称这种资源,如财产、劳动、金钱及时间等。舒尔茨称这种“配配置能力置能力”为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取得与提为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取得与提高,主要是由于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作用。这种高,主要是由于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作用。这种“配置配置能力能力”可以带来可以带来“配置效益配置效益”,从而促
19、进个人或社会的经,从而促进个人或社会的经济增长,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收入。济增长,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收入。u赖德胜赖德胜2000,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是既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是既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从而使产出增加的能力。从而使产出增加的能力。u(二)人力资本类别的拓展(二)人力资本类别的拓展-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人力资本u人力资本按照技能的可转移程度可以分为两类:通用性人人力资本按照技能的可转移程度可以分为两类:通用性人力资本力资本(general human capital)和专用性人力资本和专用性人力资本(specific human capital)。u贝克尔贝克尔1962,
20、“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u孟大虎孟大虎2009,专用性人力资本:通过在职培训、离职培训、,专用性人力资本:通过在职培训、离职培训、学校教育、干中学、在职学习和学徒培训等途径积累的,学校教育、干中学、在职学习和学徒培训等途径积累的,能为其所有者带来持续收益的专用于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其所有者带来持续收益的专用于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可分为专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和体制专用性人力资本能,可分为专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和体制专用性人力资本u研究方向:人力资本失灵、地域专用性人力资本研究方向:人力资本失灵、地域专用性人力资本u(三)不确定条件下人力资本理论的拓展(三)不确定条件下人力资本理论的拓
21、展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风险u传统认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为零,然而假设前提不成立。传统认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为零,然而假设前提不成立。uLevhari,Weiss1974风险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风险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首首次提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精确分析模型。次提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精确分析模型。u未来趋势:金融资产分析框架、引入风险态度未来趋势:金融资产分析框架、引入风险态度u我国的人力投资风险研究,需考虑各种风险来源,理性投我国的人力投资风险研究,需考虑各种风险来源,理性投资资第二节第二节 筛选理论筛选理论u一、起源一、起源u20世纪世纪70年代,文凭膨胀、过度教育、青年失业年代,文
22、凭膨胀、过度教育、青年失业u2001 诺奖得主之一诺奖得主之一 Michael Spence,信号筛选理论,信号筛选理论u筛选理论认为:教育与工资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对劳动生产筛选理论认为:教育与工资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对劳动生产率具有确定作用(而非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的提高作用)的率具有确定作用(而非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的提高作用)的结果,受教育程度可作为信号供雇主使用,并且有助于将结果,受教育程度可作为信号供雇主使用,并且有助于将雇员有效地分配到不同岗位。其中筛选有两层含义:一方雇员有效地分配到不同岗位。其中筛选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学历是才能的信号;另一方面,学历是获取某些高收面,学历是才能的信号;另一方
23、面,学历是获取某些高收入职业的门票。入职业的门票。u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u基本假设:基本假设:1.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2.信号成本信号成本与生产能力负相关与生产能力负相关 3.每个人的劳动生产能力、生产率不同,每个人的劳动生产能力、生产率不同,劳动生产率因人而异,不受教育影响。劳动生产率因人而异,不受教育影响。u区分信号与标识,筛选理论主要考察的正是教育的信号功区分信号与标识,筛选理论主要考察的正是教育的信号功能。能。u信息反馈与信号均衡信息反馈与信号均衡u三、对筛选理论的验证三、对筛选理论的验证u(一)威尔斯假说与羊皮纸说(一)威尔斯假说与羊皮纸说u
24、威尔斯假说认为,如果筛选理论是正确的,教育只是能力的反映,对生产能力威尔斯假说认为,如果筛选理论是正确的,教育只是能力的反映,对生产能力没有提高作用,那么其生产能力就与所学专业无关,其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提高作用,那么其生产能力就与所学专业无关,其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匹配性不会影响到他在此行业的工资。羊皮纸说认为,如果学历是获取某的匹配性不会影响到他在此行业的工资。羊皮纸说认为,如果学历是获取某些高收入职业的门票,那么拿到毕业证书的学生应该能比肆业生多获得一份些高收入职业的门票,那么拿到毕业证书的学生应该能比肆业生多获得一份额外的回报。额外的回报。u(二)强筛选和弱筛选(二)强筛选和弱筛选u
25、强筛选认为,教育仅仅能鉴别个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天生或是环境赋予的,强筛选认为,教育仅仅能鉴别个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天生或是环境赋予的,教育本身并不能导致或提高,仅仅具有信号的价值。弱筛选认为,雇主由于教育本身并不能导致或提高,仅仅具有信号的价值。弱筛选认为,雇主由于没有获得判断劳动者生产率的充分信息,因而赋予高学历的人以高的起始工没有获得判断劳动者生产率的充分信息,因而赋予高学历的人以高的起始工资。资。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u一、起源与发展一、起源与发展uSegmented Labor Market Theoryu20世纪世纪30、40年代制度主义者和激进主义经济
26、学家年代制度主义者和激进主义经济学家u20世纪世纪70年代末年代末80年代初,不完全信息理论和微观计量技年代初,不完全信息理论和微观计量技术术u20世纪世纪90年代至今,分割理论加大了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融年代至今,分割理论加大了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融合合u发展方向:搜寻与匹配理论发展方向:搜寻与匹配理论(Search and Match Theory)、合约、分享与激励理论、合约、分享与激励理论(Contract,Sharing and Incentive Theory)、合作议价理论、合作议价理论(Collective Bargaining)u二、基本观点二、基本观点u劳动力市场由若干有着不同的工
27、资和就业机制的“部门”组成,这些部门中有些工作条件好,工资报酬高,被称之为主要部门(Primary Sectors);有些工作条件差,工资报酬低,被称之为次要部门(Secondary Secors);在某些时候到主要部门去工作的机会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在主要部门中,想要得到工作的人比提供该种工作的机会要多。u分割理论的本质含义是同等能力的人由于所从事的工作不同而不能获得同等的报酬。而且由于各种因素,工人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无法顺利流动,所以这种现象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存在的。u(一)传统观点(一)传统观点u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职位竞争理论(Job Competition Theory)和激进主义理论
28、(The Radical Theory)u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应用较广,其主要内容是:主要部门的就业具有工资较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安全性高,升迁的机会多等特征;而次要部门的工作往往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风险程度高,升迁机会小等特征。u(二)现代观点(二)现代观点u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Efficiency Wage Theory)u“偷懒偷懒”模型模型(Shirking Model)u“内部人内部人外部人外部人”(Insiders and Outsides)模型模型u三、经验验证三、经验验证uLeontaridi,R.M.(1998),“Segmented Labour Ma
29、rkets: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Vol.12,No.1,63-101第四节第四节 工作搜寻理论工作搜寻理论u乔治乔治J.斯蒂格勒(斯蒂格勒(GEORGE J.STIGLER)1911-u1982诺奖得主,诺奖得主,“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和“管制经济学管制经济学”的创始的创始人。人。u失业工人的最优搜寻理论失业工人的最优搜寻理论u一、单方搜寻模型一、单方搜寻模型u为工作到达率,是求职者在一定期间内接收到工作的概率,为工作到达率,是求职者在一定期间内接收到工作的概率,是贴现率,是贴现率,是求是求职者的保留工资,当低于
30、这一工资时,求职者不会接受该工作,职者的保留工资,当低于这一工资时,求职者不会接受该工作,是市场工资是市场工资的分布函数,的分布函数,是工作搜寻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成本,是工作搜寻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成本,为失业者所领取到的失业为失业者所领取到的失业保险金。左边是求职者在遇到一个工资水平等于其保留工资时,拒绝该工作保险金。左边是求职者在遇到一个工资水平等于其保留工资时,拒绝该工作并继续进行搜寻的边际收益,右边是搜寻的边际成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并继续进行搜寻的边际收益,右边是搜寻的边际成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进行工作搜寻时所支付的搜寻成本;第二部分是继续搜寻的机会成本,部分是进行工作搜寻时所支付
31、的搜寻成本;第二部分是继续搜寻的机会成本,它等于接受保留工资水平的工作带来的价值与保持失业状态的价值(在这里它等于接受保留工资水平的工作带来的价值与保持失业状态的价值(在这里指领取到的失业保险金)之差。当该式中的变量受市场或其它冲击发生变化指领取到的失业保险金)之差。当该式中的变量受市场或其它冲击发生变化时,求职者的搜寻行为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对宏观经济中的失业产生影响。时,求职者的搜寻行为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对宏观经济中的失业产生影响。u二、均衡搜寻模型二、均衡搜寻模型u均衡工作搜寻模型包括均衡工作搜寻模型包括“搜寻匹配讨价搜寻匹配讨价”模型模型(search-matching-bargaini
32、ng equilibrium model)和)和“工资公告工资公告”模型(模型(posting equilibrium model)两个分支)两个分支u“搜寻匹配讨价”模型的基本思想是,由于信息不完善,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匹配过程中存在摩擦,双方为克服市场摩擦而进行投资,比如花费时间、金钱等,匹配会产生租金,该租金按照一定比例,以工资的形式转移给求职者,剩余部分由雇主获得。供需双方分享租金的比例取决于双方谈判力量的大小。这类模型重点研究均衡失业水平决定因素和均衡失业率变动的各种效应。u“工资公告”模型假设谈判的力量全部由雇主所掌握,工资水平在一个非合作博弈的环境下由企业设定,劳动者直接在已设定工资
33、水平的工作中进行搜寻。此类模型主要讨论在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工资离散产生的原因.u三、经验验证三、经验验证u(一)失业持续期(一)失业持续期u失业持续期是指劳动者从开始失业到找到工作的时间跨度,它受失业保险金水平、失业保险金领取时间、求职者个体特征、工作搜寻途径等因素的影响。u比如,失业保险体系设计,求职者的个体特征和家庭情况,失业者的工作搜寻途径以及劳动力的需求因素等。u(二)保留工资(二)保留工资u保留工资是求职者所能接受的最低工资,在经验研究中,该数据通过求职者对如下问题的回答来获得,即“如果你在这个岗位上就业,那么所能接受的最低工资是多少”。u现有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保留工资的动态变
34、化及其影响因素;第二,保留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个人特征、失业保险金水平等。第五节第五节 过度教育过度教育u在很多在很多OECD国家里,已经有越来越多高学历工人从事以前由低学历国家里,已经有越来越多高学历工人从事以前由低学历工人从事的工作,这种现象通常被解释为过度教育(工人从事的工作,这种现象通常被解释为过度教育(over education)或者教育深化()或者教育深化(educational deepening)u原本小学毕业生即能胜任的工作,现在由中学毕业生代替了,原本中原本小学毕业生即能胜任的工作,现在由中学毕业生代替了,原本中学毕业生胜任的工作,现在由大学毕业生代替了。学毕
35、业生胜任的工作,现在由大学毕业生代替了。u伴随着过度教育,同时出现了知识失业(伴随着过度教育,同时出现了知识失业(educated unemployment)的现象。)的现象。u知识失业是指受过教育甚至是大学教育的劳动者也找不到工作。知识失业是指受过教育甚至是大学教育的劳动者也找不到工作。u一、含义和衡量方法一、含义和衡量方法u广义:随着受教育劳动力不断供给于劳动力市场,当劳动广义:随着受教育劳动力不断供给于劳动力市场,当劳动力市场不能充分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受教育劳动力面临着力市场不能充分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受教育劳动力面临着知识失业,或者从事了与学历不匹配的工作,教育技能不知识失业,或者从事了
36、与学历不匹配的工作,教育技能不能被充分运用(能被充分运用(underutilization)时,就会导致其收入相)时,就会导致其收入相对于历史水平有所下降。对于历史水平有所下降。u狭义:多数研究者认为不管工资是否受到损失,只要工人狭义:多数研究者认为不管工资是否受到损失,只要工人拥有的教育水平比他的工作要求的更高,一些技能没有得拥有的教育水平比他的工作要求的更高,一些技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过度教育。到充分发挥,就是过度教育。u对界定过度教育有突出贡献的学者是达肯和霍弗曼对界定过度教育有突出贡献的学者是达肯和霍弗曼(Duncan and Hoffman):所受教育和所需教育:所受教育和所需教
37、育u所受教育是个体实际接受的教育水平,人力资本研究中的个人“教育”指个人所受教育水平,或实际教育年限。所需教育是从事某种工作实际需要的教育水平,它是评价工作技术特征的主要指标。当个人接受的教育水平高于工作所需的教育水平时,称为“过度教育”;反之,则称为“教育不足”(undereducation)。u衡量方法:外部评估法、标准方差法、众数法、自我评估衡量方法:外部评估法、标准方差法、众数法、自我评估法或者主观评价法法或者主观评价法u二、理论解释二、理论解释u(一)人力资本理论(一)人力资本理论u(二)教育投资过度和技术变迁理论(二)教育投资过度和技术变迁理论u(三)工作竞争理论(三)工作竞争理论
38、u(四)筛选理论和教育投资(四)筛选理论和教育投资“逆向选择逆向选择”行为行为u三、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三、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u(一)理论假说:人力资本理论、工作竞争理论、工作配(一)理论假说:人力资本理论、工作竞争理论、工作配置理论置理论u(二)(二)ORU模型模型u(三)(三)VV模型模型u(四)(四)IV模型模型u(五)样本选择偏差校正模型(五)样本选择偏差校正模型第六节第六节 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歧视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歧视u一、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发展及内涵一、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发展及内涵u歧视经济学,加里 贝克尔u歧视,在某个市场上,当个人所面临的贸易条件是由个人的特征来决定,而这些个人特
39、征看来并非与贸易直接相关时,我们可称这种情形为歧视。简单的说,就是“相同的人(事)被不平等地对待,或者不同的人(事)受到同等的对待。-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u“就业歧视”,就是“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作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剥夺或损害在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或待遇上的平等”。-ILO 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u二、主要理论模型二、主要理论模型u(一)贝克尔的歧视模型(一)贝克尔的歧视模型u(二)统计性歧视理论(二)统计性歧视理论u(三)拥挤模型(三)拥挤模型u三、教育在劳动力市场歧视中的作用三、教育在劳动力市场歧视中的作用u(一)教育不平等是导致劳动力市场
40、歧视的主因u冈纳缪尔达尔认为,歧视是由于累积性的历史因素所造成的。这些因素的主要作用是体现在人力资本的歧视性投资上。这种歧视性投资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的歧视性投资和被歧视群体的自我歧视性投资。u对我国的研究表明,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根源之一,就在于被歧视者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所受的教育,以及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后获得的培训严重不足。我们以城乡教育差距为例来看由此导致的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从表5.1可以看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在层次上呈现出不平衡的分布情形,个别年份(如2002年)甚至出现“倒金字塔”形,即教育经费投入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分配上出现了“倒挂”。公共教育资源向高等教育过分倾斜,而基
41、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严重不足。u(二)城乡教育收益率的比较(二)城乡教育收益率的比较u许多对我国城乡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许多对我国城乡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教育收益率在教育收益率在10%以下以下,低于其他国家一般水平。而农村低于其他国家一般水平。而农村教育收益率估算结果大都要比城市职工的要低。即使是进教育收益率估算结果大都要比城市职工的要低。即使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的教育收益率虽然要比留在农村的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的教育收益率虽然要比留在农村的农民要高,但仍然要低于城市职工的教育收益率。换句话农民要高,但仍然要低于城市职工的教育收益率。换句话说,
42、农民工和具有相同受教育程度的城市居民相比,他们说,农民工和具有相同受教育程度的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得到的收益要更少。这其实也是受到歧视的另一种表现得到的收益要更少。这其实也是受到歧视的另一种表现u(三)教育公平与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三)教育公平与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u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要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歧视现象,实现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要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歧视现象,实现教育公平是前提条件。因此,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公平是前提条件。因此,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遏制就业歧视问题,就成为大多数国家制定政策和立法的遏制就业歧视问题,就成为大多数国家制定政策和立法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基本出发点之一。
43、第七节第七节 教育与劳动力流动教育与劳动力流动u一、含义及影响因素一、含义及影响因素u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Labor mobility)是指劳动者为了实现利益)是指劳动者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地区之间、工作单位之间或职业之间的转换。最大化,在地区之间、工作单位之间或职业之间的转换。从宏观上讲,劳动力流动属于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从微从宏观上讲,劳动力流动属于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从微观上讲,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现观上讲,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现象的总称。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之一。象的总称。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之一。u流动形式包括工作流动(流动形式包括工作流
44、动(job mobility)、地域流动)、地域流动(geographic mobility)又称迁移()又称迁移(migration)和职业)和职业流动(流动(occupational mobility)。)。u影响因素:年龄、家庭、流动距离、失业率、影响因素:年龄、家庭、流动距离、失业率、教育教育。u二、教育与工作流动二、教育与工作流动u教育与辞职的关系:理论分析教育与辞职的关系:理论分析u贝克尔:通用性人力资本与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前者促贝克尔:通用性人力资本与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前者促进辞职,后者阻碍辞职。进辞职,后者阻碍辞职。u经验研究:经验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教育与企业培训具有显著的
45、正相关,受教育越多者,接受的企业培训越多,因此所形成的企业专业性人力资本越强,阻碍了辞职,使教育与辞职表现为负相关或零相关。而在中国,教育与企业培训的联系松散,企业培训在中国很不普及。无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是高还是低,都很少接受企业培训,其结果必然是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与企业培训的联系松散,因此教育与辞职表现为正相关。u三、教育与地域流动三、教育与地域流动u理论分析:从理论上看,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地域理论分析:从理论上看,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地域流动的概率越大,并且流动的距离也更远。流动的概率越大,并且流动的距离也更远。u原因有三: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就业机会也越多、原因有三:劳动
46、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就业机会也越多、信息搜寻和利用的效率更高、迁移的心理成本更低,因此信息搜寻和利用的效率更高、迁移的心理成本更低,因此更容易流动。更容易流动。u经验研究:国内外的经验研究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研究都经验研究:国内外的经验研究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研究都表明,教育对地域流动有促进作用,二者成正相关,这与表明,教育对地域流动有促进作用,二者成正相关,这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理论分析相一致。u专题研究:城乡劳动力流动专题研究:城乡劳动力流动u城乡劳动力流动城乡劳动力流动u刘易斯刘易斯-拉尼斯拉尼斯-费模型费模型u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u四、教育与职业流动四、教育与职业流动u代内职业流动:教育一方面降低了横向职业流动的频率;代内职业流动:教育一方面降低了横向职业流动的频率;另一方面促进了向上的职业流动。另一方面促进了向上的职业流动。u代际职业流动代际职业流动:u父母亲的教育对子女的职业地位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父母亲的教育对子女的职业地位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社会资本等因素来间接影响的,并且,在市场经济是通过社会资本等因素来间接影响的,并且,在市场经济社会,这一因素相对次要于子女本人的教育水平。社会,这一因素相对次要于子女本人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