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虚词 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及总共4篇(高考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425085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虚词 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及总共4篇(高考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文言文虚词 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及总共4篇(高考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虚词 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及总共4篇(高考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虚词 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及总共4篇(高考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虚词 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及总共4篇(高考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面是我共享的高考文言文虚词 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及总共4篇(高考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供借鉴。高考文言文虚词 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及总共1高考文言文虚词为(一)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敏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创作)长句。(琵琶行

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为(治理)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2.以为,认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3.推断词,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为(治理)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羸兵为人

3、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译文:瘦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陷在泥泞中,死的人许多。2.介绍缘由或目的。译为为了、由于、因为。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相识的贫困的人感谢我(的 恩德)(而接受它)吗?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灭。(天论)译文:大自然的改变是有规律的,不是因为有尧这样的贤君就存在,也不是因为有夏桀这样的暴君就消亡。3.表替代。译为给、替。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为我献之。(鸿门宴)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译文

4、:请让我给您谈谈爱好音乐的道理。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4.表对象。译为对、向。为之奈何?(鸿门宴)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译文:等到晏子来的时候,我就恳求(大王让我)捆一个人从大王身边经过。(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译为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译文: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存美妙的节操,而使自己被放逐呢?奚以

5、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高考文言文虚词 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及总共2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敏捷运用于第一人称或其次人称。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林觉民与妻书)2.指示代词,这,此。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之二虫又何

6、知。(庄子逍遥游)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诗

7、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司马迁屈原列传)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归有光项脊轩志)顷之,烟炎张天。(司马光赤壁之战)(三)动词,到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8、(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高考文言文虚词 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及总共3文言文虚词用法必考题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假如”“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其次人称,译为“你的”;间或也作主语,译为“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0、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2(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缘由”。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

11、么”“怎么”。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何:通“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译为“怎能”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高考文言文虚词 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及总共4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

12、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荀子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司马迁屈原列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李密陈情表)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司马迁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有如

13、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李密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假如、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死而有知,其几何离(韩愈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司马迁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司马光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司马迁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其次人称,译为

14、你的间或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蒲松龄促织)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项脊轩志)(三)通如:似乎,犹如。军惊而坏都舍。(察今)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庄子逍遥游)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出师表)三月而后成。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臣虽下愚,知其不行,而况于明哲乎?(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不久,一会儿。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张溥五人墓碑记)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蒲松龄促织)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李朝威柳毅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