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421857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李冰导语:这位诗人我们并不生疏,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人被称为“诗圣”,是我国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怜悯人民疾苦,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下层艰苦生活的诗篇。与李白并称“李杜”,但在艺术上能否与李白同日而语?闻一多先生的评价:四千年文化中最庄重、最奇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闻一多先生我们都很熟识,是位学者,同时也是个浪漫的富有激情的诗人,他做出如此高的评价,自有他的道理。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看一下杜甫能否当得起这句赞语:四千年文化中最庄重、最奇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3.杜甫生平以三十五岁为界:三十五岁前:(712745)壮游生活,二十岁漫游吴越;二十五岁,齐赵之游;三十三岁,

2、结识李白,同游宋中,北上齐鲁。此时杜甫一腔豪气,满怀雄心:“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饮酣视八极,俗物皆茫茫。”三十五岁后:(一)三十五到四十四岁 十年长安生活(746755)“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有时不得不寄食挚友,卖药都市。(二)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 陷安史乱中四十五岁,授河西县尉,没有接受,不久改任右卫府兵曹参军。四十六岁,避“安史之乱”,携家北走至鄜州,得到肃宗即位灵武的消息,便只身北向延州,半路被叛军俘虏,押往长安。其次年,冒死逃见天子,在凤翔被授予左拾遗。因房琯事,几乎问死,后放还鄜州探亲。在长安过了七个月的安定生活。四十七岁,房琯被贬,受到牵连,贬为

3、华州司功参军。四十八岁,弃官而走,(三)四十九岁到五十九岁 漂泊西南 四十九岁,于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起先漂泊西南十一年(760770)的生活公元770年逝于舟中,终年五十九岁。这就是这位宏大诗人简略而艰辛的一生:四方飘泊穷愁潦倒,忠爱朝廷,忧患苍生。那么,艺术成就原委如何?还是那个问题:能够与李白同日而语?文学作品大约可分为两类:山峰与河谷。山峰:极高的艺术成就,是公认的佳作,就像山峰耸立,谁都会承认它的艺术价值。河谷:艺术技巧并不非常精彩,但在那作品中写下的是一代人的幻想、一个民族所走过的路,或许时代背景换了,不能再产生它在当时那个时代所产生的巨大的震撼力,就像那河谷,有时不免随着河流的消

4、逝而干枯。河谷似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并不少见。比如戴望舒,雨巷写得是那样空灵而唯美。待到日军入侵,自告奋勇,关在狱中,备受熬煎摧残,狱中所作,艺术技巧并不高超。(我用残损的手掌),但深深的感动后人。面对民族的苦难与血泪,义无返顾,出来战斗,这才是大写的人。至于怎样理解诗,要不要用诗表现出来,是另外一回事,有的人坚持做人的节操,但多数状况下把诗作为纯粹的艺术追求,而有的人则同时用诗来传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社会现实的深厚的关注与思索,比如杜甫。可与白居易作比较:白:推己以利人杜:苦己以利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人中为民代言的诗

5、不少,但作姿态的多,出自儒家理念(民本思想)的多。而杜甫饱经磨难,小儿子饿死,真正发自内心的血性怜悯,又能超越一己之悲伤,将他深广的怜悯投向整个大地,整个苦难中的民族。所以梁启超称之为“情圣”,王国维亦说“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宏大之人格,亦无高尚宏大之文章。”但这还不是杜甫的全部,杜甫在后人心中不仅仅诗河谷似的宏大诗人,更重要的他还是一座山峰似的宏大诗人,一座后人无法绕过的山峰。我们来看他的作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初春小雨,如烟如雾,在天地之间充满飘散。而一种春之朝气,正是随着这如烟如雾的小雨驾临万物,他用了一个“润”字;因为雨是在在夜里,随着春风无声无息地充满飘散,他用了一

6、个“潜”字;这一“潜”“润”,便把初春夜雨之神传出来了。下面我们看几首杜甫的代表作:蜀相登高登岳阳楼,我们按时间依次来说。一.蜀相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为何要“寻”,诸葛亮在老杜心中为何如此之重?回想三国那段历史,诸葛亮做出了何等事业!为何?风云际会,得遇明主。主对臣,尊之爱之;臣对主,忠之敬之。老杜呢?忠肝义胆,苍天可鉴,却漂泊沦落。这是对个人的感伤,此中还有对社稷苍生的关怀。当时,北方山河破裂,生灵涂炭,一心系念国家的杜甫多么希望能有英雄再现,救民于水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如掩去“自”“空”二字,画面鲜亮、美妙。春草青青,黄鹂宛转。加上“空

7、”“自”,顿生难过。此中有三层意味:春草青青,冬去春来;黄鹂宛转,夕去朝来。草木年年照旧,英雄却已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在这天地自然的永恒面前,人生、功业何其短促!此其一;再言自身,满腹经纶化作一腔心事,可又向谁诉说?这里只有春草,只有黄鹂,只有青青,只有宛转,而不解人事。此其二;草木无情,哪里理睬人世沧桑?只有人看着春草年年转绿,才会触发光阴消逝、斯人不归的感慨。以景之无情衬人之有情。此其三。这“自”“空”二字下得如何,无须多论。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二句从大处着眼,写诸葛亮的才德,括尽一生。亮初隐居隆中,刘备三次往见,请求出山相助,出师表。天下计,天下大计。指隆中对所言:东连孙权,

8、北抗曹操,西取刘璋。亮佐刘备开基创业,后辅刘禅济美守成,故云两朝开济。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即所谓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联当中,作者充溢了感叹、仰慕。“英雄”兼指古往今来天下一切有志于为振兴国家民族而奋斗的人物。这一联概括了英雄们由诸葛亮的赍志而没而产生的剧烈共鸣,道出了他们壮志未酬、功业夭折的无穷遗恨。中唐王叔文改革失败,念着这两句诗,唏嘘泣下。北宋抗金名将宗泽临死时无限感慨地吟着这两句诗,三呼

9、“过河”而逝。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生于大陆,早营农业,遂历受游牧民族之害,历史上满是血痕,却竟支撑以至今日,其实是宏大的。”农业民族相比于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在武力上稍逊一筹,但是先进的文明却也催生出一些具有宏大精神、傲岸不屈的人物,如留胡节不辱的苏武,如怒发冲冠、横枪立马的岳飞,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如以三千人马独守扬州孤城力抗十万清军、至死不屈的史可法,正是这些英雄支撑起我们民族的天空。二.登高此诗作于夔州。背景介绍:759年,杜甫来到成都,760年春建草堂。两年后即762年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剑南节度史。严武与杜甫为好友,对杜甫多有接济。762年四月,严

10、武奉诏回京,杜甫送至绵州,时剑南兵马时徐知道叛乱,不能回成都,暂留绵州,不久至梓州,秋末接家人至梓州。764年春,杜甫携家由梓州往阆州,拟由水路出蜀。闻严武再尹成都,遂重回成都。六月,严武荐杜甫为节度史署参谋,检校工部员外朗。不到半年,厌倦幕府生活。765年正月,辞官回草堂闲居。四月,严武死,失去依靠,五月,携家离开成都,买舟东下,经嘉州、戎州、渝州、忠州、云安,766年至夔州。夔州都督柏茂林多有帮助,于其次年迁居夔西,经营那里的四十亩柑橘园,又租得东屯的一些公田,雇人耕种,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同时进入创作的一个丰收期,在夔州近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名篇即作于此时。

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先看对仗,极为工整,当句对。再看语言,极为精炼。十四字之中写到“风”“天”“猿”“渚”“沙”“鸟”,六事六色。再看句式,一字一顿一换,句式结构与所写景物达到契合无间的程度,渲染出秋气来临的紧迫之感。风急听觉 天高视觉 猿啸哀听觉以上均为仰视渚清视觉 沙白视觉 鸟飞回视觉以上从俯视到仰视秋风扑面而来,肃杀、急迫,极目所见,高天在上,猿鸣耳畔,沙渚在下,鸟转空中,所见所闻所感,人立即被卷入这无穷无尽的秋意之中。但不局促,为何?留意押韵,用“灰”韵,有回环流转之感。另外,所选皆是当时当地典型景物,未见如何阔大,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同。而借视角的改变来见出阔大

12、:仰俯仰,仰见天高,俯见沙白渚清,俯仰之间,关怀生出,最终归于仰视,视野重又开阔。景物繁多,亦见视野开阔,视野开阔,见胸怀博大。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此二句写秋景,承“风急”而来。上二联言景,情在其中。“鸟飞回”,在无边秋意之中,鸟亦失途;残齿暮年,人生无路,不亦如此。落木潇潇,长江滚滚。生命老去,无可奈何。悲,不是悲伤,是悲壮。人生似江河,江河似人生。生命的老去,无可奈何,如眼前滔滔而逝的江水,尽管人生在老去,但终归还是人生,“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正如滔滔江河,虽然东逝,终归还有不尽的后续流水。但尽管后来不断,绵绵不绝,终归仍要流走。生命本身尽管辉煌,尽管还有一腔热望,但终归

13、不再是青春放浪,不再是尽情高歌,人生!流水!让人激烈,让人无奈;让人无奈,又让人激烈。正如东坡所言“人生如梦”,辉煌壮美,不过一梦,尽管一梦,却曾辉煌壮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眼前景转入眼前身万里漂泊,地远 悲悲秋时之凄惨 悲作客羁旅 悲常作客久旅 悲百年齿暮 悲多病衰疾 悲台高迥处 悲独登台无亲朋 悲此八重悲是层层累加,似滚雪球,力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由前所言,至此下得“艰难苦恨”一语,沉痛之极。身世之感,家国之痛,不尽悲伤,方有此语。有艰难苦恨,自然两鬓霜繁。忧时伤世,忧生伤己,无穷苦恼,欲借杯酒暂消,而杜甫时因肺病戒酒,欲饮不能,又添一恨。真真是无限悲慨。虽为悲秋之

14、作,虽为伤怀之篇,却因景界壮博而阔大深厚。章法:首联(起):登高所见,扣题。颔联(承):秋景秋色,深重。颈联(转):毕生之苦,情思。尾联(结):目下之愁,根由。句法:句句皆对,句中自对,流畅自然。首联一、二句分起颔联一、二句;颈联上下句分起尾联上下句。三.登岳阳楼宏大人格与完备技巧的结合此诗为漂泊两湖所作。背景介绍:大历三年春(768),杜甫举家离夔州,乘舟出峡,暮春抵江陵,晚秋又由江陵去公安。在江陵和公安,他都过得不安逸,人情淡薄,贫困潦倒。这年暮冬,他最终离开公安。岁暮,来到岳阳,泊舟岳阳城下。衰病漂泊,战火未息,感叹身世、伤悼家国,他登上岳阳楼,写下这千古绝唱。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

15、闻:慕名已久,于此可见洞庭之美,于此可见对山河一片酷爱。今上:夙愿得偿,一件乐事。早有耳闻,为何没有得偿所愿?漂泊半生。为何漂泊半生?山河破裂。为何山河破裂?不遇明主。国运艰难,哪里有这番赏景之心!这乐与悲、喜与愁,交织纠结。这一“昔”一“今”,何其痛也!这一年杜甫五十七岁,假如是青年时代的杜甫来到这八百里洞庭会如何?望岳登兖州城楼为侧证,意气风发,壮志豪情。而眼下的杜甫暮齿残年,百病缠身,会说什么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裂。湖在楚之东,吴之南,若中分之,故曰“坼”。此老原委此老,如此身世道眼前景,竟然壮阔伟丽。远远望去,浩瀚的洞庭湖将广阔的吴楚二地分割开来,天地日月星辰浮于水面。与“

1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孟诗自有特色,一平面一立体。空间的广阔二诗皆有表现,不分轩轾。杜诗气象过之。即在空间的三维之外,立出历史这一维度。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无”字易下,“有”字难得。一身病痛,只有孤舟相伴,何其衰也!此联言登楼所引个人身世之感,跟上两句,一景一情,一大一小,一阔一狭,似极不相称,极不相干,其实不然。因为境界空阔,在肯定状况下,往往能引起或加强人们的飘舞孤独之感。比如北朝民歌:“念吾一身,飘然旷野。”便是例子。增加这“一身飘然”之感的不是别的,正是那无边的“旷野”。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困守长安时,患上肺病和恶性疟疾,在成都时,又患风痹,到夔州后,病况加重,右臂偏枯,左耳

17、也聋了,牙齿也一半落了,到这时,正是一身病痛。“老病”非虚语。也正因上联之阔,托起了此联之狭,如两镜相照,互辉互映。“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正同此理。(但登岳阳楼以两联表现,而此诗以一句包涵,前者更丰满些)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诗结语极难。“前半写景,如此阔大,转落五六,身世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结语凑泊极难,不图转楚戎马关山北五字,胸襟气象,一等相称!”从两面解:章法:想象中的转场。亦虚亦实。内容:关怀国运。总结:沉郁顿挫深厚的忧思。读杜诗,首先感到情思的深厚浑厚。无论他写生民疾苦,还是写自己困顿的生平;无论他诗忧念国家安危,还是感慨人生、思念亲朋,他的感情都是阔大深厚的,让人感到他

18、的忧思是那样的执着深广。他的感情不是澄澈小溪,不是明净湖泊,而是潜藏着巨大波涛的大海。他的诗句之中,都蕴含着一种没有完全表达出来的厚积的感情力气。他的诗有着一种悲壮的情调。悲虽极悲,却不凄凉,不感伤,而是壮大。它把人带进一种悲壮的、阔大的感情境界里。杜诗沉郁顿挫的特点还表现在百转千迴、反复咏叹的抒情方式上。秋兴八首后世影响宏大作者总是在他们的诗篇中表现着志意与理念,同时用他们的毕生来实践着他们的诗篇。杜甫正是如此,“一饭未尝忘君”“杜诗有句皆忧国”,还是王国维的那句话,“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宏大之人格,亦无高尚宏大之文章。”二.杜甫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写出这些精彩的诗句,更重要的是他

19、还具有一种典范意义。就风格内容而论,从前面的讲解并描述,我们可以看到杜诗从内容上无所不包,既有忧国忧民的血泪之作,又有玲珑剔透的写景名篇,风格既有美丽,又有壮丽(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宏大的胸怀与极为敏锐的艺术感受结合在一起,登岳阳楼,气概、章法,完备之作,既有深刻的内容,又有精彩的表现。就形式而论,假如说中国古代诗人中有一个人的诗歌创作可称得上无体不工、无体不备,那这个人只能是杜甫,尤其是律诗到杜甫手中才真正成熟,超过总数。律诗特点是在法度规范中追求自由,而这种法度规范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恰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艺术是须要规范的,一枝红杏出墙来,若红杏一枝出墙来,破坏了平仄平的内节奏,

20、声律的规范有主动意义。为了说明这点恰恰可以将李、杜对比,李白,天马行空,随意挥洒,神龙见首不见尾,极度奔放自由的天才美,是天才的喷发;杜甫刻苦经营,反复推敲,炼字炼句,是巨匠的锤炼。李白诗飘逸潇洒,杜甫诗深厚浑厚,作为个人审美,无高下之分,但对艺术的总体发展来说,哪一种更具有特别意义,对,是后者,就是说对一般的后学者,前者可望而不行及,后者却供应了学习的范本,严羽沧浪诗话:“少陵诗法如孙吴,李白诗法如李广。”这又好比张旭、颜真卿,张旭酣畅淋漓,天马行空,狂放自由,代表一种宏大的盛唐精神,颜浑厚刚健,方正庄重,从气质上来说都体现了唐朝的宏大,但颜法度严整,可供后人学习。李、杜一样都很博大,却是两

21、种不同类型的博大,李,不讲究炼字炼句、章法,“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轷转秦地雷。”犯忌,但无人计较,剧烈的整体效果。杜是将磅礴的气概和胸怀,纳入严整的规范形式中,树立了一个宏大的样本,成为后人学诗必经之途。无法绕过的杜甫,受到了高度重视,获得了极高荣誉,(中唐,自宋以后)影响极为深远,开了很多诗派(宋代江西诗派),很多诗人,都从杜诗中取其一肢一节而各自名家。例如,韩愈从杜甫学得沉雄壮大的一面;张籍、白居易从杜甫学得写民生疾苦、写实的一面;李商隐从杜甫学得情思沉郁、回环反复的一面。杜甫的结局大历四年(769)正月初,杜甫启程南行,入洞庭湖,过湘阴;三月抵达潭州,旋又向衡州,复又折回潭州。这时他的境遇已经非常凄惨了:此身漂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清明二首之一)其次年春天,他仍住在潭州舟中。四月,湖南兵马史臧玠杀潭州刺史崔瓘,潭州大乱。杜甫不得不移舟避乱,入衡州。在衡州小住一段,又往郴州,舟行至耒阳县境之方田驿,遇江水大涨,不得前进,其间有五日得不到食物。耒阳县令使人送去食物。待水退,遍寻江上,已不见杜甫踪影。当是此时死于舟中。这位宏大的诗人,留下了不朽的诗歌遗产,却贫愁潦倒,在漂泊中终其一生。时当大历五年(770)夏,终年五十九岁。四千年文化中最庄重、最奇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庄重:人格奇丽:艺术永久:影响 作者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