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驾驭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状况,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流淌状况,了解农村劳务输出动态,为进一步针对性地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奠定基础,为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供应依据,为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创建条件,发展劳务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夫增收渠道,近期,xx省xx县劳动保障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化各乡村基层,实行每个乡镇随机抽查1个自然村的方式,分4个调查组进行了历时3天的调查。通过仔细细致地调查和分析,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驾驭。一、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结构及转移状况(一)
2、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与结构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总人口为709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4362人,占总人口的61.51;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2.1,女劳动力占47.9;农村富余劳动力1441人,占劳动力资源数的33,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1035人,占71.8,女劳动力406人,占28.2;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1635岁之间的男劳动力797人,占77,3660岁之间的男劳动力238人,占23;1635岁之间的女劳动力307人,占75.6,3650岁之间的女劳动力99人,占24.4;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1322人,占91.7,中学、
3、中专以上文化119人,占8.3。(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经济快速扩张和县有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夫增收及城乡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非常主动的作用。据此次调查统计,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有1050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3。从转移途径和方式看:中介组织举荐197人,占18.76;自由外出(含老带新、亲朋好友引荐、广告信息引导和自发性结伴外出)853人,占81.24。曾经参与培训的235人,占22.4,未曾参与培训的815人,占77.6
4、。从转移去向看:京津地区207人,占19.71;长江三角洲地区207人,占19.71;珠江三角洲地区147人,占14;省内东部地区294人,占28,其它地区195人,占18.57。从转移人员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分类看:男777人,占74,其中在1635岁之间的577人,占74.3,在3660岁之间的200人,占25.7;女273人,占26,其中在1635岁之间的207人,占75.8,在3650岁之间的,占24.2。小学文化107人,占10.2;初中文化856人,占81.5,中学、中专及以上文化87人,占8.3。从职业、工种及收入分类状况看:建筑工229人,占21.8,月收入1100元左右;电
5、汽焊工54人,占5.1,月收入1200元左右;电子231人,占22,月收入1050元左右;服装31人,占3,月收入860元左右;汽车驾驶26人,占2.5,月收入1500元左右;保安22人,占2.1,月收入850元左右;铁路施工7人,占0.7,月收入1160元左右;缝纫25人,占2.4,月收入750元左右;食品加工42人,占4,月收入760元左右,机械(车工钳工)14人,占1.3,月收入1100元左右;其它369人,占35.1,平均月收入800元左右。二、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特征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多数农村劳动力的流淌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劳
6、务输出的人数不到流淌总数的20。特殊是青年劳动力流淌周期长,有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淌就业,流淌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左右,举家外出的亦大有人在。2、流淌区域相对集中。xx县农村外出务人员遍及全国各地,近至邻县,远至中外边疆。但是,流淌区域相对集中在京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省内东部等地区,其它地区不到20。3、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特点。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农夫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在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属亦工亦农性转移。一般而言,农村家庭劳动力较多,从事劳务收入又较高的,在外工作时间就较长,反之
7、则较短。据调查,xx县外出兼业劳动力占外出劳动力的比重超过50以上。4、从事纯体力劳动仍旧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由于当前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素养偏低,技能单一,而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向高素养、高技能人才快速转变,外出就业的空间渐渐缩减,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是工作难找,钱难赚,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急性高的行业。据调查统计,从事此类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外出劳力的70以上。5、外出务工劳动力的身份正由单纯的打工者向农业开发大户、个体私营业主转变。一部格外出务工人员走向管理阶层、技术岗位;还有部格外出务工劳动力,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视野拓宽了,学问增多了,有了肯定资
8、金积蓄,他们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纷纷返乡搞各种开发,从而真正发家致富。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上仍存在盲目性。自改革之初,自发性转移始终是农村外出人员最主要的方式,同时由于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尚未健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导致盲目性很大。据初步调查统计,在农夫外出务工过程中,经中介组织举荐的仅占18.76。农村劳动力流淌的无序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其次,增加了流淌成本,一些急于实现流淌
9、就业的青年,不从自身条件或家庭条件动身,也不办理相关证件(如务工证、计生证),仅凭个人意愿或偏信虚假劳动信息而盲目外出求职,其结果是皆因各种缘由或“无业”而返,或上当受骗,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奢侈和不应有的损失。此外,无序化的流淌也给输入地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设、安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2、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牢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且就业也相对不稳定;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爱护
10、及有效监督,使农夫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近几年,尽管中心出台了一系列爱护农夫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有些地方并未完全落实。3、农村劳动力素养较低,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农村劳动力素养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殊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据调查统计,初中文化以下的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91.7,中学文化、中专以上文化只占8.3,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22.4。受农村劳动力素养、技能低的客观条件影响,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而且从各地经济发展的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
11、不断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养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一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对流淌人口的限制以及生产力水平飞速发展,对素养较低的纯体力型民工做了一些限制,对劳动力整体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对外来劳动力需求量削减。二是近几年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工矿企业不景气,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接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日趋削减,同时下岗工人和失业人员大幅增加,城市面临支配待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双重压力。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1、健全组织,搞好服务。无论是现在乃至今后肯定时期内,转移就业仍将是解决就业问题、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为爱
12、护广阔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首先,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扬,以提高广阔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实力。其次,要主动寻求驻外办事机构的支持,采纳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淌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供应相关法律政策询问、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详细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务处理等等。2、下大气力搞好农村教化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养。农村劳动力素养与转移的速度和层次成正比例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13、,各级政府和劳动教化机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化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教化和培训体系,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主动发展职业教化、电视教化、函授教化等多样化的接着教化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化和培训,激励和帮助农夫学习驾驭新技能,提高劳动力的素养,提升人力资本含量。3、主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是要进一步推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不断拓宽生产新领域,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实力,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增加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机会。二是要进一步推动农业组织结构调整,着力加快
14、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和支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农夫增收的“双赢”目标。三是要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大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企业规模和效益,充分发挥好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四是要进一步推动城乡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化建设,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带动房地产业、商贸业及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农夫到城镇就业和居住。4、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本县转移。通过多年的实践,县外投资企业吸纳了众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实惠和激励政策,大力支持县外投资企业和各种个体
15、私营经济的发展,赐予返乡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如项目建设的支持、用地、贷款等等,激励学习技术,了解信息,有肯定资金基础的务工人员充分利用我县的劳力优势,在家乡创业发展。形成链条经济,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拓展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诸多就业岗位,有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5、建立完善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要实行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着力构筑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培训和管理体系,以较为完善的服务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劳务就业。同时,要完善政策配套,努力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实行土地承包权与耕作经营权的分别;支持农夫进城打工和就业,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同等就业;大力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使农村劳动力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并逐步过渡到城乡劳动者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