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docx(2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中学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精选17篇) 中学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 篇1 教学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1. 了解个人生活遭受与作品创作的亲密关系。2.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课前五分钟循环播放“李清照画像”幻灯片,配以王祖贤唱的声声慢曲,意在激发学生爱好,营造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一. 以如梦令、醉花阴导入出示幻灯片1:李清照自画像(师)画中这位娴静清秀的女子端坐于舟中。天色暗了,人沉醉了,小舟“误入藕花深处”,不远处有一群水鸟惊飞四散。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想起哪
2、句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出示幻灯片2:如梦令文字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出示幻灯片3:醉花阴文字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什么样的“愁”离愁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终总结)出示幻灯片4:李清照简介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闻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闻目睹,也聪慧伶俐,擅长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
3、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NO,应当是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探讨,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华蜜。(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今,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变更而变更。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始终不如意,经验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务、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受。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爽明快的词风而充溢了哀
4、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我们来看她的一篇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出示幻灯片5:声声慢文字二.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1. 生齐读2. 师范读问: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在感情上,与醉的共同点是什么?“愁”出示幻灯片6:“愁”字问:整体感知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哀思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3. 生个人自由朗读,给出自读提示出示幻灯片7:品读词人别样愁情(品读提示:)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受来品读(略)2. 抓住词中干脆抒情的句子来品读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三. 鉴赏声声慢1.提问一生:找出
5、词中干脆抒情的句子。出示幻灯片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出示幻灯片9:“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分析起句)出示幻灯片10:起句分析图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干脆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遇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寻寻找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人的动作、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李清照在经验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再婚离婚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派遣这种哀愁,作者一大早就起先了漫无目的的寻找。她在寻找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欢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hellip
6、;…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可插入月考时“冷清”和“清冷”的区分。寻找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加感情)举列:朱自清荷塘月色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李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有来者”。李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略析“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点明节令秋天。秋天的天气改变无常,
7、忽暖忽冷。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最难调理休息。并非天气缘由而是人的心情。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出意象概念让生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同步出示幻灯片11:选取典型意象1)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出示幻灯片12:酒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白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先让生思索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后师明确:最初饮酒是乐事,要与神灵共享或用以款待客人;一边饮酒一边做嬉戏这在宫廷宴会谁最常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嘱客,诵
8、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到了汉末,天下动乱,连年斗争,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古感慨良多,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就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这种忧是时间消逝而未建功立业的苦痛。最终这种“忧”也不能排解“忧从中来,不行断绝”。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高峰期,酒的消耗与诗的产量成正比。“李白一斗酒出百篇”,可以说李白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主子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
9、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离愁)“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离愁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愁)2)“秋风”意象略讲出示幻灯片13:“秋风”意象“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3)“过雁”意象分析。“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难过”?因为“却是旧时相识”这正是难过的由来。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0、的感慨。然而这过雁不正是以前常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出示幻灯片14:“过雁”意象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详细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4)略析“黄花”意象。“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
11、黄花瘦” 醉花阴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舞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慢慢融入到了落花之中。详析“雨”意象,略析“梧桐”意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壮志难酬之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忙,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亡国之愁)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
12、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7)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
13、,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洁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四. 较阅读醉、声两种不同愁情五. 小结出示幻灯片20:小结通过对比,我们清楚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受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行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望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晚年的“愁
14、”则是在经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厚的愁。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际岂是无归意,争耐归期未可期。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2.最终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凄凉哀伤的象征。由文中“声声只道不如归”可知,其叫声象“不如归去”,联系“行人”一词,就可知本词主题是游子怀乡。最终两句既是自言自语又是对杜鹃问的回答。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确定归期,生活不能自己主宰。”争奈“意”无奈“,正式游子思家
15、而有家难归的感慨。六.探究性作业:依据所学学问,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中学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 篇2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通过鉴赏本词,让学生初步归纳驾驭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力;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过程与方法 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词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能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出词中重要意象,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尝诗歌情感。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
16、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教学重难点 深化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困难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法、自主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愁”情1、创设情景、歌曲导入。播放化用了李清照前期词作一剪梅的歌曲一剪梅导入。2、作家作品学问积累。走近李清照:请两位同学以李清照的身份来一个自我介绍。课件展示李清照的简介。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并看注释疏通词义。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气候改变无常。将息:调养、保养。敌:应付、抵抗。损:词中相当于“煞”,很、极的意思。堪:可
17、。怎生:怎么,怎样。思索:这首词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字是哪一个?愁。全词的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二、研读,品尝“愁”心1、 体会“愁”情。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愁情。师生评议: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留意,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请找出词中干脆抒发“愁情”的句子。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找觅,清照在寻找什么呢?动作:若有所失 寻找无果。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环境:境况冷清,心境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心理:沉痛凄厉。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赏析“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表
18、达情感上的不同以及连用7个叠词的表达效果。探讨明确:叠词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是干脆抒情,极有层次地表达了词人在遭遇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为全词渲染了一种的悲凉的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二是增加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2、品尝愁景。读你引入分析。秋风萧瑟,梧桐婆娑,这样的黄昏,更适合读你。再读你,如花落满地,冷冷凄凄。如何寻找,那些笑靥(yè)如水的日子?如何承受,那些痛彻心扉的生死别离?风住尘香,物是人非,再读你,在声声慢的( )中,读到了你满纸悲戚。思索:能否在空白处填入适合的意象,并试着说明理由。意象: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酒 并非酒太淡
19、,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渲染愁情。雁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黄花 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舞的晚境。梧桐 一叶知秋,牵愁惹恨。细雨 雨滴梧桐,却敲碎人心,哀伤愁丝的象征。老师强调。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酒:愁文化。风:渲染愁情。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黄花:憔悴的容颜。梧桐:牵愁惹恨。雨:哀伤愁丝。作者的心情不同,相同意象会传递不同的情感黄花:战地黄花格外香。雁:长空雁叫霜晨月。、总结本词的意象、和情感:全词通过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境。3、分析愁因。当清照沉醉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
20、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无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困难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究竟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知我们答案吧!1084年:李清照生于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婚后两人志同道合,共赏文物。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此时李清照46岁。1130年: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
21、一带,孤苦飘舞。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丢失,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舞。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究竟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明确:情愁-独居之孤独家愁-丧夫之哀国愁-亡国之恨三、赏读,体会意境1、倾听多媒体示范朗读。2、那凄凉的画面,那凄切的声音,那凄惨的词人,全都浓缩在这首凄美的声声慢中,我们能把它读出来吗?3.个别诵读。3、学生配乐诵读。四、扩读,拓展愁情清代沈谦赞美道
22、:“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因此有“词家二李”之说。清代王士嫘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我们细致看李清照国亡南渡、夫死孀居阶段的词,就会发觉那简直就是一个愁的天地,就是一个愁的牢笼,可说是愁云惨淡,愁肠百结。老师读题目,同学们读词句:悼亡凄惨的临江仙: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感时伤身的永遇乐:如今憔悴,风鬓雾鬓,怕见夜间出去。思乡借醉的菩萨蛮:家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愁苦无眠的添字采桑子:难过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愁,不仅重得载不动,浓得化不开,也多得数不清,广得没有
23、边。即使浩荡的历史长河也装不下她的无限忧愁千年之下的我们不还被她的愁情深深感染、感动吗?因为词人有一颗“愁”心,所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都带有了愁的色调,从而无物而非愁,无时而不愁啊!可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已决非平常愁情,实在是词人无比悲愁的人生最苦痛的哀叹。所以,在这概括性的语句中,也有“形象”,那就是无限凄惨的词人本身!最终,我想化用她的同乡,同样是南渡词人辛弃疾的词句,对风华绝代却命运凄惨的李清照掬一把心酸的仰慕的泪水“更几番风雨能消?!”李清照,你无限的悲愁,要经验几番风雨才能消解?李清照,你绝代的才情,又岂是几番风雨所能消磨! 中学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
24、诵读品尝,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2、 体会作者生平遭受与创作的亲密关系。3、 抓住意象,体验意境,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4、通过本词的学习,驾驭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教学重难点:1、 了解个人生活遭受与作品创作的亲密关系。2、 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3、 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老师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赐予肯定的指导,对学生的发言作好点拨、补充和总结,充分发挥老师的课堂主导作用。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最漂亮的诗歌是最无望的诗歌,有些不
25、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眼泪和愁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轻拂历史的尘烟,闲逛文学的殿堂,多数的词人诗人,写着多数的悲怀愁情的诗词。(让学生回忆有关“愁”的诗词名句)。老师总结:真是愁有景,愁有声,愁有泪;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词评家誉为“写愁第一高手”李清照的情感世界,专心灵来倾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声声慢吧!二、 作者简介,学会“知人论世”1、先让学生回答老师做最终总结,强调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出示幻灯片李清照简介)(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闻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闻目睹,
26、也聪慧伶俐,擅长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探讨,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华蜜。(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今,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变更而变更。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始终不如意,经验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务、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受。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风格清爽婉丽;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爽
27、明快的词风而充溢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2、让学生分别猜出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属前期还是后期作品,以加强学生对作者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鉴赏词要联系作者的生平遭受和时代背景,要知人论世,不能孤立地解读文本。(出示幻灯片,显示前两首词)三、整体感知1、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况且声声慢又是一首词作。我们知道,词极具音乐性。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词,边读边揣摩,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词人的感情。2、提问:朗读声声慢时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学生发言探讨,相互补充印证。明确:愁苦。3、让学生自由发言,归纳出本词的朗诵方法并作示范朗读。4、全班同学按以上几位同学
28、总结的方法齐读全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特点。5、(出示flash朗读课件),听范读,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白自己的不足。老师总结:诵读不是比谁的气门长,不是看谁嗓门大。诵读有肯定的艺术性要求。我们应当以一种和文学作品所包含的心情相协调的感情来掌控好我们的声音。诵读时还应尽快进入角色,设身处地,想象自己现在就是孤苦零丁、凄婉哀绝的李清照。四、深化探讨,理解意象1、提问:请大家找出词中干脆抒情的句子。明确:“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出示幻灯片,显示板书)2、词中描写了哪些场景?面对此情此景,你认为作者当时的心情会怎样?明确:淡酒浇愁秋风急吹征雁南飞黄
29、花憔悴独首窗儿雨打梧桐(出示幻灯片,显示板书)3、过渡:是啊,面对“秋风”“征雁”“黄花”“雨打梧桐”等极易让人忧愁的景象,词人怎能不愁呢?更甚者,连“愁”字都无法表达她忧愁之心。这种把诗歌中的形象、景象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我们称之为“意境”;其中用来表达情感的形象与景象,我们则称之为“意象”。可以说,在诗词鉴赏中,通过把握意象来理解情感,是我们诗词鉴赏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考虑到高一学生较难理解“意象”,在教学中用探讨的方式在无意识中让学生意识到“意象”在整个诗词鉴赏中的重要地位并学会运用。)(出示幻灯片,显示板书)4、 本词写了哪些典型意象?怎样表达词人内心的愁苦?
30、明确:淡酒,秋风,过雁,梧桐,黄花,细雨。老师示范分析“过雁”这一意象后让学生自己探讨解决其他意象是如何表达词人内心的愁苦,老师适时点拨释疑。(出示幻灯片,显示板书)五、鉴赏品尝。让学生说说声声慢里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或感受最深的意象。六、师生总结词的鉴赏方法1、熟读成诵2、知人论世,联系词人的生活遭受来鉴赏。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鉴赏。(出示幻灯片,显示板书)七、联想拓展,体验创建美。请同学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创建美。1、读或唱。2、写对联,赏意境。上联:月满西楼,一败涂地寄绵绵情思请同学们据声声慢的意境描写对出下联。可以相互探讨,集中集体才智。(多媒体呈现上联。)学生探讨酝酿后,沟通发言。
31、老师随机评点三至五名。示例并品读:月满西楼,一败涂地寄绵绵情思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出示幻灯片,显示佳作)3.请大家用几句诗意的话写写自己的酸甜苦辣,试着运用“借物言情”的写法。八、布置作业为了帮助同学更深化地了解李清照,我选了几首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同学们可以任选一首,运用所学方法鉴赏评析。九、课堂小结老师自作一首小诗,师生共读一遍表达我们对一代才女的钟爱和仰慕。冷月花魂李清照生活不幸诗家幸,一路坎坷一路歌。身在江南思归去,心向故土度进退。梧桐细雨藏离愁,天接云涛溢豪情。清丽婉约溢芳馨,自是花中第一流。(出示幻灯片,显示诗作) 中学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 篇4 一、 导入新课 走近文本1
32、. 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绚丽的国家,她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宏伟的古代建筑艺术,比如北京故宫、苏州园林、佛塔、道观等,(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图片)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那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使得中国的建筑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呢?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文章,共同领会中国建筑的永恒魅力吧。(板书课题)。2.走近作者(多媒体演示,略)3.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实力。.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争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二、阅读文本 整体感知初步感
33、知【问题设置】课文主要讲的是中国建筑的特征,那么什么是中国建筑?【学生活动】自由朗读文本,思索并回答。【老师点拨】在第一段中找。【整合答案】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出了简要的说明。地域分布是广袤的,不独局限于中国境内,几乎涵盖了整个东亚大陆;东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历史则源远流长,从考古发掘的状况来看,公元前1500年时,这个体系就“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并“始终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这样的鉴定反映了作者宏观开阔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中国建筑的特征,构成了这篇小论文的独特视角。三、 自读梳理 理清结构
34、【问题设置】作者一共概括了中国建筑的几大特征? 请分别找出来。【学生活动】学生思索探讨并回答【老师点拨】留意从三个方面去概括【整合答案】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四)说明斗拱的作用。(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六
35、)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六)介绍屋顶。(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四、思索探讨 解决重点【问题设置】作者写中国建筑九大特征是根据什么样的依次写的?作者着重说明白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学生活动】思索探讨并回答。【老师点拨】说明文的依次主要取决于对象的特点。由于说明对象特点各异,依次则不同。说明依次常见的有:时间依次、空间依次、逻辑依次。【整合答案】作者根据事理依次的九大特征进行高度概括,逻辑上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结构特征到装饰特征,层次简洁严密。对特征突出
36、部分用“最显著”“最主要”“最大胆”等修饰语加以界定。这一部分是课文的主体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的主要构成作为基本特征的第一点,再依序分别从结构原则、方法,斗拱、举折、举架的结构特征和装饰特征以及屋顶、颜色、构件和材料的装饰特征,一 一作了清楚的介绍,条理非常清晰。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依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别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
37、色调,大胆运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显明的特色。五、合作探究 突破难点【问题设置】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探讨,思索沟通,然后每组找一个代表说出探讨的结果。【老师点拨】考虑一下修辞手法的运用。【整合答案】这是一种比方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肯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敏捷性”,体现在详细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
38、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特性。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样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六、探讨写法 写作指津【问题设置】中国建筑的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说明,文章内容特别的丰富,但是繁而不乱,有条不紊。那么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学生活动】再读全文,思索沟通。【老师点拨】抓住说明依次。【整合答案】作者根据事理依次的九大特征进行高度概括,逻辑上先总后分,
39、先主后次,从结构特征到装饰特征,层次简洁严密。对特征突出部分用“最显著”“最主要”“最大胆”等修饰语加以界定。这一部分是课文的主体部分,由建筑物“下不得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的主要构成作为基本特征的第一点,再依序分别从结构原则、方法,斗拱、举折、举架的结构特征和装饰特征以及屋顶、颜色、构件和材料的装饰特征,一一作了清楚的介绍,条理非常清晰。采纳科学的说明依次这一写法,对我们写作论说文供应了启示。七、课堂小结 强化重点本节课通过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不仅能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科学学问,而且能从作者严谨的表述中学习到科学的说明依次和合理的说明方法对文章的重要性,更能感受到作者心中
40、涌动的剧烈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独特的审美境界。八、课堂实践 检验效果(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这种"词汇"和"文法"究竟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阅历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才智的结晶,是劳动和创建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阔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宠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
41、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多数的建筑上都经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建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纳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建了无比有利的条件。在这里,我准备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
42、;可译性"的问题。犹如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须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洁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很多民族创建了很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多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很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犹如不同的民族运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