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表2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 报 表项目名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主 持 人: 申请学校: 结题时间: 通讯地址: 邮 编: 联系电话:传 真:填表时间:2009年12月1日省教育厅2009年11月一、成员主持人姓 名性别年龄职称教授主要教学改革与科研经历(1)主持的“1省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省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课题,2006年(2)主持的“大众化教育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省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课题,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3)主持的“大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研究” 省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课题,2007年(4)主持的“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
2、究与实践”省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课题,2008年;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项目组其它成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单位职称学位项目分工女1965.11教授博士总体规划女1979.04助理研究员学士收集整理材料男1966.10教授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女1981.09助理研究员硕士实习实训二、项目完成计划及结题时间第一阶段(2008.12-2009.02):搜集、整理、阅读有关文献、材料第二阶段(2009.03-2009.07):撰写开题报告,进入理论研究阶段,并组织必要的调查、座谈和会谈第三阶段(2009.08-2009.11):通过集体讨论提炼研究成果,并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第四阶段(2009.12):
3、 结题验收三、申请立项依据(不足部分可另附页)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农业电气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建于2005年,几年来实验区依托农业电气化学科及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围绕学校立足垦区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定位,突出数字化农业的研究特色,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具备农业电气化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化农业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农业电气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修与现代化农业的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理念,在培养思路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途径、培养制度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农业电气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我校是一所省属
4、农业院校,主要为垦区经济建设服务,我校农电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都到县场电力公司、电厂或相关单位工作,因此,实验区把农电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在高素质应用型农电技术人才,并以“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重在素质教育”为人才培养原则。同时实验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市场需求看成是社会人才市场向专业递交的“订单”,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的思路,缩短专业培养目标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距离。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理论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高校的课程应该使教育目标与实际学习统一起来,让学生获得更加精确的知识。要将“所发现的知识、所获取的知识、所考查的知识、所共享的知识和所应用的知识都整合在一起”,从而培养思考和使用知识的智
5、慧,使学生可以看到现在所学内容与将来他们要从事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了加强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体系的融合,实验区优化重组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淘汰落后、过时的内容,吸收反映当代农电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突出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多规格、模式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体系中除了在必修课阶段开设“工程制图”、“C 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等课程外,还设置有“机械制造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VF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选修课程,实现与机械、计算机等知识点的结合。在电子学和电力工程课程体系中,加强电子技术课程设置,特别是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
6、路和电子电路CAD、EDA 技术,教学内容包括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EDA 技术与Protel 语言,电力系统工程、电机学及工厂供电等。在计算机课程内容中扩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软件基础与程序设计(二)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1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分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为平台,以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个性培养协调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按照课程内在知识点的联系,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现状,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分层次模块化
7、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基础性、设计综合性和研究创新性分层次实验教学平台,创造条件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适应个性发展的创新教育模式。(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课程模块建立课程组,统筹课程模块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规划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组织编写实验教材,设计和开发创新性实验。(3)探索大学生创新学习机制,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开放式创新训练基地,将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课程设计和各类学习及竞赛活动有机结合,实现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4)建立实验区投入和实验研发相结合的实验室建设机制,不断革新实验内容、手段和方法,多渠道地推进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和工程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工程素质。(5)全面
8、、系统地加强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开发、购买实验教学软件,充分发掘、合理配置实验区的教学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实用性强、信息量广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2实验教学体系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组成的理论和实验课程模块。建立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基本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等。重视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案设计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9、。(三)实践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在教学中,实验区建立了课前(入门实习) 、课中(实验课) 、课后(课程设计) 相衔接的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包括:1基础实践环节。主要包括金工实习、参观实习等。2电子学实践环节。除加强课内实验教学外,还增加了电子工艺实习和电子电路课程设计。3计算机类实践性环节。微机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及课程设计。4生产实习。主要是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和课程实习。5专业课程设计。除传统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外,还配备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电气与PLC 可编程技术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及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等。6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采取3 个
10、部分:首先落实导师制,让部分优秀学生大三提前进入导师课题,获得导师的实际指导。第二部分是以教师为主的毕业设计群体,由教师提供题目和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第三部分,联系一些愿意与学生签约或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用人单位和公司,让学生直接去单位做课题。双方共同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答辩时回学校参加统一答辩考核。三、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在人才培养思路上注重体现“三对接”的原则:一是与“生源质量”对接。在新生入学后,了解不同层次生源的基础,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做到量体裁衣,有的放矢,促进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的有效衔接。二是与“业界需求”对接。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把学生的就业状况
11、作为制定专业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根据业界需求和业界发展的前瞻设置专业方向、开展专业实践。三是与“国际前沿”对接。建立国际化标准的课程体系,引进国际优秀的教学资源,坚持让学生走出去、把国际大师请进来的做法,跟踪国际前沿。为了切实实施“三对接”的培养思路,实验区将“基础宽泛、内容扎实;方向灵活、选择自由;结合需要,突出应用”确立为这种理念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1基础宽泛、内容扎实。采用大类平台课构建宽泛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将公共外语、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程和电路、信号与系统、C语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设定为大类平台课,在前四个学期完成,让学生打下坚实而又宽泛的基础
12、,为日后的专业方向选择做出保障。2方向灵活、选择自由。在坚持培养目标的大前提下,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满足学生的成才要求,尽可能为各类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学生通过两年的平台课程学习后,再进行方向的选择,学习就有目的和动力,学习效果和培养效果也都会好得多。3结合需要,突出应用。采用增加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比例,突出培养具有较高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特点。根据学院对学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定位要求,适当增加平台中专业基础部分的实验比例以及加大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比例。根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要求增设综合性课程设计,将以往的纸上谈兵式
13、的纯理论设计转变成实物设计(即含有实习内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很好的联系了实际,为最后的毕业设计做好样板。同时,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将第七学期设定为以实践为主的学期,即将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后期,只将第五、六学期未完成的少学时课程(主要是一些选修课)安排在第七学期的前几周。在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解决了学生理论、实践相脱节的矛盾;二是解决了大多数学生都要利用第七学期找工作还必须上课的矛盾,学生可以利用自主支配的综合设计时间一方面调研,一方面找工作。四、本课题研究的优势1立足专业特点和背景,制订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以农业
14、电气化学科建设为依托,以我校雄厚的自动化、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及通信工程等专业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为背景,构建具有传统内容与现代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融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农业电气化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和基本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实验区依托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平台,除满足常规实验教学外,还是学生校内实习基地,挑战杯赛训练基地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基地。教师结合自己承担的教学科研课题,悉心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示范中
15、心完成了智能家居电话远程控制模拟系统、有轨公交车自动报站器设计、智能声控电动车的设计、带有实时日历钟的温度检测系统设计等22项开放性实验设计;完成了电梯控制系统的PLC模拟、PLC控制小车自动往返实验、高精度电子秒表、用运算放大器组成万用电表的设计与调试、智力竞赛抢答器等创新性实验。2面向工程实际,实施以工程能力训练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融知识、能力、素质训练为一体的创新实践基地,以宽口径、多层次、开放式、多专业共享的优质实践教学平台为支撑,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新型教学实践平台;学生在创新实践基地进行自主开发的创新实践平台;展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成果的科技竞技平台等三个平
16、台。以工程教育为背景,实施与工程实际密切结合的PLC、单片机、电气控制、FPGA、DSP、ARM等主要实践任务的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最终使学生成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眼高手高”的农电工程师。近三年来实验区学生获得“毕昇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1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1省赛区一等奖3次、3等奖1次,获得“东软杯”东北三省(含内蒙)ACM/ICPC程序设计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获得1省ACM/ICPC程序设计大赛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个,1赛区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获得“1省第一届大学生计算机应用作品竞赛”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仅200
17、8年学生在各类期刊上公开发表基于MSC-51单片机的库房监控系统设计、浅析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等研究论文8篇,2007届毕业生依托平台进行实际系统或模块毕业设计,取得了性能指标优良的结果,这些成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每年学生一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3走校企合作,教学科研融合的教育途径。农业电气信息类行业发展迅猛,专业知识更新较快。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所需之才;利用企业产品运作优势有效地支持实训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鼓励本科学生积极接触和参与科研,了解专业发展前沿知识,接受科学研究的熏陶和启蒙,为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打下基础。为了有效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的
18、意识和就业技能,提高就业率,在平台教学的基础上与大庆科瑞尔思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组织大四的学生进行毕业前实习实训。科瑞尔思的教学方法全程是“以学员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组织”,致力于提高毕业生的技术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最终的目的是“培养有领导力的软件工程师”。注:重点说明本项目的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成果形式及推广应用价值等几个方面。四、项目成果主要成果:论文至少2篇、研究报告1篇其他材料:学生参加比赛、调查报告、学生实习情况总结分析、文献整理、实证材料、专家评价若干注:完成本项目结题时的主要成果及相关资料五、经费预算及配套经费支出科目金 额学校财务部门盖章资料搜集、打印、装订费调研差旅费公开发表成果的版面费合计5001,5002,0004,000(其中自筹经费2,000)六、学校意见 学校盖章 主管领导签字七、省教育厅意见盖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