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 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交底 作业指导书.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铁路建设项目技术交底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09155号 2009年10月1日)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技术交底工作,加强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根据铁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铁路建设项目技术交底包括设计技术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两部分。第三条 技术交底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程序,是铁路建设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参建单位要提高对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的认识,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完善技术交底程序、规范交底内容,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为建设精品工程、安全工程奠定基础。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其他建设项目参照执行。第二章 设计
2、技术交底第五条 设计技术交底是指在建设单位组织下,勘察设计单位根据审核合格的施工图,就设计内容、设计意图和施工注意事项向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说明,解答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的问题。第六条 设计技术交底可分为首次交底、专项交底、新技术交底和变更设计交底。交底工作一般在现场进行。第七条 首次交底是指工程项目开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在现场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情况向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的全面技术交底。首次交底包括站前专业交底和站后专业交底。站前专业首次交底主要包括项目总体情况、主要技术标准及设计原则、线路走向、接轨点及主要控制点、地质概况、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重点桥隧、重点车站和重大路基工点,以及与
3、站后专业接口等。站后专业首次交底主要包括站后专业设计意图、技术标准、与站前工程接口、施工注意事项等。站后专业在项目开工前不具备首次交底条件的,交底时间由建设单位根据建设项目情况确定。 第八条 专项交底是设计单位针对工程项目的四电集成以及重点工程、特殊工程、高风险工程进行的详细交底,包括大型客站、高等级风险隧道、跨越大江大河等特殊结构桥梁、铺轨架梁、无砟轨道、特殊路基、工程测量网、路基防排水系统等。第九条 新技术交底是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中采用的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及结合科研项目的单个工程进行详细的交底。第十条 变更设计交底是设计单位根据批准的变更设计图纸进行的交底。第十一条 首次交底为集中交底
4、,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总工程师、主要技术管理人员,监理单位总监、副总监、主要监理人员参加。首次交底由项目管理机构总工程师主持,勘察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或项目总体介绍总体设计情况,专业负责人介绍专业设计情况。其他设计技术交底参加单位及人员由建设单位根据情况研究确定,交底由项目管理机构工程管理部负责人主持,设计单位专业负责人介绍专业设计情况,对需要澄清的问题和建议意见进行解答。涉及营业线的建设项目、特殊工点以及采用新技术的设计技术交底,应请运营维护单位及人员参加,运营维护单位及人员应准时参加。第十二条 首次交底、专项交底、新技术交底和变更设计交底前,建设单位应提前将审核合格的施工图交付施工、监理单位;
5、设计单位应认真做好交底准备工作;施工、监理单位应在现场核对的基础上,提出需要澄清的问题和建议意见,保证技术交底质量。 第十三条 除首次交底外,设计技术交底时必须按照工点件名以及审核合格的施工图分件名进行,没有设计图纸或没有工点件名的不得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图未经审核合格的不得进行技术交底。桥梁、隧道、路基防护及排水系统等应在工点现场进行交底。第十四条 施工、监理单位应全面理解设计意图,将勘察设计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施工过程中需要设计单位解释施工图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技术交底申请;建设单位审核后联系设计单位进行交底。第十五条 设计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1.设计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
6、计文件组成及内容、设计范围及内容(包括工点、临时设施、用地、排水系统、测量控制网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工程条件(地质、水文、气候、交通及有关建设协议等)、设计采用主要技术规程规范及新技术工程、工程数量、工程造价等。2.主要施工方案和施工注意事项。主要介绍重点工程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工程的施工方法、检测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技术复杂结构工程采取施工安全措施,对影响施工及行车安全、干扰运营所采取的措施等。3.文件中尚未说明的问题。主要介绍施工图文件完成时尚未明确及需要建设、施工单位和地方进一步协调配合解决落实的问题。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在设计技术交底结束后形成设计技术交底纪要,纪
7、要内容包括:技术交底主持人、技术交底人员、设计技术交底内容,施工、监理单位参加人员,对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所提问题的答复及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待定问题解决时间等。纪要应及时下发给各参加单位并存档。第三章 施工技术交底第十七条 施工技术交底是施工单位项目总工程师及技术主管人员依据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交底纪要,将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过程控制及质量标准、作业标准、材料设备及工装配置、安全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向参与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传达的过程。第十八条 施工技术交底应分级进行,项目总工程师对项目部各部室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主管人员对作业队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业队技
8、术负责人对班组长及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第十九条 项目总工程师对项目部各部室及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图纸、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施工顺序及主要节点进度计划安排;施工现场调查情况、施工场地布局、大临设施及过渡工程方案;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工艺方法,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工程的重难点、主要危险源;主要工程材料设备、主要施工装备、劳动力安排及资金需求计划;工程技术和质量标准,重大技术安全环保措施;设计变更内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第二十条 技术主管人员对作业队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包括:总体施工组织安排、施工作业指导书、分部分项工程交底;作
9、业场所、作业方法、操作规程及施工技术要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有关操作要求;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施工方面的具体措施及标准;有关施工详图和加工图,包括设备加工图和拼装图、模板制作设计图、钢筋配筋图、基坑开挖图、工程结构尺寸大样图、隧道支护设计图等;试验参数及配合比;测量放样桩橛、测量控制网、监控量测等;爆破设计;重大危险源的应急救援措施;成品保护方法及措施;施工注意事项等。第二十一条 作业队技术负责人向班组长及全体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包括:作业标准、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工程质量要求;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先后顺序;施工工艺细则、操作要点及质量标准;质量问题预防及注意事项;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技
10、术交底;出现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救援措施、紧急逃生措施等。第二十二条 各分部、分项工程、关键工序、专项方案实施前,项目总工程师或技术部门负责人必须会同技术主管人员向作业队进行交底,并对交底后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第二十三条 桥、隧、涵等结构物的测量放样技术交底,由项目部测量主管负责;交底资料经技术部门负责人复核、项目总工程师审核,测量队在技术交底后进行施工放样。第二十四条 施工技术交底要求:1.技术交底要细致全面,讲求实效,不能流于形式,要交到基层施工班组。 2.施工技术交底后应形成技术交底纪要,并附必要的图表。参加技术交底人员应签字确认,并加盖项目技术部门公章后生效。3. 施工技术交底纪要应累
11、计留存编号,装订成册,由技术部门负责保存,工程竣工时纳入工程档案。第二十五条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需要设计澄清问题的,应书面上报监理单位,经监理单位确认后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签认后转发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应在五日内书面回复,并纳入下一次的设计技术交底纪要。第二十六条 施工技术交底应交到工班和作业人员,使施工人员明确和掌握桥隧涵等结构物的几何尺寸、标高、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要求,明确工程材料、工艺、质量、安全、环保、进度要求及所采用施工规范、工程验收标准等,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技术规定施工。第四章 技术交底管理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要提高对
12、技术交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技术交底作为落实“六位一体”管理要求的重要内容,按照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对技术交底工作的管理,及时协调解决技术交底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好设计首次交底工作,安排好重难点、高风险工程,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工程和完成类变更设计的设计技术交底工作,将设计意图、设计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及时传达到施工和监理单位。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监理单位做好施工图设计文件现场核对,将现场核对和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勘察设计单位反馈,提请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交底。第三十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将设计技术交底作为勘察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做好技术
13、交底准备工作,及时将设计意图、设计内容、施工注意事项等向施工、监理单位交代清楚。第三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将施工技术交底作为施工的基础,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准备工作,将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等向作业人员交代清楚。经批准,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进行补充交底。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单位技术交底工作的监督管理,对分级交底工作进行检查,对施工技术交底纪要进行检查和抽查,督促施工单位全面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准确交到具体作业层面。第三十三条 技术交底工作纳入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考核和施工单位信用评价。对于勘察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技术交底不到位、处理问题不及时、影响工程建
14、设的,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图考核或信用评价中予以扣分。第五章 附 则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暂行办法(建建2009107号 2009年3月26日)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施工作业程序,加快推进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水平,根据铁道部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施工作业指导书,是根据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具体要求,针对特殊过程、关键工序向施工人员交待作业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落实各项验收规范和标准,指导现场施工作业、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15、确保施工安全,满足节能环保要求等需要制订的作业及工艺标准。第四条 施工作业指导书应按照标准化管理理念,将先进成熟的工艺工法、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与建设标准、质量目标、安全要求以及现场施工条件结合起来进行编制,做到图文并茂,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强。第五条 新开工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工艺复杂或技术难度大的工程,必须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并按照施工作业指导书组织施工;应编制而没有施工作业指导书的不得开工。第六条 施工作业指导书主要编制依据1国家和铁道部颁布的规范、验收标准和施工指南;2经审核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3合同及相关协议;4国家级工法和成熟的施工工艺;5关于
16、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第七条 施工作业指导书的主要内容1.适用范围:明确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工程类别、地质、环境等作业条件。对特殊地质等条件有不适合情况时,应予说明。2.作业准备:说明作业开始应具备的条件和应完成的工作,包括技术准备、人员配备、机械设备及工器具配备、材料、试验等。3.技术要求:明确工程类别和项目应达到的技术指标、相应的技术标准。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说明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内部施工段落划分,各组成部分的作业程序和先后顺序。5.施工要求:分解说明作业方法、采取的相关措施,需要控制的内容和参数。6.劳动组织:说明建设项目的劳动力组织方式,完成施工项目需要的人员构成、数量
17、、使用安排和作业指标。7.材料要求:说明完成施工项目的材料种类、型号、数量和使用计划、相关技术要求。8.设备机具配置:说明施工项目需要的设备、机具的型号、性能和数量。9.质量控制及检验:明确施工项目的质量标准、控制要点、检查方法、验收程序及指标。10.安全及环保要求: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并按照级别进行分级管理,明确施工项目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和卡控措施;按照文明施工要求,对施工现场和作业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控制要点,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对涉及既有线、公路、航道、高空作业等安全重点工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第八条 铁路建设项目采用一项工程(分部、分项)一个施工作业指导书的方式,相同
18、类型的工程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外部环境对施工作业指导书进行修改,不得直接套用。第九条 施工合同签订后,建设单位要依据项目具体情况和验收标准,提出建设项目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要求,明确质量要求、控制要点、检测方式及标准、劳动力组织及机械设备配置等事项。第十条 施工作业指导书由施工单位编制。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主要管理人员、专业工程师认真审核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现场调查,领会设计意图,依据铁路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定,采用成熟、先进的工艺工法,结合本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进行编写,根据试验段情况进行修订完善。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设计文件或验收标准中有工艺性试验要求的,施工单位应编
19、制工艺性试验作业指导书,经建设单位组织审查后,以施工企业为主,设计、监理单位参与,进行试验,试验成功后形成施工作业书,经一个阶段实践检验后形成施工作业指导书。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情况和质量验收标准,组织监理、设计等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确认,对不同专业间接口部分的施工作业指导书进行协调。第十三条 施工作业指导书经审核后,施工单位应及时发布,针对不同人员及需要将作业项目内容及资料进行摘要并下发至现场管理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在实施中要积极组织现场作业交底和人员培训,确保施工现场负责人、技术人员及主要作业人员全面掌握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求。第十四条 施工作业指导书不得与验标
20、、补充验收标准、暂行技术条件和施工指南发生矛盾。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5月1日实行。铁路标段路基工程 编号:XXXX改良土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参考文本)单 位: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XXXX年XX月XX日发布 XXXX年XX月XX日实施铁路路基工程改良土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段路基厂拌改良土施工。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
21、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3技术要求3.1改良土的拌和全部在拌和厂集中厂拌。3.2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3.3在大面积填筑前,根据初选的摊铺、拌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改良土填料,在选取长度不小于100m的地段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每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四个区段:填土
22、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填筑试验段确定工艺验收下承层测量放样集中拌和运输填土摊铺平整碾压养生检验验收拌和机安装土场选择改良土土组成设计土工试验机械试运转与调试改良土拌和碎土机粉碎土配合比报批水泥(石灰)鉴定配合比试验水泥(消解石灰)土场集料准备N下层检测验收试验段施工报监理单位确认Y改良土摊铺、平整碾压夯实压实度检测改良土运输测量放样接缝处理养生检查验收下一道工序连续施工不连续施工边桩测设施工准备修建便道场地清理中线、高程复测地基处理及验收层厚、平整度量测与控制分层填筑沉降观测设施安置填料检验厂拌改良土生产4.2 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施工前对需改良的
23、土料种类应进行核实,路堤填料种类、改良土外掺料(石灰或水泥)的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5.1.1路基填筑试验段路基全面开工前,根据工程土类性质、填料性质和压实机械条件,选择不小于100m的试验区段进行路基填筑试验。选定与路基填筑、压实、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改良土配合比等施工工艺参数,将以上试验资料整理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用以指导此项工程的路基施工。5.1.2改良土配合比基床以下路堤本体及基床底层为改良土填筑,其中基床以下路堤本体的垫层为水泥改良土;路堤本体不浸水路堤为石灰
24、改良土,浸水路堤为水泥改良土。基床底层为厚度2.3m的水泥改良土。改良土的具体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和取土场土料的塑性指数及液限、塑限等指标通过试验室进行试验确定。5.2施工工艺5.2.1验收下承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底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进行相关工序的检测与验收),不符合标准的基底应进行处理,使其达到验收标准。5.2.2测量放样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并报监理审批。作业时,严格控制标高,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5.2.3拌和改良土混合料采用稳定土拌和设备在拌和厂集中进行拌和,同时配备碎土设备消除土壤中的土块。在拌和设
25、备内拌制改良土混合料时,应拌和均匀,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0mm的土块和未消解石灰颗粒;并使混合料的组成和含水率(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拌和时的含水率与碾压时最佳含水率的关系)达到规定的要求。5.2.4运输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混合料在运送过程中应进行覆盖,减少水分损失。5.2.5摊铺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混合料应全断面均匀摊铺,不得出现纵向接缝,中途不宜中断。当因故中断超过2h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接缝应采用搭接施工。整型应按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注意接缝处的整平。在整型过程中,严禁车辆通行。初步整型后,检查混合料的松铺
26、厚度,必要时应进行补料或减料。5.2.6碾压当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时,用重型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碾压完成后表面应无明显的碾压轮痕迹。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两作业区段之间的衔接处纵向搭接拌和长度不小于2.0m。5.2.7养生改良土碾压完成后,如不能连续施工应进行养生,改良土表面保湿养生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改良土不能过湿,更不能忽干忽湿,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检验如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合格后,上层填土能连续施工时可不进行专门的养生。6劳
27、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6.2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负 责 人1人技术主管1人专兼职安全员1人工 班 长35人指挥卸土人员2人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46人机械工、普工3050人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7材料要求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符合以下要求:石灰应选用消解石灰或钙质生石灰,其指标应达到合格标准。用石灰改良时,土中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8,有机质含量小于5;用水泥改良时,土中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2
28、5%。掺入水泥时,其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宜大于6h。在设计规定范围内取土,取土时应清除树木、草皮以及表面腐殖土。当土源发生变化时必须按要求重做配比试验。施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工程用水标准。石灰、水泥等化学改良土外掺料的运输、使用应有相应环境保护措施,外掺料应分类堆放、与原地面架空隔离,并有防风、雨设施,防止材料受潮、变质。冻土不能作为路基改良填料。8设备机具配置改良土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分为两大部分,即改良土拌合厂和路堤填筑区的各个施工单元。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改良土拌合厂填筑区施工单元稳定土拌合站12台推土机24台碎土设施12台平地机12台装载机24台压路机24台洒水车12台洒水车12台
29、挖掘机12台挖掘机12台自卸汽车2030台9质量控制及检验9.1质量控制9.1.1改良土施工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为五个方面:原材料(土、石灰或水泥);配合比(根据不同的土质需掺入的石灰或水泥量);改良土含水量控制;均匀性(避免改良土中出现素土现象);压实度(通过试验段确定适宜的施工参数)。9.1.2对需改良的土料种类应进行核实,路堤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9.1.3改良土填筑前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压实质量能达到设计要求。9.1.4路堤填筑改良土施工中,拌合料的均匀性是关键因素,应严格控制拌合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确保拌合熟
30、料的均匀性。9.1.5对初步确定使用的混合料,应进行重型击实试验,计算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并进行7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9.2 质量检验9.2.1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工程质量检测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和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9.2.2对需改良的土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9.2.3改良土外掺料的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每批产品的生产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并在料场的5个不同部位等量取样,总计取样不少于12kg,
31、按有关规定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9.2.4对进入摊铺场地的混合料进土团粒和生石灰块的检查,在100m2面积内随机检查3个点。检验方法:土团粒检查采用孔径为10mm的筛子,标准为不能有筛余量;生石灰块检查采用孔径5mm的筛子,标准为不能有筛余量。 9.2.5改良土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验标的规定。检验频数: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改良细粒土)6点, 其中: 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有反压护道地段每100m增加1个检测点。每100m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各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2点,路基中部2点。检验方法:压实
32、系数K检验宜用环刀法,K30、Evd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方法检验。9.2.6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频数:每层每1000m2检查一组;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从已摊铺好填料的地段现场抽样,在室内按要求的压实度成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10安全及环保要求10.1安全要求10.1.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10.1.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10.1.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10.1.4改良土施工
33、中,制订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机械车辆走行路线,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确保协调、安全施工。10.2环保要求改良土施工中,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保护自然环境,在化学改良土改良过程中,应减少甚至避免石灰(或水泥)扬尘,并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真正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10.2.1应对石灰在运输、储存、磨细、消解、撒布、拌和等各环节制定相应环境保护措施,尽量避免石灰与外界的直接接触。消解石灰时,应选择在避风近水的地方,并在其周围进行封闭。10.2.2与石灰接触的工作人员,需穿戴防护工作服。10.2.3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时处理,运到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弃置。10.2.4按环保部门要求集中处理试验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及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