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晰,又切忌过长,避开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精确,语言针对性强。下面小编以中学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为例,为大家介绍说课稿的写法。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学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说起。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写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写作者对复原大业的深思熟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其次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在那时面临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打算。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成
3、功,必需作好充分的打算工作。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看法,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托付给元老重臣。这无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接受,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爽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与北伐大计。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忱,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起先遭到倒戈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复原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这首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一开头就从镇江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说起。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国的首都,并且
4、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扰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即孙权),只是现在已无处可寻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谓孙仲谋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现已无存。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字。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平定叛乱。想当年三句,颂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作者借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隐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几句也是用历史事实。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的北伐之策,打无打算之仗,结果一败涂地。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
5、匈奴,在狼居胥山(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最终惨败的历史事实,来作为对当时伐金须做好充分打算、不能草率从事的深切鉴戒。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沟通的诗句。韩侂胄于开禧二年北伐战败,次年被诛,正中了辛弃疾的赢得仓皇北顾的预言。四十三年三句,由今忆昔,有屈赋的美人迟暮的感慨。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至开禧元年在京口任上写这首永遇乐词,正好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两句,是说在京口北固亭北望,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充满的扬州以北
6、地区参与抗金斗争。(路是宋朝的行政区域名,扬州属淮南东路。)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复原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过了四十三年,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壮志依旧难酬。辛弃疾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使辛弃疾感到惊心,长江北岸瓜步山上有个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留下的历史遗迹。拓跋焘小字佛狸,属鲜卑族。他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率追兵直达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这就是后来的佛狸祠。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神鸦是吃祭品的乌鸦,社鼓是祭神的鼓声。辛弃疾写佛狸祠下三句,表示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快速谋求复原
7、的话,民俗安于异族的统治,遗忘了自己是宋室的臣民。这正和陆游的北望诗所谓:中原堕胡尘,北望但榛莽。耆年死已尽,童稚日夜长。羊裘左其衽,宁复记畴曩。彼此意思相同。辛弃疾这首词最终用廉颇事作结,是作者到老而爱国之心不衰的明证。廉颇虽老,还想为赵王所用。他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辛弃疾在这词末了以廉颇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辛弃疾词的创作方法,有一点和他以前的词人有明显的不同,就是多用典故。如这首词就用了这很多历史故事。有人因此说他的词缺点是好掉书袋。岳飞的孙子岳珂著桯史,就说用事多是这首词的毛病,这是不确当的指责。我们应当作详细的分析:辛弃疾原有很多词是不免过度贪用典故的,但这首词却并不如此。它所用的故事,除末了廉颇一事以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故事,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联,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运用很多史事,以加强作品的劝服力和感染力,在宋词里是不多见的,这正是这首词的特长。杨慎词品谓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是一句颇有见地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