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航空新材料行业Q3总结 航空产业化大势所趋相关产业链全面受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航空新材料行业Q3总结 航空产业化大势所趋相关产业链全面受益.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航空新材料行业Q3总结 航空产业化大势所趋,相关产业链全面受益下游多极增长保障需求航空产业化大势所趋,相关产业链全面受益航空装备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仅以空中力量打赢的 战争,向世人展示了利用现代航空装备具备的远程投送、精准制导、隐蔽突 防等手段摧毁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的能力。航空装备的质量展 现了国家科技力量的强弱,而国防实力的强弱则直接与航空装备的体量挂钩。 航空装备由航空器整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与系统以及航空零部件四个 部分组成。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年数据显示,中国航空器整机在航空装备 中占比高达56.1%,产业规模约为524亿元;其次是航空
2、零部件,占比28.7%, 产业规模为268亿元;航空装备发展受战略规划支持:自国家将航空装备列入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方 向以来,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了中国航空装备未来的发展重点:1) 在飞机产业,推进干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的产业化;2)在 航空发动机产业,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轮(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 动机技术,且安全性、可靠性和维修性不低于国外同级别飞机的最先进动力 装置的水平;3)在机载设备与系统产业,开发先进的机载设备及航电、飞控、 机电系统,突破航空新材料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不论在 军用还是民用航空领域,相关产业链及参与企业均有望在政策大力支持的背
3、景下保持高成长。航天产业再造增长曲线航天工业概述:航天工业是研制于生产航天器、航天运载器及其所载设备和地面保障 设备的工业,中国的航天产业形成了独立的行业,承担了大部分导弹武器的研制。我 国的航天产业市场主体主要包括国家队和民营企业,其中国家队包括了航天军工央企 如航天科工和航天科技,国家科研机构以及其他国企,民营企业主要是市场化的商业 航天公司等;航天装备增速快于其他装备:航天产业具体可分为导弹、火箭、卫星、空间飞船以及 空间探测器五大类。其中导弹十四五期间增速较快,根据中航证券军工组的相关研究 报告,导弹属于一次性耗材,使用即消失,作战效果好且扩产的难度较低,同时飞机、 舰船、 坦克等装备
4、是导弹武器的平台,为了战争需求需要维持一定规模的安全库存。 因此,在军队全面加强备战演习的背景下,导弹作为现代军队不可获取的消耗性武器 装备,其需求将随着装备费用持续增长。2016年以后,航天科工集团的航天防务收 入增速已经超越中国军费增速及装备费用增速。目前美军每年对于导弹和弹药投入占 军费的比例已经接近战斗机投入;十四五航天发力助力高端新材料放量:位于当前时点,随着国家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 人们对于航天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新材料是新一代航天装备的核心物质基础,因 此未来三年航天领域增量有望接力军用航空,成为高端新材料行业新的增长点。金属新材料航空金属新材料行业概览航空金属新材料稳中有进:
5、自2022年以来,尽管行业经历了地缘政治等因素 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军品价格合同签约价格受控、疫情反复等种种负面 影响,航空金属材料板块的主要生产企业依然保持高产销率,通过均衡调整 订单排产及产品生产结构,保障了各项产品的保质保量交付。我们选取了抚 顺特钢、钢研高纳、图南股份、隆达股份、西部超导、宝钛股份和西部材料 这七家核心企业,对企业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得出,2022年前三季度,航空金 属新材料板块整体营收规模为196.1亿元(+18.9%),整体归母净利润为 22.8亿元(+2.9%)。板块整体盈利增速在二季度受原料涨价影响,并在三 季度受到军品交付节奏及宏观经济下行影响,2022年前三季
6、度板块的整体业 绩同比增速有所放缓;国家安全为重中之重:尽管中国航空业历经重重困难险阻,具备计划制属性 的军用材料供应商在宏观大环境需求走弱的情况下,依然维持较高景气,从 而展现出了航空金属新材料生产交付的确定性,以及相关公司的发展韧性。 在国际局势日渐紧张、商贸摩擦日益频繁的当今,国家安全和航空产业链须 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中国航空装备换装列装的加速,产业链中 的国产化替代进将奋勇直前,高温合金和钛合金材料将迎来质量和体量的双 重提升,阶段性负面影响不改发展向好势头。高温合金成本端压力逐步消退2022年高温合金成本端行情复盘:俄乌战争、疫情反复等因素造成了原材料价格自2022年 以
7、来的上涨,叠加国内疫情反复及严格管控措施导致下游需求低迷,成本和需求两头承压重 创国内制造业。对高温合金生产企业来说,虽然下游航空装备端的需求高景气度依旧,但材 料成本端在今年上半年有所承压:原材料电解镍的上涨带来的成本端压力,叠加军用产品价 格受合同签订制约,使企业在短期内无法及时上调产品售价,因此利润空间被一定程度压缩。 而镍价自年初以来出现大幅波动,持续逼空,主要包括基本面的供需失衡以及海外资金短期 炒作(“青山镍”事件)两方面原因。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镍市场供给缺口的逐渐缩 减以及市场对未来镍供应端将维持宽松的预期升温,镍价自2022Q2起迎来快速回调,并在 Q3震荡盘整,市场对高
8、温合金成本端的顾虑得到初步化解;镍价后续有望保持合理水平:需求端来看,下游不锈钢成交冷清及镍铁厂持续亏损削弱了镍 的需求,整体需求端处于相对疲弱状态。而在供给端,俄乌冲突预期的逐步消化,印尼高冰 镍、湿法镍项目的加速投产,以及海运费问题在时间推移下得到解决后,进口镍市场占有率 的回升使供给缺口逐步缩减,供给端预期偏宽松。整体供应宽松有望促使镍价回落。此外, 随着高通胀下美联储接连加息,下游消费需求被进一步削弱,有色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流动 性影响而承压。综上所述,商品基本面和宏观流动性等因素有望限制镍价偏空运行,下游企 业对镍原料的采购压力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高温合金生产企业有望与下游客户就新订
9、单进 行适当议价,随着成本端压力逐步被传导至下游,产品盈利空间有望持续改善。钛合金成本端上行空间有限,下行空间可以期待海绵钛价格受镁价影响而攀升:与高温合金行业类似,钛合金行业方面,原材料海绵钛价格的抬升对钛材 生产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此次海绵钛提价发生于2021年10月,主要是受国内其他关联商品的涨 价影响。据搜钛网消息,2021年10月中旬,海绵钛生产企业宣布每吨价格上调2万元,公开报价涨至 8.08.5万元/吨。此次调价主要诱因为镁锭价格的大幅上扬,9月镁锭现货价格从约2万元/吨涨至7万元 /吨,即便随后冲高回落,价格依然保持高位震荡。而目前海绵钛制取多用镁热还原法制取,海绵钛价格
10、 便受到了镁锭价格暴涨的牵连。同时,钛矿、液氯、煤炭价格也在同期上涨,海绵钛生产企业压力骤增, 从而促成了本次调价。目前海绵钛现货均价仍维持在8万元/吨左右;钛材厂商规模优势重要性凸显:海绵钛价格的大幅上涨无疑抬高了钛材生产企业的成本端压力,对军用钛 材的生产企业来说,军品定价机制改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钛材售价的上调,因此受海绵钛涨价的冲击较大。 由于下游钛加工企业及终端主机厂客户多数要求产业链上游控价让利,上游钛材生产企业的成本传导相对 来说并不顺畅。所幸高端钛合金景气度持续攀升,在阶段性成本端上升和售价吃紧的情况下,钛材生产企 业更需着重于挖潜增效以量换价,规模化效应降本增效,以及通过卓越的
11、成本管理来争取更高的盈利性;后市展望:据百川盈孚咨询,从海绵钛需求端来看,高端海绵钛市场维持供不应求状态,下游钛材企业基 本处于满开状态;海绵钛原料端,四氯化钛、钛渣及金红石等价格预计高位持稳,镁锭市场利好支撑不足, 预计在下半年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煤价波动不大,因此原料端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在终端钛材需求正 反馈和成本解压之下,海绵钛厂商整体开工情况有望较上半年改善,下半年国内海绵钛市场的新增产能的 持续投放预期较强,长期来看海绵钛产能投放是必然的趋势。但由于海绵钛市场偏向于买方市场,受下游 价格接受能力制约,预计2022年下半年海绵钛价格将以相对平稳和略微偏空运行为主,因此对钛材生产 企业
12、来说成本端压力将维持在相对可控的范围内。碳纤维复合材料航空航天碳纤维行业概览2022年碳纤维行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国内新冠疫情反弹、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超预期突发因素对中国的各行业产生冲击,在外部风险加大、内部改革骤 增的背景下,化纤行业生产经营面临原材料涨价、下游需求萎靡等不利因素,而碳纤维作为化纤行业中的高端领域,受到下游光伏、氢能、风电、航空等多领域的需 求支撑,整体维持良好增长态势,同时原材料价格丙烯腈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相较于其他行业维持较高的景气度;航空碳纤维以量补价,民用高端碳纤维量价齐升:2021年市场普遍担心航空碳纤维面临量增价降的情况,随着航空装备各型号的批产和各
13、企业产能的陆续投产,业绩 整体维持稳步增长;民用碳纤维领域,由于光伏等领域的强劲需求,高性能的民用碳纤维仍然维持供不应求的局面;值得警惕的是,随着2021年建设通用碳纤维产能 陆续在2023年较为集中投放,行业竞争格局或有变数;航空碳纤维需求稳步增长:我们选取中简科技、光威复材、中复神鹰、中航高科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国内高端碳纤维行业发展情况,从四家企业的总体营收和净利润 来看,伴随国内高端制造领域的发展,高端碳纤维产业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前三季度四家企业整体营收规模72.8亿元(+25.1%),归母净利润21.7 亿元(+41.4%),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体现出盈利能力的提高
14、,整体处于高景气度。军队改革完成后,航空碳纤维需求持续释放,近年来保持20%以上的需 求增速,2021年国内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达到2000吨。通用碳纤维行业面临产能扩张大潮,警惕原材料压缩行业利润行业景气度旺盛,产能扩张激进:2021年碳纤维产业出现明显拐点,在日本厂商对国内市场禁运和国内光伏、风电等抢装潮的双重刺激下,原本“有产能,无产 量”的碳纤维产业一时间焕发活力,大量资本随之而来,各地方政府积极鼓励,产业链内外企业纷纷投入资金扩张产能,行业扩容节奏加快。据统计,目前国内 运行和在建产能已达到6万吨和12万吨,国际运行、并购和在建产能分别达到12万吨、3万吨、3万吨,而根据2021年全球
15、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预测,到 2025年中国需求将达到16万吨,其中国内供应9.7万吨,根据目前扩产规划预测,到2025年国内碳纤维企业理论产能将达到18万吨。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半 年国产碳纤维产能约2.1万吨,考虑到高等级碳纤维带来的实际产量降低、个别企业装置检修,初步估算国内碳纤维整体产能利用率约90%。下半年,大丝束碳纤 维产能将投放4万吨以上,预计中国总体碳纤维产能将达到10万吨;原材料价格触底反弹,关注供需情况:2022年三季度丙烯腈价格接连下滑,至8月上旬价格跌至年内最低点8500元/吨,至9月上旬价格才有所回暖,四季度十月 以来丙烯腈价格由不到10000元/吨上涨至接近
16、12000元/吨,分析原因主要受供给端停车检修影响,丙烯腈开工率在7成左右;需求侧来看,四季度气候转冷,下 游毛衣、毛毯需求旺盛,腈纶厂家开工率提高(3成提高至6成),同时上海高桥、英石化等ABS产能集中释放,开工率维持在95成,整体需求进一步抬升,整体 去库明显,预计后市丙烯腈价格将保持震荡偏强态势,对碳纤维成本端构成威胁,需要关注装置检修的情况以及下游需求情况。增材制造增材制造三季度发展加速进入2022年下半年,我们欣喜的看到增材制造行业在航空航天、科研教育、模具、医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行业拐点已至:招投标项目彰显下游强劲需求,行业马太效应初现:三季度大额招投标项目的公布,代表着在航空航天
17、领域增材制造已不再是概念和理想,而 是切实可转化为生产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工艺。同时国常会上对于科研教育仪器的贷款扶持切切实实让行业内的各家设备企业嗅到了商机,三季 度可以明显看到教育科研行业的招投标项目加速落地。下游的需求是行业扩容的根本动力,从招投标情况来看,头部设备企业在品牌知名度、 成本管控和售后服务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在招投标项目中斩获颇多,行业马太效应初现;进出口数据映射行业冷暖:消费级打印机在经历了去年出口的高速增长后,猛然降速,行业内公司经历了一波降温,但冷风中,我们也能看到 出口打印机的平均价格仍然维持增长,除去美元升值以外,与行业内新兴势力的崛起也有一定关系。如今国产消费级3
18、D打印厂商在国际上已 经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春寒料峭,踽踽独行。金属级3D打印机的重视程度则有所提高,尽管目前出口台数较少,产品差距较大因此月平均价 格波动较大,但随着金属3D打印设备的出口增加和竞争力提高,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产业链内企业蓬勃发展:2022年三季度随着中航沈飞、航天科工宣布建设增材制造加工中心,市场开始关注产业里的相关公司,尤其是三季 度申报科创版的华曙高科、10月底上市的金橙子,让市场初步了解了行业。我们此次增材制造点评中更新了关于铂力特、华曙高科以及金橙 子的最新情况,可以看到产业内企业营收快速提高,产能规模持续扩大。前三季度产业链企业经营情况增材制造企业业务出现明显爆
19、发趋势由于目前增材制造企业较少,因此我们通过财务数据观察行业内不同环节企业的经营情况:材料企业方面:有研粉材是3D打印粉末的代表企业,2021年年底公司发布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高温粉末2000吨,增材制造粉末500吨,由 于有研粉材主营业务为铜粉和锡粉加工(2021年营收占比分别为60.2%,30.1%),此处的毛利率被显著拉低了,因此并不能真实表现出3D 打印粉材水平。根据有研粉材可研性报告,3D打印金属粉末的毛利率大约在40%左右,预计未来四年内降低至30%;设备制造企业方面:铂力特三季度业绩超预期,2022Q3实现营收2.4亿元,环比增速30.3%,主要是由于打印服务增速较快,同时S1000设备 交付较多所致,毛利率提升8.4pcts,主要由于批产比例提升,产能提升摊薄成本,粉末自产成本降低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所致;华曙 高科11月3日完成第二轮问询函答复,2021年实现营收3.3亿元(+53.8%),归母净利润1.2亿元(+186.6%),毛利率较2020年有所下降 (-0.74pcts),净利率大幅提升,主要2021年公司组建长沙增材制造(3D打印)工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完成验收,获得政府补贴,同时销售 规模增长带动边际效益提升和管理费用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