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总序 第一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总序 第一课.ppt(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72017年年3 3月月3131日日第二讲第二讲 弟子规总序、入则孝(部分)弟子规总序、入则孝(部分)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中 华 传 统 教 育 必 读弟子规天 天 落 实 多 多 收 益弟子规弟子规概说概说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个字的弟子规。清中叶以后,此书最为流行,一度成为私塾的必读课本,是启蒙
2、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国学“弟子规”概览 弟子规的 6 个中心部分 1:入则孝 -感恩 2:出则悌 -友爱 3:谨-规范 4:信-诚信 5:泛爱众 -善待 6:余力学文-勤奋 d z gu shng rn xn 弟 子 规,圣 人 训。shu xio t c jn xn 首 孝 弟,次 谨 信。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教导我们: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活到老,学到
3、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fn i zhng r qn rn泛 爱 众,而 亲 仁。yu y l z xu wn有 余 力,则 学 文。与大众相处时要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要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因此教育的基本目标主要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谦逊待人、讲究信用、团结他人而又向往高
4、尚品德的人。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入则孝入则孝ff m m h yng w hu h yng w hun n 父父 母母 呼呼,应应 勿勿 缓。缓。ff m m mng xng w l mng xng
5、w ln n 父父 母母 命命,行行 勿勿 懒。懒。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拖延或推辞偷懒。不拖延或推辞偷懒。我来了!(应勿缓)好的,我马上去做!(行勿懒)ff m m jio jio,xjngtng xjngtng 父父 母母 教教,须须 敬敬 听。听。ff m m z z,x shn chngx shn chng 父父 母母 责,责,须须 顺顺 承承。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
6、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
7、气。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终于成为一代大师。dng z wn xi z qngdng z wn xi z qng冬冬 则则 温,温,夏夏 则则 凊,凊,chn z xng hn z
8、 dngchn z xng hn z dng晨晨 则则 省,省,昏昏 则则 定。定。冬天要提醒父母多穿衣服;夏天要给父母纳凉;早晨冬天要提醒父母多穿衣服;夏天要给父母纳凉;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傍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去世后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虽然很小,但却知道孝敬父亲。夏天,酷暑难耐,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黄香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每天先钻
9、到父亲冰凉的床上,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ch b gch b g o o f fn b minn b min出出 必必 告,告,反反 必必 面,面,j yu chng y w binj yu chng y w bin居居 有有 常,常,业业 无无 变。变。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生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活习惯),要保
10、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侠士,很 孝顺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聂政因为是一个有名的侠士,所以常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但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所以遇到危险的事,聂政总是刻意回避,能在家陪母亲就尽是在家陪母亲。几年后,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安葬了母亲后,聂政离开了家,替朋友行侠仗义去了。这次出门后,因为无牵无挂,聂政再也没有回来,sh su xish su xio w shn wio w shn wi事事 虽虽 小,小,勿勿 擅擅 为,为,gu shn wi z do kugu shn wi z do
11、 ku苟苟 擅擅 为,为,子子 道道 亏。亏。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三国的时候,刘备临死时,对儿子刘禅 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他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说,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小,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还没有大的失误。诸葛亮死后
12、,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w su xiw su xio w s cngo w s cng物物 虽虽 小,小,勿勿 私私 藏,藏,gu s cng qn xn shnggu s cng qn xn shng苟苟 私私 藏,藏,亲亲 心心 伤。伤。物虽然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特别是公物。如果私物虽然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特别是公物。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人品极好。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没
13、想到,母亲却把鱼原封不动地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虽然只是一坛腌鱼,但也是为政不廉啊!”陶侃深深记住了母亲的教导,从此他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最终成为了晋朝著名的清官。弟 子 规【总 叙】弟 子 规 圣 人 训 首 孝 悌 次 谨 信泛 爱 众 而 亲 仁 有 余 力 则 学 文【入则孝】父 母 呼 应 勿 缓 父 母 命 行 勿 懒父 母 教 须 敬 听 父 母 责 须 顺 承冬 则 温 夏 则 凊 晨 则 省 昏 则 定出 必 告 反 必 面 居 有 常 业 无 变事 虽 小 勿 擅 为 苟 擅 为 子 道 亏物 虽 小 勿 私 藏 苟 私 藏 亲 心 伤背诵弟子规“总序”及“入则孝”部分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