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讲解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讲解学习.ppt(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1968年Rahbar在对1200位患者的检查中发现两位患者Ghb增高,并且患者均为糖尿病;随后的研究发现HbA1C水平在糖尿病增加23倍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化蛋白的寿命红细胞寿命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了3个月左右的血糖变化糖化血红蛋白同平均血糖水平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同平均血糖水平的关系平均血糖水平(M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mg/dl)(%)36014330133001227011240102109180815071206905MBGEstimate=33.3(%HbA1c)-86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2、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阳离子交换层析:MicroculumnTM,Diamat亲和层析:PierceGlycotest,Isolab,Gly-Affin琼脂电泳:HelenaRepGlyco-30system免疫:DCA2000糖化血红蛋白在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控制糖尿病的中意义糖尿病的中意义(1)DCCTHbA1c:试验前9.1%试验后7.1%强化治疗减少了76的视网膜病变发生强化治疗使54患者已有的视网膜病变发展缓慢;强化治疗使微量蛋白尿的发生减少了39,使蛋白尿的发生减少了54;强化治疗使神经病变的发生减少60。糖化血红蛋白在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控制糖尿病的中意义糖尿病的中意义(2)Kuma
3、moto StudyHbA1c:试验前 9.4%试验后7.1%初级预防二级预防强化 常规 P强化 常规 P视网膜病变7.7%32.0%0.03919.2%44.0%0.049肾病7.7%28.0%0.03211.5%32.0%0.044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1)临床流行病学与发生机制正常人尿白蛋白的排出率为20ug/min(1530mg/日)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的排出率常增加,并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流行病研究显示:如果不做干预,80的尿白蛋白排出率超出正常水平的1型糖尿病的白蛋白排泄率将以每年增加1020的速度进展,并在1015年后发展为临床白蛋白尿(300mg/24
4、h或200mg/min)在这之后50的病人将在10年内发展成终末期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2)临床流行病学与发生机制:2040的尿白蛋白排出增加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进展为显性糖尿病肾病,此后大约有20的显性糖尿病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糖尿病患者尿中白蛋白排出增加的机制与肾小球滤过压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孔径增加、肾小球基底、膜上的电荷改变等有关。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正常人群的水平是4%-6%,hba1a和hba1c约占血红蛋白的10%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1;1968年rahbar在对1200位患者的检查发现两位患者GHB增高,并且患者均为糖尿病。2;随
5、后研究发现HBA1C水平在糖尿病增加23倍。血糖水平和糖化蛋白的寿命决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3;红细胞寿命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了3个月左右血糖的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色谱法、电泳法、免疫法和化学法尿微量白蛋白;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
6、起注意了,此时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何在?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3)
7、筛查方法及结果的判定:24小时尿阶段尿(4小时)即刻尿正常30mg/24h20ug/min 300mg/24h200ug/min300ug/mg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4)增加尿蛋白排泄的因素短时间内的高血糖泌尿系统感染严重高血压心衰发热运动糖尿病及其伴发症的控制目标糖尿病及其伴发症的控制目标美国;餐前(空腹)血糖;正常人110,控制目标80120,需要调整80.140睡前血糖;正常人120,控制目标100140,需要调整100,160HBAIC(%);6,控制目标7,需要调整8亚太地区;空腹血糖;理想108,一般108144,差144餐后血糖;理想144,一般144180,差180HB
8、AIC(%);理想7.0,一般7.09.0,差9.0高血压;成人130|85mmhg,儿童相应年龄血压高限的90%分值处。高血脂;LDL;无冠心病130mgd1(3.35mmol1)有冠心病100mgd1HDL;35mgd1(0.90mmol1)甘油三酯;200mgd1(2.30mmold1)运动指导运动指导患者应坚持经常锻炼,至少每周3次以上。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一般不超过1小时,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及运动后恢复动作。运动强度可以根据下面方法计算:确定最大安全运动心率=220-年龄。一般情况下,要求运动时的心率达最大安全运动心率的60%70%
9、,这将由医生来决定。为安全起见,开始阶段,宜达到最大心率的50%,如情况良好,可逐渐增加,以身体能耐受、无不良反应、达到锻炼目的为度。运动项目运动项目以下每种运动在所列出的相应时间内锻炼,平均消耗约80千卡热能。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所消耗的热能会逐渐增加。最低强度运动(约30分钟):散步、做家务、打太极拳、开车购物。低强度运动(约20分钟):跳交谊舞、下楼梯运动、平地骑车、打桌球。中等强度运动(约锻炼10分钟):平地慢跑、溜冰、做广播操、上楼梯运动、划船、打羽毛球。高强度运动(约锻炼5分钟):跳绳、游泳、举重、打篮球。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极大强度运动:最大耗氧量100%。非常吃力,不能坚持到运动结
10、束。大强度运动:最大耗氧量80%。相当吃力,但能坚持到运动结束。中等强度运动:最大耗氧量40%60%。有适度出汗,肌肉有略微酸胀的感觉。这是一个对治疗有效的运动量,应该逐渐达到这个目标。低强度运动:最大耗氧量20%。运动后无汗,脉搏也无明显变化,人有较轻松的感觉。请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种类包括:快走、慢跑、跳绳、跳舞、游泳、骑车、登山,以及各种球类运动;也可进行家务劳动、步行购物、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活动量较轻的运动。用运动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量:即运动是脉率(次/分)=170-年龄运动环境及天气运动环境及天气自然环境是影响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宜在公园、林间、草地、田野等空气新鲜和环境清
11、静处进行。早晨锻炼应避开雾天。冬天的早晨常常有雾,雾天废气不宜消散,雾天中除了会使空气中苯、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升高外,还含有较多微生物。人体若大量吸入会影响健康。坚持运动的小方法坚持运动的小方法设定短期目标:如前两个星期每天步行10分钟,当达到这一目标后,可以再确定一个新目标。变换运动形式:把各种运动形式做一个搭配,以提高自身的兴趣。记运动日记:不断提醒自己建立自信心,运动前后检测血糖,了解运动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运动量。糖尿病的检测糖尿病的检测检测项目;血糖增高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可用血浆、血清或全血,应注意血浆、血清血糖比全血血糖高15%。用于具体病人作诊断时主张用静脉
12、血浆测定,正常范围为3.66.1毫摩/升(65110毫克/分升),便携式勋糖仪采毛细血管全血测定。血糖测定值还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病情的主要指标2;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人空腹血糖6.9毫摩/升,服糖后1小时血糖可达最高点,一般不超过11.1毫摩/升,2小时后恢复至正常,即低于7.8毫摩/升,3小时后应为3.66.1毫摩/升。如2小时后血糖超过正常标准,即为糖耐量减低。糖耐量减低反映人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某一个或数个环节有障碍,多数提示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但并非肯定是糖尿病,因该症状也可见于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糖代谢异常,如急慢性肝病、感染、甲亢、胰腺肿瘤、席汉病、阿狄森病、慢性肾脏疾病等,故不
13、可轻易下“糖耐量减低就是糖尿病”的结论,但糖耐量异常者要比正常者更易发生糖尿病。3;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缓慢、持续且不可逆地进行非酶促蛋白糖化反应的产物,形成两周后不易分开。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正常生理条件下,非酶促糖化反应产物的生成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由于蛋白质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糖化水平主要决定于葡萄糖浓度,也与蛋白质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红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14、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4;尿糖测定;尿糖一般是指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尿糖很少,呈阴性,只有当血糖超过8.910.0毫摩/升时,糖才能较多地从尿中排出,形成尿糖。血糖的高低决定着尿糖的多少;血糖在10.011.1毫摩/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1.113.9毫摩/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3.916.7毫摩/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6.719.4毫摩/升时尿糖为+;血糖高于19.4毫摩/升时尿糖为+,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有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但尿糖有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应排除并发性肾小球硬化症和妊娠等因素。小常识:糖尿病的诊
15、断标准:1997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并于1999年WHO通过,将糖尿病新的诊断标准规定为:症状+随机血糖11.1毫摩/升(200毫/分升),或空腹血糖7.0毫摩/升(126毫摩/分升)。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做葡萄糖耐量实验证实。随机是指一天当中的任意时间,而不管上次进餐的时间。口服降糖药的用药指导口服降糖药的用药指导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4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患者要学会分辨和认识各种口服降糖药物,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服用任何种类口服降糖药物均需注意:服药的时间和间隔应尽可能固定;服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服药期
16、间应该继续遵守饮食计划。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促胰岛素分泌剂: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磺脲类(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为氯磺丙脲和甲苯磺丁脲(D860);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为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波脲(克糖利);第三代磺脲类药物为格列美脲(亚莫利))和餐时血糖调节剂,其不良反应主要是体重增加和低血糖。患者服药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为了药物更好的吸收,促胰岛素分泌剂应在餐前或餐中服用;此类药物有引起低血糖的可能,患者应学会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低血糖;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如果在进餐的时候没有进餐,则不要服药。如果准备增加一
17、餐或进食零食较多,则应该增加药物剂量。2双胍类:(格华止)以二甲双胍为代表的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恶心或腹泻。不良反应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大多可以自行缓解。通常情况下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有一种严重但很少发生的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这种乳酸性酸中毒,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肾功能。此外患有严重心脏病或肺部疾病者禁用二甲双胍。服药期间注意事项:进餐时或进餐后马上服用,每天服药13次;开始服药时选择进正餐时服用,从最小的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到血糖得到控制,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噻唑烷二酮类:(文迪雅)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表现为下肢浮肿和体
18、重增加。服药期间注意事项:此类药物的疗效要在开始服药后12个月才能完全体现出来;服药时间与进餐无关,但应尽可能固定。4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倍先)此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胀气、腹痛、腹泻,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通常与药物剂量有关。此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服药期间注意事项有:遵医嘱服药,通常每天服用3次,进餐同时服用(在吃第一口食物时服用);如果不进餐则不需服药;从最小剂量开始服药,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果与可能导致低血糖的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联合应用,发生低血糖时应使用单糖如葡萄糖片、含糖果汁等治疗,避免使用饼干等淀粉类食物。服
19、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如果单独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已经达到临床有效最大剂量3个月,仍然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应考虑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使作用加强,或者是胰岛素和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如果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后仍然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可添加胰岛素治疗。患者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注意每种药物的服药方法;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应该立即监测血糖,并及时处理,接受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较大。此外在发生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合并严重感染、合并严重并发症、计划妊娠或已经妊娠、分娩等情况下,不适合继续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此时应该使用胰岛素
20、治疗,或者咨询医生。口服降糖药与血糖监测: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疗法,单靠一种方法是不能达到目标的,者在服药治疗的同时应积极配合做好自我血糖监测、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患者在服药期间定期监测空腹、餐后和睡前血糖,并及时记录血糖结果以及与血糖相关的事项。如:饮食情况(吃的是什么食物、份量多少)、用药情况(使用何种降糖药物、剂量是多少)、运动情况(什么运动、运动持续时间)等,结合自我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降糖药物、饮食、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此外,以下情况应该增加监测血糖的次数:当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种类时;生病期间;改变饮食习惯时,如外出就餐,漏餐或延迟进餐时;改变运动时间,运动项目或运动
21、量时;情绪波动时;出现头晕、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服用口服降糖药期间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服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患者常常表现为出汗、颤抖、心悸、心率加快、紧张、软弱无力、面色苍白、饥饿、肢凉震颤、精神不振、思维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甚至昏迷。药物剂量过大、用药后未能按时进餐或进餐食物过少、运动量增大等都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意识清醒者可口服糖水、葡萄糖片、含糖饮料,或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如果患者已经表现为意识不清,则不能经口喂食,以免导致窒息。合理用药,按时按量进餐,适当运动,增加血糖监测频次和避免饮酒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胰岛素的用药指导胰岛素
22、的用药指导用药指导药物知识:适应证:适用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病情重,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感染,大手术后、妊娠和分娩时1。制剂类型:按起效时间快慢和维持时间长短,胰岛素制剂INR)。又如喹诺酮类可以减缓茶碱的代谢,因此在长期服用茶碱类药物同时又需要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当调整茶碱的剂量。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临床大量使用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应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2,依据病原学检查的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另一方面要加强分为速效、中效和长效三类。我国常用制剂有每毫升含40U和100U两种规格,使用时应注意。
23、使用原则:使用胰岛素必须强调个体化,并随病情而增减。一般用法是普通胰岛素从小剂量(48U)开始,然后根据餐前尿糖(餐前1小时排空膀胱,在餐前半小时留取尿检查)变化调整剂量,直到尿糖为(+)或转为阴性。病情控制后,可继续用普通胰岛素维持。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2岁以下幼儿,老年患者,已有晚期严重并发症者不宜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用药观察;:低血糖反应: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由于体力活动过大度偶因饮食太少、减量或胰岛素剂量过大。表现为出汗、颤抖、心悸、心率加快、面色苍白、饥饿、肌凉震颤、精神不振、思维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甚至昏迷2。出现低血糖时立即服糖水或进食含糖高的食物
24、,神志不清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ml。过敏反应:表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发痒或皮疹。全身过敏反应较少,如出现全身过敏反应需调换制剂,重者采用脱敏疗法,同时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脂肪营养不良:注射部位呈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更换注射部位后可缓慢自然恢复。胰岛素性水肿:可自行缓解而无需停药。屈光失常:胰岛素注射后患者感到视力模糊,为晶状体屈光改变,于数周内自然恢复。注意事项:胰岛素保存在冰箱的冷存室内,温度28,若没有冰箱设备,可放在窗外阴暗较凉处,避免受热、光照和冰冻。注射前1小时自冰箱内取出升温后再用,过冷的药物注射后不易吸收,并可导致脂肪层萎缩。使用混合胰岛素时,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
25、效胰岛素。胰岛素注射在脂肪深层或脂肪和肌肉之间,如:上臂外侧、臀部、大腿前侧及外侧、腹部(避开脐及膀胱),以上部位可按序轮换选择,每次注射要离开上次注射处至少3cm,重复注射部位要间隔8周以上方可。注射要及时,注射30分钟内一定要进餐,避免剧烈运动,注射部位不能按摩,各种原因引起的食量少、呕吐应调整剂。为防止发生低血糖,告知患者不能擅自停药或改量,保持药物、饮食、运动之间的相对恒定。每餐要定时定量,营养均衡,避免空腹及药物高峰期运动,宜在餐后1小时运动。药物疗效观察:空腹血糖值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以及血红蛋白值小于血红蛋白总量的8%为最适宜,定期检测血糖。教会
26、患者自我检测血糖的方法,如血糖控制不好及时到医院就诊。旅行时应随身携带糖块或胰岛素,避免药瓶置于高温及阳光下。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需终生治疗的疾病,其预后取决于血糖是否得到控制及有无并发症地发生,因此应指导患者合理规范的用药,并定期监测血糖,不可擅自停药及减量,使患者掌握病情变化与饮食、用药之间的关系,树立自我保健的意识,既不可因某阶段病情平稳而忽视治疗,也不必因某价段病情变化而影响疗效。低血糖的预防与处理低血糖的预防与处理任何糖尿病患者,不管应用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均可能发生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见,也是最重要的并发症。低血糖症状出现是静脉血浆浓度低于2.8mmol/L,
27、从而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出汗、心慌、面色苍白、四肢颤抖、饥饿感、软弱无力等)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意识模糊、头痛、头晕、言语障碍、幻觉、精神病样发作、痴呆、甚至昏迷等)的症候群。许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关注高血糖,却没有意识到低血糖的危害性。然而低血糖的危害性远远超过高血糖。因为持续的低血糖除可危及生命外,还可导致脑功能障碍,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引起的血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智商损伤明显,并且反复发生低血糖会动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由于近年来主张以严格控制病情,施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以减少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其低血糖的发生
28、率也由此增加2-4%。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但自我防护能力不足。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对地低血糖的认识,掌握必需的防治知识,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一旦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应立即监测血糖,确认低血糖发作应立即进食饼干或糖块,并监测血糖变化。如经上述处理低血糖仍未纠正时,或发生严重低血糖时,需上医院静脉注射葡萄糖40-60ml。低血糖纠正后要及时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祛除诱因,防止低血糖发生。对于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并且预防低血糖发作是治疗糖尿病低血糖最佳治疗措施。在低血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
29、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2.2.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糖尿病患者一般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及晚上睡前加一次餐。这是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采用3.3.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五驾马车之
30、一。运动可使糖尿病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精神面貌等。但是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主张中、轻度的运动方式。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4.4.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适量加餐。对于无症状地低血糖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降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5.作为每一个糖尿病病人外出时应随身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及时纠正低血糖,避免导致严重低血糖;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电话、用药等),它
31、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关的重要信息,使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学习了解糖尿病低血糖知识是每个糖尿病病友的必修课,提高认识和防护能力,积极预防糖尿病低血糖,减少其导致的危害,改善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将糖尿病的防治提高到新的水平。糖尿病的保健指导糖尿病的保健指导糖尿病:糖尿病是有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货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空腹及非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3.96.0mmol/L。6.16.9mmol/L为空腹血糖过高。7.0mmol/L为糖
32、尿病。餐后两小时血糖7.7,mmol/L为正常;7.811.0mmol/L为糖耐量减低;11.0mmol/L考虑为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感染等。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低血糖反应的症状(一般血糖低于2.8mmol/L时出现低血糖症状,其临床表现为:肌肉颤抖、心悸、出汗、饥饿感、软弱无力、紧张、焦虑、性格改变、神智改变、认知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老年糖尿病人应特别注意夜间低血糖症状的发生。)防治措施等知识(一旦病人确定发生低血糖,应尽快给予糖分补充
33、,鼻导管吸氧以解除脑细胞缺糖症状,神智清醒者,可给予15g糖的糖水、含糖饮料或饼干面包等,15分钟后血糖如果仍低于2.8mmol/L,继续补充以上食物一份。如果病情重、神志不清者,应立即给予静脉滴注50%葡萄糖4060ml,或静滴10%葡萄糖液,病人清醒后改为进食米、面以防再度昏迷。)。2饮食指导主要目的是合理平衡和协调食物、药物与运动的关系,以达到理想血糖控制。(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每餐定时定量,七八成饱即可,细嚼慢咽。(2)不吃甜食,甜品如可乐、橙汁、果汁、甜面包等应严格限制,可用非热卡性、非营养性甜味剂(如阿斯巴甜、木糖醇等)。(3)保持营养均衡,每餐饮食要尽量包括四类基本食物(五谷
34、、素菜、肉、奶及钙类,三大营养即糖、脂肪、蛋白质比例要合理。成人长期卧床者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530kcal,轻体力劳动(如司机及一般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3035kcal,中度体力劳动者(瓦工、木工、管工等)3540kcal,重体力劳动者(建筑工人、搬运工等)40kcal以上。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和消瘦、伴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天每公斤体重增加5kcal,肥胖者酌情减少5kcal,是体重逐渐恢复至理想体重的5%。(4)减少油腻食品,少用煎炸方式烹调及避免进食动物脂肪,以清淡饮食为主。(5)多选用高纤维食品,如红米、素菜、麦片、豆类等。尽量少吃坚果类食物,如花生米、瓜子、开心果
35、等。(6)尽量减少外出进食,因为外出应酬,美味佳肴极易造成饮食失调,使病情加重。(7)戒烟限酒,控制食盐摄入量(食盐2kg,应立即报告医师,协助查明原因。3运动指导规律运动及控制体重指数在理想状态,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血糖、降低血管病变。这对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1)运动方法运动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运动的选择是在心功能良好基础上,在医生指导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选择快走、慢跑、登山、骑车等有氧运动。运动量的选择:每次运动30-60分钟,每周3-4次,合适的活动强度为活动时病人的心率应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即心率=170年龄。运动的时间宜
36、在餐后1小时运动,因此时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症、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病人,不宜晨起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2)注意事项:1运动量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年龄、心肺功能及体力等多种因素而定)。2运动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感到身体舒服为标准,不能过量。运动中应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等低血糖反应时及时食用。因运动可以加重心脑负担,使血浆容量减少,血管收缩,有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率失常的危险,还可使肾血流量减少使糖尿病肾病加重;运动时血压上升,增加玻璃体和视网膜出血的可能,因此合并急性感染、伴有心功不全者,糖尿病肾病、血糖15mmol/者或不稳定者,
37、不宜运动。4、用药指导用药指导用药指导用药指导口服降糖药方法简单,易被接受,要教会患者掌握常用药物与进餐的关系,告知其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合理用药,按时按量进餐,适当运动,加强血糖监测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胰岛素可促进糖原和脂肪等合成与贮存,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使各组织加速摄取、贮存和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当口服降糖药而血糖不能控制时,应早期首选胰岛素。指导并教会患者或家属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和技巧,注意剂量准确、及储存方法、注射后按时按量进餐、注射部位应注意多部位轮流注射,胰岛素分速效、中效和长效三种。注射前后放置在冰箱4冷藏保存。1注射器的选择:有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胰岛素笔、胰岛素泵3
38、种。2规格:胰岛素制剂为每毫升含40u(400u/10ml,即0。1ml=4u)。3注射方法和部位:方法为皮下注射。选用上臂三角肌、腹部和大腿前侧、腹部等,有计划按顺序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形成局部硬结和肌肉萎缩。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4注射时间:普通胰岛素于饭前30min皮下注射,注射后必须按时进食,以免发生低血糖。6、卫生指导卫生指导卫生指导卫生指导由于患者血糖升高,较易引起皮肤感染。因此,必须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1)保持皮肤干爽,尤其是脚、鞋袜不宜过紧,以避免脚部皮肤损伤。皮肤有伤口,必须到医院处理好,并经常修剪指甲,避免挠痒时皮肤被抓破,引起感染。(2)
39、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差,牙齿易患牙周病,应坚持每餐餐后漱口或刷牙,刷牙方法要正确,并定期去医院检查牙齿,如有蛀牙、牙周病应及时治疗。(3)糖尿病的妇女在怀孕或分娩时较易产生毒血症、感染、难产等并发症,对母亲及胎儿都造成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怀孕之前应先将糖尿病控制好,并尽早做好产前检查,以确保产前、分娩及产后的安全。(4)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较易发生低血糖现象。因此,必须在饭前30分钟注射和随身备少量糖果应急,并分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低血糖休克。如果是酮症酸中毒昏迷,应及时送到医院治疗;如果是注射胰岛素过量或口服过量降糖剂,运动过度或不定时进食引起的低血糖休克,必须让患者立即进食一些容易
40、吸收的糖类,如糖块、果汁糖或糖分高的饮料,然后尽快送医院。7.自我监测指导指导患者提高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的能力,教会患者自测血糖和尿糖的方法,并嘱其定期监测血糖和尿糖。如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指导患者掌握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方法和不良反应,指导其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及低血糖反应的应对;了解饮食治疗在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运动锻炼的具体方法和注射事项;嘱患者生活有规律,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做好足部护理,了解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帮助患者家属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定期复查。8,预防并发症指导(1)经常
41、监测血压、血脂,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防治周围神经及血管病变,定期检查眼底、眼压等。(2)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感染,指导讲究卫生,尤其女病人应做好会阴部清洁,做好足部护理,选择宽松柔软鞋袜,每日温水泡足,避免足损伤。(3)由于糖尿病人的末梢神经病变导致对温度、热度反应不敏感,因此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既要保暖,又要防止被烫伤显得尤其重要。所以糖尿病人应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双足暴露在过冷处,洗脚水温度不应超过35,泡脚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使用热水袋温度不超过50,电热毯睡前要关闭电源。糖尿病的饮食指导糖尿病的饮食指导饮食疗法的目的1.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
42、症的发生与发展。2.维持健康,使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儿童能健康地生长发育。3.维持正常的体重,肥胖者减少能摄入,可以改善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时体重增加,已达到增强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糖尿病宜食1、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一般以米、面为主,但是,粗杂粮,如燕麦、麦片、玉米面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减低血糖作用,对控制血糖有利。2、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来源,大豆及其豆制品为好,一方面,其所含蛋白质量多质好;另一方面,其不含胆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动物性食品,如肉类等。3、糖尿病患者在控制热量期间,仍感饥饿时,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后
43、加一些佐料拌着吃。由于蔬菜所含膳食纤维多、水分多,供热能低、具有饱腹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如:科学摄入优质脂肪和蛋白质,如乌鸡肉、兔肉、三文鱼、金枪鱼、鳕鱼、鳗鱼、牛奶、酸奶、鸡蛋、花生等。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绿豆、海带、玉米面、燕麦面、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黄豆及制品,如:腐竹、豆腐丝、豆腐干、豆腐脑、黄豆粉等。清淡蔬菜和具有治疗作用的食物,如:小白菜、大白菜、油菜、山药、冬瓜、小麦、绿豆、苦瓜等。(三)禁用食物1.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土豆、山药、芋艿、藕、蒜苗、胡萝卜等少用或食用后减少相应的主食
44、量。2.蛋黄和动物内脏如肝、脑、腰等含胆固醇相当高,应尽量少用或不用3.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猪油、牛油、洋油、奶油、黄油等少用,最好不用。可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动物油,花生、核桃、芝麻、瓜子中含脂肪也相当多,尽量不吃或少吃或减少油类摄入。如:白糖、红糖、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果酱、蜜饯、饼干、糕点、藕粉、蜂蜜。富含淀粉的食物:红薯、白薯、淀粉、粉丝、土豆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肥肉、动物油等。辛辣刺激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含糖量高的水果、干果。油炸、烧烤等燥热性食物,烟酒等。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不论糖尿病属何种类型,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对肥胖的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轻型病例,可以把饮食疗法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适当地配合口服降糖药,就能达到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目的。对型糖尿病及重症病例,在应用药物的基础上,积极控制饮食,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防止病情的恶化。所以,饮食疗法为糖尿病的基础疗法,必须严格遵守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