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精选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精选范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精选范文)农历的五月初五,我们俗称“端午节”。端是“最初”“开端”的意思,所以我们也称初 五为端五。在我国农历是以地支”记载月份,分为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正月即一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下来五月就是午,所以五 月就称为午月,端五也就是端午了。根据统计,端午节的别称到达了二十多个,可以说是节日中的别称之最了。例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 蒲节、龙舟节、浴兰节、解粽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其中,端午节、端五节、重五节。阴历五月初端午节,是我国独有的传统节日。据风土记载:
2、“仲夏端午, 端,初也。”这一天为纪念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举行的划龙船比赛,称为“端阳 竞渡”,故始称“端阳节二因为竞渡都在风和日丽的中午进行,后人便称为“端 午节”。因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日,所以又称“重五”或“重午二民谣:“五月五日 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过去人们爱把菖蒲,艾叶悬挂门上, 驱魔、避邪,因此又称之为“菖节”、“蒲节”。又因为端午节是五月里的节门,有 些地方干脆就叫“五月节”。1912年,民国成立后,曾行文规定:“阴历四节!藉使民时,以元旦为春节, 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J故端:方称为“夏节”。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开端,古人形容此间
3、“恶月恶日”“五 毒尽出”,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 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在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一是吃“五黄”,即名称中带有黄字的 食物,寓意“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也有饮雄黄酒的习俗,古语曰“饮了 雄黄泗,病魔都远走二拴是要拴葫芦、扫把,挂五毒图。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门上。民 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等习俗。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因此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类似于今天的“公共卫生日”。后来端午节因屈原之死而有了浓烈的悲壮色彩和“
4、祭祀”风俗。其实,它也 是另一位古代英雄伍子胥的纪念日。当年吴王夫差罔顾辅臣伍子胥谏言,反而听 信奸臣挑唆,赐其自杀,并于五月五日将其尸体投入江中。由此,伍子胥成为民 众在这天必须追思的冤魂。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 记及宗橡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 胥、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在历史开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数被附会上某 些传说作为“起源”,但经实际考察,这些故事传说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 建出来的。因近代前对历史考证缺乏,导致各种牵强附会的起源说法甚多,也由 于某些历史人物碰巧与该日有关联,于是便产生了 “纪念说”
5、,其中以纪念屈原说 影响最为广泛。近代的史学家不断指出纪念屈原这说法的错误,因为早在屈原年 代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综览汉魏文献资料可发现,汉王朝经历四百余年历史, 充满浪漫、激情,保持南楚故地乡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誉满天下的楚文化传人 屈原,在汉魏前时代的端午节活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记载,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 午节与屈原无关。在民间传说中,除了端午源于屈原说外,尚有纪念伍子胥、孝 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等等说法。46-48历史文学是舞文弄墨者把自己爱和恨的记录留给后人的纪念品。而重论理、 爱憎清楚的“汉魏文人”痛恨忘恩负义又称雄一时的霸主越王勾践、晋文公,把 悲悯之心投向直言敢谏的伍
6、子胥与功不求报的介子推、东汉苍悟太守陈临,于是 在汉魏后便把节日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有五月五日纪念伍子胥说法(曹娥 碑),也有纪念晋地介子推说法(琴操)o当历史长河流入东晋,经过战乱洗 礼的文人虞预在会稽典录中,又附以了五月五日纪念曹娥。善良的庶民们又 把同情之心献给孝女曹娥。后世附会历史人物纪念说主要有四种:纪念屈原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一约公元前278年), 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种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名平, 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49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 强烈反对,屈原
7、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 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 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50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 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开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乂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 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51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 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8、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 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 子,但这也是屈原身后400多年的事了。虽许多端午习俗与屈原无关,但千百年 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己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 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 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纪念伍子胥说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五月五日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 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 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9、。当时楚平王己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 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 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 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 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 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 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50纪念孝女曾娥说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 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 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 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50纪念介子推说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 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