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精选范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6524597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精选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精选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精选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精选范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精选范文)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 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 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 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 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开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 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1-4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 国诗

2、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汩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 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气,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 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 俗融合的产物。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 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 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名

3、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历史渊源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 文化内容有关。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 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 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 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那么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节日 的起源和开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古时南北风俗各 异,先秦时代端午节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就现存文献没法直接考证 其源流。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二字

4、,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 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譬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10 27-31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据闻一多先生在端 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论文中考证认为: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6,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 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 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 由来。关于龙的传说,在易纬通卦验补遗等著作中有相关记载:“天皇氏之先, 与乾曜合德。”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路史:“

5、天皇氏骥首、鳞身”。河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日:“五 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春秋命历序:“(五龙)父子分治五方”。以“龙”为图 腾,在图腾时期,四支族的四龙各治一方,而以团族的一龙为中央共主,所以有 五龙分治五方之说(闻一多端午考)o这些龙的历史传说,其实即是源于上古 吴越先民对龙的崇拜与信仰。14 19 32-35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据专家考证,进行龙舟竞渡 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特色。 我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 捉鱼虾的劳作中,攀比渔获的多寡,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寓

6、娱乐于劳动、生 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7。据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 化说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 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开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 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事实上,我国南方吴越一带直到东汉时才开发。 据此可以推测,端午的习俗最初可能只在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吴越文化逐渐和 中原文化交流融合,这种习俗才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端午节风俗形成可以 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开展又注入新的内容。由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祭龙礼俗的形 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

7、、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中国古 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 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据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 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 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时代人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根据日月星 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组星宿,俗称“二十八宿”, 按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 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即苍龙七宿。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四时周 期相一致,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

8、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隐没于北 方地平线下。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高悬于正南中天。1 31 36-37在传统文化中,方位和干支时间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先天八卦以乾坤 定南北,天南地北为序,上为天为乾,下为地为坤;正南为先天八卦的乾位,即为 “天”。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乾)方位,是龙升天的日子。苍龙 群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及事象规律,在易经乾卦的爻辞中有阐发,仲夏 端午苍龙运行至正南中天方位,对应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在易经中,以 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重卦乾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合而成,它的 卦形由六根阳爻组成;爻是要从下往上数,而阳爻又以“九”代称,故从下数第五 爻称

9、“九五”;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居于中的位置,称“得中”,而且从总卦来看, 它处于奇数的位置,阳爻处于奇位称“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 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就是大吉之位。九五爻“飞龙在天”是易经乾卦中最吉 利的爻。36-39古老节日是传承古老文化的载体,古老节日的由来与古老文化密切相关。仲 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易经称其为“飞龙在天”,龙星处在“中 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龙”是上古先民的原始信 仰,先民在每年“飞龙在天”的仲夏端午以扒龙舟形式举行盛大图腾祭,酬谢龙 祖恩德,祈福纳祥、压邪攘灾。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 的节仪中寻

10、找到一些古俗遗迹。端午文化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 然观。端午节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 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考证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张认为划龙舟的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 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而闻一多先生认为,就 是这个龙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 了划龙舟的习惯。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据事 物原始中记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 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至今专

11、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 “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邦州区云龙镇甲村。据河姆渡遗址和田 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说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龙舟 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开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春秋战 国时期,龙舟竞渡之习,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后来端午龙舟竞渡再传到东南沿海地区,福建省福州端午龙舟竞渡的历史最 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928年至935年),闽王王延钧倡导“龙舟竞渡” 42-43。 广州扒龙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汉时期,南汉后主刘龚(958971年在位)当 年在广州城西疏浚“玉液池”,每年农历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44。广西桂林的 龙舟活

12、动,史载最早见于唐朝,民间约定为逢戊年大划龙舟,形成“十年一大划, 五年一小划,每年自由划”的习俗延续至今。人物纪念说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 记及宗楝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 胥、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在历史开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数被附会上某 些传说作为“起源”,但经实际考察,这些故事传说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 建出来的。因近代前对历史考证缺乏,导致各种牵强附会的起源说法甚多,也由 于某些历史人物碰巧与该日有关联,于是便产生了 “纪念说”,其中以纪念屈原说 影响最为广泛。近代的史学家不断指出纪念屈原这说法的错误

13、,因为早在屈原年 代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综览汉魏文献资料可发现,汉王朝经历四百余年历史, 充满浪漫、激情,保持南楚故地乡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誉满天下的楚文化传人 屈原,在汉魏前时代的端午节活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记载,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 午节与屈原无关。在民间传说中,除了端午源于屈原说外,尚有纪念伍子胥、孝 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等等说法。46-48历史文学是舞文弄墨者把自己爱和恨的记录留给后人的纪念品。而重论理、 爱憎清楚的“汉魏文人”痛恨忘恩负义又称雄一时的霸主越王勾践、晋文公,把 悲悯之心投向直言敢谏的伍子胥与功不求报的介子推、东汉苍悟太守陈临,于是 在汉魏后便把节日与历史人物

14、联系在一起。有五月五日纪念伍子胥说法(曹娥 碑),也有纪念晋地介子推说法(琴操)。当历史长河流入东晋,经过战乱洗 礼的文人虞预在会稽典录中,又附以了五月五日纪念曹娥。善良的庶民们又 把同情之心献给孝女曹娥。后世附会历史人物纪念说主要有四种:纪念屈原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一约公元前278年), 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稀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名平, 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49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 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 了忧国忧民的离骚

15、、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 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 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50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 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开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 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51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 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 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

16、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 子,但这也是屈原身后400多年的事了。虽许多端午习俗与屈原无关,但千百年 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 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 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纪念伍子胥说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五月五日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 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 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 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

17、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 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 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 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 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 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50纪念孝女曹娥说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 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 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 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50纪念介子推说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 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