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先秦、秦、两汉 复习提纲--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33355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史——先秦、秦、两汉 复习提纲--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史——先秦、秦、两汉 复习提纲--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史——先秦、秦、两汉 复习提纲--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史——先秦、秦、两汉 复习提纲--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提纲(中国史)一、先秦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古代(夏商西周)早期政治制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宗法血缘与政治制度结合最高行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等级森严(一)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1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家天下”,夏王是最高统治者。2 .地方官理:聚族而居,夏王直接统治夏后氏部落,其他实行间接统治。3 .法律:禹刑(二)商朝 公元前1600年-前1046.政治: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 构是内外服制。内服:直接统治外服:间接统治。神权与王权相结合1 .文化:青铜器、青铜

2、铭文、甲骨文、殷墟遗址.城市: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与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2 .商业:职业商人出现,工商食官。货币是铜币.法律:汤刑(三)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政治(1)分封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对象:同姓亲族是主体,异姓 诸侯、功臣、姻亲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 位,形成了 “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 地方的政治统治。(2)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 的冲突与矛盾宗法制的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

3、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关键词:血缘关系、继承、孝道、多子多福、吃团圆饭、修家谱、祭祀祖先、大 宗小宗、嫡长子继承(3)礼乐制: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4)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达。二者是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工具。(5)选官:世卿世禄制(世官制)标准血缘 方式世袭.文化: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1 .城市:营造城市形成制度.周礼中出现借贷纠纷的记载2 .夏商西周经济:(1) 土地制度: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井田制是土 地的经营方式。(2)商周时期出现了契约(四)春秋战 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 经济层面:井田制

4、的瓦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开展,封建小 农经济兴起。阶级层面:旧的贵族等级瓦解,士人阶级与新型地主阶级崛起。政治层面: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 争不断;士人阶级收到重视,各国掀起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思想层面:学在官府被打破,私学的兴盛,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 .政治:(1)各国变法.商鞅变法:内容:政治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 免(削弱豪门地主在地方的权力,强化地方控制)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 纠察告发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经济“废井田,开阡陌”(成认土 地私有,促进小农经济开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 制贵

5、族特权(限制贵族特权,提高战斗力) 评价: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 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使 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各国君主权力加强,县制、郡县制的出现,加强对 地方的控制。(3)法律:子产的铸刑书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子产与叔向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实际上是新旧势力权力之争(4)选官:军功爵制 标准:军功 方式:授爵 客卿制 夺淫民之禄以来 四方之士(5)户籍: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经济:(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兴修水利,生产力提升。私有土地的出现,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的出现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

6、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 规模小(2)重农抑商政策确立(3)工商业:打破工商食官,商人的社会地位提升(4)货币:出现多种样式的铜铸币,货币流通广泛(5)借贷:春秋时期,实物借贷比拟普遍 3.文化(1)春秋时期:儒家:孔子:春秋后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仁者爱人; 礼,克己复礼;德,为政以德;有教无类,推动了私学的开展;敬鬼 神而远之创办私学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 关键词:孝道、义气、君子、民本、和谐 道家: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 “道”唯物史观:追求天人合一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对立 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政治;

7、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 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无为、无事、寡欲、清净)(2)战国百家争鸣:背景:同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儒家:孟子人性善,提倡“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人性恶,主张礼法并施, 朴素的唯物主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邹衍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 “相生相胜理论。墨家: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还提出了 “尚贤”的政治主张。法家:韩非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影响: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开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 反映,是中国历

8、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 远。4.民族关系:戎狄蛮夷产生了华夏认同感,开始融入华夏族二、秦朝(公元前221 -公元前207)阶段特征: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皇权与中央集权 的加强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并有所开展,重农抑商思想文化上:推崇法家学说,文化专制 统一的条件:长期战乱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经济开展,要求打破政治分 裂所带来的阻碍。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 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秦尊奉法家。

9、统一的意义:疆域: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政治:统一中央集 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开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 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经济: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和社会开展。民族:空 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 经济、社会的开展。1 .政治:(1)皇帝制度(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三公九卿制(特点:家国一体、皇权中心、家天下)丞相是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行政权)太尉是最高 武官,掌军事;(军权)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 又是最高监察官(监察)(3

10、)郡县制:(郡-县-乡-里-亭)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中央 对地方垂直管理;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是官僚政 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迁徙六国贵 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5)保障:文书制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以邮传为中心 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6)选官: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监察:御史大夫(7)赋税:征收极重的口赋(人头税)。秦汉徭役:更卒(服务一个月,地点 本郡和本县,繁重劳动)、正卒(地点是指定郡国或京城,役期两年)、戍卒(边 塞屯戍,役期一年)三种。

11、(8)户籍:秦朝的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分为一般百姓的户籍和宗室贵族的宗室 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9)法律:依法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秦汉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 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10)货币:由多元货币到统一货币(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 济开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 统一和政权巩固。).经济(1)生产: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主要耕作方式(2)商业: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促进商品经 济开展(3)交通:修筑驰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作用:加强中 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开展便利了人们的生

12、产和 生活消极: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文化:(1)推崇法家学说,强化思想专制,焚书坑儒2 .民族: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亮 光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两汉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 新朝(9-23年)东汉(25年-190年)阶段特征: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开展,皇权与中央 集权的加强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开展,重农抑商思想,盐铁官营、统一铸币加强了封 建国家对经济控制。文化上:西汉时儒家思想开始成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流思想;医学、 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 .政治(1)汉初:政治:“汉承秦制”(

13、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国并行制。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七国之乱(2)汉武帝时期:公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势力,基本消除王 国问题;设立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选官制度:建立以 察举制(自下而上)、征辟制(自上而下)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选 官依据: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品行)评价: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 才。但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容易任人唯亲)分州设刺史任用酷吏 治理地方酎金夺爵(3)监察: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御史中丞成为国家最高监察官。地方 汉武帝划分十三州,设置刺史,以巡行郡国。评价:前期加强了对地方 的监察,加强中央集权;后期刺史掌握地方军权和行政权,形成割据势

14、 力,削弱中央集权(4)考核:秦汉采用上计制,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5)社会救济:汉代建立常平仓制度,调解粮价(6)赋税:特点:不分男女按年龄分口赋(7T4岁)、算赋(15-56岁) 对商人和奴婢算赋加倍征收,对商人高利贷者征收算缗钱。鼓励告缗(相互揭发 偷税行为)(7)户籍: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政府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户是征派 赋役的单位。“编户齐民”。东汉末年,户籍散乱。(8)基层治理: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县-乡设三老-里设里正- 亭设亭长)。(9)社会治理:秦汉什伍组织,相互监督(10)法律:春秋决狱,原心定罪。九章律二年律令。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礼法结合、外儒

15、内法(11)王莽篡政,建立新朝。汉光武帝刘秀后重新完成统一,“光武中兴”。加 强皇权,增强尚书台作用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 顿吏治,惩办贪腐清查全国垦田、户口释放奴婢重视儒学。(12)东汉末年,外戚干政与宦官专政交替,正直官员抨击,被诬陷为党人,宦 官镇压,史称“党锢之祸”.经济:(1)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2)汉武帝时期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盐铁官营:政府 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 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3)工具:灌溉东汉出现翻车冶铁:东汉杜诗水排(4)商业:海、陆丝绸之路的开通。 陆上丝绸之

16、路:开通时间公元前138 年。原因:张骞通西域丝织业兴旺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实行对西域的有效统 治。最初目的:联合大月氏共计匈奴影响: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张 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思想: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时期:(1)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开展了儒家思想,适应 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百家争鸣,确立了 外儒内法的思想专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正统思想。(2)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三纲五常”(3)中医药学:东汉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望闻问切、中医临床学基础;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 是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4)史学:史记汉书(5)文学:汉赋、乐府诗(具有现实主义特点)(5)数学: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东汉九章算术(6)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 .民族关系:与匈奴和亲、战争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河 西四郡;募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 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也比以前更加稳定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 的军政机构。东北:护乌桓校尉屯戍政策.对外交往:东汉时期,倭国使臣来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