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大学语文课已越来越多地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要 切实保证这门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实现大学语文的教育价值,应主 要从四个方面对大学语文课进行教学改革。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大学语文自1980年徐中玉、匡亚明两位前辈的建议,至今 这门课越来越得到高校教育的重视,开设这门课的高校、专业越 来越多,各种大学语文的教研活动在全国此起彼伏,各种大学语文 教材的编写也如火如荼。这对大学语文教学及开展来说,无疑是 喜人的春雨,沁鼻的馨香。但如何在现有的情势下,进一步开展大 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提升这门课程的质量、效果,仍是一个值得关 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2、应主要从课程指导思 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对象的关注、课程评价模式等四个方面 展开。、明确教学重点,灵活教学内容,卸载价值重负在我国教育领域倡言提升人文素质的现实语境下,人们对大 学语文的价值荷载越来越关注,学者们也在积极地思考大学语文 的价值取向,挖掘它的现实功用。于是大学语文被赋予了基本技 能的教育培养和文学、历史、道德、文化、哲学等诸多教育内 容。学者们的思考讨论固然是对大学语文的一种重视,但同时我 们不得不成认,如此多的教育内容对于一门普通的基础课是难以 胜任的,涉及这些内容不等于就是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大学语文既然是一门综合型的人文基础课,它涵盖的内容自 然很广泛,从哪一个角度都能说
3、得通。但矛盾有主次之分,大学语 文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有这样的差异。如果不能有一个明确的教学 指导思想,大学语文课就会要么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论,要么依老 师的兴趣和研究重点而各自为阵,四面开花。笔者认为,“语文”一词,最直接的涵义应该是“语言文 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三个层面。“语言文字”涉 及字、词、句、篇、语法、语音以及修辞常识等,这些属于工具 性质的内容,主要是中学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大学语文的课程 定位那么是:“在中学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文 学、文化修养。”因此,“语言文字”不该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 点内容。至于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笔者赞同徐中玉先生的观点: 由于
4、应用文过于注重格式及实用性,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 私下看看范本即可,不需占用课时来讲。“语言文化”笔者认为 是以“语言”为载体表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 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精 神创造的活动及结果,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 化”,强调对人的性情陶冶和品德教养。在这内涵丰富、外延宽 广的多维概念里,“语言文学”是其最重要的组成局部和代表性 的精神产品。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语言文学”上, 这既是相对中学语文在层次上的提升,符合学生受教的年龄、心 理、语文基础,也不致使深刻的文化内涵、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生 命价值陷入泛泛的空
5、谈和枯燥的抽象。当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文学上,并不等于舍弃语言的工具 性、卸载文化的教育性。古人说:“言之无文,传之也不远。”大 学语文教材全部由一篇篇文情并茂的经典美文组成,既有语言之 美,也有人文之美。文学的审美就是在“咬文嚼字”中品读作者 的盎然意趣,感悟人类深层的情感状态和人性深层的情绪体验,获 得对人的生存意义的自觉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 论前贤的思想成果时,自然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语言较高水准的 理解和表达能力,而作品中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也会如汩汩清泉 滋润学生的心田。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正视“文学”的中心地位, 以文字和文化为两翼,努力营造相谐相和的教学气氛。这样,大学 语
6、文的课程目标不需刻意去做,自会水到渠成;不是高标力举,而 是润物细无声。上述指导思想具体到微观的篇章教学时,由于教学中有许多 随机性的话题,当学生被激活了想象,正在冒出有意义的火花时, 教师就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进度,不必过于追求课程的完整性和教 学的任务,因为大学语文教的应该是“课程”,而不是“教材”。二、稳定教师队伍,提升业务能力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专业建设和 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大学语文的授课老师一般依托于中文系 各学科的老师,视老师授课时数、班级多寡来调配。刚参加工作 的青年教师往往被指派到大学语文的讲台,无论单位还是个人,又 把大学语文讲台视作练兵场,一旦经验丰富
7、,学术有了起色,站稳 了讲台,便积极地跳槽转岗。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往往具有填空补 缺、锻炼教师的性质。止匕外,由于大学语文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是一门普及型的基础课,人们一般不认为它有多少学术性和独 到的技术性,更有人视之为“垃圾课”,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成 果、科研能力上常常收到轻视的目光和不平等的对待。这严重地 挫伤了大学语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求得长远开展,很少有教 师把大学语文视为事业的耕耘地。以上诸种,致使大学语文的教师队伍极不稳定,这必然对教学 的质量、效果有所影响。要真正发挥大学语文对未来的专业研究, 以及做人做事所起的基础作用,一支稳定的大学语文教师队伍是 进行教学研究、提升教学
8、质量的前提。教育主管部门、学院、系 部应当制定并落实一定的激励政策,选拔一定数量的热爱大学语 文教学、学识渊博、有一定经验的老师长期担任大学语文的主讲 老师,并注意对新教师的指导、培养,回避大学语文教师打游击式 的流动性质,从制度上保证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大学语文的涵盖面极大,综合性极强,它对学生的造就和影响 不仅是教材上有限的课文,更多的来自由课文的内涵和外延共同 组成的“文化圈”,凡经史子集、古今中外,包括近、现代以来自 然科学的成果、每一天的新闻事件、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 以随机纳入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来。作为大学语文教师,仅有中文 专业的语言学、文学、文艺理论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
9、该有“教好大学语文课并非易事”的认识,努力加强自己的知识储 备,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并能艺术地贯通,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网状 的知识体系。如果将知识的博与精视为大学语文教师业务能力的 两个维度,那么大学语文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和对大学语文 这门课发自内心的热爱就是第三个维度了。有了这三个维度的支 撑,就从教学主体上保证了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大学语文老师也 可为自己“教好了这门课,使学生一辈子受益”而感到自豪和满 足。有了客观上的制度保障和主观上的精益求精,自然为提升大 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三、正确认识教学对象,疏通师生关系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
10、浪潮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商品拜物 教、金钱拜物教淹没了人文的光辉,技术和生活的物质化成为衡 量进步与价值的标准。现在的大学生无可防止地受到了世俗的消 费文化和物欲思想的影响,局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偏离了传统价 值而趋向“功利化”。大学语文既不是可直接转为生产力、最快 获取物质利益的技术性课程,课程性质又由中小学阶段的核心主 干课变为摆脱了高考需要的综合性基础课,因而被学生视为无用 而马虎搪塞。虽然如此,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动摇 期,他们的内心深处依然渴望对世界、对人生多一份认识和思 考。身为大学语文教师,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教育对象,却可以选 择教育教学的
11、方式、方法。每一个大学语文教师都可以切合学生 的这种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将大学语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外化 为自身言行中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把三尺讲台 神圣地装在心中,走进学生中间,贴近他们的生活,视学生为既需 要学习,也需要关怀、需要指导的生命个体;既尊重他们的人格, 也帮助他们成长,发挥、利用自己年龄、学识、阅历上的优势,切 切实实地解决学生青春的烦恼、人生的困惑、未来的憧憬与迷茫, 让从一篇篇经典美文中读出来的人文关怀、审美享受化为真切的 生活实际。教师的这种人格魅力拉近的是师生间的距离,点燃的 那么是学生学习的热情,急功近利的世俗只能让位于崇高的理想。 面对思维活跃、信息灵通
12、、身心早熟的当代大学生,如果仍教条 地固守师道尊严,其结果反而是尊严的失去,留给学生最深的印象 可能只是讲台上的侃侃而谈,人文精神的烛照、以人为本的教育 理念很难说不落入空中楼阁般的空谈。四、否弃应试教育,改革评价模式应试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传递和积累,素质教育看重的是人 文精神的培育和各种能力的培养。知识会随时光的流逝而忘记, 能留下来的只有能力和素质。大学语文是开设在大学里的语文课, 自然应在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上,改变传统教学注重作品字、 词、句、篇章结构的讲解和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将教学的侧重 点放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理解、鉴赏作品,在美的境界中领略 文本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情感智
13、慧,进一步认识社 会、理解人生。老师要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成 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把“授人以鱼,不如 授人以渔”的观念和教法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去激活学生的创新 意识,开启学生的想象之旅,使之巡游在美的境界中,真正触摸到 文学审美的脉搏,领悟到语言的魅力,在从机械、理性的记忆学习 转向求索、思考的感性学习,化被动的理解为主动的内省这一逐 渐过渡的过程中,一点点地接受人文精神的洗礼,锻炼、提高各种 能力。与素质教育相应的就是必须改变一次考试、一份试卷外加部 分平时成绩来评判的传统,从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等角度进行综合设计,建立起能全方位考核学
14、生综合 素质能力的多元化、过程化、开放式的评价系统。这样,学生的 学习成绩至少应该包含如下内容:日常性评价;基本知识的测 定;一份文学鉴赏类的研究性小论文或是课文学习中独抒己 见、有创见性的读后感;口语表达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课一般开设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学期,但与大学语文 密切相关的各种比赛及社团活动却主要在课程结业后陆续展开。 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持续过程,这门课只有一 个学期,但对学生的评价不一定非要一次性完成,这样大学语文的 课程评价内容还可以包含第五个内容:大学阶段与语文素质能力 密切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诸如演讲、作文比赛,各种文学性的社 团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并做出调查报告等等。教师跟踪了解,于第 六学期末综合前四项考核成绩,做出最终评价。上述考核内容、方式当然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但评价 方式、内容、目标的多元化应该是设计考核的出发点。这样,课 程的评价模式不仅与素质教育相映生辉,还将成为推进教育质量 的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