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素养要求 学习目标.以碳循环为例,说出物质循环的概念、过程和 特点。2 . 了解生物富集现象及危害。3 .掌握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1 .生命观念:分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树立 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2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实验增强实验设计及分析能力。3 .社会责任:合理利用物质循环原理、增强环保意识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梳理教材知识-夯实基础J1.碳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动物化石燃料1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排遗物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 主要是二
2、氧化碳。大气中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九旬1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形式是二氧化碳。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回到非生物环境中的途径有分解者的今鲤隹用、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 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形式是二氧化碳。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循环的形式是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的形式是含碳 有机物,途径是食物链(网)。澧建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碳平衡。缓解温室效应的方法是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大力植树种草等。2 .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 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3 .特点全
3、球性:物质循环的概念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 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循环往复运动。辨析易错易混练前清障(1)参与物质循环的对象是含有碳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2)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题组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6.以下关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能量可以被生物群落循环利用B.在生态系统中,先进行物质循环,后进行能量流动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随着物质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流动D.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互依存答案D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同时进行;物质可以
4、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 环往复,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而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7 .(2020.宜昌高二检测)以下关于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能量和物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物质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的 物质是可循环的 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的 能量是单向流动、可循环的 能量是伴随着物质而流动的 能量不是伴随物质而流动 A.B.C.D.答案C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作为动力 推动物质循环的进行。题组四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以下实验设计中,错误的选项是()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
5、实验材料,筛选出落叶和土壤.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网兜中C.把土壤分成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接种微生物处理,实验组土壤不做处理D.将落叶连同网兜分别埋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答案C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是否有微生物,且自然土壤中本身就有微生物,因此实验组 土壤要进行灭菌处理,对照组土壤保持自然状态。8 .如图表示a、b、c三个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状况,那么分解者的作用由弱到强依次是 ()A. a b、 c B. c、 b、 a C. b、 a c D. a c、 b答案B解析 由图示可知,a点落叶供给量最多,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却最少,说明分解者的分解 作用最强,c点正
6、好相反,应选B项。9 .以下图是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在生物圈碳循环中,碳元素在 和 间循环。岩石圈中的碳(填“直接”或“不直接”)参与碳循环。(2)图中的是 作用,表示的是 关系。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的 中进行的。表示的是 作用。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 流动。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能,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1)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不直接(2)光合捕食线粒体分解者的分解(3)载 体食物链(网)热解析(1)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 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7、传递的,岩石圈中的碳不直接参 与碳循环。(2)据图分析,图中表示光合作用,表示捕食关系,表示呼吸作用,线粒体 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是能 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由于生物体不能利 用在代谢中产生的热能,所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组综合强化练】11. (2020江苏扬州质检)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据图分析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A属于生产者,C属于分解者B.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图中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引起温室效应D.绿
8、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到关键作用 答案D解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非生物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合成有机物进入到生物群 落,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以将生物群落里的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 氧化碳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所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对 碳循环起到关键作用,D项错误。12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0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是生产者经呼吸作用释放的 C02量,是分解者经呼吸作用释放的C02量,是消费者经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是 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消耗的C02总量。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的数值越小,说明该农田
9、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B.的数值可间接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同化量C.的数值可间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0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答案c解析 的数值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A项错误;消费者的同化 量一局部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局部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故的数值 不能表示消费者的同化量,B项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 的太阳能,可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消耗的C02总量来表示,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大于 之和,说明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0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D项错误。13 .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存在硫细菌,该细菌
10、能利用氧化硫化物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合成 有机物。生活在热泉附近的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硫细菌为食。以下相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硫细菌能够实现碳元素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B.直接或间接以硫细菌为食的生物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能量能随着碳元素的循环而被生态系统循环利用D.假设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能够保持平衡状态,说明该生态系统存在分解者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硫细菌能利用氧化硫化物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说明可以 实现碳元素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A项正确;硫细菌是生产者,因此直接或间接以硫 细菌为食的生物都属于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项正确;生
11、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误;分解者通过分 解作用产生的C02是大气中C02的主要来源,没有分解者,碳循环将无法保持平衡状态,D 项正确。14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02的形式进行的答案c解析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的能量属于,无法比拟能量 的总和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错误。
12、15 .高残留有机氯农药甲、乙可在人及动物的脂肪组织内积蓄。某湖泊生态系统农药残留量 监测结果显示,水体中农药甲、乙含量分别为0.3 pg/kg、0.1 |ig/kg,水生生物体中农药含量 如下图,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图中数字为农药残留量,单位是JJLg/kg)A.该湖泊生态系统共有4条食物链B.乌鱼体内的农药均来自铜绿方田螺C.农药残留量随营养级升高而增加D.与水体相比,农药甲在乌鱼体内积蓄的倍数大于农药乙答案c16 .为了了解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 剂)进行实验。取等量沙土分装于相同的两个容器中,a组灭菌,b组不灭菌。以下相关表达 正确
13、的选项是()A.向a、b中喷入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B.检测“敌草隆”的消失情况,预计a组“敌草隆”全部消失,b组基本不变C.只用沙土的实验效果比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D.再增加c组作为对照,不喷入“敌草隆”,其他处理与a、b组相同 答案A解析实验组为a组,对照组为b组,自变量为有无土壤微生物,根据单一变量原那么,其他 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A项正确;a组土壤经过灭菌,不含土壤微生物,不能分解“敌 草隆”,预计a组的“敌草隆”含量基本不变,b组因含有土壤微生物,预计“敌草隆”的 含量将减少,但不一定会完全消失,B项错误;不同土壤所含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所 以
14、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实验效果比只用沙土的实验效果好,C项错误;本实验已有对照 组,没有必要再增加一个对照组,D项错误。17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C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与A、B、C之间的流动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B为 o图中D-C过程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4)生物群落中的一局部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局部那么以 的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的形式是 o(5)碳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答案(1)生
15、产者(2)CO2消费者分解者(3)光合呼吸分解(4)化石燃料含碳有 机物(5)能量流动.图1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2代表的是图1所涉及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金字 塔”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图1图2图1中能够固定大气中C02的生物成分是(填字母),自然界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 大气的途径有(填序号)。(2)图1中C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图2构建的“能量金字塔”中处于I中的生物属于(填成分),处于HI中的生物为 第 营养级。(4)从图2 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o答案(1)B(2)消费者(3)生产者三(4)逐级递减沼渣等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在碳循环中生产者只起
16、固定C02的作用()(5)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答案*(2)V (3)V (4)X (5)7r思考延伸拓展-强化素养以下各图均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AD代表的成分依次是生产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消费者、分解者。图乙中代表生产者的是A,代表消费者的是B、D,代表分解者的是E,代表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库的是C。图丙中,代表生产者的是E,代表消费者的是F、D、B,代表分解者的是c,代表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库的是A。【关键点拨】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如下图,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非生物的物质
17、和能量”或“生产者”,那么A、B 为“消费者”或“分解者”;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D、C中指出箭头 多的D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 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二、生物富集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梳理教材知识夯实基础1.生物富集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 过环境浓度的现象。实例:铅、镉、汞等重金属,DDT、六六六等有机化合物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等。进入生物体方式动、植物直接吸收。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渐聚集,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4)在生物体的分布:形成稳定化合物分布于多种
18、组织细胞中,不易被排出,积蓄在体内。(5)特点:全球性。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辨析易错易混练前清障工程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全球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利用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育缰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 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生 能量是物质在生物群 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循环往复的加(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在光照的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才是同时进行的()(3)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热能,所以能量
19、流动具有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在DDT污染的环境中,由于第一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多,因此第一营养级体内积累的DDT 也最多()答案(1)X (2)X (3)X (4)7 (5)X思考延伸拓展强化素养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对物质循环起关键作用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图中的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3)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保持相对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方法技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分析(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伴而行,但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由光能一化学能一热能,而物质在循 环过程中,由无机物(C0
20、2)f有机物f无机物(C02)。能量流动的终点是热能散失到非生物环境中,不能循环利用。而物质循环产生的C02又被 重新利用,所以没有终点。三、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梳理教材知识夯实基础.实验原理土壤中生活着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主要充当分解者。在不同 的气候与环境条件下,落叶在土壤中被分解的时间也不同。八、必1微生物(酶)T由姬 斐林试剂 吐(2)证粉 还原糖一有俳红色仇证。加於.案例设计工程案例1案例2实验假设土壤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实 验 设 计实验组对土壤高温处理A烧杯中加入30 mL 土壤浸出液+淀粉糊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自然状态)
21、B烧杯中加入30 mL蒸储水+与A等 量的淀粉糊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有微生物是否加土壤浸出液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 度小于对照组AA1不变蓝A2产生了红色沉淀BB1变蓝B2不产生砖红色沉淀结论分析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注:在Al、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辨析易错易混练前清障(1)可采用加热烘干的方法除去实验组中的土壤微生物() 应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土壤放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对照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种类的落叶进行实验() 答案(1)X (2)X (3) J (4)X梳理网络要语必背
2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 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1 .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02含量迅速增加,打 破了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2 .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1)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大力植树种草。3 .生物富集是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 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具有全球性。4 .铅、DDT等有害物质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5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
23、作 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 成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随堂演练知识落实1. (2020福州检测)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运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答案D解析 物质循环的实质为组成生物体的c、H、0、N、P、S等元素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 系统中循环往复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守恒的。2.以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
24、的简图,据图分析,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表示C02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C.主要表示大气中C02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碳元素以无机物的形式在丙一乙一甲所示的渠道流动答案D解析 根据丙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间存在双向箭头,可判断丙为生产者,根据围绕甲的箭 头“多进一出”可判断甲为分解者,那么乙为消费者,A正确;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 丙一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D错误。3.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局部,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 内也发现了 DDT,这种现象说明了()DDT是挥发性物质A. DDT
25、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答案B解析 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并能长期残存的农药。当人们施用DDT时,真正落到植物上的 大约只有5%,其余95%不是落到地面,就是在大气中漂浮,之后随雨水流入地下,或顺小 溪流入江河,流向大海。随着大气循环和海水流动,DDT被运到全球各个角落,然后再沿着 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在各生物体内积累和富集起来。可见,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 球化学循环。4 .以下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
26、反复利用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答案c解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只是碳循环的一 局部,并没有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错误。5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 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如表所示。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组另1组2组3组4组土壤处理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A.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C.假设该
27、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组和3组D.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答案C 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中2组的土壤湿润、4组的土壤较干燥,且2组和4组的土 壤均不灭菌,其中含有微生物,因此2、4组对照可用于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 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项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是否湿润或者土壤是否含有微生物, 而落叶属于实验中的无关变量,落叶上存在的微生物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落叶也应进行灭 菌处理,B项正确;假设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那么1、2组对照可探究湿润 土壤中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3、4组对
28、照可探究较干燥土壤中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其中2组和4组均为未经处理的空白对照,属于对照组,1组和3组为实验组,C项错误;1、 3组的土壤经灭菌后,其中的微生物会被杀死,而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充当分解者,因此预 测这两组的落叶不被分解,而2、4组的土壤中含有微生物,但是土壤湿度不同,所以落叶被 分解的程度不同,D项正确。6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图中为 有毒物质浓度(百万分之一,即10-6),能量单位:kJ/(cm2.a)U有机物匚 无机物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kJ/(cm2-a) o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从B到C的传递效率依次约为
29、、, 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 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图中无机物箭头指 和H2O等物质的流动过程。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图中D是,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到空气中,由此可见D 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 o(4)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存在于 中的有毒物质,通过 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现象称作,越高的生物受害程度越大。答案(1)466 (2)13.5% 20.6% 呼吸作用 热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CO2分解者保证物质的再利用(4)空气、水、土壤(或非生物环境)食物链生物富集营养级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A固定的太阳能。
30、这些能量一局部经呼吸作用以热 能的形式散失,一局部被初级消费者B摄入体内,另一局部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D分解 而释放出来,即97 + 63 + 306 = 466kJ/(cm2-a) o能量从A至U B的传递效率=线13X100%13.5%,从B至I C的传递效率=RX 100%20.6%。图中的无机物除了空气中的CO2外,还包括水等。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还到非生物环境中去。课时对点练IA组基础对点练】题组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角度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A.大气中的CO2 B.生产者C.分解者D.消费者答案A解析人体内的碳元素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
31、物,而有机物来源于生产者,生产者产生的有机 物中碳的来源是大气中的CO2o.(2020.济南模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直接有关()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B.C.D.答案C解析 生产者能从非生物环境中固定二氧化碳,固定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化能 合成作用;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到 无机环境中。1 .(2020阜阳模拟)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 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以下相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b过程主要代表光合作用,d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
32、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C02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答案c题组二生物富集4.如图中食物网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中,施用了杀虫剂林丹,这种杀虫剂自然降解的速度极慢。 这种杀虫剂在以下生物体内的浓度最高的是()A ,BCG- 1-D -A. AB. HC. GD. F答案B解析 杀虫剂林丹自然降解的速度极慢,因此这种杀虫剂在生物体内有生物富集作用,生物 所处营养级越高,杀虫剂在该生物体内的浓度越高。由图可知,H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杀虫 剂在其体内的浓度最高,B正确。5.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
33、病”。某生 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下图。以下相 关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T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应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B.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C.该生态系统肯定没有分解者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答案A解析 由题意可知,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而引发“痛痛病”,所以人类预 防该病应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A正确;丙营养级所含镉浓度最高,说明丙营养级最高, 而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B错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 中都必须有分解者,C错误;四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丁,甲+乙+丙,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