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学设计《青海高原一株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教学设计《青海高原一株柳》.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想和想象,描写了青海 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历经各种磨难却顽强生长,成就了高原上一方 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全文语言优美流畅, 情景交融,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 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1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 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
2、生命力,并从柳树的身上获得人 生启示O.学习作者状物时“总一分一总”的构段方式,初步体会衬托、借 物喻人手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教学重点】根据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顽强的精神。【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这株柳树的神奇,感悟这株柳树身处逆境 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并联系生活实际,获得人生启示。【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想象感悟法、朗读悟情法。【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关于柳树的古诗词,了解海河柳。【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咱们陕西作家陈忠实写的一篇散 文,题目是(板书:15?青海高原一株柳,齐读课题)。课文一开始
3、, 就向我们展现了青海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谁来试着描述一番?2 .出示填空题。(1)指名说。(2)齐读。3 .在这样荒凉苍茫的青海高原上,作者却见到了唯一的一株柳树, 所以觉得它很一一(板书:神奇)二、走近柳树,感受外形巍然1 .这株柳树怎么神奇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等会儿告 诉大家,哪些词句引起了你的关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板书: 外形).学生交流,感受柳树的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生机盎然。2 .板书:巍巍然。“巍巍然”是什么意思?指名读出柳树“巍巍然” 的样子。3 .作者寥寥数语,就将这株柳树巍巍然的风姿展现在我们面前。再来轻声朗读这段文字,想想看,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株柳树的?
4、4 .学生汇报交流。(总-一分-一总;形神兼备).对,既有整体形状的勾勒,又有局部特征的描写,既写出了它的 形,又写出了它的神,这样的描写手法,让我们对这株柳树一览无余, 而且印象深刻。再来读读这段文字,读出你的理解和感受来。(齐读) 三、走入想象,感悟精神顽强1 .面对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作者在惊叹之余,怎能不浮想联翩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6、7自然段,找出表现柳树生存危险与艰难的 词句,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板书:生长。2 .谁从第6自然段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3 .这段话中有这样一句引起了老师的关注,出示:“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
5、株柳树 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1)指名读。(2)谁来谈谈对这句话的感受?(3)这段话中还写到了其他的柳树,他们的命运如何?为什么要这 样写?(比照)过渡:是啊,面对干旱和寒冷,能存活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 要活得长久,长得巍巍然,就需要战胜更多的危险与考验,需要更多 的毅力与韧劲。看看第7自然段有没有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出示第 7自然段)1 .指名读。2 .交流感受。3 .谁能把自己的这些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朗读:范读“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 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 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听出老师读
6、的方法了吗?为什么要这么 读?指名读。(1)齐读,读出这株柳树的顽强精神。(2)如果让你去想象,那么这“一次又一次”除了高原风雪、雷轰 电击,还可能是什么考验?(3)仿照课文中的句式,把作者没有写出的这“一次又一次”“一回 又一回”写出来,写出这株柳树的顽强:(板书:顽强)(4)出示老师写的句子,齐读。过渡:当高原之柳在经历这一次次摧毁的时候,在作者家乡的浦河边 上,也生长着一些柳树,他们的命运与高原之柳有什么不同?认真默 读第8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做简单的批注。1 .交流感受,相机出示关于柳树的诗句,齐读。2 .朗读指导:当潘河柳走进了诗家词人的诗文,为作者抹浓一层乡情的时候,高原 之柳一一
7、(引读?”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 努力? ”)当濯河柳长势迅猛,连接成片,铺展成林的时候,高原之柳一一(引4读:“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一个是极易生长,名贯古今;一个是九死一生,默默无闻,命运一样 吗?所以作者禁不住慨叹一一(引读? “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 和命运相差何远? )?3 .此刻,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呢?出示:“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作者明明在写高原之柳,为什么又笔锋一转,写到了濡河柳了呢? 目的是什么?(衬托)?四、走向生活,领悟人生哲理.作者将自己对这株柳树所有的情感浓缩成了最后一段话,齐读
8、。1 .出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 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1)指名读,齐读。(2)用心体会这句话,你觉得作者仅仅在写一株柳树吗?他还在写 什么呢?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人?(3)结合课文内容和你的生活经验,说说这句话带给你的启示?(体 会“九十九”和“一”的含义)板书:人生哲理(4)齐读这句话,让它牢牢地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2 .学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在自己的心里种下了这株柳树, 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中,会像这株柳树一样,做生活的强者!填写关联 词语,把这些名言送给自己:(1)出示名言,学生填关联词语。? (2)指名读,齐读。五、布置作业.仿照第五自然段”总一分一总”的构段方式,描写一种自己喜欢 的植物。1 .背诵并默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 . ?写一篇“读后感”。9板书设计:?外形?巍巍然神奇??人生哲理生长?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