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 摘要导致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缘由很困难,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别分割是根本缘由。这个问题的解决须要高职院校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要教化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化改革,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并加强创业教化;政府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并完善工资确定机制。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分割高职学生就业 作者简介张威(1956-),男,河北怀安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探讨方向为高等教化管理;殷锡武(1963-),男,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部长,教授,探讨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2、张海峰(1956-),男,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探讨所所长,教授,探讨方向为高等职业教化。(江西九江332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探讨项目“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生就业形势与对策探讨”的探讨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XJG09281)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084-02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产生及基本内涵 20世纪60年头,面对贫困、收入不同等及经济卑视等现象,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及人力资本理论无法赐予令人满足的说明,于是一些学者放弃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假设,转而关注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属性,强调
3、制度及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因素对收入和就业的影响。这些学者被称为劳动力市场分割学派,他们所构建的理论被称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指,由于社会和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形成了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差异;不同人群获得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进入劳动力市场渠道的不同,导致了不同人群在就业部门、职位以及收入模式上的明显差异。该理论主要认为,劳动力市场不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而是被分割为若干个不同的市场,各个市场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着自己安排劳动和确定工资的特点和方式;各个劳动力市场之间是相对封闭的,造成这种封闭的缘由是集团势力的联合和制度
4、因素的约束。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重要基石是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它是美国经济学家多林格尔和皮奥里于20世纪70年头初提出的。他们在1971年的著作中指出,依据工资、福利和升迁机制等不同特点可以将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一级(主要)劳动力市场和二级(次要)劳动力市场。因此,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也被称为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 根据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一级劳动力市场和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各有特征。一级劳动力市场往往是大公司、大企业和大机构中的工作岗位,所供应的职位特征是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有保障、劳资权利同等、管理规范,并有大量晋升的机会;二级劳动力市场往往是小企业、小公司中的工作岗位,所供应的职位的特征
5、是工资低、工作环境差、就业不稳定、管理的随意性大、晋升的机会很少。同时,一级劳动力市场与二级市场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流淌障碍,一方面,尽管在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对工作满足度低,工作变换次数多,但他们根本无法干脆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尽管一级劳动力市场中的失业者可以较简单地在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但是由于在两个劳动力市场中所得利益的差别,并且一旦进入二级劳动力市场便难以再返回一级劳动力市场,于是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者宁愿选择失业也不情愿在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由此可见,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较好地说明了贫困、收入不同等、经济卑视及失业现象产生的缘由,这为我们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供应了一个新的
6、视角。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及其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影响 由于安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地方爱护主义、行业垄断、市场发育不成熟等特别缘由,我国劳动力市场除了具有一般劳动力市场的共性外,还呈现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状况,对高职学生就业带来了肯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我国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两个地区就业市场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其中,沿海地区收入高,信息资源丰富,发展机会多,而中西部地区则恰好相反。正是由于这种差别的存在,促使高职学生大多选择在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而不情愿到中西部地区就业。从城市角度看,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倾向于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就业,或是选择杭
7、州、青岛、厦门等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很少有学生主动选择到地级市以下市、镇就业。这就造成尽管中西部地区和乡镇企业大量“空岗”但高职学生不愿问津,而大中型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岗位有限却“人满为患”的局面。 其次,由于历史的缘由,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仍旧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最主要形式。当前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表现为两个层次,即城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和城市内部农夫工与非农夫工市场的分割。第一个层次指的是劳动力市场被分隔为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两个市场之间没有干脆的、即时的相互作用,劳动力在乡村与城市之间也难以充分自由地流淌。其次个层次是指城市内部农夫工与非农夫工市场的分割,农夫工往往只能处于城市二级劳
8、动力市场中,难以进入以公有制企业为代表的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在就业分布、劳动酬劳以及社会福利上,与城市劳动力也存在着明显差别。正是这种分割的存在,使得高职学生大多选择在城市一级市场就业,而不愿在城市二级市场和乡镇企业就业,这无疑又加剧了高职学生的失业。 另外,由于安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传统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等垄断型企业劳动力市场板块仍旧存在着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扭曲和低效,市场力气较少能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这类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事实上处于一种等级式的限制之中,类似于一种官场等级制度模式,熬够资格便可晋升,市场力气较少发挥作用。而私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私营企业劳动力市场基本上是完全竞争式的市场,劳
9、动者的薪酬与劳动者素养或受教化程度的相关性较小,而与劳动者能否为企业带来即时利益的相关性较大,并且这种薪酬缺乏制度性保障。这也促使高职学生大多选择到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公有制企业就业,而不愿选择到私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私营企业就业,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高职学生的就业难。 三、基于市场分割理论的高职学生就业对策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发觉,面对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政府部门都很难单独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必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合作,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从高职院校角度看 1.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激励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我国劳
10、动力市场分割局面是短时期内难以从根本上变更的,高职院校应当教化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在就业地区上,要更多地走向中西部地区、小城市与县镇;在单位取向上,要更多地面对企业特殊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在职业取向上,先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操作性岗位,有机会再发展,甚至选择自主创业。高职学生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2.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化改革,培育“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实力与素养的竞争,更是特色的彰显和特长的竞争。因此,高职院校要以自身的特色求发展,以学生的特长赢就业,通过培育“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把就
11、业的主动权驾驭在自己手上。应依据自身的办学类型和定位,确定有特色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育模式;应突出专业的区域和行业特色,加强人文素养培育,通过彰显特色,提高学生的适应实力,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认同度;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实践实力培育,通过完善“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育学生过硬的本事;要加大“订单式”培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适销对路”的人才,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实力和就业质量。 3.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化。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化,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行或缺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上早做规划,设计整套的就业指导体系,配备专业的指导老
12、师,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长远、优质规划,以便助推学生顺当就业。 4.加强创业教化,为学生创建更多就业机会。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化会议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需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化的基本目标,为了便利毕业生就业,高等教化应主要关切培育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帮助和促进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当主动引入创业教化的理念,注意对学生实践实力和创新实力的培育,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实力作为开拓就业渠道、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 (二)从政府部门角度看 1.制定和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我国现阶段有关保
13、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并不多,常见的有劳动法工会法工伤保险条例及各地方政府制订的最低工资水同等。然而,这些法律、法规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作用是有限的。以最低工资水平规定为例,最低工资水平的制订是以劳动者及其家属在城市生存所需费用为依据的,它指的是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获得的最低收入酬劳,不包括加班加点的工资和特别工作条件下享受的津贴,并且不同地区的差别很大。同时,虽然由于“用工荒”的影响,各地政府纷纷提高了对最低工资水平的规定,但事实上只有少数企业根据这个要求去做,相关政策并未详细落实到位。因此,政府不仅要制定相关政策,更要严格执行和落实,这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并促使高职学生进入二级市场就业的关键。
14、 2.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区域性分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不合理分割的重要缘由。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重要缘由,而户籍制度则阻碍着两个市场之间的相互流淌。因此,政府要在努力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同时,努力消退户籍等不利于劳动力流淌的因素。就当前状况来说,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对于那些去中西部地区的学生,要在赐予肯定经济补偿的同时,消退他们回到东部沿海、中心城市的障碍。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去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的后顾之忧,扭转去中西部地区人数过少的状况。 3.完善工资确定机制,增加工人集体议价实力。长期以来,
15、我国二级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低下与增长速度的缓慢不仅同我国每年高速增长的GDP相比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而且与一级劳动力市场也有明显差距。2004年东南沿海各省出现企业招工困难后,这种工资水平的合理性遭到了学者们的质疑。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缘由是作为劳动供应方的劳动者在工资确定方面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工资水平的凹凸几乎完全由企业方单方面确定,工人只能被动地接受,使得企业方为追求超额利润而刻意压低工人的工资成为可能。因此,必需完善工资确定机制,增加工人集体议价实力,强化次级劳动力市场中供应力气对工资的确定作用,减小非市场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姚先国,黎煦.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渤海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甘春华.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0(3). 3Peter Doeringer,Michael Piore.Internal Labor Markets and Manpower AnalysisM.Lexington,MA:D.C.Heath,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