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区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区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关于区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关于区教化现状的调研报告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化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我区的各类教化蓬勃发展,成果可喜。但我们也醒悟地看到在我区教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阻碍了教化快速前进的脚步。为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眼于我区发展的将来,我们针对全区教化现状这一主题绽开了细致调查和分析,现将详细状况报告如下:一、我区教化基本现状1、城区、各镇、办事处、工业园区近几年来努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学校208所,其中幼儿园126所,小学53所,初中21所,中学5所,职高5
2、所,在校生89334人。2、我区在职教职工4734人,其中专任老师4031人。3、年来,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夫负担,全区中小学严格执行省、市收费标准,我区各校又实行一系列的控流措施,初中、小学的学额巩固率逐年上升。4、我区加大普九教化的实施力度,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提高普九内涵的同时,逐年推动普及中学阶段教化,制定了中学阶段教化事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施职业教化结构性调整,努力保证职业学校的生源;成人教化逐步完善,初具规模。5、全区各地多方位筹措资金,主动完善教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实施“三新一亮”和“校内危房改造工程,全区学校危房改造工程业已竣工.
3、6、全区共有省三星级中学一所,省级示范初中四所,省德育先进学校 所,省试验小学2所,省级模范小学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获市级各类荣誉称号的学校共有 所。二、我区教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1、发展与投入的冲突加剧。(1) 负债办学问题突出。近年来,由于教化的迅猛发展,要求各校要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与之相适应。而部分地方财政无法保证基础教化的经费投入,加之多年来区、镇、村三级教化投资主体不明,导致部分镇村对教化的投资失去了主动性,甚至停止了投入。为提升办学层次,拓展学校规模,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许多学校背负着学校建设、设备添置等欠下的巨额债务,使学校的发展面临逆境,步履艰难。形成了“要发展,就
4、负债;不发展,少负债”的怪圈。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底,全区学校外欠债务高达6228万元。如建平实小,学校因为迎验试验小学而添置设备,至今仍欠下了30余万元的债务,目前无法偿还;大吴中学,因迎验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而欠下了150余万元。目前这两所学校的法人代表已多次走上法庭接受债主的起诉。建平中学欠银行、工程队、教职工的集资款高达1300多万元,而学校每年的可支配资金只有160万元,除去学校各项大笔必需开销以外,要还清这比债务还须20年;贾汪中学每年收入约为280万元,能投入校内建设的每年大约为80万元,现欠外债1700余万(由原二十一中转来,无力偿还),徐州七中目前仍负债 万
5、元,学校扩建尚需2000万元目前无法到位;贾汪镇大泉中学107万建校工程款无法解决;塔山镇教化欠债125.4万元,无法偿还;耿集中学欠债130万,中心小学欠债14万在将来的四年时间里,又将是高初中的入学高峰期,学校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学校的校舍建设、设备添置还需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得债务越来越重,严峻制约了我区教化的发展。(2) 自用经费严峻不足。目前农村中小学特殊是小学,公用经费严峻不足,属“生存型”学校。根据省制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全区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的缺口高达214.28万元。缺口率为19%。公办学校中,小学每人每生每学期50元杂费,乡镇教化中心校提15元,局提5元;初中每生
6、每学期80元杂费,乡镇教化中心校提20远,局提5元。除去学校正常开销(水电、办公),真正用于老师奖金福利的经费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改善办学条件和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了。2、师资队伍状况堪忧。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力所在,我们惟有拥有一流的师资,方能办成一流的学校,获得一流的质量,调查表明,我区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稳定状况不容乐观。(1)生源增加和待遇低下带来的师资压力随着近年来高初中学生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加,老师缺编状况日益加剧。目前全区初中缺编老师285人,中学缺编老师127人,尤其是初、中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师资极其匮乏。从今年起,中学将进入入学高峰期,至2022年才能缓解。按1%的初中辍学率
7、、75%的中学入学率来计算,从2022年起至2022年,四年将净增15037人,扣除区外就读(每年按500人计算),我区中学段将净增学生13000人左右。目前全区中学段在学生仅为9009人,在将来的四年里,初、中学阶段将面临严峻的师资短缺的巨大压力。由于受到工资待遇的影响,近几年的本科师范毕业生到我区应聘的很少。加之受财政收入的影响,新安排的老师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的编制问题不能解决,在农村工作的新老师,每月仅能领取150元的代课金,连日常生活消费也不够,而且有的还要欠发几个月。因此相当一部分优秀的新的师资宁愿到外地应聘或改行也不愿到我区来任教。(2)待遇不均衡引发的师资队伍的不稳定。“一区两制”
8、,待遇不同,乡镇老师的心理极不平衡,这在目前已成为我区老师队伍思想不稳定的最主要的因素。由于我区经济连年低水平徘徊,再加之在近年来实行城乡有别、区镇老师不同待遇的做法。对农村教职工的职岗津贴、省综合补助、省补、市补、节编奖、取暖降温费等运用先涨再扣或干脆扣除的做法,进而领取国标工资;而城区老师待遇却逐年上涨,加上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乡镇老师没有等等,进而形成了“一区两制”的现象。这一现象干脆影响了乡镇老师的主动性,他们认为在一个区同工不同酬是对他们的卑视。同时还有医疗保险中政府补贴不到位,遗属补助、拖欠临时代课人员工资等等。据统计,目前拖欠农村老师的遗属补助261852元,拖欠临时代课人员工资
9、223742元,拖欠退休人员医药费668225元,有的已经拖了好几年没能得到解决。以上就是造成农村老师特殊是离退休老师上访,越级信访状况最主要的缘由。贾汪和市区,公办和民办,苏北和苏南的老师待遇存在差距是造成我区优秀师资流失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区农村公办老师国标工资较低,加之苏南教化的待遇丰厚,渐渐吸引了大批本区最优秀的老师甘愿放弃原来工作而“孔雀东南飞”;几年来,我区乃至全市民办教化发展快速,待遇优厚,使得大量农村公办优秀老师到民办学校任教,甚至一些原来名气较响的公办学校的中层和骨干老师在也在短短一到两年里流失殆尽。依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区有90余名优秀的老师自动离职去区外任教,约有
10、300余名优秀公办学校的老师进入民办学校,因此使得我区公办学校“元气大伤”。(3)不堪重负动摇了农村老师终身从教的信念。由于农村学校特殊是偏远乡镇的农村学校师资存在缺编现象,造成在职老师工作量过大,有的老师周工作量超过20课时,远远超过城区学校,白天忙于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晚上还要辅导学生上自习,为了迎接各种检查和验收,甚至农忙季节的节假日也要加班。农村老师家庭多为单职工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几百元的国标工资经常满意不了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购买农资和人情往来须要使得一些老师经济拮据而难以维持老师的尊严。同时,老师还要受到职称、评优、奖金、再进修、分流下岗等问题的干扰,形成巨大的心
11、理压力,不得已另谋高就。(4)民办中学老师停发“国标”后的稳定问题为满意群众对优秀教化资源的需求,预防优秀师资、生源的流失,经区领导同意并报经上级教化主管部门批准,在城区、大吴和青山泉创办了英才、求知和尧舜三所民办初中,吸引了欲外流的优秀青年老师任教。但目前区财政停发了其工资(国标部分)后,老师思想波动很大,有外流的趋向,也势必干脆引发三校的优秀生源的外流,将会造成资金、人才的多重损失,影响到全区基础教化的发展。3、教化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1) 教化理念有待更新教化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前进的指挥棒。而作为学校领导班子,他们的理念的先进与否,将干脆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影响到老师工作的主
12、动性以及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在调查中我们发觉,不少学校的领导班子教化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或思路不切合实际,业务实力不强,思想散漫,不能以身作则,造成管理混乱,在广阔教职工中威信不高。部分农村老师教学观念陈旧,不主动去学习新的教化理念,教化教学质量不高。因此老师的教化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得不到家长的满足。(2)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素养教化的口号尽管喊了多年,我区的素养教化也取得不少成果,但始终没有真正摆脱考试这个指挥棒。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青少年创建实力培育社会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来说,老师只喜爱考试成果好的学生,得到62.0%的被调查者的认同,这表明老师仅从考试成果评价学生的状况未
13、得到根本转变。 为了应试。老师只能满堂灌;为了应考,学生只好满堂听。师生同心同德磨时间、拼汗水。甚至我区的一些小学也上起了早晚自习,什么学生在校时间,老师工作时间我统统不管,一早一晚披星戴月,于是乎学生就成了老师排名的工具,老师也成了学校排名的工具,谁还记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因此老师厌教,学生厌学,老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的现象屡见不鲜。(3)乱收费问题仍旧存在 近年来,我区加大治理学校乱收费的工作力度,使得学校乱收费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在调查中我们发觉一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依旧存在。如各种课外辅导用书、订报费、保险费、校服名目繁多且在事实上为强行收取。据家长反映,
14、有的学校课本费通常是预收费用,但结算后不予退还,因为课外辅导课本也必需买,而课外辅导课本买上后最多上一到两个课时。另外,还有的条件较好的学校虽然收取电教费,但是在平日里却很少运用电教设备,宁可搁坏也不会运用。因此收费问题也成为百姓反映的突出问题。 4、教化在不同乡镇发展不平衡。由于教化发展干脆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学校之间的差异,乡镇与乡镇学校之间的差异。如城区和走在全区经济第一方阵的大吴、青山泉两镇的办学条件相对优越,涌现出大批的省市级试验学校、示范学校。师资力气雄厚,硬件设备优良。而其他乡镇的大部分学校教学条件相对简陋、教学设备缺乏,优秀师资匮乏,因此干脆影响的全区
15、教化水平的整体提高。5、农村学校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一方面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一些人看到市场经济初期个别暴发户没读几年书,就能出人头地,挣大钱,认为农村孩子读书不需多,相识几个字,会拨弄计算器算算帐就行了。因此,多读书不如早挣钱的思想束缚了人,造成小学生、初中生辍学率上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连续几年农夫增收缓慢,高校学费十年涨了100倍,种十亩地养不起一个高校生,导致乡村出的高校生越多,经济反而越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中部地区,一户农夫供给一个高校生一般要倾尽家庭财力,供给两个或三个高校生则要靠借款、靠社会支援,而孩子早早辍学的家庭则生活相对富裕。这种现象的存在,使部分农夫产生念书赔本的思
16、想。虽然政府每年都对贫困和特困家庭的学生进行补助,但这对于大量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是“杯水车薪”,因此越来越多学生选择了辍学打工的道路。6、职业教化有待大力发展目前,我区职业教化规模偏小、质量差、效益低、专业设置重复等问题的存在,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须要;另外社会上对上职中的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一等学生上重点中学,二等学生上一般中学,三等学生上中专、技校最差的学生才上职业中学。这样就严峻刺伤了上职中学生的自尊心,宁愿失学也不上职中。因此努力探究出一条规模集约化、专业市场化、人才技能化的职业发展的好路子特别必要的。7、韩桥、董庄两矿校遗留问题有待解决2022年9月,两矿校二百六十多位教
17、职工统一纳入地方政府管理,其人员工资标准仍旧是集团企业标准。在省政府2022年41号专题会议纪要和两矿校移交协议中,没有对两矿校教职工在三年过度期遇有政策性增资问题的解决方法,更没有明确遇有政策性增资时的资金来源渠道。只有在协议第六条规定中,有未尽事宜和省政府2022年第41号专题会议机要有不符之处,双方协商解决的内容。2022年7月21日,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下发了徐矿司发2022181号“关于增加工资的通知”文件,两矿校教职工听到消息后,多次到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反映他们的政策性增资的问题,但集团始终没有赐予答复。至今这两矿校人员的增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在今年初的地方增资中,两校人员仍
18、 没有明确说法,教职工的心情波动很大,已多次上访或越级信访,不稳定因素很大。三、理清思路,找准突破口,加快我区教化的蓬勃发展。1、进一步统一思想相识、明确责任。“百年大计,教化为本。”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凹凸往往影响着基础教化的发展,而基础教化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供应智力支持。教化投入的获益,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在这里要求我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关注教化。把教化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做到“再穷不能穷教化,再苦不能苦孩子”。区政府要确保财政依法增加对义务教化的投入,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年初编制预算时,对义务教化经费要重点保证,统一管理,统筹支配。并以此作为
19、考核干部的硬指标。其次出台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政策,加强经费运用的监督,如税费改革后的新的农业税收总额中提取肯定的比例用于义务教化等。从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措教化经费的体制。真正明确各级各层次教化投资的主体,地方政府要帮助学校分忧解难,要针对学校负债办学的状况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建议区委、区政府把各乡镇、办事处、工业园区投资办学状况和政绩考核挂钩,想方设法为教化的发展打开便利之门2、快解决城乡老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以县为主”的农村教化管理体制的实施虽然有效解决了长期拖欠农村老师工资的问题。但是目前农村老师国标工资偏低,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福利待遇较差,老师思想波动较大。建议区政府在加
20、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尽量缩小城乡之间公教人员的收入差距。让同一个区的老师真正做到“同工同酬”。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农村老师的各项待遇。这包括落实解决老师的遗属补助、临时代课金、防暑降温费、取暖费等的发放资金渠道问题,尽快解决好教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待遇留人”的问题不好解决,应当在“感情留人”方面入手,尽快解决新安排老师的入编问题,一方面使他们感到自己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也能吸引一部分优秀老师到贾汪任教。3、转变观念、科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化质量“打铁还须自身硬”,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就是一座坚毅的战斗堡垒,一个优秀的老师群体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
21、教化主管部门要在选好人、用好人上下工夫,把真正有实力、有干劲、讲奉献的青年骨干放在领导岗位上。作为学校领导要树立科学的教化管,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办学,用科研的意识来武装老师的头脑;在学校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广阔老师参加学校管理,从老师实际动身,关切老师,努力建立张弛有度的工作秩序,营造和谐健康的群体氛围。真正做到“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要坚持实施并不断推动中小学素养教化,通过全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开。特殊要加强对乡镇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并依据我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树立主动实施素养教化的思想,努力探究改革当前应试教化、升学教化模式下造成的那样一种学制,一个评
22、价标准,一个大纲、一本书,甚至一张试卷的局面。全区学校要逐步实行教化收费一费制制度。要使一费制实行,真正对规范全区中小学收费管理,减轻农夫负担起到了肯定的作用。4、加强师德和终身从教的思想教化。针对我区老师思想不够稳定的现状,教化主管部门要实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化在老师中培育五种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仔细执教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目前,我区农村各公办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如大吴镇西大吴小学,青山泉白集中学等学校的老师虽然只拿国标工资,却依旧乐此不疲地静默奉献在自己的教工作岗位上,并取得的骄人的成果。5、狠抓基础教化的均衡发
23、展。一是把建设示范初中和模范小学的重点摆到经济薄弱的乡镇,努力建设一批省、市的农村示范初中和模范小学。二是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实行城乡校长、师资沟通,为薄弱学校培训骨干老师,重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开展师德师风、爱岗敬业精神的教化,切实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三是要重视农村老师队伍建设,要实行实惠政策激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充溢农村老师队伍力气,我区政府及人事部门要重视和支持乡镇教化的发展,重新核定编制,对农村中小学核定编额,要充分考虑教学布点和班额及师生比的因素。按需设岗,按岗定责,按岗定员,按员聘任,努力推动全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促进老师合理流淌,并努力使农村中小学
24、老师享受城区中小学老师同等待遇,同时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管理和评价,建立起校长和老师的嘉奖基金制度,从而稳定农村中小学老师队伍。6、努力加强职业中学教化。为了培育高素养的劳动后备军,首先要把发展职业教化作为突破口,作为教化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我区要加快整合职业中学学校,开办职教中心,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一般高校对口升学,另一部分进行以劳务输出为主的职业技术教化。职业中学在专业设置上必需符合本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向,面对市场,面对现代化,面对农业,在科技上大做文章,办好自己的特色,找到新的增长点,为我区经济建设发挥更大作用。7、加大对民办教化的支持,规范民办教化管理。要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力度,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专职老师队伍。老师管理可以参照鼓楼区、云龙区的民主路、青年路的做法,编制保留、工资照发、学校收费缴到区财政,由区统一管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