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扎根在家乡的传统—乡风乡俗》教学设计说课稿.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20615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扎根在家乡的传统—乡风乡俗》教学设计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扎根在家乡的传统—乡风乡俗》教学设计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扎根在家乡的传统—乡风乡俗》教学设计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扎根在家乡的传统—乡风乡俗》教学设计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扎根在家乡的传统一乡风乡俗教学设计说课稿扎根在家乡的传统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三单元家 乡,我为你骄傲的第二个主题。教材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当地的民间 艺术、风土人情等等。该主题共计三课时:第一课时了解起源于家乡 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了解家乡的民风民风俗。第三课时快乐的 节日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本节内容是这个单元主题的第二课时,尝试整合资源,以家乡为 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调查、访问等形式,汇报、交流自己的调查结 果,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民间文化艺术、乡风乡俗的特点等,初步形 成批判地对待家乡民间传统风俗文化的意识。为此,我确立本主题活 动目标:1. 了解

2、家乡的风俗文化及其特点,知道家乡风俗文化是家 乡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局部。2.初步形成批判地继承家乡风俗、文 化的意识。在本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主要 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交往, 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2 .直观教学法:主要借助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的内容创设成鲜艳的场景、图片展示给学生,辅助教学。3 .合作探究法:本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学生的 汇报交流为主线,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引导学生了解并感受家乡的风俗文化。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

3、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 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随着他们社会生活 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家乡和社会成为迫切的需要。本课 主题源于百姓生活,在生活中了解家乡,学生兴味盎然,乐于接受。 但本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查、访问,资料, 并在课堂上能合作交流到的资料,这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具 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学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开展生活”的理念,我结 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将本节主题活动设计为“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一交流体验师生互动回顾总结,传承文化”,有层次 地启发学生思考,强调学生对家乡风俗文化的体

4、验与感悟。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开始我播放多媒体课件小拜年 片段创设情境,从而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我告诉学生它讲述的就 是我们家乡的一个传统风俗:正月里女儿带着丈夫回娘家拜年。古老 的中华民族民俗风情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乡风乡俗。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从而引 出王题活动。2、交流体验师生互动新课程标准要求: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 方式多样,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种教学活动的效用。我以学生探究学 习为主,课前布置学生从家乡风俗文化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住房 习俗、戏曲艺术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然后学生

5、分小组汇报、 展示。(一)传统节日(出示春节习俗的图片)学生结合查找的图片谈过年习俗如贴春联、贴福字、贴门神、贴 窗花、挂灯笼、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饭、吃饺子、穿新衣、封压岁 钱,还有看春晚等。然后我让学生思考我们家乡有哪些传统的节日? 这些节日又有哪些习俗呢?学生汇报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清明 节、重阳节等节日习俗。最后,我引导学生讨论哪些节日习俗要弘扬? 哪些节日习俗要摒弃?重点讨论:过年要不要放鞭炮?清明节烧不 烧纸钱?最后总结:传统节日文化随着时代开展而变化,我们要弘扬 一些优良的风俗习惯,如贴春联、贴窗花等,同时我们也要摒弃一些 落后的风俗习惯,如过年放鞭炮、清明节烧纸钱,其目的是

6、让人们更 加文明健康的过节。(二)饮食文化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展示调查成果,如粘豆包、渍酸菜、杀猪菜、 猪肉炖粉条、蘸酱菜、地三鲜、饭包、冻梨、冻柿子等。我让学生讨 论:这种饮食风俗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饮食风俗 值得提倡,哪些饮食风俗存在隐患?最后总结:“民以食为天”,我们 的家乡的饮食文化与地域、气候等密切相关,我们的饮食普遍口味重, 人们爱吃酸菜等腌制类食品,它们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增 加了胃癌发生的危险性。(三)住房习俗学生展示调查成果,如火炕等。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修建火炕? 最后总结:北方冬长夏短,火炕是北方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取暖设备, 寒冷的气候形成了独具一格的

7、住房习俗。(四)戏曲艺术学生展示调查成果:二人转(播放二人转片段),介绍二人转由 来。引导学生思考:二人转这种戏曲文化的利与弊。最后总结:漫长 的冬天,老百姓迫切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催生了极具东北特色的二 人转等文化形式。二人转作为北方戏曲文化的代表,还缺少普遍性, 现在一些年龄偏大的人爱听二人转,大多数青少年几乎很少听二人 转。目前有些二人转粗俗搞笑,丑化了戏曲文化,只有二人转由“俗” 到“雅”,才能有更大的开展空间。此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家乡 在饮食、住房、戏曲文化的风俗与东北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的关系, 初步懂得风俗及文化的区域性特点,形成批判地继承家乡风俗、文化 的意识。三、回顾总结

8、传承文化最后总结:这些扎根家乡的传统风俗文化,凝结着我们家乡人的性情和智慧。让我们传承优良习俗,摒弃落后习俗,形成文明健康、 积极向上的传统风俗!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重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品德与社会课程要让学生 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丰富和开展学生的生活经 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面广,需要学生整理的资料多,所以教师在课 前准备的过程中,必须要在指导学生活动中下功夫,关注学生探究的 细节,加强过程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建议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既是一个主动参与全部 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养成独立思考、形成自我主见的过程。在 本节主题活动中,要让学生在收集信息的前提下,更加深入地思考相 关问题,如哪些节日习俗要弘扬?哪些节日习俗要摒弃?过年要不要 放鞭炮?清明节烧不烧纸钱?等,教师必须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让 学生展开充分讨论,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增强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