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机械波的运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机械波的运动》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机械波的运动教案机械波机械波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学问方面的要求:(l)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2)驾驭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征;(3)了解机械波的种类极其传播特征;(4)驾驭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包括波长、频率、波速)。2要重视视察演示试验,对波的产生条件及形成过程有全面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细致分析课本的插图。3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要重视引导和自觉培育正确的思想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2难点是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三、教具1演示绳波的形成的长绳;2横波、纵波演示仪;3描述波的形成过程的挂图。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
2、们学习过的机械振动是描述单个质点的运动形式,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由大量质点构成的弹性介质的整体的一种运动形式机械波。(二)教学过程设计1机械波的产生条件例子水波:向安静的水面投一小石子或用小树枝不断地点水,会看到水面上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水纹渐渐向四周传播出去,形成水波。演示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以上两种波都可以叫做机械波。(l)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振源产朝气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绳子端点在手的作用下不停抖动就是振源。介质传播振动的介质,如绳子、水。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1
3、)介质模型:把介质看成由多数个质点弹性连接而成,可以想象为(图1所示)(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由于相邻质点的弹力的作用,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四周的质点振动起来,从而使振动向远处传播。例如:图2表示绳上一列波的形成过程。图中1到18各小点代表绳上的一排质点,质点间有弹力联系着。图中的第一行表示在起先时刻(t=0)各质点的位置,这时全部质点都处在平衡位置。其中第一个质点受到外力作用将起先在垂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设振动周期为T,则其次行表示经过T4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已达到最大位移,正起先向下运动;质点2的振动较质点1落后一些,仍向上运动;质点3更落后一些,此时振动刚传到了质点
4、4。第三行表示经过T2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又回到平衡位置,并接着向下运动,质点4刚到达最大位移处,此时振动传到了质点7。依次推论,第四、五、六行分别表示了经过3T4、T和5T4后的各质点的位置,并分别显示了各个对应时刻全部质点所排列成的波形。3对机械波概念的理解(1)机械波是构成介质的多数质点的一种共同运动形式;(2)当介质发生振动时,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旁边往复运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迁移,机械波向外传播的只是机械振动的形式(演示横波演示器);(3)波是传播能量的一种方式。4波的种类按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可以将波分为两类:横波和纵波。(1)横波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
5、向垂直。波形特点:凸凹相间的水纹(视察横波演示器),又叫起伏波。如图3波形所示。(2)纵波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波形特点:疏密相间的波形,又叫疏密波。如图4波形所示。例:声波是纵波,其中:振源声带;介质空气、固体、液体。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水波既不是横波也不是纵波,叫做水纹波。5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波长定义: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单位:米(m)符号:演示:视察演示仪器,从中可以看出:在横波中波长等于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波长等于相邻两个密部或疏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振动形
6、式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恰好等于一个波长,即在一个周期里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波速定义:波的传播快慢,其大小由介质的性质确定的,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并不相同。单位:米/秒(m/s)符号:v表达式:v=/T(3)频率质点振动的周期又叫做波的周期(T);质点振动的频率又叫做波的频率(f)。波的振动周期和频率只与振源有关,与介质无关。6思索题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关系。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探讨比直线运动困难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学问的进一步延长,也是以后学习
7、其他更困难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须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学问为基础。 从视察生活与试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相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洁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志向模型的科学探讨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状况,相识到须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协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探讨、试验探究、相互沟通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的学问,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沟通,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
8、过生活实例,相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探讨圆周运动是特别必要和非常重要的,激发学习热忱和爱好。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推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相识建立志向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相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看法、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相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探讨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爱好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
9、相互沟通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沟通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敬重同学的见解,擅长与人沟通。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2、课件: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
10、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试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视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相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通过探讨、释疑、活动、沟通等方式,巩固所学学问,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视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协助,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
11、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视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试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试验、动画为线索,注意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探讨、沟通、试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2、流程图说明 情境I录像,演示,设问1 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
12、么状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物体在什么状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情境II视察、对比,设问2 视察、对比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 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 教材解读 “能量”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亲密的联系(功是能量改变多少的度量,做功的过程是能量变更或转化的过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新课程标准将“能量”作为三个内容标准之一,可见它的重要性。本节教材,介绍能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机械能。学习本节课,既要亲密联系前面所学过的运动、重力、弹力等学问,还要留意视察生产、生活中的能量现象。本节内容又是后面学习其它各种形式的能、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
13、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先简洁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动能和势能的存在,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教材还支配了两个试验,让学生通过视察试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并能识别具有动能和势能物体的事例; 2.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娴熟驾驭分类法、限制变量法等详细的探讨方法; 2.通过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培育初步的科学探究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使学生通过学问的探究过程形成探讨探究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在与小组一起探究的过程中,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 重难
14、点处理 重点:(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采纳先摆事例,由学生主动发觉它们各自的特点来进行分类,运用分类法自然地得出动能和势能的定义,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2)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对于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方面,从动能入手,采纳典型的探究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具有求知的欲望,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获得学问的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实力。 难点: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利用最简洁的器材,让学生参加试验操作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 入 课 题 通过给学生观看“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过程还原视频”
15、和图片引出能量的概念。 以重大事务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 播放课件 细致视察,思索。 讲 授 新 课 一、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1课件展示六幅具有动能和势能的事例。 高速行使的列车 拉弯的弓 举高的重锤 流淌的水 形变的跳板 高处的石头 本节课讲授的能量形式较多,所以采纳分类法帮助学生理解各能量之间的差别。 请学生探讨并提出各种分类方案。 沟通小组分类方案: 从运动与静止角度分类: 2将动能和势能进行分类,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5.4动能和势能 通过学生对图片信息的处理,自发地找到动能与势能的不同。 启发引出动能和势能。 学生发觉一类物体是运动的,引出动能;另外一类物体虽然是静止的,但是它们却储存能量
16、,引出势能。 3反馈与沟通:列举生活中具有动能的事例。 刚好的反馈练习可巩固学生对动能、势能定义的理解。 仔细听取学生的回答,对须要说明的赐予说明 探讨回答 二、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1提出探究课题: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从日常生活中发觉动能有大小。 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下落时,木块被推动的远近不同。 视察发觉能量有大小 2猜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利用不同渠道收集动能信息,培育初步的信息收集实力。 让学生依据生活阅历以小组为单位来猜想,并说出理由。 启发:我们是否能将相近的因素进行合并呢? 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质量、高度、速度、重力有关 如:质量和重力合并等,最终得到猜想:质量和速
17、度 3设计试验方案 如选用大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沿斜面滚下击打木块和用同一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击打木块。 使学生在明确的探究目的指导下拟定试验方案,避开学生盲目操作产生消极心理。 提示学生有限制变量的意识。 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器材,如小钢球、木块、斜面等。 4进行试验并收集证据。 分组进行试验,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 巡察指导 独立操作简洁仪器;正确记录试验数据并完成探究报告。 5分析与论证 以试验现象为依据进行推理分析。 让学生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说明。 沟通试验 7反馈练习 巩固练习 展示题目 思索回答 8评估与沟通 从阅历、教训等多角度沟通评估。 参加沟通 参加沟通 布置作业
18、基本作业探究: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提高作业你认为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影响较大?大胆作出猜想并设计试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重力势能教案 沪科版高一物理下册重力势能教案 新课标要求 学问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改变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作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学问的建立过程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视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育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爱好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变更的关系
19、。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 试验视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工具 铁球(大小、质量均不同)两个、透亮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放录像: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从录像中,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生:观看录像,思索问题。 重锤把水泥桩打进地里,说明重锤对水泥桩做了功。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锤可以对水泥桩做功,表明重锤具有能。 总结点评:事实上重锤在下落过程中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对水泥桩做功,把其打入地里。 导入: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定量表示呢?本
20、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1、重力的功 师:投影教材上的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重力作功”部分。一边阅读,一边在练习本上把推导过程写出来。 通过推导重力在这几种不怜悯况下做的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阅读教材,推导三种状况下重力做的功。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培育学生探求学问的欲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师: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 生:仔细思索,分组探讨,选出代表回答。 师:倾听学生回答,点评。 结论: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重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WG=mgh1mgh2。可见,物体的重力mg与它所在位置的高度h
21、的乘积“mgh”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物理量。 2、对重力势能的学习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重力势能”一段,提出问题 怎样定量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能否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重力势能的变更和重力作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生:阅读教材,仔细思索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列举实例。 点评:通过学生阅读,培育学生的阅读理解实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通过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培育学生视察生活、酷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师: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 假如学生列举实力有困难,老师可以给与指导和帮助,比如录像中打桩机的例子等。也可以设计演示
22、试验。如下: 【演示】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铁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视察铁球落入的深度. 【演示】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视察它们落入沙子中的深度. 学生叙述试验现象: 1.当铁球质量肯定时,释放点越高,铁球落入沙子中越深; 2.当释放高度肯定时,铁球质量越大,铁球落入沙子中越深. 试验现象说明: 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投影阅读思索题: 1.为什么说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2.什么是参考平面?参考平面的选取是唯一确定的吗? 3.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否相
23、同?是否会影响有关重力势能问题的探讨? 4.假如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上方,重力势能取什么值?表示什么含义? 5.假如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下方,重力势能取什么值?表示什么含义? 6.为什么说“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师: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 1.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个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参考平面.参考平面选取不同,重力势能的数值就不同。可见,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探讨问题的便利而定,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考平面. 2.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但并不影响探讨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因为在有关的问题中,有确
24、定意义的是重力势能的差值,这个差值并不因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而有所不同. 3.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高度是正值,重力势能也是正值,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大. 4.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高度是负值,物体具有负的重力势能,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少。 5.重力势能根重力有关,而重力是地球施加给物体的,没有地球,也就谈不上重力势能。可见,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这个系统共有的。 点评:培育学生阅读理解实力和语言概括实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师: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
25、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生:仔细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育学生概括总结实力。 老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依次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学问框架。 (四)实例探究 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例1】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肯定不会对别的物体做功 B.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肯定等于零 C.在不同高度将某一物体抛出,落地时重力势能相等 D.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并不影响探讨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 答案
26、:CD. 关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例2】如图所示转载中学物理(必修二)课时教案-7.4wbr重力势能,桌面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0,则小球落到地面前瞬间的重力势能为 A.mgh B.mgH C.mg(h+H) D.-mgh 【思路】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参考平面而言的,参考平面选择不同,物体的高度不同,重力势能的大小则不同. 解:据题意知已选定桌面为参考平面,则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高度为H,小球在桌面的高度为零,小球在地面时的高度为h,所以小球落到地面时,它的重力势能为Ep=-mgh. 答案:D 重力做功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例3】
27、转载中学物理(必修二)课时教案-7.4wbr重力势能一物体从A点沿粗糙面AB与光滑面AC分别滑到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与C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AB面重力做功多 B.沿两个面重力做的功相同 C.沿AB面重力势能削减多 D.沿两个面削减的重力势能相同 答案:BD. 综合应用 【例4】起重机以g/4的加速度将质量为m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上升度h,则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的重力势能改变了多少. 解:由题意可知起重机的加速度a=g/4,物体上上升度h, 据牛顿其次定律得mg-F=ma所以F=mg-ma=mg-mg/4=3mg/4 方向竖直向上. 所
28、以拉力做功WF=Fhcos0=3mgh/4 重力做功WG=mghcos180=-mgh 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mgh 又因为WG=Ep1-Ep2=-mgh WG0,Ep1Ep2 即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五)作业布置 书面完成“问题与练习”中14题。 板书设计 4重力势能 一、重力的功与重力做功有关的因素:重力的大小和下落的高度大小与物体的路径无关 二、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的重力和所处高度的乘积 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1重力势能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2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第22页 共22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