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最新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最新7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最新7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觉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白话文的我细心为您带来了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最新7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篇一: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 篇一“分数的初步相识”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一些整数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相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分数概念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
2、难,不简单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学问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相识几分之一”。而相识几分之一是相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时的教学是笔者在这次去希望小学上的内容。新课起先,我是从旧学问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学问与新学问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相识”必需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起先,我先让学生回答把8个苹果和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装几个?把8个苹果、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我出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个盘子里可以装多少
3、个?”学生就回答半个苹果,老师就问:半个苹果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得到的一份就是半个苹果,那这半个苹果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在学生揣测不定的过程中,我就告知他们用一个新挚友来表示“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新内容),并出示课题。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同桌同学相互合作),然后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我巡察一周,发觉大多数同学会平均分成四份,但不能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接着我就指导学生操作,又把几个同学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再让学生进行修改自己的作业。通过这样的操作练习,学生能更加理解对折两次表
4、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相识推向深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几种类型正确折法,依据黑板上学生的操作练习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探讨。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态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假如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接着我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拆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八分之一,让学生看着四张长方形纸上的阴影部分
5、来说说这四个分数的大小,学生很简单说出12131418,同时再帮助学生理解,我就说同样大小的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小红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小明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小刚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小英吃其中的一份,小红吃得最多,因为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吃到的一份就多,反之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吃到的一份就少。篇二: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 篇二分数的学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相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肯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驾驭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充分
6、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相识,先从1/2,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充分感知1/2,再推断能不能用1/2来表示,在学生充分建立1/2的表象基础上再来估一估1/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再折出长方形的1/4,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再折出1/8。1/16等。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终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几分之一,然后让他来介绍自己的分数。让学生自己评析,说说理由,平均分成的数做分母,取的份数做分子。特殊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
7、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队报版块用哪个分数表示,再来比较1/2和1/4、1/8大,学生直观的相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学问。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引导,希望学生能够开心的学习让学生看生活中的图片,并找其中的分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其实离自己很近。练习分看图写分数,看分数涂一涂,推断三个基本联系,很好的巩固了分数的意义,最终的拓展题,不仅巩固了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下节课的几分之几的学习和分数的大小比较作了很好的铺垫。篇三: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 篇三相识几分之一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
8、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93页内容。这节课也是本人在这学期执教的教研公开课。集体备课和多次试教,让我在收获中成长。现将执教中的反思作简洁的文字记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学问原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非常贴近孩子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分月饼。(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挚友,每人分得多少?(2)把2条香蕉平均分给2个小挚友,每人分得多少
9、?师:刚才我们都是怎样分的?师:什么是平均分呀?(3)现在只有1个月饼,也要平均分给2个小挚友,每人分得多少呢?生:半个。师:每人分到的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大家在数学作业纸上表示表示吧。师:能不能也用一个数来表示呢?师:你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数吗?(分数)师:看来要表示一个月饼的一半,已经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了,须要用新的数,什么呀?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相识分数。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验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须要,产生了主动探究的情感。2、
10、做数学,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和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注意为学生创建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干脆的感官相识。本节课我支配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相识1/2时,学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支配了一个用各种图形来折出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相识。知道不同的物体但可以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在相识1/4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用同样一张正方形纸折出1/4,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11、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相同的分数,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同一个图形,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并初步感知分数的大小。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中发觉,在发觉中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觉,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建力,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楚显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详细化,进而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3、自主探究,发觉规律。本课没有停留在学问的传授上,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创建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利用各种形态的纸片自由地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用分数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一。师:
12、刚才我们相识了1/2和1/4,你能用手中的图形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吗?我们小组合作,来看看活动建议。活动建议:用阴影表示出手中图形的几分之一。(每组的几名同学表示的要各不相同)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比较阴影部分表示分数的大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发觉1/2与1/4,1/3与1/4比较大小的规律: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像这样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学生的印象会比较深刻。在这一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小组合作应当是在这节课里的亮点。我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动身,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折一折、涂一涂,相互沟通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让
13、他们觉得分数这个内容没有那么枯燥,但是有个小缺憾,就是在每次的小组活动结束以后,我没有反馈,我应当请小组的成员发言,让小组的成员来汇报结果,说一说刚才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折?这样学生再来说分数的意义就简单一些。联系生活实际还不够。我出示的关于几分之一的例子不多,并且学生也没有感受到身边还有哪些几分之一,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假如学生感觉不到几分之一与生活的联系,那么他对几分之一的相识就不会太深刻,不久就会遗忘。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放在其次课时讲比较好。这节课就相识几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能写,然后在拓展延长,再联系生活,整节课就把重点放在几分之一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上,效果
14、可能会更好一点。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索,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篇四: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 篇四课后反思:一、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了好玩的问题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阅历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我利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了他们原有的阅历,学生学起来亲切、好玩、易懂。二、加强了动手操作,降低了认知难度。分数的学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相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肯定的困难。而加强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驾驭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两次折纸让
15、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了一个直观的相识,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三、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实际运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注意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搜寻素材,如: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实力。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备,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许多的缺憾,有的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比如在“估一估”这个教学环节的最终没有引申到“平均分成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再如,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简洁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索,才能上出真正平实、有效、精彩的数学课。点评我校耿老师的课:对于
16、分数的初步相识这个课题,信任各位老师都很熟识,但也是我们教学中值得深思的一节课,自己的课感觉上的还比较胜利,但听了同年级耿老师的课,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全课一挥而就,在嬉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巩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我的课相比较,她的课主要体现在: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主旨,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的培育。详细体现在以下几点:(1)自主探究,着眼一个“探”字。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剧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已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一半时,让学生尝试着想方法用一个符号或其他方式去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
17、、全面地参加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2)奇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老师要擅长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没有怀疑处生怀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粘,使他们动脑筋,感爱好,从而主动主动地学习。例如,当相识了1/2后,老师引导学生思索:除了能折出这个图形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当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意义后,再一次引寻学生思索:在这个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再多涂上几份颜色,又能创建出一个几分之几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爱好,使他们主动主动地去探究。(3)实践实力,突出一个“动”字。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心情高涨的状况下,主动主动地获得学问。活动中,学生不
18、单单是在动口、动脑、动手,更重要的是通过“动”了解学问的形成过程,另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学问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2、创建性地运用教材。如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来引出新课,在教学完1/2的意义后,对1/4的教学进行了改动,干脆让学生利用1/2的阅历,自已动手创建出一个几分之几,这比教材的编排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建性。篇五: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 篇五分数的初步相识是学生学习分数的起先,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又是学生相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它为我们今后学习小数的相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与不足: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
19、基础和生活阅历动身。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节课一起先借助主题图创设既丰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分食物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当一个月饼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在熟识的平均分情境中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初步感悟分数的含义。2、注意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学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数学学问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
20、对学生的建构有着主动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我为学生供应了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活动中感知、体验、深化相识、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3、从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为依托,理解分数的概念。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能建立在对直观形象的感知上。因此,我采纳了“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折出正方形纸的并涂色”、“看到图片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等形式的练习,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把抽象的分数与详细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4、存在的不足。教学中对学生语言的训练不到位,部分学生还不能用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出几分之一的意义
21、,应激励学生多说,在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篇六: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 篇六分数的学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相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肯定的困难。这节课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动身,尝试解决这个难题。首先,利用现有对整数的相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平均分”概念,然后,从对1个“整体”进行等分,多等分,从而相识分数。详细的教程设计是从简洁易懂的故事讲起:两只猴子平均分三棵桃树上的桃子,第一颗有4个桃子,其次棵有2个桃子,第三棵有1个桃子,自然过渡到1/2。然后是折纸、填涂嬉戏,使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有初步认知。最终是从日常的、活生生的例子中
22、,让学生看到分数的“影子”。其次,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才智是从动手起先的,只有亲自经验艰辛的探究实践活动,才能使大脑变得更加聪慧,更有创建活动。”儿童具有新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具有探究的天性,在本课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我让学生自己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主动探究,再通过沟通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学生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2,进一步相识了1/2,丰富了1/2的表象,为后面接着相识其它分数供应了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1/4相识的简洁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老师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四分之一
23、。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长到这部分学问很轻松。在分辨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分辨。最终,在巩固延长教学内容,引用大量实际生活例子,不仅让学生轻松地相识了分数,而且通过直观的体验,课中的思索,课后的视察,学生还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部分思索深刻的同学也体会到数学作为一门不断进步的科学的真正含义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又发觉问题再解决问题因此在以后人生道路上面临问题时,就会像今日两只猴子分一个桃子一样,想到比困难更多的方法。建议:(一)寓教于乐,在进行巩固练习这一个环节,其实形式可以多样;例如:闯关嬉戏,夺星能手等,一环扣一环,从浅到深,既能吸引学生的爱好
24、,又能提高学生的精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结束。(二)对学生回答和评价要赐予充分的确定。在这两三课里老师对学生精彩的回答太简洁了,不是掌声激励,就是一句简洁的赞扬。这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老师还要采纳多样化的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赐予充分的确定。例如:尝试让学生来评价,或者小礼物嘉奖等等。篇七: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 篇七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之后,又一关于数的新的领域。分数的初步相识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相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学习奠定基础。我执教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激发爱好本节课,我采纳的是分东
25、西的情景。4个苹果、2瓶饮料能平均分,那1个蛋糕能不能平均分,经验了一系列数的改变,引入问题。在分蛋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验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学生在分蛋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须要,产生了专心探究的情感。学生明白分数的好处,并能用语言精确的表述是比较困难的。真正的明白就是内化为语言。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留意听,我有意这样问:“听清晰了吧?(清晰了)明白了吧?(明白了)说谎了吧?(学生一愣说没有)”此时学生并不能精确描述,我再来总结时,学生留意力已经由听转变为如何去说。在那里也有问题:虽然我一再强调平均分,但部分学生的印象仍旧不深
26、刻,如出现一个反例,学生的记忆或许会更深刻,平均分或许会驾驭的更扎实些。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体会好处这节课,我注意为学生创建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好处,使学生获得干脆的感官相识。本节课我支配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相识1/2时,学生透过分蛋糕初步感知了1/2的好处后,我支配了一个找长方形的1/2,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相识。同样一张长方形纸,学生的折法不一样,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2也不一样,透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尽管折法不一样,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在这一环节中有一个问题,就
27、是斜着折长方形,是不是平均分,每份是不是长方形的1/2,学生并没有出来,而是老师折的并展示的,在那里我问学生:是不是平均分?有不一样看法吗?都同意吗?学生都给于确定回答。当学生都认为是的状况下,还有没有必要再裁再演示进行验证值得商榷。其次次动手操作是用不一样图形折出心中的几分之一,并用比较精确的语言描述过程。透过两次动手操作,经验手脑并用的过程,建立起清楚显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详细化,进而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潜质,数学语言表达潜质。三、容量较大、难度较高本堂课的教学资料包涵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和简洁分数的比较。涉及的资料比较多,容量比较大。这几部分资料,我是这样定位的:几分之一
28、是重点资料,几分之几是拓展延长,简洁分数的比较是拔高检验。三部分资料围绕分数的好处进行开展。在教授的过程中,对语言也提出了要求,培育学生能够用比较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分数的好处。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与缺憾。1、资料偏多,有些冗长。教学几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显得有些拖沓?2、细微环节之处,有些粗糙。语言不够精确,有点啰嗦。讲解并描述几分之几所设计的长方形,也没有能物尽其用。3、老师掌控过严,气氛压抑。过于时时关注学生,是否会给学生造成压力,有碍于他们的自我表现,值得思索。课前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致使师生之间的协作不太默契。4、学生思维没有打开。数学课堂就应激荡着才智,有欢乐有欢乐,有正确有错误,在辨析中成长,在纠错中前进。我感觉本节课学生表现的虽然很稳,但气氛还不够活跃,反映的也比较迟钝,在情感体验中没有一种学习后的愉悦心情。这也是我教学目标没有到达的一处。讲完以后,感觉挺压抑,很多问题仍停留在脑海里没有解决。如,学生的思维为什么没有完全打开?为什么在名师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是兴奋的,而在我的课堂里学生却没有把全部留意力投入其中反被环境吸引了部分留意力?是课的问题,还是老师自身素养的问题或是教学潜质的问题?或许是自己数学修养不够,站的高度比较低,因此看不到问题所在。以后我将加倍发奋,专心反思、专心评课、反复探讨,以期望能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