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doc

上传人:Wo****W 文档编号:6313345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库(分学期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试卷号码: 2507;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其他:资料整理于2021年9月28日,收集了2021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简述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 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 (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 (3)教师要为

2、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12.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 (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13.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 (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 (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14.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 (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 (3)动作与音乐气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 (4)动作简单原

3、则。 15.简述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解歌唱时重复句的“回声”状态; (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的同时,模仿老师的发声; (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活动辨认重复句、贼答句。 20_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简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 答:(1)曲式分析p ,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 (2)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2.简述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 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13.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 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

4、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14.简述选择主副歌歌曲的标准与学习主副歌歌曲的方式。 答:标准:两段音乐的性质要有一定的对比性,而且比较适合用对比性的身体动作去表达。 方式:有身体动作式(歌词包含动作动词的歌曲)、故事表演式(讲故事、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情境表演式(劳动情境、催眠情境、探究情境等)、歌词朗诵式(具有节奏难度的歌曲往往采用)等。 15.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 (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 (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20_年1月试题及答案

5、11.简述舞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不同的摇摆与舞步表达不同风格的舞曲; (2)能在不同的队形中跳集体舞; (3)把身体动作的节奏感迁移到打击乐演奏中去。 12.简述曲式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理解主副歌的前提下,分辨不同情绪或风格的两段乐曲; (2)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去表现不同的段落; (3)用不同的节奏型与乐器去表现不同的段落。 13.简述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 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14.简述多声部歌唱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模仿教师歌唱的过程中学习多声部合作歌

6、唱; (2)在歌唱自己声部时能够听到其它声部的声音。 15.简述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 (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20_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简述打击乐多声部经验获得机制。 答:(1)意识到自己演奏的声音与其他小朋友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2)意识到身体打击的层次。 12.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 答:(1)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 (2)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13.简述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

7、解歌唱时重复句的“回声”状态; (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的同时,模仿老师的发声; (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舒作活动辨认重复句、喊答句。 14.简述摇篮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以教师为榜样进行身体摇摆与演唱为感知制作方式; (2)独立地进行身体摇摆与演唱为理解制作方式。 15.简述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 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 (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 (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20_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简述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

8、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 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 第三,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12.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 (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13.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14.简述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 答:(1)缺乏歌唱练习; (2)害羞;

9、 (3)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 (4)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 (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因。 15.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 (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 (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20_年6月试题及答案 11.简述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 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

10、物、人物了。 12.简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13.简述选择主副歌歌曲的标准与学习主副歌歌曲的方式。 答:标准:两段音乐的性质要有一定的对比性,而且比较适合用对比性的身体动作去表达。 方式:有身体动作式(歌词包含动作动词的歌曲)、故事表演式(讲故事、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情境表演式(劳动情境、催眠情境、探究情境等)、歌词朗诵式(具有节奏难度的歌曲往往采用)等。 14.简述多声部歌唱经验

11、的获得机制。 答:(1)在模仿教师歌唱的过程中学习多声部合作歌唱; (2)在歌唱自己声部时能够听到其它声部的声音。 15.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 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20_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简述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 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 第三,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1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 答:(1)曲式分析p ,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

12、主题; (2)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3.简述器乐曲动作意象的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 (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 (3)带有舞蹈意味的元情节的动作意象。 14.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 (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 (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15.简述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 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元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20_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简述

13、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 (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 (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12.简述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 答:掌握歌词阶段; 掌握节奏阶段; 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 初具调性感阶段。 13.简述为什么能获得音乐经验的音乐学习是儿童的感知、感受、制作系统交互作用形成 合力的一种学习。 答:没有感受与制作参与的音乐学习儿童是不会喜欢的,同样没有对音乐形式样式的感知为内核的感受与制作,看上去儿童热热闹闹地在学音乐,实际上没有后续效果。 14.简述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 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

14、活动; (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15.简述幼儿对歌曲与器乐曲节奏型提炼的四种方式。 答:(1)对音符单一的旋律直接提炼节奏型; (2)对重拍特征明显的旋律提炼重拍节奏型; (3)对拍子突显的旋律提炼拍子节奏型; (4)提炼重拍或拍子,但在长音处保留长音的时值。 20_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简述多声部歌唱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模仿教师歌唱的过程中学习多声部合作歌唱; (2)在歌唱自己声部时能够听到其它声部的声音。 12.简述集体舞教学的三个不同阶段。 答:(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 (2)幼儿边做动作边合音乐的尝试阶段; (3)完整舞蹈阶段。 13.简述学前儿

15、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 答:(1)曲式分析p ,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 (2)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4.简述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 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 (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 (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15.简述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 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20_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

16、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1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 (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 (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13.简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 答:(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 (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除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 (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

17、音上又保留了节奏。 (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 14.简述多声部歌唱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模仿教师歌唱的过程中学习多声部合作歌唱; (2)在歌唱自己声部时能够听到其它声部的声音。 15.简述舞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不同的摇摆与舞步表达不同风格的舞曲; (2)能在不同的队形中跳集体舞; (3)把身体动作的节奏感迁移到打击乐演奏中去。 20_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简述为什么能获得音乐经验的音乐学习是儿童的感知、感受、制作系统交互作用形成合力的一种学习。 答:没有感受与制作参与的音乐学习儿童是不会喜欢的,同样没有对音乐形式样式的感知为内核的感受与制作,看上去儿童热热闹闹地

18、在学音乐,实际上没有后续效果。 12.简述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 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 (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13.简述节拍和节奏型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节奏型)。 (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节奏)的理解。 (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节奏)的理解。 14.简述打击乐多声部经验获得机制。 答:(1)意识到自己演奏的声音与其他小朋友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2)意识到身体打击的层次。 15.简述摇篮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以教师为榜样进行身体

19、播摆与演唱为感知制作方式; (2)独立地进行身体摇摆与演唱为理解制作方式。 20_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简述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 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 (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 (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 12.简述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 答:(1)缺乏歌唱练习; (2)害羞; (3)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 (4)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 (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

20、因。 13.简述动作意象的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 (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 (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4)集体舞动作意象。 14.简述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 (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15.简述曲式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理解主副歌的前提下,分辨不同情绪或风格的两段乐曲; (2)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去表现不同的段落; (3)用不同的节奏型与乐器去表现不同的段落。 20_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21、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 (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12.简述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 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 (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 (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13.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 (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 (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 (4)动作简单原则。 14.简述人

22、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 (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 (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15.简述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解歌唱时重复句的“回声”状态; (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的同时,模仿老师的发声; (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活动辨认重复句、喊答句。 20_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简述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 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1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 答:(1)曲式分析p ,旨在捕捉再现

23、内容的音乐主题; (2)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3.简述选择主副歌歌曲的标准与学习主副歌歌曲的方式。 答:标准:两段音乐的性质要有一定的对比性,而且比较适合用对比性的身体动作去表达。 方式:有身体动作式(歌词包含动作动词的歌曲)、故事表演式(讲故事、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情境表演式(劳动情境、催眠情境、探究情境等)、歌词朗诵式(具有节奏难度的歌曲往往采用)等。 14.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 (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 (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15.简述音最表现性的特点。 答:强的音量往往传

24、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20_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简述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 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 第三,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12.简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13.简述器乐

25、曲动作意象的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 (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 (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14.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 (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 (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15.简述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 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20_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 答

26、: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2.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3.简述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 (2)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的加入与退出; (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的表现性。 4.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 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

27、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5.指出“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与意象。 答:原有形象:用梳子梳头发。意象:风“梳”树的“头发”。 20_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 (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 (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 (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

28、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3.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答: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4.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 答:(1)形式规限标准; (2)意象思维标准; (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5.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 (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 (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

29、,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 (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 (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 (4)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 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 (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

30、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 (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 (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 (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 答:(1)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 (2)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 (3)早期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 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 (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3.

31、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 答:(1)形式规限标准; (2)意象思维标准; (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4.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 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5.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 (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 答:(1)掌握歌词阶段; (2)掌握节奏阶段; (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 (4)初具

32、调性感阶段。 2.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 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人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 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 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 (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

33、色; (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5.“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答:节奏型: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前符号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感官原动性,即感知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艺术品的呈现只是作为一般的刺激物,只是起到促进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儿童还不能把艺术品当作审美对象。 2.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 答:(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 (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 (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3.造成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

34、:(1)缺乏歌唱练习; (2)害羞; (3)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 (4)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 (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因。 4.指向拍感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歌词本身要么直接指向身体动作要么充满了身体动作提示,只要把歌曲的身体动作做到位歌曲也就会唱了。 5.简述舞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不同的摇摆与舞步表达不同风格的舞曲; (2)能在不同的队形中跳集体舞; (3)把身体动作的节奏感迁移到打击乐演奏中去口。 2021年

35、7月试题及答案 1.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有哪些?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2.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什么? 答:(1)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 (2)对歌曲与乐器中典型节奏型提炼的演奏; (3)多声部演奏。 3.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维度各是什么? 答: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 三个目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4.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

36、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 (2)动作诊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 (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 (4)动作简单原则。 5.简述曲式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理解主副歌的前提下,分辨不同情绪或风格的两段乐曲; (2)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去表现不同的段落; (3)用不同的节奏型与乐器去表现不同的段落。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什么? 答:(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 (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 答:(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 (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音乐创作。

37、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 答: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4.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 答: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5.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 答: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我想拜作者为师啊。很受用的一篇范文,谢谢分享!水准很高!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