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doc

上传人:Wo****W 文档编号:6304257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摘 要: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中国人口数量虽然较以前相比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老年人口数量也十分庞大。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农村老龄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及农村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影响。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并从农业现代化、户籍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关键词】:p :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对策文章编号:1004-7026(20_)01-0038-04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志码:A人

2、口老龄化是是随着死亡率与生育率下降而必然出现的一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同时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间接的加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按照国际通常的看法,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被称为老龄化社会。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养老及其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老年人口的问题,而农村老年人口问题没有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社会保障依然乏力,农民基本是通过家庭养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较城市更为严峻,以农业为主的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更是凸显。1 中国农村老龄人口的现状及原因分析p 1.1 中国农村老龄

3、人口的现状1.1.1 农村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多如表1所示,2021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有1.78千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32;城市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有4.63千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11.47;乡村60岁以及以上人口有9.930万人,占总人口的14.98。2021年,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近1.8亿人,乡村老龄人口近1亿人,约占全国总人数的55.56。结合我国历年来的人口普查,农村人口呈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现象,预测未来2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人口数量还会持续稳定增长。1.1.2 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在第四次人口普查当中,有且只有上海市(8.18)和北京

4、市(7.02)的农村人口超过了全国平均老龄化数值(见图1)。然而到了202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在全国老龄化水平值之上的有上海(10.13)、广西(9.24)、江苏(10.88)、湖北(9.09)、浙江(9.34)、重庆(11.72)、辽宁(10.31)、山东(9.84)、四川(10.95)、湖南(9.77)和安徽(10.23)等11个省市。农村地区的老龄化趋势相对广泛,且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出现。与此同时,从1982年第三次普查到2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持续上升趋势,由1982年占全国老龄化总人数的5,递增到了2021占全国老龄化总人数的10.06,增长幅度较大(见表

5、2)。同时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老龄化增长速度逐年加快,199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系数5.74,比1982年增长了0.74;20_年老龄化系数为7.5,比1990年增长了1.76;2021农村老龄化系数10.06,比20_年增长了2.56。尽管城市与城镇的老龄化速度也在不断增长,从第三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约增长了3,但与农村相比增长仍然较慢。1.1.3 农村老龄人口分布不均衡。基于全国普遍老龄化的情势,各地区的老龄化发展状况也不大一样。从202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乡村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较大的地方有辽宁(10.33)、上海(12.14)、江苏(13.58)、浙江(12.97)

6、、安徽(11.51)、重庆(14.51)、四川(12.26)等11省市,从全国版图上看,农村人口老龄化较快的三个区域构成了一条老龄化带:一是安徽、江浙沪地区、山东等,这是一条构筑于我国东部的老龄化带;二是由辽宁为主构成的农村人口老龄化地区,绵亘在中国的北部;三是由四川、重庆、湖南和广西组成。1.2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1.2.1 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我国在1973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率明显下降。在第二次人口普查的统计资料里,14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总人口比重为40.4。到 1990 年下降到27.6。在第五次普查,这一比重变成了22.89。而到了202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中 0-14

7、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锐减到16.61。几十年之间我国青少年人口比重有23的下降。相伴着青少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的比重也由5.5提升到了8.92。老年人口比重增长了4个百分点。从此可以得出,我国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低生育率导致,其主要原因是于计生政策的实施。生育率的下降对于世界各个国家都有比较大的作用,但此比率下降对于我国所起的作用尤为显著。而计划生育国策制定下的三十年来,生育率快速下降,少儿及其所占比重直线下降。从这个角度看,计划生育加速了老龄化进程。1.2.2 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农村未经工业污染的秀美自然环境,辅以经济发展带来的优良生活质量,加之日益提高的医疗卫生条件,都有助于农村老年人的健康

8、与长寿。生育率在下降,但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延长,2021年农村80岁以上老人都已达到1 195万人。生育率与长寿的此消彼长,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1.2.3 人口迁移率影响。中国农村人口總数在增长,但乡村人口却在减少,这是由于人口流动所造成的。影响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因素有:(1)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大多城市或者城镇对之前的户籍制度做出调整,较多数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加剧了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客观讲,这种迁徙也加快了人口老龄化。(2)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为农村人口基数大,而城市承载力达不到的缘故,在改革开放前城市对户籍的管控是绝对严格的,这也导致了一系列

9、的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经济高速进步、社会结构加快转变,这都势必会形成一股由农村向城市涌动的浪潮。农村人口牵出率高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就会出现“留守老人”的问题,还存在一定情况的“空心村”问题,这都加剧着农村老龄化水平。(3)文化程度影响。在农村青年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文化知识水平差异又影响着老龄化区域差异。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农村朋友的思想眼见都得以开阔。有文化的年轻人不愿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统统进城打工做买卖,农村中青壮劳动力从此流向城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農村劳动力素质愈高就愈容易向外流动,该地区的老龄化就更严重。2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2.1 农村老龄人口养老无着落家庭养老指的是家庭青壮

10、年保障年老成员的生活。它包含了经济保障、生活服务保障与精神慰藉三个方面。现今我国的农村养老方式很分散也很单一。农村家庭养老有三种形式。一是父母与某一户子女生活在一起,其他子女分担赡养费用。二是 “游离式共居”即父母轮流在各子女家中吃住。三是父母独自居住生活,子女提供一系列保障。大多数老人均属于上述的某种养老方式,当然也有一部分住进了养老院。随着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现在农村的家庭养老有了弊端,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逐渐地减弱。其主要原因有:传统养老与现代家庭结构矛盾。传统大家庭的互帮互助关系逐步转变为现在的小型及核心化,这也就使得家庭养老的活力丧失,经济窘迫导致其陷入了困境;

11、人口流动影响老人的照顾。伴随市场经济的推进,第三产业高速成长,外出务工做买卖的青壮年劳力不停增加,人口流动性变大。由于老年人不具有劳动能力与城市用工原则相背离,留守的老人却又很难得到生活保障。由于城乡经济程度的不同,空巢老人在得不到子女帮扶的情况下,不能像城市老人一样凭借发达的商业、服务业等进行自我帮助和照料。敬老爱老观念的消弱,老人的思想需要照顾。孝道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从古至今都稳固着家庭之中的关系。但在经济发展与思想教育的落差,使人们的家庭观念丧失,使传统孝道逐步失去其影响力。这也就很难避免会有着一批不情愿赡养老人的“不肖子孙”。2.2 土地养老杯水车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土地就成

12、了农民安身立命之本,然而零八年经济危机之后通货膨胀影响,土地的经济产出已经难以保证农民的生活,更不用谈及养老。结合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土地根本无法对农民提供有效养老保障。2.3 社会养老作用不显著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着一定地位,它关系到占我国总人口约 70的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又是其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它推动着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处理“三农”问题,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政策。由于现今农村养老基金找不到很好的增值渠道,以及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实施对象范围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健全;农村和城市的医疗保险发展依然具有不小差距,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13、进程迟缓。2.4 农村老龄人口缺乏精神慰藉中华传统美德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尊老敬老。但是我们现在应该醒悟,纵然我国是一个尊老的社会,不能否认工业化信息化带来的思想冲击正在撞击这我们本认为根深蒂固的美德。这主要包括:(1)由于社会发展变化,年轻人与老人之间的思想文化差距拉大,二者缺乏有效交流。(2)农业大国向工大国的转变,让老人的话语权减弱。(3)几代同堂的家庭模式向现代化的核心家庭方式转变,家庭侧重点由尊老改换为抚幼。(4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观念被加剧的人流动冲跨。(5)农村老人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对儿女赡养提出较高要求,这也动摇着养老道德观念。3 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采取的对策3.1 加大三

14、农投入力度,加速农业现代化三农问题的解决出路势必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也是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青壮劳力的减少,正是在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呼唤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技术与农业资本都需要加大投入。第一,要对农村的基建设施加强资金补贴,致力于改变农村风貌,妥善提升农村公共服务。通过对于交通、饮水等方面的投资,使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要求得到满足,加速农村社会事业进步,完备各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渐渐向城市看齐,使农村老龄化得到相适应生产生活条件。第二,要通过解决供需来解决农村劳动力平衡问题。在供给方面,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保障农村劳动力的供给需求。在需求方面,要为土地流转等土地

15、改革方式扫清障碍,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力向农业的投入,缓解劳动力不足对农业的打击。最后,要大力扶植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创业,尤其是事关老年人发挥余热的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以及农村服务业等,使这类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起点。3.2 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助力减缓农村人口老龄化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差距。目前在就业领域城乡二元结构分割比较良好,所以人口就业流动较为容易; 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原因,举家迁徙较少,老年人的流动更少,从而导致农村较城市老龄化程度高。尽管我国户籍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一些地区也取得良好成果,但城乡福利等多方面的差距依然影响人口流动与城镇化。

16、根据国务院20_ 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指导意见,建立城乡共通的户口登记制度,力促流入城镇的农村人口落户安家,有效建设城镇化。这样就有助于举家迁徙的人口流动,使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更为均衡,进而一步一步使农村“青壮年进城、老少留守”的现状改善,这将有利于减缓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3.3 建立建设完备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就现状来讲,覆盖面逐渐增大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农村合作医疗都使得农村居民的社保状况得以改善。但在总体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还要对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尤其是对农村老人加大补贴,例如通过阶梯制补贴、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等方式,向农村老人养老

17、进行政策倾斜。其次,要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调整完善,不仅要达到惠及全民,还要参照经济发展速度来提升养老金数额。再次,要积极完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财政补贴、个人缴费等都能够跟上经济增速的步伐,还要向贫困、高龄等老人倾斜。3.4 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加速城乡社会服务一体化如今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的生产生活服务也必将趋于社会化。加快建设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才能更加良好的适应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推动城镇社会服务向农村延伸,让社会服务一体化伴随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首先,政府出面倡导并鼓励农村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给与政策,资金上的帮助,政府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购买服务等方法以达成

18、老年人免费或者较少费用的享受一些基础服务。其次,推动农村养老机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机构极少,目前除了扶贫工作所推动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很少有社会化的养老机构,政府可以通过补贴以及税收等方式鼓励社会养老机构的创办。同时,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在附近乡镇卫生院规划建立集中照料失能老人的机构。最后,指导家庭继续发挥养老功能。探索家庭养老的新形式,寻找可以是家庭继续发挥养老功能的新政策,例如對于照料老人的家庭成员予以补贴等,进而提高其履行养老职责的积极性。3.5 加强敬老爱老教育,充分利用宣传手段尊老爱幼从古至今都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对于构建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有着积极

19、的意义。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大力宣传敬老爱老教育,征选全国敬老爱老模范等方式,有效推动全社会范围内的正面风气。结束语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我国占绝大多数。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农村经济受到了影响,这不仅限制了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拖累着我国整体发展,因此,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要从国家、社会、家庭三个层面共同入手,缺一不可。正因如此国家和社会才更应该清晰的认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以及农村现行各项制度的不完善性,并积极采取相关解决措施,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而解决由老龄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参考文献】:p :1国家统计局编.国际统计年鉴

20、-20_M.中国统计出版社.2国家统计局编.国际统计年鉴-2021.中国统计出版社3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编.中国人口年鉴G.中国社会科学院.20_4.4郑晓幸主编.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M.四川人民出版社.20_5.5林宝.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影响与应对J.国情研究,20_.36孟艳春.中国养老模式与优化路径探析J.河北学刊,2021,(1).7李中秋.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养老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_.8薛晓华.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D.广州:广东商学院,2021.9胥英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农村养老对策田J.改革与发展,20_,(5).10张丹,张

21、园.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现状分析p J.西北人口,20_,(4)11李文政.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难题J.安徽农业科学.2021.12郭亚南.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多元化的路径选择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_,(6).13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2021,( 3)124.14张俊良,曾祥旭.市场化与协同化目标约束下的养老模式创新以市场人口学为分析p 视角J.人口学刊,2021,(3).15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经济研究参考,D2021.16郭亚南.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多元化的路径选择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_,(6).17董建军.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与社工介入D.济南:山东大学,2021.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