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04104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试卷-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练一、古诗文默写.此夜曲中闻折柳,O1 . ,双袖龙钟泪不干。2 .王维在竹里馆中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O3 .故园东望路漫漫, o. ,百般红紫斗芳菲。4 .王维在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O5 .竹里馆中表达诗人隐居却并不孤独的诗句是,O6 .春夜洛城闻笛中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的诗句是,O9,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 浓的思乡情诗句是,O.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O.逢入京使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O.逢入京使中诗人借故人捎口信表达对家乡亲人无限

2、思念之情的句子是,O.在逢入京使中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的句子是,。10 .晚春中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 珍惜之情的句子是:,O.韩愈晚春一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 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两句是: , o二、古诗文赏析(一)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 .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 幅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图。2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3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描绘“杨花”“漫天作飞雪”的情景。4 .对本诗的理

3、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诗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之情。B.本诗寓理于景,启示人们要珍惜并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C.本诗既表达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索,又具有活泼幽默的情趣。D. “漫天一词写出了杨花榆荚随风飞舞、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二)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 .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2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3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中“暗飞”一词的妙处。4 .前人评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认为其中“折柳”是全诗关键,为什么?5 .下面对诗歌

4、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古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抒发的也正是旅 人伤别之情。B.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夜”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 多多的听众。C. “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拟人,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 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D.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三)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景。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

5、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 你是怎样理解的?4 .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句中“故园”指的是在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家的位置。B. “龙钟”在这里是泪流纵横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 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C.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有矛盾。D.全诗语言平实,出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炼。(四)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 .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2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表达诗人思想

6、感情的词语有哪些?3 .“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 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4 .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5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辆川时期,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者。B.前两句写诗人单独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 啸声。C.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酒眷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 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D.四句诗的用字造语气势磅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

7、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6 .以下诗句中,和本诗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一项为哪一项()A.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A.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参考答案(一).拟人 比喻1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 妍斗艳的美丽景象。2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4. D(二)1 .表达了诗人的思念故乡之情。2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3 . “飞”一词巧妙地把被人吹出来的笛声这一客

8、体变成了自己到处飞扬的主体,仿佛笛声也 知道人的心思,所以专门飞向那些旅居异乡的人的耳中,勾起他们的离愁别绪。4 .用典,“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 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5. A(三)1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 人, 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2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3 .不矛盾。“马上相逢”指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 达了思家的深情。“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

9、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 挂念的信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4. C(四)1 .月夜,诗人单独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 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 的琴上。2 .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 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3 . “独”是单独”的意思,诗人单独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 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 情。4 .例如:赞同。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一,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 即“以声写静”;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 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D5.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