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学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303215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学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学案》教学设计.docx(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学案教学设计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 教材依据 本节课选自一般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鲁科版)必修2其次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其次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 二、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论性较强。在讲解概念时,我采纳让学生依据定义推导出表达式和单位的方法,削减做题时出现不必要错误(例如单位换算的问题呢)。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并不难,难的是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的驾驭。 新课程提倡以“主动参加,乐于探究,沟通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突破这个难点的过程中,我采纳引导启发的形式

2、,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并让他们依据结果找出实例来证明结论的正确性。最终并通过学问的拓展,理清思路,使学生的学问体系更加完整。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的习得,而不仅仅是学问本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构建认知框架,提高学问的应用、迁移实力。本节课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识的化学现象入手,贴近现实生活。真正地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驾驭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对试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性试验,进一步加强视察、分析、总结实力。培育他们思的严谨性。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一步步的引导提问,使学

3、生建立自信,从试验中体验胜利的喜悦。激发学生运用化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爱好和激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假设,验证及运用。 五、试验器材及技术媒体 多媒体 试管、烧杯、滴管、药匙、双氧水、mol/L盐酸溶液、二氧化锰、镁条、 .mol/L盐酸溶液 酒精灯 六、教学方法 讲解法、启发式教学、试验探究法 七、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出新知 【导入】用多媒体展示 溶洞形成,原子弹爆炸的资料 引发学生思索:这些化学改变有何差异? 思索回答:化学反应有的快,有得慢 激发学生爱好 明确目标 自主预

4、习 阅历小结 学习目标: 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2学习试验探讨的方法,能设计完成一些化学试验。 【讲解】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得 快慢的程度化学反应速率 (引出新学问)。 【板书】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削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简洁计算: 【学生小结】得出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的留意事项。 1听学生依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2自主研学,发觉问题 3听讲记录 4阅历总结 1确定学主题学习安排。 2引导学生自学 3引导学生总结 互动沟通 试验探究 提 出 假 设 【讲解】既然化学反应存在快 慢之分,那么,

5、我希望钢铁的 锈蚀慢一点,金属的冶炼快一 点;我希望食品的腐败慢一点 。那么怎样使这些美妙 的愿望实现呢? 思索 回答:学会限制反应速率 引导学生思索 【提出问题】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因素是什么呢? 思索 【讲解】用以下四个现象引发学生思索: 1冬天烧蜂窝煤效果比煤块好 2通常我们把食物存储在冰箱中 3易分解的化学物质通常保存在冷暗处 4生活中和化学试验中还有哪些例子能说明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 【试验设计】学生小组探讨设计试验 沟通探讨 提出假设: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浓度、温度、催化剂、表面积等 展示设计方案并且评价 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

6、机诱导。 试验验证 让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试验内 容见附录)。 引导,并对学生的操作规范做 补充。 分组就浓度,温度,表面积,催化剂进行试验,视察现象,探讨 试验出真知。变演示试验为验证明验。 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通过试验,可以 得出什么结论? 回答: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催化剂能加大反应速率; 培育学生总结,分析的实力,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学以致用】设计问题当堂解决 以互动选题答题的方式增进学生参加 让学生体验胜利 归纳拓展 课堂小结 归纳 【归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1)浓度:是主要因素,浓度 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2)温度:上升温

7、度,反应速 率增大:减低温度,速率减小。 (3)催化剂:加快/减缓反应 速率。 其他因素:反应物的状态,电磁波,溶剂的性质等。 理解并记录 梳理思路 小结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回顾 练习反馈 课后探讨 【练习】1、在N2+3H2=2NH3的反应中,经一段时间后,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0.6molL-1,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45molL-1s-1,则反应所经过的时间为() A0.2sB1.0s C1.5sD2.0s 2、在某反应中,某一反应物B的初始浓度是2.0mol/L,经过2min后,B的浓度为1.6mol/L,则在这2min中,B的反

8、应速率是多少mol/(Ls)? 3、消防队员救火时,开门都很当心,因为门一打开就有可能发生爆炸。这是为什么? 回答 在练习中巩固,使学问内化。 【课后探讨】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钢材产量的约1/3因腐蚀而损失。已知钢铁的腐蚀是一种缓慢氧化。请你调查探讨:人们为了减慢钢铁的腐蚀,实行了哪些措施? 网上寻宝 查找资料 拓宽学生的学问面,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以培育学生自主获得新学问的实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纳多媒体数字化引导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试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洁到困难的科学探究过程。 其主要过程设

9、计为:创设情景、引导发觉、探究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探讨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内化、概括、完善体系实际应用。 本节课主要以情景导入、明确目标老师引导自主预习学生探讨、提出方案试验验证总结结论,构建学问框架当堂训练为主要环节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情景导入: (二)【导入】用多媒体展示溶洞形成,原子弹爆炸的资料引发学生思索:表示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明确学习目标】展示目标 【自主预习】 填写学案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简洁计算: 【学生小结】得出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的留意事项。 :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明确课堂目标 (二)问题引导,构建学问 【设疑】物理课中所学的速率的共同特点 都有一个确定

10、的起点(速率=0) ;都有一个和速率大小相匹配的时间单位; 都有说明体系某种改变的可计量的性质。 【引入】提出问题 (1)怎样推断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 (2)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视察能否推断出一个反应详细比另一个反应快多少吗? 【提出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将学生分组探讨沟通,学生可借助相关书籍和资料, 各个小组给出一套解决化学反应速率量化的方案。 【完善方案,搭建框架】 学生在上一环节的探讨沟通基本学会了如何量化化学反应速率, 不同小组可 能会实行不同的量进行量化, 因此本环节中首先对学生的方案做出中肯评价, 评 价其可行性,然后引导学生评出最佳方案即用物质量浓度改变进行量化的方案, 最

11、终引导学生完成本堂课的学问框架。 【老师板书学问框架】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的浓度 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V = C/ t 3、反应速率的单位:是:mol/(Ls) 或 mol/(Lmin) 或 mol/(Lh)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 3、知道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种因素。 4、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5、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规律

1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的初步学问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本理论。考查的学问点应主要是:有关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推断;确定某种状况是否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表达式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转化率或比较。 从题型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其主要形式有:依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依据给定条件,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 平均速率;理解化学平衡特征的含义,确定某种状况下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应用有关原理解决模拟的实际生产问题;(5)平衡移动原理在各类平衡中的应用;依据条件确定可逆反应中某一物质的转化率、平衡常数、消耗量、气体

13、体积改变等。 从考题难度分析,历年高考题中,本单元的考题中基础题、中档题、难题都有出现。因为高考中有几年出现了这方面的难题,所以各种复习资料中高难度的练习题较多。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这部分内容试题应较基础,复习时应多关注生产实际,注意基础学问的驾驭。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反应物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溶液)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因此,必需指明详细物质)。但各种物质表示的速

14、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适用于气体反应或溶液中的反应; (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适用于气体参与的反应;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试验测得,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每上升10,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加原来的2-4倍,阅历公式: ; (4)运用催化剂,使原来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分步进行(本身参加了反应,但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从而大幅度变更了化学反应速率。 (5)此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15、 3.浓度和压强的变更仅仅变更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温度的变更和催化剂的存在却能变更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数。 二、化学平衡建立及外界条件化学平衡的影响。 1.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肯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化学平衡探讨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究竟,即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生成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反应物)。 (2)“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化学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接着进行。 (3)“等”:指反应体系中的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16、对于不同种物质而言,速率不肯定相等。 (4)“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转化率等不随时间改变而变更。 (5)“变”:变更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平衡发生移动。 (6)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记是化学平衡状态特征的详细体现。 2.平衡移动原理:假如变更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变更的方向移动。它是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影响的概括和总结,只适用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未处于平衡状态的体系不能用此原理分析,但它也适用于其他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

17、平衡和水解平衡等。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增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 三、反应的焓变和熵变 1、反应焓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 2、熵:描述体系滋乱度的物理理 单位:J.mol-1 .k-1 符号S 影响熵的因素: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熵不同同一物质,聚集状态不同熵不同S(g)S(l)S(s) 反应的熵变(S):S=S反应产物-S反应物 T、P肯定,反应焓变和熵变共同影响反应方向,反应方向判据:H-T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削减或者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化学反

18、应速率。单位:mol/L?s ;mol/L?min ;mol/L?h等。 对于任一化学反应:aA +bB=cC +dD可用(A)、(B)、(C)、(D)表示其速率,则有(A):(B):(C):(D)= a:b:c:d,即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还可等于其学其浓度改变之比或物质的量改变之比)。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性质是反应速率大小的确定因素。 外因:主要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2)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上升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一般来说,温度每上升10,反应速率增大为原来

19、的24倍。 (3)压强: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对于有气体物质参与的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加快。 (4)催化剂:运用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未特殊指明时,均指正催化剂。 4.活化能:对基元反应而言,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一般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叫该反应的活化能(用Ea表示,其单位为kJ/mol)。活化能越大,反应越难进行。 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进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链条思维:活化能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 外因 单位体积内 有效碰撞次数 化学反应速率 分子总数 活化分子数 活化分子百分数 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

20、加 增加 不变 增加 加快 增大压强 增加 增加 不变 增加 加快 上升温度 不变 增加 增大 增加 加快 运用催化剂 不变 增加 增大 增加 加快 【例1】(2022福建卷,12) 化合物Bilirubin在肯定波长的光照耀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尝试随反应时间改变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想反应16 min 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A 2.5 和2.0 B 2.5 和2.5 C 3.0 和3.0 D 3.0 和3.0 解析:本题考察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第8秒与第4秒时反应物浓度差C为10 , 为4秒,所以在48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5 ,可以解除CD两个答案;图中

21、从0 起先到8 反应物浓度减低了4倍,依据这一幅度,可以推想从第8 到第16分也降低4倍,即由10 降低到2.5 ,因此推想第16 反应物的浓度为2.5 ,所以可以解除A而选B 答案:B 【例2】(2022全国卷1,27) (15分)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试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 、 及 。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改变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比较,和分别仅变更一种反应条件。所变更的条件和推断的理由是: _; _; (2)试验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试验平衡时C的浓度为_; (3)该反应的 _ _0,推断其理由是_;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

22、反应速度率: 试验: =_; 试验: =_。 【解析】(1)运用了(正)催化剂;理由:因为从图像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相同,即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比所须要的时间短,明显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可知是加入(正)催化剂;上升温度;理由:因为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行能是变更压强引起速率的变更,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故不行能是变更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再由于和相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平衡时浓度更小,故不行能是改用催化剂,而只能是上升温度来影响反应速率的 (2)不妨令溶液为1L,则中达平衡时A转化了0.04mol,由反应计量数可知B转化了0.08mol,所以B转化

23、率为 ;同样在中A转化了0.06mol,则生成C为0.06mol,体积不变,即平衡时C(c)=0.06mol/L (3) 0;理由:由和进行对比可知上升温度后A的平衡浓度减小,即A的转化率上升,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升温是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0 (4)从图上读数,进行到4.0min时,试验的A的浓度为:0.072mol/L,则C(A)=0.10-0.072=0.028mol/L, , =2 =0.014mol(L?min)-1;进行到4.0mi试验的A的浓度为:0.064mol/L:C(A,) =0.10-0.064=0.036mol/L, , = =0.0089mol(L

24、?min)-1 【答案】(1)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温度上升;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 (2)40%(或0.4);0.06mol/L;(3);上升温度向正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4)0.014mol(L?min)-1;0.008mol(L?min)-1 【命题意图】考查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部分,一些详细考点是:易通过图像分析比较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详细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平衡浓度的计算, 的推断;以及计算实力,分析实力,视察实力和文字表述实力等的全方位考查。 【点评】

25、本题所涉及的化学学问特别基础,但是实力要求特别高,视察和分析不到位,就不能精确的表述和计算,要想此题得满分必需特别优秀才行!此题与2022年全国卷II理综第27题,及安微卷理 综第28题都极为相像,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对考生不生疏!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方向及判据 1.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 (1)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氢氧化亚铁的水溶液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的反应是自发的,其H(298K)=-444.3kJ?mol1 (2)部分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如NH4HCO3(s)+CH3COOH(aq)=CH3COONH4(aq)+CO2(g)+H2O(l),其H(298K)= +3

26、7.30kJ?mol1。 (3)有一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较高温度下则能自发进行。如碳酸钙的分解。 因此,反应焓变不是确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依据。 2.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描述大量粒子混乱度的物理量,符号为S,单位J?mol1?K1,熵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 (2)化学反应的熵变(S):反应产物的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 (3)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多数熵增加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均可自发进行。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熵变都是正值,为熵增加反应。 有些熵增加的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则可自发进行。如碳酸钙的分解。 个别熵削减的反应,在

27、肯定条件下也可自发进行。如铝热反应的S= 133.8 J?mol1?K1,在点燃的条件下即可自发进行。 4.焓变和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四象限法”推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在二维平面内建立坐标系,第象限的符号为“+、+”,第象限的符号为“+、”,第象限的符号为“、”,第象限的符号为“、+”。借肋于数学坐标系四个象限的符号,联系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可以从热力学的角度快速推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在温度、压强肯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的判据为: HTS 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反应放热和熵增加都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该判据指出的是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 1.

28、第象限符号为“+、+”(S0、H0)时化学反应的方向高温下反应自发进行 【例1】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为:CaCO3(s)=CaO(s) +CO2(g) 其H(298K)=178.2kJ?mol1,S(298K)= 169.6J?mol1?K1 试依据以上数据推断该反应在常温下是否自发进行?其分解温度是多少? 【解析】 HTS=178.2kJ?mol1298K103169.6kJ?mol1?K1 =128kJ?mol10 298K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即常温下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由于该反应是吸热的熵增加反应,上升温度可使HTSH/S =178.2kJ?mol1/103169.6kJ?mol1?K1

29、=1051K,即温度高于778时反应可自发进行。 2.第象限符号为“+、”(S0、H 【例2】已知双氧水、水在298K、100kPa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数据如下: 物 质 fH /kJ?mol1 H2O(l) 258.8 H2O2(l) 191.2 O2(g) 0 (1)试由以上数据计算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的热效应。 (2)若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液态水和氧气时,其S=57.16J?mol1?K1 试推断该反应在常温下能否自发进行。若温度达到2000K时,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解析】 (1)依据H =H(产物)H(反应物)得,H =2(258.8kJ?mol1)+02(191.2kJ?mol1)

30、=135.2kJ?mol1。 (2)在298K时,HTS=135.2kJ?mol1-(298K10357.16kJ?mol1?K1) =152.23 kJ?mol1 该反应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 温度达到2000K,且假定焓变和熵变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HTS=135.2kJ?mol1-(2000K10357.16kJ?mol1?K1)=249.52kJ?mol1 故S0、H 3.第象限符号为“、”(S 【例3】常温下氢氧化亚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及水有可能发生反应,即: 4Fe(OH)2(s)+2H2O(l)+O2(g)=4Fe(OH)3(s),已知该反应在298K时的H= 444.3 kJ?mol1

31、,S=280.1 J?mol1?K1 试问该反应在常温下是否自发进行? 【解析】 依据HTS=444.3 kJ?mol1298K10-3(280.1 kJ?mol1?K1)= 360.83 kJ?mol1 由于焓变和熵变的作用相反,且二者相差悬殊,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确定性作用,故反应可自发进行。 假定温度达到2000K,则HTS=444.3 kJ?mol12000K10-3(280.1 kJ?mol1?K1)=115.9 kJ?mol10,反应不能自发行。即高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4.第象限符号为“、+”(S0)时化学反应的方向全部温度下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例4】CO(g)=C(s,石墨)

32、+1/2O2(g),其H=110.5 kJ?mol1S=89.36J?mol1?K1,试推断该反应在298K和2000K时反应是否自发进行? 【解析】 298K时,HTS=110.5 kJ?mol1298K103(89.36kJ?mol1?K1) =137.13 kJ?mol10,故298K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2000K时,HTS=110.5 kJ?mol12000K103(89.36kJ?mol1?K1) =289.22 kJ?mol10,故2000K时,反应也不能自发进行。 事实上,S0时,仅从符号上进行分析,无论温度如何改变,恒有HTS0,故化学反应的方向全部温度下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33、 从以上四个象限的状况来看,交叉象限的状况相反相成,第象限(高温下反应自发进行)和第象限(低温下反应自发进行)相反相成,第象限(全部温度下均可自发进行)和第象限(全部温度下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相反相成。分析化学反应的方向的热力学判据是HTS 第3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1.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在可逆反应中运用“ ”。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在肯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肯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特征: 逆:化学平衡探讨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V(

34、正)=V(逆)0 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虽然V(正)=V(逆),但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肯定。 变:外界条件变更,平衡也随之变更。 3.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对于肯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aA+bB cC+dD),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的乘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乘幂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记作Kc,称为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 (2)数学表达式: 假如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将由各物质平衡分压算得的平衡常数称为压强平衡常数。即 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均称为化学平衡常数。 (3)意义:平衡常数的大小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

35、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4)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无关。 4.平衡转化率:对于可逆反应aA+bB cC+dD,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可以表示为: (A)=(c0(A)- A)/c0(A)100% 5.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化学平衡移动:肯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反应条件变更,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随之发生变更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一个平衡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移动。 (2)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变更温度: 上升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变更浓度: 若Qc 若QcKc,化学

36、平衡逆向(向左)移动。 变更压强: 若Qp 若QpKp,化学平衡逆向(向左)移动。 (3)勒夏特列原理:在封闭体系中,假如只变更平衡体系中的一个条件时,平衡将向减弱这个条件变更的方向移动。 【例1】(2022天津卷,10) (14分)二甲醚是一 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请回答下列问题: 煤的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Na2CO3溶液汲取,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2H2(g) + CO(g) CH3OH(g)

37、;H = -90.8 kJ?mol-1 2CH3OH(g) CH3OCH3(g) + H2O(g);H= -23.5 kJ?mol-1 CO(g) + H2O(g) CO2(g) + H2(g);H= -41.3 kJ?mol-1 总反应:3H2(g) + 3CO(g) CH3OCH3(g ) + CO2 (g)的H= _; 肯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实行的措施是_(填字母代号)。 a.高温高压 b.加入催化剂 c.削减CO2的浓度 d.增加CO的浓度 e.分别出二甲醚 已知反应2CH3OH(g) CH3OCH3(g) + 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38、为400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 入CH3OH ,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浓度/(mol?L-1) 0.44 0.6 0.6 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_ v逆 (填“”、“ 若加入CH3OH后,经10 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H3OH) = _;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H3OH) = _。 解析:(1)煤生成水煤气的反应为C+H2O CO+H2。 (2)既然生成两种酸式盐,应是NaHCO3和NaHS,故方程式为: Na2CO3+H2S=NaHCO3+NaHS。 (3)视察目标方程式,应是2+,故H=2H1+H2+H3=-

39、246.4kJ? mol -1。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上升温度平衡左移,CO转化率减小;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削减CO2的浓度、分别出二甲醚,平衡右移,CO转化率增大;增大CO浓度,平衡右移,但CO转化率降低;故选c、e。 (4)此时的浓度商Q= =1.86 逆;设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为0.6+x,则甲醇的浓度为(0.44-2x)有:400= ,解得x=0.2 mol?L-1,故0.44 mol?L-1-2x=0.04 mol?L-1。 由表可知,甲醇的起始浓度度为(0.44+1.2) mol?L-1=1.64 mol?L-1,其平衡浓度为0.04 mol?L-1, 10min改变的

40、浓度为1.6 mol?L-1,故 (CH3OH)=0.16 mol?L-1?min-1。 答案:(1) C+H2O CO+H2。 (2) Na2CO3+H2S=NaHCO3+NaHS (3) -2 46.4kJ? mol -1 c、e (4) 0.04 mol?L-1 0.16 mol?L-1?min-1 命题立意:本题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性试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利用浓度商和平衡常数的关系推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平衡常数和速率的计算等。 【例2】(2022四川理综卷,13) 反应aM(g)+bN(g) cP(g)+dQ(g)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表示反应起先时N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B.同压同Z时,上升温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D.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A项加入催化剂只能变更反应速率,不会使平衡移动。B项由图像(1)知随着温度的上升M的体积分数降低,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