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模糊 术语 [中医术语里的模糊现象与翻译策略]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ns 模糊 术语 [中医术语里的模糊现象与翻译策略] .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ns 模糊 术语 中医术语里的模糊现象与翻译策略 摘 要:从中医符号的概括性与抽象性,物象间的相互关联性,对物象说明实力的有限性以及人为的语言模糊化这四个模糊语言产生的主要缘由动身,结合实例,论证了中医术语里存在大量模糊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文章提出通过西化法,补删法,阐析法,直译法,音译法和音译加附注法等,可使种种模糊术语浮出水面,从而推动中医英译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模糊性;中医术语;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892-02 Fuzziness in TCM Terms and Its Translation Str
2、ategies ZHAO Li-mei1,YANG Xue-song2 (1.Yunnan College of TCM,Kunming 650500,Yunnan,China; 2.Yunnan Provience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021,Yunnan,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four main reasons for linguistic fuzziness, namely, generality and abstraction of linguistic symbols, connectio
3、ns between things, peoples limited cognition and intentional vague expressions, the paper demonstrations the existence of fuzziness in TCM terms. As far as the translation of such fuzzy terms is concerned, the paper focuses on both changing and keeping strategies which include such translation metho
4、ds as westernization, supplement and omission, clarification, direct translation, pinyin translation and pinyin with annotation translation. Key words:fuzzinessTCM termstranslation strategies 收稿日期:2010-11-03 作者简介:赵丽梅(1974-),女(白族),云南人,副教授,英语硕士,探讨方向:跨文化沟通。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对自然界努力探究的真实写照,大量的自然现象与指导世界观的古代哲学相
5、结合产生了中医术语这种特别的语言形式。中医术语大多言简意赅,简洁文字里蕴涵着丰富内涵,意义范围的边界常出现不确定性,即具有模糊性,而这一属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下面从四个主要方面来论证中医术语里的模糊现象并结合实例介绍模糊术语的常见译法。 1 中医术语里的模糊现象 1.1 中医术语符号的概括性与抽象性 语言是一套用符号来表示的概念系统,符号作为一种“意义”媒介,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例如,全部“无色无味且透亮,分子式为 H2O,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的详细描述用“水”这一文字符号就可以得到概括和体现,但它同时也将“井水、河水、热水、冷水”等的区
6、分模糊化了。同样,中医病历里有大量术语,它们有助于将许多详细的病征进行概括处理,如“气血不足,气郁”等里的“气”就很典型,中医里有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有自身器官功能转化成的后天之气,假如细分,还有脾气、肾气等。这种种分划一经“气”概括,作为个体事物的“气”之间的区分就模糊了,分布与功用的差异不得而知。但试想,在描述病情时不用“气”进行模糊处理而代之以很多不同性质的术语,一则烦琐,二则许多病历就因繁杂而变得难以保存。 1.2 中医里物象间的相互关联性 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性,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例如,“新衣”与“旧衣”是人对客观对象“两件衣服”之间对比关系的反映,离开对比对
7、象,“新”与“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同样,中医里许多物象也正是在遵循“新旧”这类概念的辩证关系基础上而存在的。这些物象的两极之间常对立而不够分明,在中介过渡时常亦此又亦彼,致使其语言载体呈现出模糊的外延。例如,指导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阴阳学说里的“阴阳”之概念本身就充溢了模糊的描述:“凡是猛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光明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这一说明既指出了“阴”、“阳”界定的模糊性又指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例如,依据阴阳学说,昼为阳夜为阴,但夜还分前半夜和后半夜,前半夜阴气增长,但后半夜阴气消退,属阳,由此可见,中医术语“夜间阴盛
8、”就只是一种模糊说法。 1.3 中医里对于物象说明实力的有限性 从宇宙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充溢了太多不为人知的不确定因素,面对改变莫测的客观世界,人们在进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时,常常无法精确确定某一物象的内涵与外延,要表达这种思维的结果,就不得不借助带有模糊色调的表达形式。中医术语“虚”就是典型例子。“少气懒言”,“头晕眼花”,“怕热易怒”等都只是一种感觉,凭肉眼或科技仪器是无法看到或测量出的,中医将其进行特别的“虚化”处理,分别用“气虚、血虚、虚火”来做模糊说明,这是对抽象物象的一种敏捷处理。 1.4 中医界里人为的语言模糊化 人的相识实力能够辨别出此事物与彼事物的不同,但主体出于某种须要,有
9、意识地在语言表达时进行模糊处理,这种人为的语言模糊化在中医界主要有三方面目的:第一,这是术语特点的要求。模糊语概括性强,可以避开语言的纷繁烦琐,因而在中医术语中被广泛运用。例如,“风”四季皆有,寒、湿、燥、热等邪依附于风,体内痰、湿与风结合等都可侵扰人体,导致“风寒、风热、伤风”等各种病灶,对于它们,中医习惯上用“风症”和“风邪”来概括,这样模糊处理符合言简意赅的术语要求,便于中医的记录、传播与保存。其次,这是职业的须要。在行医过程中,医生常运用模糊语来使敏感话题显得委婉含蓄,例如,中国古代中医们为避讳皇族的“病”而采纳“玉体之有所御,玉体担心,帝不豫”等婉词,而“崩、薨、卒”等则是对不同身份
10、的人“死”的讳饰。有时不便直言病名,中医也借用模糊说法,如,“性生活过度,伤肾而引起的劳损症。”就被婉称为“房劳”。1在医患交谈中,患者(或其家属)心理上往往比较脆弱,对某些问题心存忌讳,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医生通常会自觉地选用某些模糊词语,这不仅能给受话者应有的理解和敬重,也表明白说话者的良好修养。第三,这是文学表达的须要。在古代中国,很多名落孙山的儒士弃文从医,他们把修辞手法带入中医语言,使其带上浓郁的文学色调。例如中医病名许多就运用了比方手法,如“眼偷针”、“风火眼”、“白虎历节”、“鹤膝风”、“狐惑”、“鹅掌风”等。此外,为追求语言的对仗和琅琅上口,中医里出现了大量“四字格”术语,术语
11、间表示逻辑关系的虚词常被省略,呈现一种模糊的关联,如:“健脾开胃”、“补肺止咳”等。这些术语通过肯定的修辞手段,增加了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 常见译法 2.1 变通策略 变则通,变通策略就是发掘中医术语的模糊所在,不干脆翻译而是做一些非原则性的变动,变模糊为清楚,还原术语的真正所指。 第一,西化法。同样都是以疾病为探讨对象,以防病治病为社会功能,中医与西医间存在着交叉共和的通约性,术语之间也有意义对等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可以将模糊的中医术语用西医术语翻译出来,使其变得通俗易懂。例如,中医病名的翻译大多就是采纳这种西化法:“眼偷针”译为“hordeotun”(睑腺炎),“风火眼”译为“acu
12、te/epidemic conjunctivitis”(急性结膜炎),“白虎历节”译为“severe and migratory arthralgia”(严峻游移性关节难受),“狐惑”译为“ulceration of throat,anus and genitalia”(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鹅掌风”译为“unguium in hands”(手癣)等。再如,上面提到出于社会角色与职业道德的须要,古代中医们常用不同婉词,如“崩,薨,卒”等来示意人的“死亡”,在翻译时,可采纳英语委婉语进行西化处理,如“(of emperor) pass away,termination of life,s
13、uddenly dropped dead.”等。其次,补删法。为便利读者的理解,译者应对有些模糊术语蕴涵的意思加以补充延长,而对于部分无实际意义的模糊信息,在不影响传达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应删减省略。例如,中医常用“四字格”术语来概括一个疗法或理论,如“健脾开胃”和“补肺止咳”之间就隐含了肯定的逻辑关系,翻译时要增加虚词“and”和“to”,译成“invigorating the spleen and increasing the appetite”和“tonifying Fei to stop coughing”才能说明其中的并列关系和因果关系。相反,中医术语“劳倦”是一种复指(劳累与疲乏),
14、专家将其省译为“fatigue”,足以表达其所指。第三,阐析法。中医和西医在病理机制方面有截然区分,许多模糊的中医术语在英语中没有干脆对等的词语,要做到精确翻译,只能透过文字表层,探究其实质内涵,运用阐析法,即说明分析法,进行意译。例如,上面提到中医常用“虚化”处理来说明一些抽象的症状,这些症状用西医的方式是无法测量的,所以很难用简洁的英语进行翻译,只能用阐析法进行释义。如:虚喘(asthma attributing to insufficiency of the lung and kidney)2,虚家(the patient usually weak in constitution),心气
15、虚(a decline of cardiac function)等。 2.2 维护策略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与疾病做斗争的阅历总结,在医理与诊治等方面有其显明的特色性,为使这门唯一完整保留至今并以自身体系仍在接着发展的传统自然科学得到发扬光大,在进行中医英译时,不能一味“变通”而应尽量守护好中医独特的内涵,这一点在中医术语模糊化翻译的处理中也应予以强化。实施“保、守”策略,也有三种详细方法: 第一,直译法。英汉双语的表层结构及深层内容常能相对契合,所以,在英译模糊的中医术语时,只要有可能,译名在形式结构上应尽量与其中文形式相像或相近,也可以理解为,用英语里的模糊语去转换汉语中的模糊语,实现
16、信息的对等保留,这既爱护了中医的独特性,又有利于两种不同体系的医学在国际上实现双向传递。例如,针对以上提到的“风”就可以用此方法,将“风寒、风热、伤风”分别直译为“wind-cold, wind-heat, injure by wind”就特别传神地凸显出原有的文化与语言特色。其次,音译法。李照国教授指出:“要使中医特有的概念在英译中保持特有的内涵,音译唯恐是唯一可行之法。”。3许多模糊的中医术语用英语翻译常显得言犹未尽,概念不明,不如干脆运用拼音译法,既易记易写又能保留完整信息。例如,上面提到的“气”字用“vital energy”翻译就不如“qi”概括性强,运用音译法,才能更到位地将中医里
17、的各种气体现出来,详细如:气血(qi-blood),气郁(qi depression),脾气(spleen qi)、肾气 (kidney qi)等。再如,前面提到过的“阴”与“阳”,作为一对模糊的概念,用英语是无法翻译的,即运用汉语进行意译,也是难以道清的,对于它们以及与它们相关的术语,都只能遵从音译法则,如:阴阳(yin and yang),至阳(the supreme yang),至阴(the supreme yin),阴阳失调(imbalance between yin and yang),阴消阳长(ebb and flow of yin and yang)等。第三,音译加附注法。许多模
18、糊的中医术语在英语中找不到等值词,直译不能见词明意,影响信息表达,意译过于冗长繁杂,影响行文可读性,音译又没有形成固定的译语,对于此类术语运用音译加附注的手段,在肯定程度上能促进“汉语”步入英语外来词的行列,并维护了中医术语的文体原始气质与色调。例如,“神明” shengming (the spirit),“浊气”zhuo qi (the turbid principle)等。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中医术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从其产生到功能上都不行避开地带上了模糊性,对于它们,任何翻译法的肯定化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围绕“变”与“守”的策略,“辨证施用”各种翻译手段,将直译、意译、音译等融合运用,才能使种种模糊浮出水面,还中医以清楚,推动中医英译工作的健康发展,将传统中医文化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帅学忠,陈大舜,贺又舜.常用中医名词术语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3-94. 2 张奇文.好用汉英中医词典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00. 3 牛喘月.中医英语翻译的基本特点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