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国土面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国土面积.docx(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国土面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统计(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基础上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3、培育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 二、新授 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 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2000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改变状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思索,依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觉哪些信息,假如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
2、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 3、四人小组探讨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分? 4、汇报沟通,体会新学问与旧学问的区分,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支配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与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依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说明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验探究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
3、,自主探究与沟通合作中,驾驭视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育学生发觉与应用规律的主动性和新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学生经验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究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打算: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课件,表格。 课前谈话,感知规律: 师:今日在这里上课和我们平常有什么不同啊? (预设:学生:教室大,有许多老师来听课,座位进行了调整) 师:今日的座位支配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
4、设情境,探究规律: 、找寻规律: 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规律,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师:每幅图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图1中夹子排在起先和最终,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的物体”。 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探究规律: 师:看到这三组排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有什么关系?(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两端的物体 数目 中间的物体 数目 夹子 手帕 兔子 蘑菇 木桩 篱笆 你发觉了什么规律?在
5、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汇报。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随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集体沟通: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觉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列举规律: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 、应用规律: (1)基本练习: 出示一组排列。 填空:两端的物
6、体是( ),中间的物体是( ),( )比()多个。 这根绳子被打了个结,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了15个白天,那么经过了多少个黑夜? (2)变式练习: 间隔问题:(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师:看!这是谁?刘翔在2022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傲慢。其实在刘翔的运动场地上也有咱们今日探讨的规律呢。 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多少个间隔? 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圆周问题: 观赏:西湖苏堤春晓图 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在于
7、西湖的美,前人在苏堤的岸边栽了一行柳树,再在每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这样就有了“桃柳夹岸,桃红柳绿”之说。 假如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方法找出来吗?在小组内试一试。 c:汇报小结:谁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想到的方法,你们发觉了什么?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怎么样?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中间间隔着栽桃树,可以栽多少棵桃树? d:对比联系: 师:前面发觉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两端
8、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而在圆周上,它们为什么又是相等的呢? (课件演示:把直线转化成圆周,两端的物体重合) 机动练习: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学校安排在校内主干道一边根据一一间隔的规律来摆设鲜花美化校内。(课件出示图) 有25盆蓝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师:大家想到了三种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来,你们要是做美化设计师还是挺称职的。课后大家可以利用今日学的规律来设计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卧房。 五、总结评价: 师:今日我们探讨了一些排列的规律,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困难的状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略) 教后反思: 这节课是我
9、执教的一节市级分片公开课,本次公开教学活动的主题是:转变学习方式,加强有效学习。而转变学习方式主要是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三方面转变。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到实际教学,我对了“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新的相识,下面我想详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渗透探究性学习呢? 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渗透探究性学习。 第一:巧设质疑,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意识。 1、导入精彩,吸引学生的留意力。 老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干脆创设者。老师“导”入的语言、方法干脆影响学生的学习爱好及其探究学问的欲望。 2、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由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动
10、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溢问题的情境,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创设情境,供应必要的学习材料,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创新实力发展。 3、巧设质疑,创设探究情境。 “质疑”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前提。“质疑”引入课堂,老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主动探究。一般来说,“质疑”主要设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形式不拘一格,只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忱和明确探究方向即可。 例如:在练习里探究封闭图形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个数关系时,让学生来猜猜桃树的棵数,这样学生产生冲突、质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同时老师供应给
11、学生一些所需的材料(小棒、圆片、纸、笔等),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发觉规律。 其次、在探究、发觉学问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实力。 1、自主探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探究要让学生依据自己得生活体验或已有的学问背景去探究学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自主探究的目的不单纯在于数学学问的驾驭,而在于数学方法的驾驭与情感体验的获得;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再创建”的体验,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需使全体学生都能参加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为他们创建一个独立思索的空间。 2、合作探究学习,强化探究效果。 合作探究学习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沟通
12、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合作能实现学问互补和实力互补,达到共同进步。同时合作沟通给学生供应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发言机会有限的缺陷,也培育了学生听说交往和组织等方面的实力。 例如:在本节课中支配了这样三次探究活动:例题中探究三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关系、探究锯木料中木料的端数与锯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探究封闭图形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个数关系。在这三次探究活动中,可以说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交相辉映。探究三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关系主要体现自主探究,探究锯木料中木料的端数与锯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是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而探究封闭图形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个数关系更加体现了合作探究。
13、 第三、实践运用,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实力。 实践运用也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数学学问的学习和驾驭,最终都要归结到实践运用中去。那在课堂中怎样渗透其运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实力呢? 1、挖掘教材潜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现在的数学教材内容具有肯定的抽象性,呈现内容的方式是单一的、静态的。因此老师要仔细钻研和熟识教材,把蕴涵在教材中的那些可以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资源挖掘出来,细心设计探究活动。为学生供应合适的、开放的探究学习材料,让学生进入一个自由选择、自主发觉的学习活动平台。 2、综合实践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创新思维实力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它能
14、使学生在各种探究学习活动中,有效地进行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和实力,为创新实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本节课中,锯木料的问题和沿圆周栽桃数和柳数只是教材中支配的练习题,但我把它们设计成两组的探究性学习环节,这样既解决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学生探究的实力。、 又如:我支配的机动练习中,摆放蓝花和红花的问题。学生设计出了三种摆放方法(两头蓝花、两头红花、头尾不同),甚至还有学生提出沿教学楼摆放一周的状况,可见学生对规律的驾驭、应用的实力特别强,更加看出学生的创新实力得到了培育和发展。 二、怎样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我认为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当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15、,追求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要把学习实力、成果甚至性格等方面不同的学生按肯定的比例搭配好。这样,小组内的学生在实力、特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其次: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一是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驾驭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恳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说明;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依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沟通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相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沟通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敬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第三:供应合作学习的内容,把握合
16、作学习的时机。一是在学生学习遇困难时,老师要擅长把问题交给小组,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主动地担当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协作,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合作精神。二是看法不一或答案多样时也是合作的好时机。 第四:加强合作学习的评价。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有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老师评价。传统的课堂以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对结果评价为主;新课程下课堂应当采纳多元的评价方式,更要留意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除了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还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实力、情感、看法等改变。 对于第一点和其次点,我想应当从平常的课堂中加以重视和培育,而第三点和第四
17、点应当是针对每节课的详细内容和详细状况来定的。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的学问基础上驾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识、驾驭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3、培育学生主动迁移学问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学新知 1、让学生看课本插图,依据图中的对话,完整地编一道应用题。 生自由发言:国庆节很快就要到了,学校打算买一些气球分给各个班级。假如用80个气球,要给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让学生口算,并激励算法多样化,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8020=()个 3、做一做练习9030=6030
18、=8040= 4、想一想:8320()8019(),这两道题和例题有什么区分?联系?能否用曾经学过的估算和今日刚学习的除法来解决? 83208020=480198020=4 5、让学生自学79页(2)假如有120面彩旗,每班分给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级? 12030=()面,口算,激励算法多样化。 6、想一想:12230()12028() (二)反馈练习 1、做一做18030=24040=42060= 184302403742058 (三)深化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1题:小组间开展“夺红旗“竞赛。并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2、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4题:估算与口算结合,老师把题目写在口
19、算卡片上,实行抢答的形式。 3、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2、3、5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复习统计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洁的问题。3、培育学生综合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培育细心视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学问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0、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情愿汇报你们组的沟通状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学问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须要留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依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9024700、24950000、695200、38000200、305076000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十五亿三千零八
21、万零九、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3、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327684、7459 5、估算 2973、7894、53929。 6、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9、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0、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须要多少只船?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
22、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综合练习试卷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认数 复习目标 1在脑中构建完整的千亿以内的数位依次表,初步理解并明确“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等词含义。 2能正确读数、写数;能按要求写数及依据数位或数级的不同标准写出相应的数的组成;了解十进制。 3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整万或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后写出相应近似数。 课前打算:小黑板、练习纸。 课时:1课时 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内容 本节课复习千亿以内数的相识。 二、复习数位依次表 指出本节课最基础的学问就是数位依次表。 每生回忆数位依次表的排列,两生相互沟通。指名一生回答。 再说出
23、各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我们还给这么多的数位分了级,怎么分的? 完成有关数位依次的练习: 1一个数的最高位在十亿位上,这个数是( )位数。 2与千亿位相邻的数位有( )和( )。 3一个数只含有万级和个级,这个数最多是( )位数,最少是( )位数。 4亿级的第三位是( )位,万级的其次位是( )位,个级的第四位是( )位。 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书91页,看并理解“进率是10”的含义。 出示推断题: 1十进制计数法就是指每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1亿里有100个10万,1000个万。(请学生说本题的思索过程) 三、复习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 依据数位依次我们还可以解决有关读数、写数
24、的问题。 在读数时,首先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分级)。分好级后怎么读?有零的时候怎么读? 出示推断题: 1一个数不管中间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2一个数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出零。 写数时要留意什么呢?(沟通探讨) 完成练习: 1读数 3005790004、70305050050、19650000、80900000000 2写数 三十七亿零五百、三千零四十万零九百零八、一百七十亿零八 刚才大家写了三个数,第一个数的组成可以怎么说?还可以怎么说? 我们说数的组成时可以依据数位来说,也可以依据数级来说。请大家用这两种方法把后两个数的组成的写下来。 完成练习: 1一个数的亿位、万位和个位上是4
25、,其他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257836690078的最高位是( )位,十万位上是( ),百位上是( )。 35个十亿、7个百万和4个千组成的数是( )。 四、用“万”、“亿”作单位改写整万数或整亿数;近似数。 为了便利读数、写数,像19650000、80900000000这样的整万数、整亿数我们经常用“万”、“亿”来作单位,这两个数该怎么改写呢? 改写后的数和原来的数的大小有改变吗? 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也就是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我们用什么方法?(四舍五入) 请大家写出这些数的近似数: 3805003(
26、 )万、64744000897( )亿、 52349999( )万、800950000000( )亿 完成练习: 1一个数的近似数可能比这个数大,也可能比这个数小。这句话对吗? 2一个数的近似数是240万,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烙饼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驾驭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沟通争论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在规律探寻中,培育学生视察实力与独立思索实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 通过沟通争论活动,使学生体会沟通争论这一学习方
27、法的价值。 【教具打算】大圆(锅子)一个,小圆(烙饼)9个,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打算】每两位学生一份学具,包括一个大圆与九个小圆,试验记录单四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开宗明义 1,干脆出示(锅和饼):这是什么 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能做些什么 2,揭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烙饼问题 (板书:烙饼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 火车站旁边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须要3分钟,店里唯一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1)生猜想 (2)师:究竟能不能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题意,请
28、问: 两面各须要3分钟什么意思 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一个饼要几分钟 一次只能放两个饼什么意思 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两个饼要几分钟 (3)假如烙熟1张饼,最少须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为什么是6分钟 (正面3分钟,反面3分钟) (4)假如要烙两张饼的话,最少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23=6(分)中23各指什么 师:1张饼最少要6分钟,烙2张饼应当12分钟才对,这怎么回事儿 (因为一个锅可以同时烙两张饼) 2,探究分组烙 (1)那4张饼怎么烙 (43=12(分)中的4指什么 ) (2)介绍分组烙法 (3)6张,8张,10张怎么烙 最少须要多少时间 (4)反馈:你发觉了
29、什么 3,探究轮番烙 (1)师:假如烙3张饼,怎样烙最省时呢 (2)独立思索,小组合作烙一烙 1)请同学们静静的想一想,你准备怎么烙,用了几分钟,它是最少时间吗 2)有了想法后,先独自用老师发给你的材料动手烙一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烙的过程轻轻的说过同桌听. 师:想一想,我怎么向同学汇报,能让大家听的明白一些. (3)反馈沟通:指名生回答: 生1: 2张+1张,6分+6分=12分(让一生板演) 生2:口述板演:3分钟拿掉 3分钟好了 3分钟也好了 师:谁听明白了 指名生3再一次板演.师指导口述过程. (4)同桌合作,动手用学具烙一烙 请每位同学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烙一烙,算一算,验证一下这样
30、烙是不是9分钟 (5)师:请同学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烙法,为什么烙法2就来得省时间呢 请每个同学静静地想一想,把两种方法对比一下,为什么 (独立思索) 汇报.依据生的汇报师小结: 烙法1其次次的时候只放1张饼,太奢侈了.烙法2每次都是两张饼在同时烙,不奢侈.看来我们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奢侈时间,最省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在平常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6)给烙法2取名字 师:烙法2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奇妙,你能给她取个名字吗 (交替烙,轮番烙) 4,探究分组烙+轮番烙 (1)假如烙5张饼,怎样烙最省时间 谁来介绍一下方法 (2)介
31、绍分组烙+轮番烙法 (3)现在你会解决了吗 火车站旁边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须要3分钟,店里唯一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4)烙7张呢 9张呢 11张呢 怎样烙最省时间 a,同桌合作烙一烙,并完成把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b,反馈:你发觉了什么 (你怎么这么快就想出来了,有什么好方法吗 ) (5)那烙12个饼采纳什么烙法省时呢,为什么 (6)那你觉得什么状况下分组烙省时,什么状况下两种方法结合省时 三,发展时间 1,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烙3个饼,两面各须要烙3分钟,烙熟6个饼最少须要多少时间
32、 2,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煎2条鱼,两面各须要煎5分钟,煎熟3条鱼最少须要多少时间 四,课堂总结 师:学了今日这节课,你想说什么 五,拓展延长 智力题:假如这个锅一次能烙10张饼,而现在有15张饼要烙.请你想一想,须要多少时间 教学反思: 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学问外,还要给学生留下点什么 我认为饼如何烙最优以及其中蕴含的规律当然重要,但这只是学问技能的范畴,我不想仅停留在就学问教学问的层面上,比学问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才是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发展最重要的东西.本节课立足于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实力,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基础动身,创
33、设问题情境.依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验探究烙饼中数学学问的过程,逐步驾驭烙饼的最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学习,学生相识各种时间单位,探究各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育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协同合作、独立思索的实力。 3、通过网络的在线沟通和协作探讨,学生初步适应网络中的情感沟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育团队精神。 教学打算: 本网络课件分“资料室”、“探讨园地”、“课堂论坛”,“检测线”等四个模块。“资料室”中为学生供应了很多与本课相关
34、的信息(如年月日的来历;为什么七八月份是连着的两个大月等学生感爱好或感到因惑的内容)。“探讨园地”为学生指引了进行探讨性学生的方向,并供应了丰富的网络资源。“课堂论坛”主要是便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沟通,体现了网络教学强大的交互功能。“检测线”中支配了推断平年、闰年的练习以及综合练习,学生通过计算机反馈的结果,刚好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活阅历; 一、教学伊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入,提问:一年之中你最喜爱哪一大,为什么?以此引出学习内容:年月日。接着提问“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学生间自由沟通己有的学问阅历,老师对相关
35、内容进行板书。 点评:布鲁纳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学问。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年、月、日”方面的学问不行能是一张白纸。所以在教学中应当敬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阅历,让学生先说说各自所了解到的年月日方面的相关学问;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学问现状和学习需求,捕获学生开展探讨性学习的探讨点。 二、基于网络,探究探讨 1、利用网络资源,验证相关的信息。 利用网络课件“探讨园地”中的“万年历”,验证刚才所提到的相关信息是否都正确。出示学习要求:大月、小月究竟有哪几个月?二月份的天数有哪几种状况?全年原委有多少天?你是怎么验证的?你还有哪些疑问? 点评:上面反馈出的信息只是一部分学生的相识
36、,大多数学生还缺乏完整的意义建构。通过沟通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学生带着疑问,借助网络这个大资源库来验证年月日的关系,培育学生严谨、仔细的科学看法。在验证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质疑,如为什么二月份的天数最少?为什么七、八两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下面的探讨性学习中去。 2 、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1)发觉推断平、闰年的方法。 利用网络课件中的供应的“ 1989年20年的总年历表”进行探讨性学习,提出新的学习要求:看一看,比一比,二月份大数的改变有什么规律吗?你能发觉推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吗?把自己的发觉和想法在“课堂论坛”上发表。 (2)巩固推断平、闰年的方法。 进入“检测线”,完成
37、“推断平年、闰年的练习”,假如有疑问,可以通过“帮助”按钮获得相关的信息。 点评:本课的难点是发觉并驾驭推断闰年的方法。整个设计的主导思想是:视察一揣测一验证一归纳。学生通过视察年历汇总表;即而得出四年一间的规律。并猜想出推断平、闰年的方法,通过完成练习来验证和完善自己的猜想。假如没有探究出推断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帮助得到相关的信息,这样的支配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供应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初步驾驭探讨性学习的方法,享受胜利的体验 (三)集体沟通,整体建构; l、全课小结: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老师帮助学生将相关的学问点进行归纳和
38、整理,完善板书。 2、练习提升:完成“检测线”中的综合练习,在网络测试中支配了基础训练题、概念辨析题和趣味应用题。通过计算机的自动评分系统,让学生刚好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刚好巩固。 点评:介于本课的学问点较繁多和琐碎,所以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学生通过网络测试,刚好、系统地对年月日的学问进行内化和整理,生动、有意义的测试内容简单激起学生在乐中练,在练中学。 (四)拓展延长,实现整合; l、驾驭学习需求。提问: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哪些疑问?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呢? 2、阅读资料库。学生进入网络课件中的“资料室”进行阅读,出示学习要求:你从“资料室”中了解到哪些新的信息?任选一个
39、介绍给大家;学生阅读后组织沟通。 3、让学生沟通渴望了解的新问题,将探讨性学习延长到课外。 点评:“资料室”中供应了很多内容,这些内容的呈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文字说明,有的是讲故事,有的是动画。学生进入“资料室”阅读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相互沟通,这样既内化了年月日的学问,又帮助个别在理解上有困难的学生能更好地驾驭。同时“资料室”中的信息涉及了自然、历史等多个学科,实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当然“资料室”中的信息不行能满意全部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老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把这种探讨性学习延长到课外,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网络环境下的探讨性学习,不仅能保证学生数学
40、学问的获得,信息素养的提高,又能使学生驾驭良好的学习方式,将学习须要与特性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他们能自信地面对世界的发展,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年、月、日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苏教版四年级的课程。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年、 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肯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留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 日的有关学问。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已经有肯定的感性阅历,一部分学生已形成初步的学问水平,因而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自主探 索、合作沟通,在主动的环境中学到学问。
41、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参加活动,让学生经验学习过程, 这就须要通过老师的细心设计,把老师的“教”反映在如何引导学生“学”的 一个优化过程。年、月、日教学设计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活动、经验过 程,从而发展学生自主获得学问的实力。 教学目标: 1、相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初步建立大小月、平年、闰年的概念; 知道各月的天数和闰年的推断方法。 2、培育学生合作、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实力,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3、通过收集材料等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学问就在身边,产生对数学的 亲切感。 4、通过对历史年份的相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化。 教学重点:相识时间单位年、月、日,驾驭它们之间的
42、关系。 教学难点:发觉并驾驭闰年的推断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不同年份的年历卡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师:老师听说呀,我们班的小挚友都喜爱说儿歌,有一首儿歌叫太阳、地球、 月亮,还记得吗?咱们一起来朗诵一下好吗? 学生朗诵: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围着 地球跑。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原委是怎么转的。 (电脑显示三球转动图。师生一起观看。) 师:谁能告知大家地球绕太阳转一周须要多长时间? (板书:年) 师:小挚友们了解的学问真不少!月亮围着地球转一周大约须要多长时间呢? (板书:月) 师:地球在绕太阳转的同时, 自己也在不停地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又需 要多长时间呀? 对了,一天也就是一日。(板书:日) 有关年、月、日的学问许多许多,小挚友们想知道吗?今日这节课就请小 挚友自己去探讨有关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