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连乘问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连乘问题)》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连乘问题)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驾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育学生仔细视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验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打算: 实物投影、
2、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 1、谈话:小挚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爱玩什么? 2、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挚友们在做什么?” 3、让学生视察画面,视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2、视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沟通探讨。 (1)应当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沟通: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
3、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老师结合题目的详细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沟通、实践中驾驭学问。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事?你能把我们今日学会的学问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其次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驾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育学生仔细视察等良好的学习习
4、惯,初步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相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酷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觉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打算: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 1、谈话:小挚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日,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挚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留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视察画
5、面,提出问题。老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视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视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沟通探讨。 (1)应当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索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沟通。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
6、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沟通:你是怎么想的?若其次种综合算式有困难老师进行点拨指导。特殊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细致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视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7、。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运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沟通、实践中驾驭学问。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事?你能把我们今日学会的学问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驾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育学生仔细视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3、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酷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沟通,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欢乐,学习的愉悦。
8、 教学打算: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 1、谈话:小挚友爱玩跷跷板吗?今日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挚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细致视察图。 3、让学生视察画面,提出问题。老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视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9、2、视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沟通探讨。 (1)应当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索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沟通。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殊让学生思索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沟通: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
10、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沟通、实践中驾驭学问。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事?你能把我们今日学会的学问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2、培育学生探究学问的意识和实力,进一步驾驭小括
11、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育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实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精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驾驭笔算的计算法则,能娴熟计算。 教学打算: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日老师先带小挚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二、合作探究,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沟通探讨。老师留意引导学生从
12、不同的角度去视察与思索。如视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视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沟通探讨。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加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依据实际状况,敏捷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4、完成第5题思索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
1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沟通、实践中驾驭学问、应用学问。思索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学问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1其次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第5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驾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育学生仔细视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相识到小括号的作用。4、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酷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使
14、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觉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打算: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1、谈话:小挚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日,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挚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留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视察画面,提出问题。老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1、视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
15、生自由发言。老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2、视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沟通探讨。(1)应当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索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沟通。(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54-8-22(2)54-(8+22)沟通:你是怎么想的?若其次种综合算式有困
16、难老师进行点拨指导。特殊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细致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8、小结。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视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运用。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沟通、实践中驾驭学问。四、课堂总结通过今日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事?你能把我们今日学会的学问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五、课堂作业。二年
17、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学案 学习目标: 1.敏捷运用有关除法的学问解决实际生活中简洁的问题。 2.深化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3.调动学生学习的爱好,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学习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用除法解决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稍困难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填出()里的数,并说出自己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21()4=362()=16 8()=24()6=425()=40 二、探究与沟通 自学课本第42页例3,思索: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要
18、解决这个问题须要哪些信息?(先独立思索,不会的做标记) 2.你会列式计算吗?为什么这样做?(小组探讨,组长汇报) 3.独立思索,验证结果。 三、自我挑战: 1.有15条金鱼,假如每个鱼缸放的一样多,须要几个这样的鱼缸? 2.30根香蕉平均分给下面这小猴,每只小猴分几根? 3.有24名同学乘车去公园,假如有4辆车,平均每辆坐几人?假如每辆只准坐4人,须要几辆车? 4.(选做题)把16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再各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我的收获是。 二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例1,第5页例2及相
19、关习题。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详细情境理解加减法两步运算学问,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过程与方法:感受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学问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驾驭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学问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帮助动画人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助人的乐趣,情愿主动克服数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学着观赏他人,敬重他人。教学重点:培育学生用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实力。教学难点:驾驭小括号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爱好。从前,有个特别老的木匠。他的木工活动做的特别好,可是他没有孩子。他特别渴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于是他就用木头做了一个木
20、偶,可是木偶没有头脑,也没有心,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孩子。有一天,小木偶遇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告知它只要能发觉并解决身边的问题就会有头脑,只要学会了帮助身边的人就会有一颗真正的心。小木偶听了立刻高兴奋兴的动身了,你们想知道它到哪去了吗?你们情愿帮助它解决问题,让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吗?这节课,我们就和小木偶一起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教学例1师:小木偶先来到了游乐园,它望见许多小挚友在看木偶戏(出示例1主题图)。它在这找到了一个数学问题。请大家仔细视察,猜猜看它发觉了什么问题?(依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板书问题:原来有22人在看木偶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
21、看戏的有多少人?(让学生分组探讨算法,然后汇报)学生回答的方法可能有: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2213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2261329(人)方法三:1367(人)72229(人)1362229(人)学生在汇报不同的算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列出综合算式。2、教学例2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木偶最终有了真正的头脑。于是它又动身去找寻一颗真正的心。这次它来到了面包房(出示例2主题图),你发觉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先独立思索,在全班沟通)板书:面包房的师傅做了54个面包,左边的小挚友买走了22个,右边的小挚友买走了8个,还剩多少个?
22、(让学生先探讨,再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5482224(个)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师:其次种算法怎样改写成综合算式呢?大家在练习本上试试看。学生可能会将方法二的算式改写成:54822,还可能会将算式改写成82254,让学生探讨这两种方法行不行?师:我们必需将54放到前面,而又要先算822该怎么办呢?你们须要帮助吗?师:小木偶最终找到了须要帮助的人,它告知大家一个好方法:假如想变更运算依次,先算后面的,再算前面的,可以在先算的算式外面填上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小挚友们只要望见它,就要先它里面的算式。那我们应当列出一个怎样
23、的综合算式呢?(板书:54(822)24(个),让学生再说说小括号的作用)小结:我们和小木偶一起发觉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在小木偶的帮助下相识了小括号。谁能再说说小括号的作用?三、学问应用师:小木偶很感谢大家的帮助,它希望同学们变得和自己一样聪慧。于是它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让大家解决它,变得和自己一样。(出示练习一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在全班沟通)四、总结。师:通过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帮助小木偶变成了真正的孩子。既然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这么大,那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学好数学,敏捷的运用数学学问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授课日
24、期:年月日星期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2、培育学生探究学问的意识和实力,进一步驾驭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3、培育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实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精确性和多样性。教学难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2、驾驭笔算的计算法则,能娴熟计算。教学打算: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日老师先带小挚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事
25、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二、合作探究,巩固新知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沟通探讨。老师留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视察与思索。如视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视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沟通探讨。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加学生的数感。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依据实际状况,敏捷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4、完成第5题思索题求:一共
26、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沟通、实践中驾驭学问、应用学问。思索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三、课堂总结通过今日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学问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四、课堂作业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104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培育学生对重量的估测实力,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估测出大致的结果。 3、利用所
27、学乘、除法对多个物品进行估测。 教学重点: 1、驾驭质量单位:克、千克。 2、驾驭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具打算: 多媒体课件、天平、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 4千克=()克200克+800克=()千克 7000克=()千克1500克-900克=()克 二、共学探究,解决疑难 出示例3(课件) 1、自学指导 (1)视察图片,提出关于“克与千克”的数学问题。 (2)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大约是多少千克。 (3)知道了什么?要想知道大约多少千克?还要知道什么? 2、先学 3、后教 (1)假如
28、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204=()千克 (2)假如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205=()千克 (3)称一下,看有没有4、5个重1千克的苹果。 4、检测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三、当堂训练 1、练习二十第8题,下面物品怎样放才能使天平平衡。 2、练习二十第9题,调查一下500克鸡蛋有几个。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 四、拓展延长 练习二十第10题 五、板书: 克与千克 204=()千克 205=()千克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75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能运用两三位数
29、加减法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驾驭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多种方法。2?初步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3?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依据已知信息分析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依据相关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合理敏捷地解决问题。【教学打算】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老师:我们班的彭远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今日来到书店,打算买一本字典和一套书。(出示例1图)提问:一本字典和一套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你能依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会提出:买1套书比1本字典贵多少元?买1套书和1本字典共要多少元?提问:怎
30、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口头列式解决问题,从而复习加减法的一步计算问题。(2)彭远手里拿出100元递给售货员。老师:看到彭远买书的状况,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揭示课题:说得好!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帮彭远解决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小组探究:小挚友帮彭远算一算,要买1套书和1本字典,售货员应找给他多少元呢?试着把你们探讨的每一步算式写出来。学生汇报沟通,并在投影仪上展示算法,可能得到以下3种:方法1:100-27-43=30(元)方法2:100-43-27=30(元)方法3:27+43=70(元)100-70=30(元)(2)理清思路,明确方法。提问:
31、能说明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算吗?指名让学生解说每一种方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3)小结。要求应当找回多少元,我们可以从100元里依次减去1本字典和1套书的价钱,用连减法计算;也可以从100元里减去1本字典和1套书的价钱之和,先算加后算减。无论用哪种方法,这道题都须要计算两步。2?教学例2(1)老师:彭远不仅爱学习,而且还是家里的账房先生呢!你瞧,他把爸爸妈妈的收入、支出都记在账本上了。出示表格:4月1日到15日的收支记载。4月1日爸爸工资收入920元4月1日14日支出680元4月15日妈妈工资收入970元4月15日30日支出550元结余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彭远家收支的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怎
32、样求出4月1日至15日彭远家结余了多少元呢?独立尝试解决,全班沟通得出以下方法:920-680+970920+970-680970-680+920(2)在表中补充4月15日30日的支出记载。提问:现在又告知了我们什么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当学生提出“到30日还有多少元”时,老师说明:“到30日支出后剩下的钱就叫做结余。”(3)小组探究:现在已知15日30日支出550元,你能帮彭远算出4月份的最终结余吗?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各种方法:小结:刚才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理解,采纳了不同的方法帮彭远同学解决了4月份他家的收支结余问题,真能干!提问:你们看,彭远家4月份的收入和开支合理吗?为什么?老师:彭远
33、家一个月的工资除了支配生活开支外,还有一部分结余,说明他们家的生活支配合理,或许这也有彭远这个小账房先生的功劳哟。我们学好了数学,也可以当好家里的小助手呢!三、课堂活动(1)第74页第1题。先让学生发觉信息:小明从家乡到重庆,坐汽车行了120千米,坐火车行了270千米。学生提出问题,再独立解决后沟通。(2)第75页第2题。学生先视察图,明确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再独立解决。(3)第77页练习十一第4、5题。四、独立练习第7677页练习十一的第13题。五、全课总结老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你觉得解决加减法的两三步计算的问题,要留意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第1课时解决问题
34、(一)(教学片断)【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2。【教学过程】1?出示例2老师:请同学们视察统计表,你知道了些什么?一位叫彭远的同学特别仔细,他细致地记录了4月份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以及他家的支出状况。你对统计表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清晰的地方吗?老师:彭远同学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那么你能帮彭远同学想想方法算出他家4月份的结余吗?合作沟通,学生可能有如下算法:(1)一项一项依次算:920-680+970-550=660(元)。老师加以启发、引导,还有其他算法吗?(2)先算收入,再依次减去支出:920+970-680-550=660(元)。(3)先算收入,再算支出,最终用收入减去支出:(920+9
35、70)-(680+550)=660(元)。学生在沟通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对每一种方法都赐予充分的确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2?小结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只要你主动动脑、仔细思索,你肯定能想出很多方法来解决。第2课时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3、第76页课堂活动,练习十一第10题。【教学目标】1?学生能综合应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打算】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打算(1)某小学五(
36、2)班有个小小图书角,原有图书52本,后又买来20本,当天被同学借去10本。图书馆现有图书多少本?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列式的理由。(2)商店里每天卖出电脑30台,卖出的彩电比电脑少6台,3天卖出彩电多少台?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二、自主探究1?视察例3的情景图学生说说从图上供应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相互沟通。老师:你打算做几根长绳?几根短绳?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小组的同学。(4人1小组,组长做好记录)2?学生介绍做跳绳方案依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2根长绳,1根短绳:4+4+2=10(m)或42+2=10(m)1根长绳,3根短绳:4+2+2+2=10(m)或23+4=10(m)只做5根短绳:102=5(
37、根)或25=10(m)只要学生方案合理,都赐予确定。3?老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只要同学们仔细思索,主动动脑,肯定会想出很多好的、可行的方法。老师:这么多的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三、课堂活动1?完成第76页课堂活动实物投影仪出示:“逛公园”。老师:图上告知了我们哪些信息?小利家买门票要多少元?5+5+3=13(元)52+3=13(元)老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2?练习十一第10题学生独立作业时,老师应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除思维障碍,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树立能解决好实际问题的信念。四、总结通过这节
38、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学生自己小结。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学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学案分析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4页第55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借助购物的生活阅历及动手实践活动学习探讨用乘除两步解决问题的方法。2.培育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实力。3.激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解决问题的思索过程,培育学生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敏捷应用已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打算: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每组打算20个花朵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铺垫引入师:今日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挚友。屏幕显示:小花猫“咪
39、咪”师:同学们,小花猫咪咪开了一个儿童商店。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屏幕显示:例4主题图(题目中设计到的商品都不标出价钱)屏幕显示:(动画播放并配音)咪咪介绍:30元可以买6只熊猫玩具;买4个钟表要用24元钱。师:请同学们依据咪咪给我们供应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全班沟通: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答案。如:(1)买一只熊猫玩具多少钱?算式:306=5(元)(2)买一个钟表要用多少钱?算式:244=6(元)二、小组沟通,自主探究屏幕显示:小明和小红来到商店。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咪咪对他说:“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小红说:“算一算你应付多少钱?”1学生独立思索,然后在小组内沟通解题思路
40、。2请两名同学分别代表小组汇报。师板书:123=4(元)45=20(元)师:谁能告知大家这个问题是分几步来解答的?(两步)那么,先解决的什么问题?又解决的什么问题呢?3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今日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探讨怎样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4挖掘资源,归纳算法师:同学们,刚才咪咪看到你们这么爱动脑筋思索问题,兴奋极了。所以它又给大家供应了一些新的信息,请大家留意看大屏幕。屏幕显示:27元可以买3个篮球;买6个铅笔盒须要18元;花28元能买4个羽毛球拍;5个地球仪的价钱是40元。师:谁情愿做咪咪的小顾客呀?出示四种题板:(多套)买()个篮球,应付多少元钱?买()个铅笔盒,应付多
41、少元钱?买5个(),应付多少元钱?买()个(),应付多少元钱?师:请各小组先商议一下,确定你们所要买的商品,然后派一名代表上来选择题板。小组活动:(1)接着探讨,填出所买商品的数量或名称,再依据咪咪供应的信息,列式计算应付的钱数。(完成后把题板贴在黑板上)(2)各小组汇报: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答的?师:同学们,你们所解决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像今日这样依据已知信息求几个物品的价钱,都要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引导学生归纳算法:一般都是先解决买一个物品的价钱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再解决买几个物品的总价钱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三、动手实践,拓展延长师:同学们运用学过的数学学
42、问解决了这么多实际问题,真是太棒了。现在老师想把我们学校在美化校内中遇到的问题交给你们来解决,你们有信念完成这个任务吗?屏幕显示:学校门口两边各摆放9盆花。师:为了美化校内,学校买来很多盆鲜花放在校门口的两边。请大家想一想,假如照这样(老师示意每6盆摆一个图案)摆成一个个美丽的图案的话,用这些花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案呢?(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自己手中的图片先摆一摆,再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2)集体订正。指名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学生摆图片的过程及解答方法。让学生说说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又解决了什么问题?师:假如让你们自己来设计,你喜爱用这些花摆什么图案?你准备每几盆摆一个图案,想一想能摆几个图案呢
43、?同桌沟通:边说边摆,并说说怎样解答。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1练习十二第1题。(1)指导学生看书师:细致视察,男孩和女孩在探讨什么问题?(2)独立解答。(3)全班沟通,让学生表述解题思路。2练习十二第2题。(1)让学生自己看书。师:谁情愿把题意说一说?(2)独立解答。(3)同桌订正,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师巡察,发觉问题刚好组织全体学生探讨。3练习十二第3题。屏幕显示:3把气球,每把8个,一位老师和4个同学。师:依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想好后在本上列式解答。屏幕显示:(动画播放)又跑来2个同学。师:谁能再提出一个新问题?谁来解答?师:请大家留意视察,男孩又在想什么?屏幕显示:(
44、图示:男孩想)“字幕:假如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人?”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怎样解答。师:哪位同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会解答吗?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新学问?举例说一说你是怎样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你还有没弄懂的问题吗?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58题。【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驾驭解答方法。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提高解答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实力。【教学重点】驾驭解决两步计算应
45、用题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能够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57459637189942435492172、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多少?3、56里面有几个7?4、补充合适条件再解答(1)有6组美丽的菊花,一共有多少朵花?(2),平均分给3个小挚友,每人能得到几朵?(3)剩下20个字,平均每天写多少个?二、巩固练习1、出示题目上:有4组美丽的菊花,每组有4朵,假如把这些花平均分给2个小挚友,每人能分得多少朵?(1)找出题中已知、问题。(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思索:问题“每人能分得多少朵”能干脆求出吗?我们先求什么才能知道每人能分到几朵?(一共有多少朵花?)这就是“中间问题”(3)解答(4)检查(5)小结: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