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附板书 课后练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284124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附板书 课后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附板书 课后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附板书 课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附板书 课后练习.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板书、课后练习1 .听听声音【教材简析】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科书 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 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听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 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板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 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 激发学生想要更多的了解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好铺垫。【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2、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他们随时随 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没有 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是 本节课学习的障碍。【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材简析】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三课。教 材分为四局部。第一局部:聚焦。教材通过让同学们听鼓声,观察鼓面振动,提 出今天的核心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二局部:探究。通过比照真空和空气 状态下同学们的声音体验,知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通过比拟靠近桌面听到 的声音和不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知道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通过观察音叉在 水中的现象,听在水槽璧上的声音,知道声音也能在水中传播。第三局部:研讨。 通过几个小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加深对于声音在物质中传播途径的掌握和 理解。第四局部:拓展。通过制作土 ,玩土 的活动,让同学们加深对于 声波的理解,感知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

4、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但由于声 波的不可见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仍然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 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同时也 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虽然很多学生知道“声波”这个词,但 对于真正描述什么是“声波”,“声波”的特征等,这局部概念仍然是空白的, 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2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不同。3 .声音是通过

5、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科学探究目标1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2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 比拟。科学态度目标第10页共126页(2)用钩码等重量的物体作重物,在硬纸板上标出IN、2N、3N等一大格刻度,然后在每一大格间平均划分10份或5份,标出数值。注意刻度的划分 应该在橡皮筋可承受的拉伸范围内。3 .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板书设计】4.弹簧测力计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使用注意:调零、平视、量程原理:弹簧受力大,伸长长【活动记录表使用说明】1 .活动记录表中对物体的重力大小先估测再实

6、测,学生通过比拟体验不同物 体的重力大小。2 .对活动记录表中的数据汇报中,可以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来解决学 生测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业设计】1.读出下面各弹簧测力计度数:2.估计2个鸡蛋的重力为 No2.估计2个鸡蛋的重力为 NoN1005.运动与摩擦力【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 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 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本节课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 的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聚焦板块通过呈现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引出研究物体在运动中产生 并受到摩擦力,以

7、及如何减小摩擦力的问题。探索板块,主要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搬运重物来体 验,并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拟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 同。通过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学科 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拓展板块,通过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气垫船模 型和磁悬浮陀螺的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现代各种交 通工具上。【学情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摩擦这个词已经比拟熟悉了,对物体运动会受 到摩擦力的现象也是熟悉的,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 的大小怎样知道?如何能减小摩擦力

8、? ”等问题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这也 成为本课学习的起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2 .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3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 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科学探究目标1 .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比照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1012 .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3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 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科学态度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科学、

9、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意识到轮子的创造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 巨大进步。2 .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摩擦力,以及知道摩擦力是有大小的。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 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皮球、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小组:实验用纸盒、粗线一根、托盘、铁垫圈假设干、圆铅笔、四个小车轮、 两根车轴、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3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皮球1 .教师出示皮球,皮球在桌面滚动,最后停止。提

10、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预设:皮球慢慢减速,最后停下来。)提问:谁能解释?(预设:皮球受到摩擦力。)板书摩擦力2 .感受摩擦力。提问:我们有什么方法感受到摩擦力呢?(预设:把手放在桌面上往前推。) 提问:有什么感受?(预设:有一个阻碍手掌向前运动的力。)3 .出示摩擦力的概念。4 .出示古人搬运巨石的图片。102提问:古人是如何搬运巨石等重物的?(预设:使用滚木。)提问:人们在搬运巨石等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如何减小摩擦 力呢?(预设:减少接触面积、改变运动方式等)将学生说的方法记录在班 级记录表中。5 .揭示课题:运动与摩擦力(板书)6 、探索:(预设25分钟)活动一:直接拉动重

11、物。材料准备:硬纸盒、重物、木板、滑轮、棉线、托盘、垫圈、剪刀、学生 活动手册1 .讨论:我们直接拉动重物,可能需要多大的力?2 .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了解学生前概念)3 .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出示温馨提示,明确实验要求。4 .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5 .提问:纸盒装载重物是如何前进的?垫圈很少时,纸盒为什么不滑动呢? 小结: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滑动。(板书滑动)活动二:使用滚木拉动重物。材料准备:硬纸盒、重物、木板、滑轮、棉线、托盘、垫圈、剪刀、铅笔5 只、学生活动手册L讨论:古人有什么好方法拉动重物?6 .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

12、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了解学生前概念)7 .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明确实验要求。8 .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9 .提问:滚木是如何带着重物前进的?用“滚木”移动重物有什么优点和缺 点?小结: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滚动。(板书滚动)活动三:改进滚木,使用轮子拉动重物。材料准备:硬纸盒、重物、木板、滑轮、棉线、托盘、垫圈、剪刀、轮子 四个、车轴两根、学生活动手册1 .讨论:我们有比使用滚木更好的方法搬运重物吗?1032 .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了解学生前概念)3 .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明确实验要求。4 .学生实验,记录实

13、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5 .提问:轮子是如何运动的?用轮子和滚木相比有什么好处?(预设:像滚木一样滚动。)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记录、班级记录表L学生根据活动记录的数据,反响交流:哪种方式搬运重物比拟省力?(预设:使用滚木或轮子。)2 .为什么?(预设:根据拉动重物的垫圈个数,知道滑动比滚动受到的摩擦 力大。)(板书滚动摩擦力小,滑动摩擦力大。)3提问:三种方式中,你认为哪种搬运重物的方法最好?为什么?(预设:略)4 .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预设:略)将学生的想法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四、拓展:交通工具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14、预设5分钟)出示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图片。讨论: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减小摩擦 力,行驶得更快?【板书设计】.运动与摩擦力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大运动方式滚动摩擦力小【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 .表格中的数据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 录习惯。1042 .表格中“我的发现”是开放性的,只要学生表达的内容与研究内容相关即 可。【作业设计】1 .下面哪种方式搬运重物最省力,最方便?( C )A.直接拉动B.使用滚木C.使用轮子2 .下面哪种情况是减小摩擦力? (B)A.冰面上铺稻草B.拉链上涂润滑油C.跑步用的钉鞋3 .为什么使用轮子拉动重物比直接拉动重物更省力?

15、 (A)A.改变运动方式B.改变接触面光滑程度C.改变了重物的轻重1056.运动的小车【教材简析】通过前面5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包括让物体运 动起来的动力和阻碍运动的摩擦力。本节课将从能量的角度去研究运动的物体, 同时也是以运动的小车为载体来认识能量。聚焦板块通过一些生动的现象,如飞行的子弹将物体击穿,踢飞的足球把玻 璃打碎,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并指出这些 物体都具有能量,引出研究我们的小车或其他物体有能量吗?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发现不同敲击速度下的音叉震动情况,体 会“小槌运动的越快,传递给音叉的能量越大”;通过观察不同速度的小车

16、撞击 木块后的距离,体会“小车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对象不同、实验现象不同的两个比照实验,都会发现物 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运动速度的关系,即物体的速度越大,它具有的能量越大。拓展板块,教科书用一段说明性文字给出了关于能量的知识。第一句话是让 学生明了一切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没有能量就不会构成我们身边变化的世界。 第二句话是告诉学生自然界的能量丰富多彩,例举了包括本单元涉及到更多的一 些具有能量的事物和现象。最后用一句话告诉学生一些可能并不容易被识别的能 量,比方,它们被储存在食物、燃料以及一些化学物质中。【学情分析】不少儿童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

17、这个词。他 们知道发光、发热的物体是有能量的,也听说过光能、水能、风能等,但是在儿 童的认知中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概括性的概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2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 中。科学探究目标1 .通过观察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1062 .通过比照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科学态度目标1 .开展研究能量的兴趣。2 .意识到通过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教学重难点】

18、重点: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难点:通过观察具有能量的物体所产生的现象来认识、理解能量。【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1套、班级记录表、一些关于各种能量的图片或视频资 料、教学课件。小组:实验用玩具小车1辆、音叉(含橡皮锤)、斜面和长条木板、木块、 软卷尺。【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用课件展示图片:飞速前进的赛车、子弹把盘子击破、被风吹弯的树、滴 落的水珠。1 .提问:同学们看完图片有什么想说的?(预设:物体都在运动。)飞速前进的赛车、子弹把盘子击破、被风吹弯的树、滴落的水珠,这些运动 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板书:运动 能量)用课件展示图片:小车、橡皮筋球、音叉2 .提问:小车

19、或其他物体具有能量吗?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以运动的小车为载体来认识能量运动的小车(板书:运动的小车)二、探索(预设25分钟)教师实物出示:音叉、橡皮槌、小车(简单的介绍音叉让学生熟悉)1 .提问:它们什么时候会具有能量?通过什么现象说明它们具有能量?(预设:运动着的橡皮槌和小车具有能量,音叉有声音、小车能前进等)。2 .敲击实验107课件出示图片及活动1.缓慢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2.较快挥动橡皮槌敲 击音叉;3.快速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1)提问:用橡皮槌敲击音叉,你怎么做到“缓慢地敲”和“快速地敲” ?(小组交流,比划并感受缓慢地敲和快速地敲手部的力度,建立起缓慢地敲 就是轻轻地敲,快

20、速地敲就是重重地敲的认识。)(2)提示不要太用力敲击音叉。(3)分组研究:研究用不同速度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时,有什么现象?(预 设观察能发现声音大小的变化、振动大小的变化)(4)交流: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橡皮槌具有能量?(敲击的速度越快,代表 运动的橡皮槌具有的能量越大,转化为声能也越大,音叉的振幅越大,反映出声 音也越大;相反,当敲击的速度越慢,代表运动的橡皮槌具有的能量越小,转化 为声能也越小,音叉的振幅越小,反映出声音也越小。)3 .撞击实验教师课件出示材料(1)提问:有了这些材料,可以怎么做这个实验?(生分组讨论)(2)交流实验方法,完善实验过程。(怎样确定木块被撞击滑行后的终点 位置?可

21、以将木块被撞击滑行后离起始位置最近的一点确定为终点位置。)(3)观看实验视频。(4)温馨提示:在木块的起始位置摆放小旗或其他标记,释放小车去撞击木块。用小旗或其他标志标记木块被撞后的位置。测量距离,记录数据。(5)解读记录表,指导记录。(6)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及我的发现。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8分钟)1 .提问:橡皮槌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我们是怎么知道的?(预设: 挥动着的橡皮槌和运动着的小车具有能量。从橡皮槌敲击音叉时声音的大小和音 叉振动强度大小可以判断能量的大小,从小车释放后撞击木块的滑行距离可以判 断能量的大小。)2 .提问: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1

22、08(预设:缓慢挥动橡皮槌时,橡皮槌具有的能量小,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小; 快速挥动橡皮槌时,橡皮槌具有的能量大,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大。坡度越小, 小车滑下后的速度越小,具有的能量越小,木块被撞击滑行的距离越小;坡度越 大,车滑下后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木块被撞击滑行的距离越大。)3 .小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四、拓展(预设4分钟)(1)教师小结:挥动的橡皮槌、运动着的小车具有能量。任何物体工作都 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板书: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2)出示图片,提问:运动的小车、充足气的气球、拉伸的

23、橡皮筋等都具 有能量,说一说怎样判断它们具有能量?(动着的小车可以把物体撞倒,可以行 驶一段距离等;充足气的气球具有能量能驱动小车,放手后能飞行等;拉伸的橡 皮筋具有能量能驱动小车,被拉伸后的橡皮筋弹到会痛等。)(3)生活中还有一些可能并不容易被识别的能量,比方,它们被储存在食物、燃料以及一些化学物质中。(板书:能量还存储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板书设计】6.运动的小车运动 能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还存储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 .表格中的数据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并计算平均距离,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 .我的发现,学生只需根据

24、实验发现按实填写就行。【作业设计】109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在实验过程 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难点: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的传播方式;比照 实验中对条件的控制等。【教学准备】教师:鼓、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小组:音叉(敲击小锤)、水槽、声音传播的观察记录、土 (棉线、一 次性纸杯)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鼓1 .敲鼓,说说声

25、音是怎么产生的?2 .鼓声是怎样传到你耳朵里去的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学习。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 、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0分钟)(一)活动一:空气传播声音材料准备:视频,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1 .同学们,这是一个真空仪,这个是电铃,我们把电铃翻开。现在我们把玻 璃罩戴上,还能听到声音是吗?让我们把真空仪翻开,慢慢抽干里面的空气,注 意听。(没有材料用微课代替)2 .大家还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3 .小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通过空气这 个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二)活动二:声音在固

26、定中传播材料准备:无第11页共126页一、填空题1 .运动的小车具有 O2 .运动的小车速度越大,能量就越 o.缓慢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音叉振动幅度,说明音叉具 有的能量;快速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音叉振动幅 度,说明音叉具有的能量;3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还储存在、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二、判断题4 .做实验时,需要多做几次,取平均值才更科学。()5 .同一辆小车从不同坡度的斜面上下滑,滑出的距离是一样的。()答案:1 .能量.大2 . 小,小,小;大,大,大。3 .燃料、食物. V4 . X1107.设计制作小车(一)【教材简析】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运动的小

27、车与其受到的动力、摩擦力 的关系,知道根据需要如何减小或增大摩擦力,认识到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这些能量可以不同的形式来储存。本节课将围绕设计制作小车展开,这既是对之 前所学知识和技能归纳和总结,又是进一步培养科学素养,开展对工程设计的认 识、理解和应用。明确问题板块首先让学生明白了本堂课的任务: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制作一 辆具有动力的小车,它能在5秒内把两块橡皮运输1米远。同时让学生明确了制 作小车的三点要求:1.车身长度不超过25厘米;2.用橡皮筋或气球做动力;3.只能 利用提供的材料。也让学生了解了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制定方案板块安排了两个主要的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

28、各局部的结构和作用,通过观察学生知道小车的结构包括车架、车身、车轴、轮 子,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第二个活动是通过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并绘 制设计图。【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对许多事物充满着好奇,也十分热衷去制作一些 新奇的物品,这都是开展设计的有利基础。但要把想象变为实际的作品,要面对 的困难是很多的,因此,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去 设计能“做得到”的产品,还要让他们能持续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开展有始有终的 实践活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工程设计中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概念来解决问题。2 .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科学探究目标1 .在教师引导下,

29、能根据任务要求和材料条件进行设计,绘制设计图。1112 .在设计讨论活动中,能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与之交流。3 .能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和调整。科学态度目标1 .开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2 .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3 .人们不断改进设计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4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开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开展带来好处。【教学重难点】重点:按照要求和材料条件进行设计,绘制设计图。难点:绘制、修改下车的设计图。【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相关PPT (含设计制作流程)、一

30、些 做好的小车图片或模型。小组:硬纸盒、平安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 气 球【教学过程】一、明确任务(预设5分钟)1课件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这些车分别有什么用途?他们各有什么特 点?(预设:学生可能会从有四个车轮、车身、需要动力等方面考虑)2 .揭示课题,提出任务:我们也要设计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板书课题) 我们今天要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它能在5秒内 把两块橡皮运输1米远。3 .明确要求:我们来看看设计的小车有什么要求。(课件出示要求并认识老师 所提供的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工程师是怎样设计小车的。(课件出示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 本节课我们将完

31、成明确问题、制定方案两个流程。112二、制定方案(预设33分钟)(-)观察小车模型(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小车每组1辆、记录表.要想设计一辆小车,我们首先要了解小车的结构,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 辆小车,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小车包括哪几局部?每一局部的特点和作 用是什么?(课件出示问题)1 .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2 .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把学生的想法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确定小车设计方案(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硬纸盒、平安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1 .在设计小车时,我们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 示课件)2 .提问:怎样安装橡皮筋和气球?3

32、 .提问:怎样增大小车的动力?如何延长动力作用与小车的时间?4 .提问:用橡皮筋做动力时如何解决小车打滑的问题?5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完成活动手册中的材料选择,合理分工,并在材料箱中 选出所需的材料。6 .提问:怎样安装车轮让车轮可以转动?(引导学生发现轮轴可以用吸管做 轴套与车身连接,让轮子可以自由转动。轮子必须能自由转动的同时,所 有轮子必须能平衡着地).合理的分工是设计小车的重要前提,你们是怎样分工的?(小组交流分工情 况,教师评价)(三)绘制小车设计图(预设20分钟).确定了设计方案,在制作小车前工程师们还必须要绘制小车的设计图,请大 家发挥小组的智慧把小车的设计图画在活动手册上,要

33、求画三幅图:正面看 图、侧面看图和上面看图。画好了可以进行修改,让你的设计的小车更合理、 更科学、更美观。1131 .学生分组绘制小车设计图。2 .展示、交流设计方案。提问:这组的设计方案,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的?你对他们组的设计方案有什么建议?3 .小组修改设计方案。三、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L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4 .教师小结。【板书设计】7.设计制作小车(一)流程: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一评估与改进 车架:支撑固定小车车身:美观载人车轴:固定传动 轮子:滚动前进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小组讨论,明确小组制作的小车的运动方式。勾选出小组讨论出的结果。此 处的勾选中可以选择以气球

34、的反冲力为动力,也可以选择橡皮筋的弹力为动 力,可能会有些小组讨论到以两种动力方式共用的混合动力方式,教师应该 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与操作。1 .三视图的绘制,活动手册中提示学生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三个 角度来绘制设计图,对于学生绘制的三视图可能不够规划,此处不作严格要 求,只要设计图能反响学生的设计设想即可。【作业设计】.设计制作小车的流程包括、和评 估与改进四个方面。1 .小车的结构包括、四局部。114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材简析】本课是该主题活动的延续。设计是工程制作的前提和关键,在接下来的活动 中,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分工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制造出产

35、品。任何产品都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满足人们对产品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不 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技术的过程。教科书接着安排了评估与改进的活动, 并出示了评价表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 “做”的成功和乐趣,并逐渐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本课提供了第三步和第四步的实践指导先是按照上一课的设计思路和设计 图制作小车,明确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汇报测试方法;然后再评估改进,根据评估 指标进行评价,包括设计思路、小车制作、功能实现、合作分工、展示汇报等方 面,以进一步改进小车。【学情分析】通过前7课的铺垫,特别是经历了第7课的设计,学生对动手制作一辆一车 的兴趣应该

36、是已经调动到最高潮了。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相信对于大多数学 生而言能制作出一辆有自己想法的小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教学中,应该将 关注重心放在如何让学生有效分工合作并在评估环节愿意去接受他人意见,并会 根据他人意见愿意花时间去改进自己的小车。这类STEM课型,在常规课堂时间 内完成教学各环节也是需要注意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151 .工程制作中需要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2 .对制作出产品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标准。3 .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科学探究目标1 .根据设计,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制作动力小车。2 .在测试评估活动中,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

37、思并改进。科学态度目标1 .开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2 .认识到制作出不成功的产品也是有价值的学习3 .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制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体会到测试和评估产品有利于不断改进产品。2 .人们不断改进产品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设计图,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辆动力小车。难点: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小车进行进一步改进。【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制作动力小车的材料、测试改进小车记录表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1套、班级记录表、小车制作评价表、教学课件【教学过程】3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制作小车的材料工具包116

38、1 .对照着材料清单,再次熟悉自己小组的设计图。2 .在学生领取材料之前,先组织学生交流怎样分工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二、探索:制作小车(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制作小车的材料工具包、测试场地、软尺、便签纸1 . 了解制作小车的流程确定组装步骤 选择材料和工具加工材料 组装调试思考:在制作过程中,你们小组可能会遇到什么难题?预设:车轴怎么安装在车架上。(组织讨论怎么安装车轴到车架上)2 .制作小车(1)学生领取材料,按照自己小组的设计图开始制作小车。制作过程中, 教师要巡视,及时帮学生解决问题。(2)汇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车制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 图、介绍组装流程、测

39、试小车。(3)测试可以选择在户外空地测试小车,也可以通过移动讲台或课桌椅在室内测试。(4)根据测试结果,发现问题并记录教学时应预留一段时间给学生改进小车,在测试时及时发现小车出现的问题 以及如何解决、改进。117预设问题:不能走直线,可能原因是车轴不正,调正即可;橡皮筋小车动力 缺乏,可能原因是一根橡皮筋驱动力太小,加橡皮筋股数或长度解决;气球小车 喷气时间太短,可能原因是气球太小,换用大气球或在承受范围内尽量吹大气球 解决,假设小车摩擦力太小致使轮子打滑,可以用增加小车重量或增大车轮摩擦力 来解决(5)用比赛的方式举办一个班级“赛车大赛”3 .评估与改进小车实测结束后,组织学生按照教科书的评

40、估表给本组和其他小组的小车评 估,最后算出每个小组的总分。1.再次了解评估标准小车制作评价量表分数 工程、1分2分3分小车设计方案不合理, 没有设计图方案较合理,有简单的 设计图方案合理,有严谨、详细 的设计图小车制作制作工艺差, 对于出现的问 题不能解决制作工艺一般,对于出 现的问题局部能解决各部件连接合理,车架扎 实、轮轴稳定、轮子转动 灵活,制作时能及时发现 问题并解决问题小车功能不能行驶能够行驶,但距离较 短、行驶较慢、载重能 力差或不能按直线行驶完全按照要求完成规定任 务团队分工合作没有分工合作有简单分工,合作较少分工合理,团队协作顺畅展示讲解展示不清晰, 内容不完整, 讲解不流利对

41、设计和制作过程展示 较完整,讲解较清晰对设计和制作过程讲解清 晰、思路开阔2.根据评估情况,小组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课后进一步改进小车。时间允许进行班级赛车大赛,时间不允许的话上次课上课之前进行赛车大 赛。这次的赛车是改进后的赛车。118三、拓展:改进小车(预设5分钟)教师提醒和引导学生认识到不成功的小车并不是失败,好的工程师能根据其 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板书设计】8.设计制作小车(二)设计图介绍小车全员评估颁奖典礼1191 .教师敲击桌面,听到桌面的敲击声了吧。敲击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 朵里的。现在请我们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小实验。(实验要求通过课件出示)(1

42、)同桌之间保持安静,一个同学抓挠桌面,一个同学听,抓挠桌面的声音。(2)听的同学侧耳靠近桌面,另一个同学继续抓挠桌面。(3)比拟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4)同学之间互换角色,再进行上述实验。2 .学生分组活动,并填写记录单。3 .汇报交流: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和不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有什么不 同?为什么?4 .小结: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更加容易。(声音通过桌面 这样的固体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三)活动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材料准备:每组1根音叉、水槽1 .声音能够在空气中,固体中传播,那么在液体中能传播吗?我们可以怎么 来进行探究呢?2 .实验

43、指导,通过课件出示:(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平静之后。(2)轻轻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3)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4)听一听声音,感受下声音有什么不同。3 .讨论:水是怎么传播声音的?(指向声波)4 .小结: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声音能够在水 中传播。(声音通过水这样的液体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5 、研讨: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8分钟)1 .通过上述的活动,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 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2 .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

44、沟通呢?3 .为什么听铁轨就能判断火车有没有开来?4 .钓鱼时,我们可以大声说话吗?为什么?5 .小结: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水中传播,没有媒介是不能传播声音的。第12页共126页运动和力单元整理一、认识力.重力: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 低处流等这些都是ih于重力的作用。).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 反冲力。1 .弹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 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2 .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外表运动

45、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 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二、测量力(一)认识弹簧测力计.概念: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1 .组成: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2 .原理:受力大,伸长长时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口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100克力(二)使用弹簧测力计.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如果不在零刻度,先要调到 零刻度后再测力。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1203 .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测力范围。三、运动和力的关系(一)拉力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活动:拉力

46、大小与小车研究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车、绳子、垫圈、计时器活动:拉力大小与小车研究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车、绳子、垫圈、计时器实验步骤:1 .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 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 .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 小车可以动起来。3 .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 样变化的。4 .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每种情况至少 要测量三次, 求平均值。用手挡住小 车,可以让它 停止。我们的发现:(1)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o(2)在这个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与(垫圈数量 )有关。(3)在这个实验中,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是(重力 )o121(二)反冲力用气球驱动小车材料:小车、气球实验步骤:L组装利用气球驱动的小车。1 .给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观察气球喷气方 向和小车运动方向。2 .将气球吹大一点,观察小车行驶距离。我的发现实验结论:1 .小车行驶的方向与喷气方向相反。2 .气球吹得越大,小车行驶的越远。实验原理: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我们的气球小车就是被反冲力推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