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蟋*** 文档编号:627653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6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目录目 i;.。:.1中文摘要.: . .!Abstract.II弓丨 5 .1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第一章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概况.3第一节规范上市公甸会计信息被露的意义 .3第二节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历史沿革 . 7第三节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11第二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理论研究综述 .15第一节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国外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15,第二节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国内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18第三章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剖析 .20第一节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20第二节存在问题的深层原

2、因分析 .24第四章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策 .30参考文献 .39致 谢.42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43中文摘要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相对于发 达的证券市场来说,还处于逐步成熟和发展阶段。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主体,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上市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地发展壮 大,已经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有生力量。到 2007 年 6 月 30 日,在深沪两 证交所上市的公司已有 1477 家。上市公司的信息是证券市场中“公开、公平、 公正”三公原则中最有力的体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在我国年轻的证券法律规 模中无处不在并贯穿始终,成为

3、我国证券市场有效运行与发展的基石。自沪(1990 年 12 月)深(1991 年 7 月)两证交所相继成立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 规,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 对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冷静思考后人们会发现:上市公司并非尽善尽美,其中存在着许多有 待解决的问题。从中国最早的深圳原野造假案,到琼民源欺诈,再到红光实业 靠行骗上市,都无不与信息披露息息相关。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证券 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给广大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为股票市场的发展 蒙上了一层阴影。国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早,毕竟西方证券

4、市场 的发展己有几百年的历史,无论在信息披露的法规层面还是在制度体系上,他 们都很成熟和完善,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尤其在国际会计 准则的运用上,我国距离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本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指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 现实意义,介绍了中国信息披露的历史沿革,重点从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 披露的法规体系和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第二部分是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综述, 主要介绍了国外和国内研究者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的经 验数据,并指出中西方市场的不同,外国

5、经验在中国不完全适用。第三部分是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剖析,指出我国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即虚假陈述情况严重、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会I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并从上市公司的信息具备非排他性 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上市公司未披露信息的不对称性与信息披露中的机会主义 行为、私人信息搜寻非合作博弈与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寻租、 会计信息披露与市场投资者的行为与收益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层分析。 第四部分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策主要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 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培养和壮大机构投资者、完善与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 法规、

6、加大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上市公司的寻租成本。完善会计准则和 制度六个方面入手。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比较与综合的分析方法和归纳分析法。关键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质量Abstract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after more than 10 years5 development. But compared to developed securities market,it i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Listed companies are the main body

7、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from weak to strong, continuing to develop and grow, and gradually become an effective streng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y the end of 2007, there have been 14771isted companies in two Stock Exchange

8、(Shenzhen and Shanghai). The inform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is the most powerful embodiment of “San gong” principles (open, fair and just)in the stock market.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permeated everywhere in Chinas young securities law and became the foundation of Chinafs secu

9、rities market and making it execute effectively.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wo stock exchanges, the government has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regul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has formed a set of fairly sophisticated systems to Chinas stock market helping to p

10、romote a healthy development.However, after second thought, people will find: a listed company is not perfect, there are many unsolved problems. From the earliest Shenzhen wilderness producing fake, Qiong Mingyuan deception and then to the listing on the red light industrial, and they are all closel

11、y related to the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These problems seriously limited the optimizing function, brought investor great loss and shadowed the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starts early. After all, the development of West secur

12、ities market has a few hundred years9 history. Regardless of the regulations in the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in the slaw or the system level, they are all very mature. Many of them are worthy of our study and draw on, especiall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re i

13、s a great gap between us and the developed Western countries.0inThis essay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mainly on our country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ointing ou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standardize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introducing the histori

14、cal evolution of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in China from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basic contents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mainly on the experience and data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researchers on informa

15、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not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the West, an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is not fully suitable to China. The third part is the underlying analysis for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pointe

16、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that is false statement in serious condition, inadequate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 lack of comparabi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ntimel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make depth

17、analysis from non-exclusive and non-competitive features, the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the opportunism and the private non-cooperative game in accounting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the Problems between disclosure of infonn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market investors behavior and income. The fourt

18、h part point out that standardizing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disclosure from improve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intermediaries, cultivat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crease

19、irregularities punishments. And raise the cost of rent-seeking. Comprehensive and synthesis method and summarized analysis are used in this essay.Keywords: listed compan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tandardize; quality.IV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供给和需求汇合市场,投资者将手中的资金转化为对 股份公司的投资,而股份公司则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长期资金。 资本市场是一个极具活力、

20、极为开放的市场。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和完善在于 它有高质量的参与市场竞争各方都可以依赖的信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包括上 市公司的各种资源委托人,如股东、债权人、政府及公司职工等。投资者的目 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回报,因此必须依据一定的信息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股东 要求了解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从而对股票价值做出评价,以做出 买人、继续持有或卖出股票等决策;债权人要求获取会计信息,以评价公司资 产变现能力、偿债能力、长期盈利能力等,并据以做出相应的长、短期信贷决 策;政府有关部门希望获取诸如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净利润等诸多会计信息, 并据以课征各种税收或进而将其加工为宏观会计信息,从而做出宏观经

21、济决策; 职工希望获取相关会计信息以了解公司的经济地位,存在风险,发展潜力及利 益分配情况,并据以签订报酬契约,提出福利条件等等,此外,其他社会公众 亦往往基于不同决策之需,希望获得与其自然利益相关的会计信息,保证资本 市场的正常运作。资本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市公司要赢得投资者的 青睐,成功地从资本市场筹措到生产、经验、经营所需的大量资金,就必须对 外呈现出良好的经营状况和可靠的盈利前景。如果没有信息披露机制,股票发 行市场会产生上市公司(筹资者)和投资者在公司经营状况信息上存在不对称 现象。现代股份制企业是一种社会企业,资本额庞大,股份散,大量的小股东 不可能通过股东大会反映其意志来

22、参与企业管理,他们只能依据企业的经营现 状和未来期望来决定是否购买公司的股票。这种机制客观上是一种社会监督机 制。企业经营的好坏,股票收益的高低直接影响股票价格。上市公司作为公开 公司,必须定期向社会公布其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资产变动情况,使企业处 于社会监督和压力之中。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迅猛 发展的需要,1984 年 11 月,我国股票发行市场开始形成,两年后,场外交易市 场亦告成立。虽然由于经济发展和投融资的需要,我国金融市场上以股票为主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直接融资工具的交易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以 1984 年 11 月 18 日飞

23、乐音响第一 个向社会发行 1 万股的股票为标志,到 2007 年 6 月 30 日,仅仅 23 年时间,我 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 1477 家,总市值达 166232.8 亿元.这样的发展 速度是全球仅有的,但长期以来,“发展”与“规范”一直是我国股票市场上一对矛 盾,“规范”问题中,又以信息披露不规范行为的纠正与治理为难点和焦点。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长期以来, 特别是国内研究更多地是对信息披露行为的描述和从政策层面提出如何提高信 息披露质量的建议。本文进一步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时,改变以往的“行为”研究, 将目标指向“动因”研究,从根源入手,全面考察影

24、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 影响因素,在衡量信息披露质量时,考虑的内容尽可能全面,不仅包括披露信 息的真实性,还要包括披露信息的时效性。_第一章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概况 _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 研究第一章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概况第一节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一、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供给和需求汇合市场,投资者将手中的资金转化为对 股份公司的投资,而股份公司则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长期资金。 资本市场是一个极具活力、极为开放的市场。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和完善在于 它有高质量的参与市场竞争各方都可以依赖的信息。(一) 信息披露

25、是提髙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必要措施资本作为生产的一种稀缺资源,必须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以提高利用效率。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法玛的定义,一个资金配置效率高的证券市场是指所有公开 信息都应当充分揭示并传递给每一个投资者,从而使市场上的每个公司股票的 价格都反映所有关于该公司基本面的情况,例如公司的赢利、管理能力、发展 潜力等。但是生产和加工这类信息的成本是很高的,如果信息成本高于利用它 所获得的利润,则人们就会放弃搜集这些信息。成本过高的信息对市场是无效 的,因为它不可能被纳入先行资本价格中,法玛(fama)根据市场能够有效利 用的信息范围和利用这些信息的成本,将市场的有效性分为强式有效市场、半 强式有效市

26、场、弱式有效市场。衡量市场有效程度的指标一般是:价格能否自由地根据有关信息而变动; 证券的有关信息能否充分地披露和均匀地分布,从而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 得到等质等量的信息。由此可知,股票市场的信息公开是为了提高市场有效性 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二) 规范信息披露是实现股票市场“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条件信息披露既是基于投资者的利益需要,亦是基于公司的利益需要,但两者 存在较多的利益冲突。公司作为披露主体,掌握全部经营信息,但是由于信息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披露会使上市公司优劣立显,经营状况不好的公司为达到筹资或维持股价的目 的,通常会压抑负面消息的披露;或通过伪造会计报表和财

27、务数据来欺骗投资 者,提供虚假的或误导信息,或者考虑成本效益比,信息披露并不充分,往往 不能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要。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股票市场的有序竞争,也严 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损害了投资者对市场投资的信心。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允许上市公司按照自己的利益随意披露,而必 须按照一定的规则,规范提供可靠、相关、可比的信息。史美伦认为证券市场 监管的问题要坚持“四公原则”,也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公信”。市场的发展 主要是使投资者有信心,如果没有投资信心,“上市公司再好,没有人来投资, 没有交投量,就不活,就不是成功的市场”。股票市场监管机构必须与科技准则、 审计准则制订机构联合,逐步完善会

28、计信息披露质量标准的制定,并采用强制 手段予以执行和监管。只有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才能培养投资者对市场 的信心,促使股票市场实现有效、有序的发展。(三)会计信息披露是投资者及相关部门的决策基础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包括上市公司的各种资源委托人,如股东、债权人、政 府及公司职工等。投资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回报,因此必须依据一定的信 息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股东要求了解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从而 对股票价值做出评价,以做出买入、继续持有或卖出股票等决策;债权人要求 获取会计信息,以评价公司资产变现能力、偿债能力、长期盈利能力等,并据 以做出相应的长、短期信贷决策;政府有关部门希望获取诸如固定

29、资产、销售 收入、净利润等诸多会计信息,并据以课征各种税收或进而将其加工为宏观会 计信息,从而做出宏观经济决策;职工希望获取相关会计信息以了解公司经济 地位,存在风险,发展潜力及利益分配情况,并据以签订报酬契约,提出福利 条件等等,此外,其他社会公众亦往往基于不同决策之需,希望获得与其自然 利益相关的会计信息,保证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四)会计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赢得筹资优势的手段资本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市公司要赢得投资者的青睐,成功地 从资本市场筹措到生产、经验、经营所需的大量资金,就必须对外呈现出良好 的经营状况和可靠的盈利前景。如果没有信息披露机制,股票发行市场会产生第一章中国上市

30、公司信息披露概况上市公司(筹资者)和投资者在公司经营状况信息上存在不对称现象。公司深 知自己的经营状况,但投资者无从得知每一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他们只是根据 以往的经验而知悉全体公司的经营分布概率,并据此推知全体公司的平均经营 状况。在此情况下,价格保护机制将自发产生作用,投资者基于保护自身利益 考虑,只愿意根据公司平均经营状况来确定股价,这样一来,大部分实际经营 状况高于平均水平的公司便会因股价不合意而退出股票市场,另觅筹资途径, 而实际经营状况低于平均水平的公司,则因市场评价高于实际价值而乐于进入 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其结果是股票市场上真正发售出股票的公司其平均经营状 况实际低于原有全体公司平

31、均经营状况,因而,投资者在获悉这一经营状况分 布概率变更情况后,再次购买新股时愿意支付的股价将进一步降低,从而驱使 更多相对经营状况较佳的公司相继退出股市,这一恶性循环过程不断持续下去, 最终在均衡的情况下,股市上便只存留经营状况最差的公司,成为典型的“次货 市场”。这样,正由于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反而鼓励投资资金向绩劣公 司流动,这种不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问题。会计信息披露无疑有助于经营状况相对较佳的公司消除市场上信息受到阻 隔而带来的负外部效应,从而相继确立相对筹资优势,这无疑构成公司主动披 露会计信息之根本动力。事实上,这种会计信息披露不仅对于股票发行市场有 重

32、大意义,而且对于股票交易市场也有重大意义,因为交易市场与发行市场是 相辅相成的,在实务操作中,交易市场的股价将直接影响发行市场上新股价位, 而且,交易市场上所树立的企业形象对于新股发行的顺利与否亦具有重要影响。二、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股份公司的所有者虽然无法直接控制资产,但必然要求公司资本保值、增 值。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转型时期没有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家倡导的大 规模私有化措施而进入股票市场的国家。因此,我国现阶段上市的股份公司几 乎都是国有企业改制的股份公司,主要的持股人包括国有股东(国资局、国有 资产经营公司、国资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等),金融机构(主要是投资基金、保

33、 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一般企业法人、职工持股及自然人等,从股份的性 质来看,存在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四种不同性质的股份,其中国 家股、法人股处于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目前,为了避免公有制性质的变化,_ _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_._国家规定国家股和法人股不得上市流通。另外,处于利用外资和资本管制目的, 外资股已人为地设立了一个与国内股市隔离的境内交易市场B股市场。这形 成了我国独有的股权结构模式。国有资产关系到我国公有制的性质问题,国家必须监督企业实现国有资本 保值、增值的目标。我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实现政 企职能分开,国家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

34、经营。国家对这些公司经营的监管必须 通过了解其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从而行使股东权利。三、会计信息披露是股份制企业社会化的要求现代股份制企业是一种社会企业,资本额庞大,股份散,大量的小股东不 可能通过股东大会反映其意志来参与企业管理,他们只能依据企业的经营现状 和未来期望来决定是否购买公司的股票。可以说,股份制企业的最大好处就在 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经营管理职责由职业经理或企业家承担,股东 投入的股本在公司中转化为公司的法人财产,股东成为企业的“外部人”,不能干 预公司的内部管理事务。但股东可以通过进入董事会或通过股东会“用手投票” 行使对企业的控制权,或通过证券市场“用脚投票”对管理者

35、进行制约。在这里, 股东的“投票”机制能否通过资本市场发挥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效应,主要依赖 于其能否获得准确的会计信息。准确的会计信息应该能够客观而详尽地披露有关股份制企业的绩效及其管 理层业绩,这些信息将给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企业真实活动的证据,从而使他 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和理解哪些资产受企业直接支配,它们的所有权属性是什么, 公司如何运用这些资产,运行结果怎样;企业如何筹措资金,运营效果如何,所得如何分配等。也就是说,会计信息能够使投资人和融资人完全了解现代股 份制企业的资金来源及其属性,以及当期营运操作所得的收入,在信息公开、 透明条件下,投资者、融资者能够对企业资源和运行结果清楚地辨别。

36、反之,如果会计信息披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社会经济的需要,那么投资者、 融资者的投融资决策以及对企业的管理绩效、财务管理权和资金分配的判断就 可能失真,股东的“投票”机制就不能通过资本市场发挥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效_第一章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概况 _第二节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迅猛 发展的需要,1984 年 11 月,我国股票发行市场便已形成,两年后,场外交易市 场亦告成立。虽然由于经济发展和投融资的需要,我国金融市场上以股票为主 的直接融资工具的交易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以 1984 年 11 月 18 日飞乐音响第一 个

37、向社会发行 1 万股的股票为标志,到 2007 年 6 月 30 日,仅仅 23 年时间,我 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 1477 家,总市值达 166232.8 亿元.这样的发展 速度是全球仅有的,但长期以来,“发展”与“规范”一直是我国股票市场上一对矛 盾,“规范”问题中,又以信息披露不规范行为的纠正与治理为难点和焦点。在 1984 年我国股票市场形成乃至以后的 6 年多时间内,我国股票市场基本 上不存在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直至 1990 年后,随着上海证交所(1990 年 12 月)和深圳证交所(1991 年 7 月)的正式成立,上市公司才开始正式对外披露 信息。但最初的信息披露的内容

38、很少,其核心主要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信 息披露状况难如人意。1992 年 5 月,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正式颁布实施,同年,上海、深 圳两地一些地方性法规也相继出台。(如上海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告的规 定、深圳上市公司监管暂行办法),对信息披露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使其 在质和量两方面均有提高。从披露内容上看,以上海证券所上市公司 1992 年年 报为例,当时每家公司年报篇幅均已扩至一个整版,其核心内容也是完整的资 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以及附表。此外,信息披露 的内容还包括盈利预测、财务指标分析,某些对公司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有 较大影响的重要事项等有关内容。从披露内容

39、看,显然比往年更加详尽,从披 露质量看,由于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及以后的企业会计制度均确 立了比较明确的质量标准,并相应借鉴国际会计惯例,改革旧的分行业制度, 对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信息生成做出了统一且较为科学合理的规范,由此使得 披露质量有所提高。不过,从这一时期的总体情况看,信息披露在质和量上仍 有不少不足之处。在内容上表外披露内容仍显不足。而且,由于当时国家尚未 颁布统一的信息披露法规,两证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上均有一些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不一致之处,不利于投资者阅读和比较分析。而在质量上,由于国务院证券委 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至 1992 年 10 月

40、才正式成立,国内信息披露法 规建设刚刚起步,各项监管措施远未出台,同时,审计职业界尚未能真正负起 责任,审计监督有效性不足。在此情况下,公司经理人员及会计人员往往基于 特定的利益需要,肆无忌惮地披露虚假、误导或存有重大遗漏的信息,由此使 得披露质量依然难尽如人意,也正在这一时期,爆发了有名的“原野公司事件”, 而实际上,在当时股票市场上,除原野公司外,还存有不少准“原野公司”只是由 于监管乏力而未被发现。上述不完善的信息披露状况在国务院证券委及中国证监会成立后逐步得以 改善。1993 年,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 实施细则、公司法相继得以颁布,使得信息披露开始具有全

41、国统一的规范 性要求。1994 年,为了进一步贯彻上述三个法律、法规的规定,提高信息披露 的规范化程度,中国证监会又先后颁布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批露的内容 与格式准则第 16 号(试行)(以下简称内容与格式准则),该规定对会 计信息披露内容做出了详尽的说明,使披露内容大为扩充。仍以当时的年报为 例,每家公司年报摘要便往往占半个版面以上,其会计信息披露内容除包括资 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及报表附注外,还包括篇幅较 长的其他信息: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董事长或总经理业务报告(管理当 局的分析和讨论)、股票与股本变动情况、某些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存有 较大影响的重要事项、

42、关联企业等等有关内容。而在披露质量上,随着前述三 个法律、法规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对会计信息披露及其审计工作 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并明确规定了与此相关的违法行为应受的制裁,从而 对公司经理人员、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等有关人士行为构成了外在约束,促使 他们自发推动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着手组织上述 监管措施的贯彻实施,不断加大监管力度,而沪深两市也逐步担负起一线监管 责任,这无疑都有助于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不过,尽管如此,当时的信息披 露仍有不少不足之处(尤其在披露质量方面)。在内容上,尽管会计准则对报表 附注披露内容做出了规范,但过于简明,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公司在

43、实际执 行中所披露的附注内容存有不少差异,详简程度不一。而在披露质量上,由于第一章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概况监管措施尚未能在短期内迅速落实到位,同时,审计职业界又未能恪尽职守,往往基于经济利益考虑而无一例外地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经理人员及会 计人员的披露行为并未受到充分有效的约束。这无疑都影响了信息披露质量的 进一步提高。也正因为如此,在此期间,信息披露质量虽有所提高,但也出现 了“王府井招股说明书失实事件” 0993)、“尖峰公司定期报告虚假陈述事件” (1993)、“南通机床事件”(1995)等一系列事件。当然,若就上述事件的性质. 而言,其严重性远不及“原野公司事件”,且其中某些事件如

44、“南通机床事件”属于 打“擦边球”行为,虽确实降低了信息披露质量,但尚不易界定为信息披露违规事 件。1995 年,针对国内信息披露尚存的不合理现象,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执 行公司法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通知。以此作为前奏,我国信息披露在 1996 年步入了规范年。在披露内容上,近两年来,证监会新颁布了财务报表附注 指引及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7 号上市公告书,并相继对内容与格式准 则第2 号(年度报告)、第三号(中期报告)、第 1 号(招股说明书)做出了 修订并正式颁布:同期财政部也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关联方关系及其交 易的披露及其指南,从而使得信息披露内容规定更趋完善。在披露质量方面,近几年来,中

45、国证监会不断加强信息披露监管,相继颁布了关于规范上市公 司行为的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严禁操纵市场行为的通知等几个涉及信息 披露问题的规定,并对多起违规事件(如山东渤海公司的虚假陈述和信息误导 行为、八家上市公司盈利预测失实行为)做出了处理。与此同时,上海证交所 和深圳证交所更好地承担起信息披露的一线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年度报告及 中期报告的事后审核工作。而与上述强化监管举措相对应的是,审计界开始珍 视自己的发言权,更好的承担起“经济卫士”的责任,1996 年 1 月,第一批独立 审计准则正式颁布实施,为国内审计职业界提供了一套质量更高的执业规范。继此之后,中国证监会又于 1996 年 7 月发

46、布了 1 号文关于上市公司聘用、更 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力地维护了审计人员的 合法地位,支持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公正执业,如实发表审计意见,这都促使审 计监督的有效性大为提高。基于上述原因,我国信息披露状况不断得以改善。 2003 年 1 月 7 日,中国证监会颁布重新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9_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_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 司年报披露工作。2004 年 1 月 8 日,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 息披露质量的通知,明确了资产评估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对虚假评估报告所应承 担的责任,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走入了规范阶段。2005 年 8 月 23 日,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 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 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进一 步进行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若干规定。通过股权分置改革进一步完善资本 市场运行机制,改善资本市场投资回报水平,逐步提高直接融资能力和资源配 置效率。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证券投资品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证 券公司经营和加强证券市场法制建设,解决新兴市场要素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