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6275167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第2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能力目标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情感目标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实验探究法。教具准备1.自制cai光合作用课件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维持碳氧平衡课件。2.实验材料用具准备:(1)按演示

2、实验一装置提前两三天(或一周)准备,并每日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收集足够的氧气,便于上课使用。(2)另准备一套和实验一装置完 全相同的材料用具,便于上课演示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地球上凡是生物都要呼吸,而凡呼吸,必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尤其是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燃料的燃烧也会消耗大 量的氧,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氧从何 来?二氧化碳哪去了?大自然是怎样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的?要想破解这个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引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一、光合作

3、用还产生氧气师:在第四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淀粉,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是有机物吗?还有没有其他成分,是什么成分?今 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讨一下。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看它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学生1:看到漏斗中的金鱼藻中有一个一个的小气泡产生。学生2:看到漏斗中有气泡向试管中移动。师:那么金鱼藻产生的小气泡是什么 成分呢?下边大家接着看实验。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集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个瓶子,并告诉学生甲瓶为氧气,乙瓶为二氧化碳,然后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分别伸入甲、乙两瓶中,让学生观

4、察现象并描述。生:甲瓶中卫生香复燃,乙瓶中卫生香熄灭。师:再将罩在金鱼藻上的集有大约1/2以上气体的试管取出来,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中,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并与甲、乙两瓶 中的燃烧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并预测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可能放出什么气体?生:卫生香能复燃;与甲瓶中燃烧情况相同,所以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师:很好。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可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任何事物都不会凭空产生,也就是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有机物及氧气,而这有机物和氧气是由什么转化来的呢?下边请大家看大屏幕。教师展示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课件:画面1: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单击,蜡烛逐渐熄灭。单击出现问题1:蜡烛为什么会熄灭?3456推荐阅读: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导学案绿色植物参入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案生物圈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一节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上生物圈教学设计生物入侵者教案生物实验教案高一生物教案 第 3 页 /总页数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