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修)订指导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修)订指导规范.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修)订指导规范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是学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 表达,是教学活动和组织管理的主要依据,是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规范性文件。为 实现学校“十四五”开展规划纲要目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 加快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 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假设干意见(教职成(2015) 6号)和教育部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开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 9号)、教 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 13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人
2、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经验,经研究,提出人 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指导意见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开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 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主 动适应经济开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遵 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开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新创 业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加强人才培
3、养模式改 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具备“德美品质、健全人格、专业素养、实 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二、基本原那么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开展。全面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 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 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 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坚持遵循规律,表达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 开展规律,处理
4、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 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产业开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 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安排机制,强化教 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应。三、内容和具体要求1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具体内容见附件。2 .教学周数每学年教学时间不少40周。3 .课程设置根据教育部职成司专业标准(试行)及有关文件精神,课程设置如下:(1)公共基础课程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将思想政治理论 课、中华
5、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课、大学生职业开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 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大学语 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 必修课或选修课。(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 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实践性教学环 节主要包括实习、实训等。应依据国家发布的有关专业顶岗实习标准,严格执行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组织好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可适量开设关于平安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
6、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可从超星尔雅课程 清单中选择)、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内容 中;还应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专业课程总数40门左右(选修课,军事理论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军训与国防 教育,大学生职业开展与就业指导另计)。各专业应合理设置课程,融入创新创业2理念,科学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构建表达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职 业技能限选课为设置9-10门,从中选3-4门,视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开设时间 (原那么上从第三学期开始);人文素质任选课为新增设的课程,如有需求,请各系 (部)提出申请,如有与网络课程
7、名称或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不予考虑,教务处将适 度增加网络课程。(3)专业核心课程确定6-10门专业核心课程,并明确教学内容及要求。专业课程设置要注重引导 和表达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各专业课程设置表中以*标注。(4)考试课程各学期考试课程原那么上为3-4门,教务处组织考试课程的考试,系(部)组织 考查课程的考试(教务处随机抽查),教务处组织考试课程以*标注(教务处组织 考试课程原那么上须为专业核心课程),系(部)组织考试课程以J标注。(5)学时学分(暂未施行)课程原那么上每18学时计1学分,周学时为整数,每门课程的学时以周学时为依 据计算,第1学期按16周,第25学期按18周计算学时,第1学期教学起
8、始周为 第3周。总学时为2500-2800左右,顶岗实习按每周24-30学时计算,总学分不少 于140。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教育)等,以1 周为1学分。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不少于总学时的25%o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的内容和总学时数。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不少于10%o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 形式组织实施。课程设置必须全盘考虑教学资源优化使用,相近专业的课程名称、周进度应保持 同步。4 .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重视实践环节对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统筹 安排实践教学,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9、实践教学包括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训 和集中实践。学生校外实习的设置和安排必须符合教育部等五部委制定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 管理规定。(1)课程实训指与课程教学同步进行的实训环节,集中实践包括军事训练、专 业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形式。(2)实训周要根据课程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确定,不做统一规定,原那么上 尽量做到理实一体。5 .排版要求(1)标题:黑体,2号字,居中,2倍行距。(2)正文层次标题: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 “L”,第四层为“(1) ”,第五层为“”,第六层为“A”。其中,第一层与第二层标题为黑体,四号字,1.5倍行距;第三层为黑体,小四 号
10、字,1.5倍行距。其他及正文为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体),小四号字;1.5 倍行距;字符位置:标准。(3)页面设置:纸张:A4;上下2.54,左右2.8。(4)段落要求: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间距为0;对齐方式:左对齐。(5)换行和分页:无孤行控制。四、实施和管理1 .严肃性。人才培养方案应保持严肃性。方案按程序确定后,各教学单位必须 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学时、开课时间等内容,不 得随意变更。2 .稳定性。人才培养方案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开展对 人才需求的变化而适时安排;教学进度安排,须由教研室向系(部)提出申请、系 (部)提
11、出安排意见、教务处审核,报主管教学副院长批准后方可实施,安排申请 报告由教务处存档备案。附件: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具体内容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具体内容第一局部主体局部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现行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 法确定二、入学要求三、修业年限四、职业面向描述本专业就业面向,即与本专业最直接相关的就业职业领域、工作岗位,包 括初始岗位和开展岗位(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的主要职业岗位、相近的职业岗位 以及在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可升迁的职业岗位、预计平均获得的时间等,尽可能以 图表形式表现)。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 经
12、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 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 级证书。所属专业大类所属专业类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五、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开展,适应需要,具 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应将 本专业所特有的,有别于其他专业的职业素养要求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有机融 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四具备人才培养理念,并在课程体系、能
13、力素质要求中相互 呼应。六、课程设置及要求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是各专业学生均需学习的 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课程,专业课程是支撑学生到达本专业培养 目标,掌握相应专业领域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应基于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强化对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 支撑,融入有关国家教学标准要求,融入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技能,注重与职业面向、 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与素质要求分析表(序号)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与素质要求分析表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与素质要求初始冈位开展L-U 冈位(该表可视专业需要安排)(三)课程体系七、学时安排八、教学进程安排教学进程安排表(Excel表)见附6。九、实施保障(一)师资队伍(二)教学设施(三)教学资源(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评价(六)质量管理十、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 到达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鼓励应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记录、 分析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职业素养达标等方面的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考核,并将考 核情况作为是否准予毕业的重要依据。十一、继续学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