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题fdcj.docx

上传人:jix****n11 文档编号:6265773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题fdcj.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题fdcj.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题fdcj.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试题fdcj.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硕士入学产业经济学试题 一 简答题(每题10分)1产业结构演化的动因。(1)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演变。(2)科技发展推动产业结构演变。(3)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引导产业结构演变。2衰退产业的撤让政策。衰退产业调整政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基本政策。其立足点是帮助衰退产业实行有秩序的收缩、撤让,并引导其资本存量向高增长率产业部门有效转移。衰退产业往往与企业破产、职工失业现象密不可分,容易引起经济与社会的不稳定。主要措施包括:1加速设备折旧;2市场保护、援助;3.促进转产;4技术与经营支持;5转岗培训。3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的关系。4自然垄

2、断产业与直接规制政策。5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6环境保护指向的产业政策的目标二论述题(每题20分)1 西部大开发的产业布局问题。虽然西部经济有所增长,但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自8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重点转移以及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进入了工业经济高速增长期。相比之下,中西部工业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其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85年到1995年西部比重由12.4%下降到9.9%。“九五”以来,虽然中央把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提上重要日程,并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只是中部略有改观,而西部1997年又下降了0.8个百分点。

3、尤其是西北地区,自80年代以来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一直在趋于下降。目前西北五省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3.0%,而其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2.1%,人口占全国的7.1%。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东部具有领先优势,中西部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力要素不断涌向东部,扩散效应远远大于回流效应,加剧了地区间利益的不均等。 采掘和原料工业所占产值比重大,工业发展呈现明显的资源型结构特征。从东中西部三大地带来看,尽管中西部工业化相对滞后,但其重工业产值比重较高,平均要比东部高10个百分点,这主要归功于重工业中的采掘和原料工业。据1997年统计资料表明:中西部采掘和原料工业产值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的36.6%和3

4、6.5%,而同期东部只有24.6%,相反中西部加工工业所占产值比重则要低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 注重地区经济倾斜,忽视产业结构倾斜。改革开放后,我国在产业布局中,向东部政策倾斜,但缺乏产业布局区位功能和产业结构效益,象撒胡椒面一样不分主导和非主导产业和部门。忽视了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农业、能源、原料和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90年代以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一步加重,基础产业远没有成为全国经济起飞的基础。此外,计划体制下的一些问题在改革开放后并没有得到较好改善,如区域分工弱化,分工利益减弱;布局中重复引进,浪费现象严重;产业组织缺乏专业化协作,企业规模在低效益基础上趋向小型化及空间分布

5、均衡化,造成分工效益和规模效益双重损失。有鉴于此,现阶段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特别注重产业政策区域化(产业布局)和区域政策产业化。国家在确定各产业在全国布局中地位的同时,要对西部的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重点支持与重点限制产业加以积极考虑,西部各省区市都应在国家整体布局的大背景下,有所差别,有所突出,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参考答案二(一)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呈农业型、重型化特征 经过建国后近50年的建设,西部地区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发展更快的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相比,无论是经济增长速度、增长质量,还是企业竞争力,都存在明显差距。1980-1998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

6、值,全国平均增长17.7倍,其中东部增长19.2倍,西部增长14.3倍。GDP年均增长率,东部为18.2,西部为16.4,东、西部GDP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1980年为52.3、16.50,1998年为58.2、13.9,而且这一差距仍有扩大的趋势。1984年,国务院确定的14个贫困地区225个贫困县中,西部占134个,占59以上。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运输落后,每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只及东部的1/5左右,邮路长度只是东部的1/4,这就使西部开发面临薄弱的经济基础。 西部地区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受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的硬约束,西部基本

7、上是农业型、重型化的产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的资料显示,西部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5.29,高于全国平均值的19.91,更高于东部的19.01。重工业占西部工农业总产值的35.35,占工业总产值的58.83。到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轻工业发展缓慢,1993年重工业与轻工业之比为61.98:38.02。在重工业中,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占较大的比重。这种农业型、重型化的产业结构难以带动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扩大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大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二)工业发展缓慢,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结构特征 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工业投资布局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中西部工业获得迅速发

8、展,在全国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然而,8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国家经济技术实力向沿海地区转移,东部地区率先进入了工业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从1985年到1995年,东部地区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60.4提高到66.0,西部地区则由12.4下降到9.9。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西部地区工业产值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尤其是西北地区,近20年来,其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一直在趋于降。目前,西北5省区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3.0,而其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2.1,人口占全国的7.1。在全国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西部一些经济落后和资源主导型地区因企业竞争力较弱,工业增长速度比较缓

9、慢。199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7,其中东部地区为12.2,西部地区为8.08,全国工业增长速度最低的10个省区中有6个位于西部地区。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人均工业总产值的绝对差距在急剧扩大。1980年,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为523元,其中东部为773元,西部为282远,绝对差距为491元。1990年,这一差距扩大到2133元,1997年扩大到11086元。 从两大地带的比较来看,西部地区尽管工业化发展滞后,但资源型工业产值比重却较高。统计数据表明,西部轻工业产值比重低主要是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比重较低,重工业产值比重高则主要是采掘和原材料工业所占的比重较高。1

10、997年,西部地区的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9,而同期东部地区为17.9,西部地区采掘和原材料工业所占的比重为36.5,同期东部地区为24.6。同时,西部地区加工工业所占的产值比重则低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结构特征。(三)产业技术含量低下,企业竞争力不断下降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价格改革先从下游产品开始,而处在上游的基础性产品很长时间内仍由国家计划控制。这种上下游产品价格改革的不同步,使西部在与东部进行产品交换时遭受双重利益损失。西部资源型产业的积累能力极弱,难以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新技术的引进,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传统的产业格局没有

11、多大改变。相对而言,东部产业结构调整进展要快得多,高新技术产业在东部不少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正变得日益重要。以北京市为例,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绿色生态技术、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得到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成为工业出口新的增长点。在“梯度发展理论”指导下,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升级转换过程中,将一些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生产部门向西部地区转移,而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能创造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则难以在西部得到发展。一些通过“一五”与“三线”建设在西部建立起来的以机械、纺织、仪表、仪器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基地,面临着技术设备陈旧、产品老化、机制僵化、包袱沉重等困难。在计划经

12、济条件下,由国家布点在西部建立起来的一批军工企业,由于布局与结构不合理,技术老化,又面临着搬迁、军转民以及技术改造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低等原因,西部地区工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工业发展综合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根据对各地区工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1997年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系数为0.1498,全国产业发展水平系数为0.6868,东部为1.4103。综合来看,西部地区工业竞争力系数为0.2880,全国平均水平为2.9769,东部为6.5993。从1993年到1997年,西部地区市场份额上升的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占优势的行业,如采掘、烟草

13、、家具、塑料、医药等。市场份额下降的大多为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尤其是电子电器、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高附加值工业,说明这些行业的竞争力在逐步削弱补充:产业结构断层,结构转换能力差。一是从产业层次来看,西部地区产业层次低,比较效益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西部地区各省区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地区省份,这说明西部地区仍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区域;以采掘、能源、原材料等加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则严重滞后。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西部地区的产品多为基础性的上游产品,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着严重的价格区域转移;同时,与

14、东部地区的这种区域垂直分工格局使得西部地区仅仅作为能源、原材料的供应基地,难以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二是西部地区经济要素关联度低,二元经济结构突出。表现为:(1)工业与农业各自运行,关联度低,工业化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农业以原始手工劳动为主的状态;(2)中央直属的军工、能源、原材料等大中型企业与地方所属的中小企业关联度低,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和带动力薄弱;(3)大中城市部分企业拥有的高新技术与广大农村地区的落后耕作技术并存。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反映了新旧体制双轨运行下,中央纵向控制部分与地方横向控制部分并未有机的结合,从而使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出来。3、企业结构扭曲,缺乏分工

15、协作。西部地区企业结构扭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不经济,大中型企业少,小型企业多。从1997年的企业结构对比看,东部地区大型企业占全国的61.7%,西部地区仅为13.6%,东部地区中型企业占全国的62.4%,西部地区仅为11.5%。因此,西部地区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二是企业之间过度竞争,缺乏分工效率。西部地区的企业,尤其是诸多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主要依托资源优势,重复投资严重,过剩经济的出现使其面临趋于缩小的市场空间。为此,地方保护、部门封锁就成为普遍的经济行为,其结果又进一步导致竞争的无序。2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 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16、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但是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进入2l世纪,中央对农业和农村实行政策倾斜,减轻甚至免除了各项农业税,增加了对农村的投资,同时增加了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很快,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但从总体来看,农业的基础仍很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首先是我国农村人均耕地少,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增产不增收。其次是农民收入增长慢,限制了农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生产

17、资料的能力。据统计,199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6年仅增长4.6%,这之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一路下滑,1997年是4.5%,1998年是4.2%,1999年是4.0%。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民收入增长,但效果并不明显。而同一阶段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快得多,城乡收入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扩大。 转自铁血社区 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85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055元,比率接近31。而且严格来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两个统计指标内涵是不一样的,在这两个统计指标中,前者是指全部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后者则还包括农民作为经营主体

18、为下一个生产周期必须垫付的生产费用。从全国看,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大约35%属于需要垫付的生产费用。除此以外,如果把享受的公共服务等各种因素计算在内,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比率大概在51以上。 2、基础设施发展严重不足。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等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从全国来看,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例如华北、西北等地区缺水较为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缺水,有108座严重缺水。而缺电现象几乎在全国各地都存在。 3、加工工业水平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我国加工工业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质量较低、效益较

19、差、人均数量水平不高。从目前的供求关系看,多数产品供大于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但按人均产量计算,我国的水平仍然较低。例如,我国人均纤维年产量654公斤,世界平均是745公斤;我国人均乙烯年产量2.6公斤,世界平均水平是12.34公斤;中国人均用电878千瓦时,世界平均水平2220千瓦时,美国超过1.2万千瓦时;我国每万人平均电冰箱产量75台,世界平均水平是96台;我国每万人平均彩电产量172台,世界平均水平194台。当前生产能力与能够实现的有效需求不平衡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4、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转自铁血社区 我国第三产业在就业中已经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1996年,第三产业新

20、增从业人员1050万人,第二产业只增加550万人,第一产业减少了700万人。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比重始终上得不快,到2004年,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还只有339%。而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是51%左右,发达国家是6070%,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40%以上。 除了上述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外,还有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地区产业结构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措施分析 1、着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我国应更多地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角度考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在充分利用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有选择有重点地

21、发展我国在区域甚至全球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就业压力大,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从近期来看,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技术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应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新兴产业作为自身的优势产业,并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政策上讲,在将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除少数重要产业外,应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我们应根据自身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在产业全球化中,抢占某个产业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某些生产环节,占领某些方面的技术和生产的制高点,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前连锁和后连锁的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随着世界新兴产业的

22、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我国的比较优势除了有一批具有整体比较优势的产业外,相当一部分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完整地占领某个产业,更为可能的是部分地占据某些产业中的某些生产环节,我们可以根据产业内分工来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此外,要根据全球化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变化,吸取国际经验,及时调整产业政策。政府应按照竞争优势理论,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性产业的扶持政策。 转自铁血社区 2、不断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国有企业应该在我国发挥主导作用,但不一定要成为我国经济组成中的主体。因此我们应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适当收缩国有经济的战线,集中力量发展国家的战略性行业,改革国有资产配置结构,使国有资产投向重点行

23、业和重点企业,更好地发挥有国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一是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领域,国有经济要保持垄断地位。主要是指重要的国防军事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物资储备部门及农业中的某些特殊部门等,对这些产业,国有经济要始终保持绝对的垄断地位,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二是在重要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基础产业领域,国有经济要保持优势地位。如电力生产和运输、邮政通讯、油气开发及采矿等产业,在保持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前提下,也可以鼓励非国有经济逐步进入。三是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集中发展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主要是指包括机械、电子、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和重点工程建设等在内的一些产业,这些产业大多是资

24、金、技术密集产业,对技术能力的要求很高,规模经济效益比较显著,在国内外市场上属于竞争激烈的产业部门,国有经济应当积极发展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从总体上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大国有资本的投资力度,推动其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早期投资大、风险高,目前仅仅依靠非国有经济是难以达到全面快速发展的目的。但这些产业代表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国有经济要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应积极投资、开发、引导、带动其他社会资本投入到该行业之中。五是对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应与其他所有制经济进行平等竞争。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大多数行业都属于一般

25、的竞争性行业,对这些行业,政府应对所有的经济成份开放,并允许和鼓励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进行平等竞争。 3、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所谓公共服务型的政府是指提供私人或者社会不愿意提供,或者没有能力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组织。公民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力让渡给政府,通过纳税将政府养起来,政府必须帮公民做一些公民做不了的事情。政府提供多少东西?怎么提供?要由公民通过投票的方式解决。规模大小,干得怎么样,也要通过民主的程序决定。入世后,我国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应转变为提供经济政策、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要从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入手,构建有利于产业、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4、积极合理地引导外资的流向。在积极

26、引进外资的同时,也要通过有关政策措施的导向,使外商投资结构的变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调要求基本上趋于一致,改变外商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倾斜。一是积极引导外商加大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同时相对减少外商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力特别是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以适应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是在引导外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同时,相应地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三是引导外商投资更多地流向一些基础薄弱的第三产业部门。目前,外商对我国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服务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和行业,对

27、金融保险业、体育卫生事业、社会福利事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教育文化艺术业等部门和行业,外商投资很少,所占的比重也很低。但是这些产业的发展既关系到国内需求的扩大,也关系到其他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5、促进科技创新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了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形成,政府应该从六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二是积极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不断加强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四是促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战略和机制的建立和形成;五是加大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国家风险投资担保系统;六是促进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和专利所有者的合法

28、权益。信息产业能凭借其广泛性和强大渗透性,能从根本上提高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能源的消耗,引起劳动力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促进传统产业的根本改造。很多经济学家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当今时代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诸因素中,靠采用新技术成果的因素只占到5%20%左右,而依靠信息技术的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占到了60%80左右;如1979年到1990年的十年时间内,英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35%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德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80%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总之,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已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答案二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

29、在的突出矛盾及其成因(一)三次产业结构内部失衡,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三次产业已经初步具备了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3,然而由于内部结构的发展失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着结构低水平。生活型服务业长期占主导,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咨询服务业严重落后,致使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个百分点。第二,城市化发展滞后。2007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4.5%,比当前的世界平均水平低了约1

30、0个百分点。我国城市化水平低,限制了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再加上现代服务业欠发展,导致了服务业的发展滞后。第三,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2003年下半年起,在珠江三角洲不少城市,出现了一些企业难以招到工人的现象。2004年初,这种现象又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许多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出现。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调查,重点地区估计缺工10%左右。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三来一补”行业更为严重。“民工荒”现象的存在固然与农民的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农民的城市享受的政策待遇等因素联系在一起4,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二)

31、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面临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物耗高、能源高、污染高的“三高”问题依然突出。目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按此推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2.3亿吨标准煤。我国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环境透支。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成果显示,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三)产品的附加价值明显偏低,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近年来,多数行业保持了增加值率平稳上升的态势,但是2007年已出现了下降的情况,今

32、后还有可能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6.2%,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相比分别低23、22和11.7的百分点。尤其是在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业领域,增加值率仅为22%,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超过了35%。(四)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第一,企业规模小而散,规模不经济。2007年全国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一年的销售收入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二名之和的98。又例如我国120多家汽车厂产量仅相当于国外一个中等汽车的产量,这样的规模和水平如何与身强力壮的跨国大公司进行残酷的市场竞争。 第二,专业化、协作化水平低。“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大量存在,据机械部门统计,机械行业12

33、万家企业中80是全能企业,由于这种状况的普遍存在,形成了生产同类型零部件企业过多,专业化、协作化水平低,产品批量小、档次低、质量差,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零部件专业化水平一般在75以上,而我国仅为1530。调整对策为:(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我国应更多地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角度考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在充分利用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我国在区域甚至全球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政府应按照竞争优势理论,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性产业的扶持政策。 鉴于当前三次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结构,应将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

34、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为此,可以将政策进行倾斜,发动拥有新知识、新技术的人才发展服务业,既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还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二)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方式,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形成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更加重要和紧迫。对于重化工业的发展,应提高资源利用率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提高市场进入门槛,以此促进重化工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制造工艺,加速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企业,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当前需要注意解决四个现实问题:一是将资源、

35、环境约束纳入到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构架之中,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别是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改变人为压低能源价格而造成的严重浪费和低效现象5,形成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以及长远利益的国际分工体系,妥善处理重化工业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增加重化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减少资源及其他能源富集产品的大规模出口。二是避免因政府的直接干预和不当行为引起重化工业发展的大起大落。三是针对重化工业加速发展阶段有可能引起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的问题,应考虑建立顺畅的企业退出通道。四是积极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保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环保

36、设备要以工业和城市污染处理设备开发为重点,开发工艺先进的废水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备。大力提倡无公害农药、化肥等产品的生产6。此外,还要注重运用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杠杆作用,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形成较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促进重化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政府还要增强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职能,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合理化,避免因信息不完备而出现大的投资决策失误。(三)提高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链,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应着手培育国家比较优势的升级,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一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当中逐步提升地位,转变在分工中处在较低端的状态,由加工组装型向精密制造型升级,由粗加工

37、向高加工度化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鼓励发展国产品牌,鼓励技术开发、设计等企业的发展。二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向原创型技术创新升级,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科技队伍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购买创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研究开发资助、加速设备折旧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鼓励创新的有效激励。三是针对某些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如集成电路、飞机制造)以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关键高技术(如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建立国家重大创新工程,并积极吸收企业参与,甚至国外机构、企业的参与,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开放式的攻关体,力争局部突破,逐步摆脱战略产业受人控制的

38、局面。(四)注重产业的地区布局规划,引导发展产业集群,分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未来若干年,将是产业地区结构大变动的时期。产业发展规划应从过去的总量规划(事实上总量规划往往出现大偏差)转向产业地区结构规划,以地区的环境容量、基础设施条件等为约束变量,以形成地区间的合理分工、优化布局结构为目标,制定产业发展地区规划,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手段。(五)积极合理地引导外资的流向。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也要通过有关政策措施的导向,使外商投资结构的变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调基本上趋于一致,改变外商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倾斜。一是积极引导外商加大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同时相对减少外商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二是

39、在引导外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同时,相应地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三是引导外商投资更多地流向一些基础薄弱的第三产业部门。(六)促进科技创新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国经济处于经济体制市场化、经济发展工业化的阶段中,经济高速增长使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产业的收入需求弹性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等都是至关重要的7。为了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形成,政府应该从六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二是积极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不断加强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四是促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战略和机制的建立和形成;五是加大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国家风险投资担保系统;六是促

40、进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和专利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七是利用信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根本改造。参考答案三一、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我国的产业结构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顽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就致力于调整和改造,但是效果一直不够理想。在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压力下,我们要实现三步走的发展目标,产业结构调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1、农业的基础地位亟待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保障,是我国经济安全的根本屏障。从建国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农业产值在国民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农业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工业的发展。改

41、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下,有了飞速发展,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但是农业生产基本还停留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经验型阶段,整个农业的科技含量偏低,在这方面我国农业水平比很多发展中国家还落后。在农业内部,种植业、渔业、牧业和林业的比例关系不合理,大农业的观念依然没有落到实际生产中,种植业所占比重依然过大,粮食生产只能基本满足我国人民的温饱要求。农业发展在快速发展之后呈现出停滞的趋势,农业问题和农民收入及农村发展问题联系到一起,成为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2、工业发展速度快、效益低,内部结构不合理。工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一直是重点发展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

42、,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速度加快了,中国工业产值保持了高速增长。1979年至2000年间,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年均增长速度达11.6%,2001年工业产值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中并不多见。我国的工业增长虽然速度高,但是经济效益低下,根据我国的统计分析,每吨标准煤实现的产值为700多美元,发达国家为20006000美元。我国工业的高速增长是在投资和能源投入持续扩大的基础上实现的,粗放型的增长痕迹依然鲜明,例如2003年“第二产业投资15007亿元,增长39.1%,加快16.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14460亿元,增长39.0%,加快16.8个百分点。部分工业行业

43、投资高速增长。在500万元以上项目中,钢铁投资增长96.6%,电解铝增长92.9%,水泥增长121.9%,汽车增长87.2%,纺织增长80.4%,煤炭增长52.3%。”从统计数字上看工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其他产业,比如2003年,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156亿元,增长3.7%,增速比上年回落19.8个百分点。尽管工业的产值在不断增长,但是在工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比例并不协调,加工工业发展过快,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发展的瓶颈依然不畅。交通运输方面,到2002年底,全国公路网密度只达到18.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7.19万公里,占世界铁路总营业里程的

44、6%,中国铁路却要完成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能源方面,煤炭、石油开采能力有所增强,仍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近几年,石油年进口量超过1亿吨,电力设施和装机容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运行质量偏低。在现代经济中,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重要的衡量标准。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是50%左右,发达国家是6070%,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40%以上,我国是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产业。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在就业中已经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例如1996年,第三产业新增从业人员1050万人,而第二产业只增加550万人

45、,第一产业减少了700万人。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不高,目前只有30%多一点。第三产业的特点是投入少,见效快,近几年来得到各级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体制和政策障碍逐步得到克服,但其创造的产值增长还不够快,比重提高的幅度还不够大。另一方面,第三产业整体运行质量偏低,经济效益较差,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尚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服务条件。二、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产业结构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问题,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中央政府采取过各种办法来解决问题。今天,我国经济建设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压力要求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新的调整思路

46、。1、 加大科技进步步伐,大量采用新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之一。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出现,不仅催生了大量新兴的产业部门,也带动了原有产业的发展。我国是一个科学技术落后的国家,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并不十分密切。农业生产基本处于经验型手工劳动阶段,要加快农业的发展,克服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出来,只能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工业部门大量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消耗过高,产品科技附加值低,工业装备技术水平普遍低下,工业的出路也需要科学技术;第三产业的科学技术含量更低,

47、实现自身的优化也要依靠科学技术。为此,我们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新技术发展,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综合创新,为我所用;培养一大批科技人员和一支科技产业工人队伍,增强我国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利用国际分工,做到内外协调。产业结构决定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能够获取的经济利益。国际分工和某国产业结构可以良性互动,只要本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就可能在新的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的发展位置。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处于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关键期,我国对外经济活动十分活跃,对外经济贸易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对国际投资具

48、有很强的吸引力。国内市场空前活跃,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在信息、资金、技术、资源方面的交流势头良好。我们正好利用这个大好时期,在国际经济循环中定位产业结构发展的模式,调整产业关联和比例关系,使优势行业部门由单一优势演变为综合强式,使劣势行业迅猛拓宽基础,提高发展质量;做到内外协调,以国际分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3、政府制定倾斜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合理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是行为主体之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产业政策,对该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举足轻重。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责。首先,政府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国内外的经济发展需要,明确产业调整方向,突出重点。其次,要引导资金和技术向薄弱行业和部门流动。国家要有针对性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尽快扭转农业资金投入连年下降的局面,对部分农产品实行保护价,鼓励农民开展多种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对于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要有计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