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议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苏玉梅新蒲新区虾子镇乐安小学提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感受到了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的巨大变化,包括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对我们教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它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更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本文主要探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验,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课程整合一、现代信息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
2、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信
3、息技术整合于课程,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在现有教学体制下,所有教学活动应符合课程目标,通过网络通讯功能及虚拟功能等营造学习者有效的学习环境,真正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教学设计应以学为中心,创设主动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某一综合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许多其它学科的知识。例如:上课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类别,并告诉学生可用什么方法找到这些相关的资料,以及这些资料有什么用,激发学生寻找资源的动机和热情,让学生有主动寻找资源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的是搜集材料的价值观点,以任务为驱动,以目标作为寻找资源的目的和策略。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技术不足以收集资源时,引导学生学习掌
4、握新技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指导和帮助。由于学科本身性质不同,信息技术对各门学科本身,对各学科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需要时间。在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四个方面,相应的能力可以称为信息能力,这种能力是信息社会对信息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
5、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具体地说,这种学习方式是以信息技术环境和信息化学习资源为依托,以具有深化和扩展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为导引,以高效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和提升信息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或学习。主要包括: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协作式学习。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下面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案例1.设计思路: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通过挂图、书本等有限形式通过教师的讲授对学生传递信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的图、文、声、象并茂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课的特点,根据提出的要以问题驱动为基础来改革教学和课程的原则,设计了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的小学语
6、文课教学模式,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具有对知识的好奇,然后再去探索,去质疑,去寻找答案,解决自己认知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2.操作程序:小学语文课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与步骤:导论-任务-过程-资源-评估-讨论。(1)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提出问题,了解可供学习的主题;(2)根据课程学习需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选择并确定学习主题,并制订主题学习计划,包括确定目标、小组分工;(3)教师提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网址和资料收集方法和途径,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网络资源的收集;(4)指导学生浏览相关网页和资源,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去认识、学习
7、和分析;(5)根据需要组织有关协作学习活动;(6)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评价作品,形成观点意见,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3.教学流程4.教学设计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中应遵循的三原则 1.注重过程的原则老师不要给学生准备好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不要忽略了对这种追求而产生的负面效应,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通过自己艰辛的劳动,能爬多高就爬多高,让他们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克服困难的喜悦。2.主动性原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案,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按照方案解决问题,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
8、式,营造一种主动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环境,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3.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网络环境下的个别化学习是指学生在集体环境下,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资源进行自学,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无疑是大有好处的,而协作学习对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在课堂整合中,把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就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4.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并不是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专利,应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难度的环节,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
9、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
10、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2.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3.过份偏重于素材性资源。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提
11、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以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深入,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正在产生深刻地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的进程转变为探索发展、自主学习、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题的进程。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为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做出努力。参考文献:1王丹.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J.科技信息,2010(1).2蔡剑飞.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南方论刊,2010(3).3徐国道.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J.科技信息,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