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水电站水工机电设备检修导则.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262160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 水电站水工机电设备检修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1 水电站水工机电设备检修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 水电站水工机电设备检修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 水电站水工机电设备检修导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水电站水工机电设备检修导那么吊耳、吊杆、锁定梁7. 2. 4. 1吊耳、吊杆及锁定装置构件变形超过制造允许偏差时,应矫正;矫正后应探伤检查。吊耳、吊杆的连接轴销不应有裂纹,磨损、腐蚀最到达原设计的5%时应更换。7. 2. 4. 3吊耳、锁定装置的连接螺栓及螺孔腐蚀时,应更换。7.2.4.4 以门叶中心线为基准,单个吊耳允许偏差应为土2.0mm,双吊点闸门两吊耳中心距允许 偏差应为土2. 0mm。闸门吊耳孔的纵向、横向中心线允许偏差应为土2. 0mm。吊耳、吊杆的轴孔应 各自保持同心,其倾斜度不应大于1/1000。7. 2. 5止水装置7. 2. 5. 1橡胶水封的物理力学性能要求应符合NB/T

2、 35045的要求。7. 2. 5. 2橡胶水封的螺孔位置应与门叶和水封压板上的螺孔位置一致。7. 2. 5. 3橡胶水封外表应光滑平直,橡塑复合水封应保持平直运输,不得盘折存放。7. 2.5.4 橡胶水封接头宜采用生胶热压硫化胶合方法,胶合接头处不应有错位、凹凸不平和疏 松现象;假设采用常温粘接剂胶合,抗拉强度不应低于橡胶水封抗拉强度的85%O橡胶水封安装后,两侧止水中心距离和顶止水中心至底止水底缘距离的允许偏差应为土3. 0mm,止水外表的平面度不应大于2. 0mm。闸门处于工作状态时,橡胶水封的压缩量应符合设 计图样规定,并应经透光检查或冲水试验合格。7. 2.5.6 橡胶水封磨损、变形

3、时,可加垫进行调整,使其到达设计压缩量范围。橡胶水封严重 磨损、变形或老化失去弹性时,应予以更换;更换后的止水装置应到达原设计的止水要求。橡胶 水封应无局部扭转、撕裂等现象,特别是顶止水和侧止水、侧止水和底止水的连接处应完好。7. 2.5. 7 水封压板变形时,应矫正;严重腐蚀、变形时应更换。止水装置连接螺栓、螺母应完 好齐全,无松动和脱落;螺栓、螺母锈蚀严重的,应予以更换。检修后,应保证闸门的顶止水、侧止水和底止水的整体连接性完好;橡胶水封顶部所构 成的平面度不应大于2. 0mm;橡胶水封的预压缩晕和压缩最应符合要求;闸门在承受设计水头压 力口寸,通过任意1 m长止水范围内漏水最不应大于O.

4、lL/s。7. 2.5.9 液控、液压伸缩式止水装置液控给水箱自动补水阀密封垫破损、自然老化失去弹性时, 应更换。阀门浮子渗水,应焊补或更换。7. 2.6 平压系统7. 2. 6. 1阀门、阀体、阀盖不应有裂纹。7. 2. 6. 2 封水压圈气蚀、锈蚀严重时,应更换。封水压圈紧固螺钉拧紧后,螺钉沉头孔的缝隙 应用环氧树脂填补抹平。7. 2. 6. 3阀体挂板的定位导向螺杆锈蚀、磨损时,应更换。阀体座盘密封面磨损、气蚀时,可 补焊研磨,使其到达密封标准;否那么应更换整体阀座。7. 2, 6.4 阀门的密封面由于气蚀、锈蚀造成麻点、斑孔以及磨损,可用同种材料进行焊补、研 合,使之满足密封要求。7.

5、2. 6.5 电动装置的弹簧、传动部件损坏时,应更换。电动装置解体检修,重新组装后,应对 行程控制机构进行重新调整和确认。7. 2.7门槽埋件7. 2. 7. 1止水底座和底槛等发生松动、脱落、磨损、空蚀等现象时,应修整或更换。7. 2, 7. 2支承滑道的主轨外表不锈钢层脱落或磨损时,应修复。整根轨道需喷锁处理时,应将 原有锁层清除干净后再喷锁;采用局部堆焊修补时,应用与原轨道材料相适应的焊条施焊。喷锁 或堆焊工作完毕后,应研磨外表,外表粗糙度应符合设计要求。7. 2, 7.3 支承工作滚轮的轨道因锈蚀、空蚀等造成缺陷时,可堆焊处理;损坏或变形较大时, 应更换;局部坑点等缺陷经补焊处理和加工

6、后,工作外表的粗糙度应符合要求。7.2. 7.4 可更换的主轨活动轨头更换后,连接用的螺栓沉头孔等应用环氧树脂等进行封闭(抹 平至活动轨头工作面)。7.3. 7.5 止水座板(加工面)因腐蚀出现麻面时,可采用刷涂环氧树脂或喷锁不锈钢材料予以 修复。7.4. 闭机7. 3. 1润滑,7. 3. 1.1启闭机各润滑油孔、油道应畅通,各活动部位应经常或定期润滑。加注的润滑油(脂) 应清洁,并与机件中原有的油(脂)牌号规格一致,不得使用已变质的油(脂)。7.3. 1.2减速器、开式齿轮副、轴承、液压制动器等转动部位的润滑应根据使用工况和气温条 件,选用合适的润滑油。7. 3. 1.3更换不同品种的油(

7、脂)时,应将旧油(脂)除尽,清洗干净零部件后再加注新油(脂)。7. 3. 1.4 减速器的润滑油应经常进行外观和气味检查,定期化验,检验其黏度、水分、杂质、 酸碱度及腐蚀性等物理化学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润滑油应更换。7. 3. 1.5 钢丝绳外表应定期润滑。7. 3. 2齿轮与减速器7. 3. 2.1减速器的密封圈发生损坏时,应及时更换;更换时应清除结合面上的污物和锈层。7. 3. 2. 2减速器注入润滑油时,其油位应与油标尺的刻度相符;减速器应转动灵活,其油封和 结合面处不得漏油。7. 3. 2. 3减速器或开式齿轮出现轮齿断裂、齿面点蚀、齿面胶合、齿面塑性变形、齿面不均匀 磨

8、损等轮齿损坏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处理。7. 3. 2.4 减速器噪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处理。7. 3. 2.5 齿轮与轴连接松动时,应紧固或更换连接键。7. 3. 2.6 减速器箱体严重变形、裂纹时,应报废。7. 3, 2. 7齿轮有裂纹、断齿时,应报废;齿面点蚀损坏达咄合面的30%或深度达原齿厚的10%时, 应报废;齿轮齿厚磨损最达表2所列数值时,应报废。表2传动齿轮齿厚的允许磨损量传动齿轮齿厚磨损量达原齿厚的百分比 %第一级咄合其他级咄合闭式起升机械和非平衡变幅机构1()20其他机构1525开式齿轮传动3()7.3. 3 轴承7. 3. 3. 1启闭机所用的心轴(包括销轴)、转轴

9、、传动轴不应有裂纹,不得焊补。7. 3. 3. 2轴承的安装与验收应符合NB/T 35051的要求。7. 3. 3. 3滑动轴承轴颈与衬套的顶间隙及侧向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轴颈与衬套的接触面每10mm范围内不得少于1个接触斑点;油沟和油孔应光滑。滚动轴承装配前应清洗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不得用棉纱擦抹。7.3. 3.5 轴与轴承的配合面,应先涂一层油脂再进行装配。轴承内圈应紧贴在轴肩或隔套上。 轴承座圈端面与压盖的螺栓紧固后端面应均匀贴合。滚动轴承的轴向间隙,应按设计图纸规定进 行调整;装配好的轴承,应转动灵活。7.4. 3.6 轴承存在以下缺陷时,应报废:a)滑动轴承滚道内出现锈蚀、点蚀、

10、剥离;b)滑动轴承的摩擦面上有碰伤、气孔、砂眼、裂纹及其他缺陷;c)滚动轴承的钢球和隔离环锈蚀、滚道外表有磨损和疲劳剥蚀;d)滚动轴承的隔离环损坏以及内、外套有裂纹;e)轴和轴承的配合间隙过大,且无法调整;0 轴承外表有裂纹,合金脱落或有严重拉痕,甚至烧瓦;g)轴承合金层厚度小于0. 2mm;h)弹性显著失效,失圆度超过正常范围者。7.3.3. 7轴瓦存在以下缺陷时,应报废:a)合金层烧熔;b)外表磨损拉痕严重,发生咬伤;c)外表有裂纹,且深度较宽;d)定位块或定位销与孔有损伤,不能使用;e)外圆磨损,或用钝刀挫过。新轴承的质最应符合以下要求:a)轴承两端应高出轴承座0. 05mm;b)轴承无

11、砂眼、哑声、裂纹及反面毛糙;c)定位点定位良好;d)轴承油孔对正,其误差不应大于0.5mm;e)同一副轴承的两片厚度差不应大于0. 05mmo7.3.4 联轴器7.3.4. 1联轴器性能应符合NB/T 35051的要求。弹性联轴器的组装应符合GB/T 5014的要求; 齿轮联轴器的组装应符合GB/T 26103. 3的要求。7. 3.4. 2 齿轮联轴器齿面及齿沟、轴孔 内,均不得焊补。7. 3.4.3 联轴器出现裂纹时,应报废。弹性柱销联轴器同心度偏差过大或键连接松动时,应调整紧固。弹性柱销联轴器的弹 性圈老化或损坏时,应更换。弹性联轴器柱销的孔和柱销之间产生松动时,应将半体回转一个角 度重

12、新钻较孔,更换标准新柱销,不准许把销孔扩大来配换柱销。7. 3.4.5 齿轮联轴器应定期拆卸、清洗、换油。当发现裂纹、断齿或齿厚磨损超过原齿厚 15% 时,应更换。7.3.5 制动器与制动轮7. 3. 5. 1制动器与制动轮性能应符合NB/T 35051的要求。7. 3.5. 2制动轮工作面不得有砂眼、气孔等缺陷,也不得焊补;轴孔内不得焊补。7. 3.5.3 制动轮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a)存在裂纹等影响性能的缺陷;b)起升机构、变幅机构的制动轮,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40%;c)其他机构的制动轮,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50%;d)轮面凹凸不平度达1.5mm0制动器各较接点因磨损造成松驰

13、,导致无效行程超过制动驱动装置工作行程的10%时, 应对各较点进行修复。10传动构件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更换传动构件或报废制动轮:a)构件出现影响性能的严重变形;b)主要摆动较点出现严重磨损,并且磨损导致制动器驱动行程损失达原驱动行程20%以上。7. 3.5.6 鼓式制动器制动衬垫与制动轮的实际接触面积不应小于总面积的75%;盘式制动器制动 衬垫与制动盘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总面积的60%o7. 3.5. 7 鼓式制动器制动闸瓦内弧面与制动衬垫组装后应紧密 地贴合,局部间隙不应大于 0.5mm;制动衬垫的边缘应按制动瓦修齐,并应使固定用的柳钉头埋入制动带厚度的1/3以上。盘 式制动器制动衬垫与制

14、动块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0. 15mm。7. 3.5.8 制动带或制动瓦块摩擦垫片厚度磨损到达原厚度的50%时,应更换。7. 3.5.9 制动器的调整应使其开闭灵活、制动平稳,不得打滑;油泵式制动闸或液压电磁铁注 油油位应符合要求。7. 3.5.10 制动弹簧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更换或报废制动器:a)弹簧出现塑性变形且变形最到达了弹簧工作变形晕的10%以上;b)弹簧外表出现20%以上的锈蚀或有裂纹等缺陷;c)有一片弹簧断裂。7. 3.6 滑轮7. 3. 6. 1滑轮的性能应符合GB/ T 27546的要求。7. 3. 6. 2铸造滑轮的轴孔不得焊补。7.3, 6.3滑轮上有影响性能的外表缺陷(

15、如裂纹等)时,或轮缘破损时,应报废。7. 3. 6.4 金属制造滑轮的轮槽不均匀磨损达3. 0mm,或轮槽壁厚磨损达原壁厚的20%,或因磨损 使轮槽底部直径减少晕达钢丝绳直径的50%时,应报废。7. 3, 6.5 滑轮应有防止钢丝绳脱槽的平安装置。7. 3. 6.6 滑轮组应润滑良好,转动灵活。7.3.7 卷筒和钢丝绳7. 3.7. 1钢丝绳性能应符合GB/ T 8918的要求。7. 3. 7. 2钢丝绳的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应符合GB/ T 5972的要求。7. 3. 7.3 卷筒上有影响性能的外表缺陷(如裂纹等)时,或筒壁磨损达原壁厚的20%时,应报废。7. 3. 7.4 绳槽的磨损最达

16、原钢丝绳直径的25%时,应报废。7. 3. 7.5 钢丝绳不得接长使用。7. 3.7.6 新钢丝绳安装前应消除缠绕应力,再进行装配。7. 3. 7. 7卷筒端固定应牢固、可靠,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钢丝绳的长度,应保证 当吊点位于下极限时,除固定钢丝绳的圈数外,卷筒上应保存不少于5圈钢丝绳作为平安圈。7. 3.7.8 用压板固定钢丝绳尾端时,固定强度不应低于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的80%,且至少应有两 个相互分开的压板夹紧,并用螺栓将压板可靠固定。7.3. 7.9 钢丝绳夹的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应符合GB/ T 5976的要求。7.3.8 吊钩7. 3.8. 1吊钩上的缺陷不得焊补。7.

17、3.8. 2 板钩心轴磨损量达其直径的5%时,应报废心轴。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50%时,应 更换衬套。7. 3.8. 3吊钩有以下情况下之一时,应报废:a)吊钩有裂纹;b)吊钩扭转变形大于10。;11c)危险断面及吊钩颈部有塑性变形;d)危险断面磨损达原尺寸的10%;e)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f)吊钩螺纹被腐蚀。7.3.9 自动挂脱梁自动挂脱梁的构件尺寸偏差、构件质最与检测应符合NB/T 35051的相关要求。7. 3.9. 2自动挂脱梁的转动轴和销轴外表应作防腐蚀处理,转动应灵活。7. 3.9.3 自动挂脱梁导向、定位、平安装置和排气(水)孔应可靠。液压自动挂脱梁就位、穿 销和脱销动作

18、应可靠,信号显示应正确,工作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液压系统无外漏。7.3.9.4 机械式自动挂脱梁、卡体与挂体脱钩段之间应保证一定的间隙。7.3.9.5 液压式自动挂脱梁的液压装置、各传感器和接线装置之间均应密封防水。7.3. 10 车轮在钢轨上工作的车轮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报废:a)存在影响性能的外表裂纹、龟裂和起皮等缺陷;b)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50%;c)轮缘弯曲变形达原厚度的20%;d)踏面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15%;e)当运行速度低于50m/mi n时; 圆度大于1. 0mm;f) 当运行速度高于50m/mi n时,圆度大于0. 1mm。7.3. 10. 2 更换后的车轮应符合NB/

19、T 35051的相关要求。7.3. 10. 3 装配后的车轮应转动灵活。7.3. 10.4 大车车轮应与轨道面接触良好,不应有悬空现象。7.3. 10.5 车轮的垂直偏斜量不应大于L/400;车轮的水平偏斜不应大于L/1 000( L为测晕长度), 同一轴线上一对车轮的偏斜方向应相反。7.3. 11 夹轨器夹钳磨损后,应更换。夹轨器各釉承、滑块应润滑良好,动作应灵活可靠,限位开关调整应符合要求。7. 3.12螺杆启闭机机械传动系统油封与机箱接触面不得湖油;箱体各处缝密封圈如发生损坏,应更换。7.3. 12. 2 螺母加工面上不应有裂纹,螺杆工作面上不应有缺损。7.3.12.3 螺杆螺母螺纹牙磨

20、损、变形到达螺距的5%时,应更换。7.3. 12.4 螺杆直线度公差在每1000mm内不应大于0.6mm;螺杆长度不大于5m时,全长直线度 公差不应大于1.5mm;长度不大于8m时,全长直线度公差不应大于2.0mm。7.3. 12.5 蜗轮蜗杆加工面上不得有裂纹,齿面上不得有缺损。7.3. 12. 6机箱和机身不应有裂纹,也不得焊补。液压系统3.13. 1启闭机液压系统不得带压进行检修作业。7.3. 13. 2 缸体、缸盖、活塞、活塞杆和导向套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NB/ T 35020的要求。7.4. 13. 3 油箱上通气孔空气滤清器应有效。7.5. 13.4 液压系统在装配、安装、保养和维

21、修过程中应防止落入污物,污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7.6. 13.5 液压系统组装应符合GB/T 3766的要求。7.3.13.6 50%以上的液压元件出现磨损、老化、泄漏严重、动作失灵或运行噪声大于85dB (A) 时,液压启闭机应整体报废。127.3. 13.7液压缸检修应符合以下要求:a)活塞和活塞杆组装入缸体内孔后,装前盖时活塞杆头部应有保护套,保证活塞杆螺纹部 分不损伤密封圈唇口;保护套与锁铭段轴端接口部应圆滑无毛刺;b)活塞杆试运行开始时,应检查青铜刮圈安装是否合适,是否刮伤活塞杆外表锁铭层;c)缸体内壁和活塞杆锁铭或锁陶外表磨损拉痕严重,应修复;缸体或活塞杆产生裂纹时,应更换;d)油

22、缸内泄潮超过标准时,应更换活塞,重新配合研磨;e)活塞杆竖直状态下,其垂直度公差在每1000mm内不应大于0. 5mm,且整根活塞杆的垂直度公差不应大于活塞杆全长的1/4000;f)吊装液压缸时应采取防止变形的措施,应根据液压缸直径、长度和重晕决定支点和吊点 个数,所有支点处应采用垫木支撑;g)对于需要张开套入槽内的活塞环或导向套,宜用膨胀工具均匀张开推入槽内;活塞环或 导向套在装入前宜先在热油或热水中加热,活塞环或导向套入槽后应能恢复原来尺寸。7. 3. 13.8管路检修应符合以下要求:a)法兰端面应无毛刺、起包;端面出现凹坑应修补、打磨,或更换法兰;密封沟槽应清理 干净;b)管路和法兰拆卸

23、后自由状态下的变形量应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部件应更换;c)管路宜用煤油清洗、用高压气体吹干净;两端口应封好保护;d)连接各段清洗好的管路时,法兰连接螺栓的拧紧力矩应严格按照高强螺栓使用耍求执行;e)管路整体循环油冲洗应使用专用液压泵站,应切断液压启闭机液压系统和液压缸回路, 管内流速应到达紊流状态,滤网过滤精度不应低于10pm,冲洗时间应以冲洗液污染度 到达设计要求为准。7. 液压阀组检修应符合以下要求:a)阀芯与阀套应配合灵活,外表有磨损或有毛刺应处理;各阀芯和阀座密封面应完好,毛 刺、飞边、压痕等应修理或研磨处理;b)分解修理后,阀体内部通道应清理,所有零部件宜用煤油彻底清洗;不得用汽油

24、、棉纱 清理零部件;c)清洗完后的零部件应立即用干净的液压油进行涂抹,方可装配;d)检修完成后,应采用本液压系统的油泵,对维修后的集成阀组进行动作准确性试验和压 力可靠性试验以及排气。7.3 . 13.10液压油检查应符合以下要求:a)根据外观检查、物理化学指标检测和机械性能检测结果,清洁度不满足要求的液压汕应 进行过滤;含水最不满足要求的液压油应用油水别离装置除水;整体性能不满足要求的 液压油应更换;b)液压油应经滤器注入油箱,滤油芯应定期清洗或更换;c)每年汛前汛后对整个系统的液压油至少应各进行一次全面过滤;d)现场注入的液压油型号、油最及油位应符合设计要求,液压油过滤精度应符合液压系统

25、对液压油污染度等级的要求,无要求时不应低于20Hm。7.4 .13.11 密封检修应符合以下要求:a)拆卸安装密封时应采取合适的或是专用的工器具,防止螺纹等刮伤密封;b)活塞杆密封出现单侧严重挤压磨损时,应及时调整、校正液压缸等的安装偏差;13c) 0形密封圈胶料硬度,应符合GB/ T 3452. 2的要求;动密封件应有足够的抗撕裂强度、耐高压,并应具有耐油、防水、永久变形小、摩擦阻力小、无粘着、抗老化等性能;d)油缸有外渗潮时,应调整或更换密封圈;e)单台机管路密封圈的15%已经更换时,应拆卸管路更换所有密封圈。7.4 电气设备、控制盘、柜及二次回路7. 4. 1 一般要求盘、柜装置及二次回

26、路接线安装及验收应符合GB 50171、DL/T 5161. 8的要求。低压电 器的安装和验收应满足GB 50254、DL/T5161. 12的要求。电动机的检修、安装及验收应符合GB 50170 DL/T5161.7 的要求。7.4. 1.2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的检修应符合DL/T 619的要求。7.4. 1.3 电气设备、盘、柜的底座与基础应固定牢固、平正;设备外观应完好,盘、柜应清洁 整齐、标识规范。7.4. 1.4 电气设备及盘、柜的金属框架应可靠接地,接地点标识应明显;接地线路应与主接地 系统连接完好。7.4. 1.5 盘、柜接线应正确,应按功能分类绑扎、固定,连接线排列整齐、

27、美观,标识应齐全 清晰。7.4. 1.6 盘、柜内元器件应可靠防尘、防潮。清扫除尘应用毛刷或除尘器进行,不得用水清洗。7.4. 1.7 元器件应齐全完好、安装位置正确、固定牢固。活动部件动作应灵活、可靠;联锁传 动装置动作应正确。外围电气设备(如电缆、机械锁定限位开关、过负荷限位开关、上下限位开 关、抱闸限位开关及编码器等)应完好。充电装置、各熔断器、端子排、操作开关、按钮、指示 灯应完好、位置正确。7. 4.1.8 各类仪表、传感器、继电器等应校验合格。7.4. 1.9 电阻片应无过热、断裂和开焊现象。电磁器件应无异常响声;线圈及接线端子温度不应超过限值;触头压力、接触电阻应符合要求。7.

28、4. 1.11旋转电机的绝缘电阻测试应符合GB/T 20160的要求,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要求。7. 4. 1.12与接线端子的连接应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压线螺帽,将线端子压实压牢;敷设电缆 时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相关要求。7.4.1.13 盘、柜孔洞及电缆管应封堵严密;可能结冰的地区应采取防止电缆管内积水结冰的措施。7.4.1.14 主开关、启动电机宜按设备厂家要求开展检查、测试并修理。7.4. 2 控制电器4. 2. 1启闭机在启门和闭门过程中不得调整压力继电器、溢流阀等平安保护装置。7.4. 2.2各种控制电器的零部件应完整、插接稳固。7.5. 2.3 手动机构应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各控制开

29、关、按键的档位应能准确定位。7.6. 2.4 电磁铁铁芯与衔铁接触外表应平整清洁、吸合紧密,不发生强烈振动和无故释放现象。7.7. 2.5 电气触头外表应光滑,动静触头应接触良好;接触面应无毛刺或凹凸不平。触头分合 应迅速可靠,无缓慢游滑或停顿现象。7.4.3 PLC4. 3. 1 1/ 0模块供电电压应正常;输入输出端口的信号及对应端口指示灯应显示正常。通讯模 块工作应正常。1.1.1.1 PLC固件应完好、功能正常。14各PLC单元应牢固固定,各种1/ 0模块端子不应松动,PLC通信电缆的子母连接器应完 全插入并旋紧,外部连接线应完好、无损伤,接地电阻应符合要求。1.1.1.2 PLC的程

30、序存储器的电池应运行正常。软启动器(变频器)7. 4. 4. 1维修前应切断电源,且主回路电容器充电局部应确认电容放电结束后方可进行维修作 业。1.1.1.1 2接线端子、控制电源的导体、绝缘物和变压器不应有腐蚀、过热痕迹、变色或破损;控制电源电压应正确,保护、显示回路应正常。1.4.4.3 本体和相连设备应正确接地,接地导线的截面应满足要求。多台软起动器的接地端子 不应串联连接。1.4.4.4 漏电电流不应大于3. 5mA (交流)或I 0mA (直流),否那么应连接一个固定的保护接地 线。1.4.4.5 当控制电缆和电源电缆交叉走线时,安装角度应为90度。其它的电缆不应穿过软起动 器。2

31、.4.5母线和绝缘子. 4. 5. 1母线连接应牢固。7.4.5. 2所有绝缘子不应有裂纹、掉瓷及过热迹象。电气预防性试验包括绕组绝缘电阻测晕、接触电阻测最、母线和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接触电阻与上次测最值比拟,不应有明显变化。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应为出厂值的80%,时间应为1 mi n o触头、线圈4, 6. 1处理烧损触头时,应保持触头原有的弧度,处理后触头外表应光洁,接触面积不应少 于触头断面的75%o1.1.1.1 2线接触的触头实际接触线的长度应大于触头宽度的75%;点接触的两个圆球面触头的中心 线在接触时应对准,相差不得大于1.0mm;动触头和静触头横向偏移不得大于2.0mm。1.1.1

32、.2 同一台电器上的两个及以上的触头在吸合时应同时接触,接触偏移差不得大于0. 5mm。1.1.1.3 触头的开距、超行程、初压力、终压力应符合设备厂家规定。触头因受机械损伤使弹 簧变形,压力缺乏时,应更换弹簧。1.1.1.4 电压不低于额定值的85%时,各种接触器、继电器吸引线圈应可靠吸合,可动局部不应 抖动或停留在中间位置。1.1.1.5 各种低压电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应符合设备厂家的要求。7.4.7 刀开关4, 7. 1各零部件不应有损伤、裂纹,各固定及连接用的螺帽应牢固可靠。7.4. 7. 2 刀开关接通时应有足够的接触面及压力。7.5. 7.3 底盘绝缘应良好,装配应坚固,固定触头的钳口

33、应有足够的弹夹力,分合时不应有卡 阻现象U7.4 带有弹簧消弧触头的刀开关合闸动作应迅速,三相动作应一致。继电器的整定值7. 4. 8. 1具有整定值的继电器修理后,应重新进行调整,确保整定值不变。1.1.1.1 2过电流继电器的整定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假设无设计值时,交流继电器可按电动机起动电流的120%r-.,1 30%进行整定,直流继电器可按电动机最大工作冲击电流的进行整定。7.4.8.3 电动机的弱磁保护继电器释放值的整定值宜为电动机的最小励磁电流的80%o157.4.8.4 过电压继电器的整定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假设无设计值时,可按线路额定电压的110% 200% 范围整定。7.4.8.

34、5 延时继电器的延时值不符合要求时,应调整。电阻器、变阻器和频敏变阻器4. 9. 1电阻器和变阻器内部应清洁,无断路或短路,其直流电阻值的误差应符合产品技术文 件的要求。1.1.1.1 2电阻片应无过热、断裂和开焊现象;电阻器与其引入线的接触应可靠;引入线的绝缘 应完好。1.1.1.2 变阻器(励磁调节变阻器)转换调节装置移动应均匀平滑、无卡阻。滑动触头与固定 触头的接触应良好,触头间压力应符合要求,在滑动过程中不得开路。1.1.1.3 频敏变阻器的极性和接线应正确;抽头和气隙调整应使电动机起动特性符合机械装置 的要求;频敏变阻器配合电动机进行调整过程中,连续起动次数及总的起动时间,应符合要求

35、。7.5 电动机1电动机检修、试验内容和质量要求7. 5.1. 1试验中电动机和电气元件温升不应超过各自的允许值;元件触头有烧灼者应予以更换。轴承发热,噪音增大时,应拆卸清洗轴承,更换新油或更换新件。碳刷与导线应无明显磨损、松动;压力应适当,碳刷与滑环接触应良好;应无附着碳 粉;运转时应无火花。碳刷磨损严重时,应更换。电动机风扇叶、轴承端盖、风扇侧端盖、滑环侧端盖等应完好、无裂缝或断裂。电动机定子和转子的铁芯、转子、轴颈等应完整,集电环和换向器应清洁、无伤痕、 无锈蚀;通风孔应无阻塞。7. 起吊转子时,吊绳不应绑在集电环、换向器或轴颈上。起吊定子和穿转子时不得损伤 定子绕组和铁芯。7.5. 2

36、电机安装检查要求5. 2. 1盘动转子应灵活,不得有异响。7.5. 2. 2润滑脂性能应符合电机的工作条件;不应有变色、变质及变硬等现象。7.6. 2.3 可测最空气间隙的电机,其间隙不均匀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7.7. 2.4 电机的引出线端子焊接或压接应良好、裸露带电局部的电气间隙应符合有关要求。7.8. 3电机抽转子检查要求5. 3. 1电机内部应清洁无杂物。7.5. 3. 2 绕组绝缘层应完好,绑线不应松动。7.6. 3.3 定子槽模不应有断裂、凸出和松动现象;端部槽根应嵌紧;检查工作应按设备厂家工 艺要求开展。7.7. 3.4 转子的平衡块及平衡螺丝应紧固锁牢。磁极及铁桅固定应

37、良好,励磁绕组应紧贴磁极, 不应松动。7.8. 3.5 鼠笼式电机转子铜导电条和端环不应有裂纹,焊接应良好;浇铸的转子外表应光滑平 整;导电条和端环不应有气孔、夹渣、裂纹、细条、断条和浇铸不满等现象。7.9. 3.6 电机绕组连接应正确,焊接应良好。电机电刷安装要求7. 5. 4.1同一组刷握应均匀排列在与轴线平行的同一直线上。162刷握的排列,应使相邻不同极性的一对刷架彼此错开。7.5.4.3 各组电刷应调整在换向器的电气中性线上。7.5.4.4 带有倾斜角的电刷的锐角应与转动方向相反。电动机试运行及验收要求5. 5. 1电动机的现场应清洁,标志应齐全(转动方向及设备名称),各螺丝应紧固,接

38、线应连 接可靠,冷却系统及油系统投入应正常。1.1.1.1 保护和信号应完整,并经试验合格。继电保护的整定值应选择正确,低压电动机的一 次保险器接触应良好,保险丝选择应正确。1.1.1.2 盘车检查时,应转动灵活,无卡涩及金属碰击异音。1.1.1.3 启动电动机,电机旋转方向应符合要求;主回路运行应正常。1.1.1.4 电动机通电后,监听电动机内部声音应正常,应无不正常气味和冒烟打火现象,应无 剧烈振动和过热现象。电机振动的双倍振幅值不应超过表3所示限值。表3电机(轴承)振动的双倍振幅限值同步转速 r/min300015001000750及以下双倍振幅限值mm0.050. 0850. 100.

39、 121.1.1.5 空载试运行时间不应少于30mi n,三相空载电流不平衡值不应超过平均值的10%;空载 电流宜为额定电流的30%o7滑环、换向器及电刷的工作应正常,电刷应无冒火花和过热现象;电动机各部位温度 不应超过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8试验 8. 1电气设备试验8. 1. 1电气设备检测与试验应符合GB 50150、Q/ GDW 111 50的要求;旋转电机的性能与试验还应 符合GB/ T 755的要求。电阻器的绝缘电阻常温下不应小于I MQ ;电气盘、柜、联动台等成套电气设备的绝缘电 阻,一次、二次回路均不应低于1 MQ,潮湿地区不应低于0.5 M贮 额定电压为1000V以下的 电动机

40、,常温下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 MQ。启闭机的过电流保护、失电压保护、零位保护、相序保护、限位保护、过载保护、超速 保护、联锁保护等应符合设计要求。8. 1.4电动机检修安装完成后,各项指标应符合GB 50150、DL/T 5161.7的要求。8. 1. 5电动机的定子线圈的耐压试验电压应符合以下要求:a)大修时不更换或局部更换定子绕组后试验电压为1.5加,但不应低于1000V;b) 全部更换定子绕组后试验电压为(2Un+1000) V,但不应低于1500V。 注:其中加为设备额定电压。8. 1.6经解体检修后的电动机检测值不合格的,应重新分解电动机,找出故障原因、处理。检 测值合格后,电动

41、机方可进行试运行。17目次月lj 言11范围11 规范性弓I用文件1术语和定义22 总贝u35检修周期和检修工程36检修基本工艺要求4检修质量要求57 试验17附录A (资料性附录)检修工程内容21编制说明268. 1.7检修或更换电气设备后,应进行控制系统现场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及设备运行的 要求。8. 2闸门试验8. 2.1闸门安装完成、启闭机空载试验合格后,应进行闸门的全行程启闭试验;全行程启闭试 验应在无水或静水情况下进行。闸门启闭时,应在橡胶水封处浇水润滑工8.2. 2闸门的全行程启闭试验前应检查以下内容:a)门叶上和门槽内应无杂物;b)自动挂脱梁挂钩脱钩应灵活可靠;c)所有转动

42、部位应灵活自如、润滑良好;d)采用节间止水的闸门接触面应符合设计要求。8. 2.3 闸门的全行程启闭试验应检查以下内容:a)滚轮、支较及顶、底枢等转动部位应转动灵活;b)闸门升降或旋转过程应无卡阻;c)启闭设备左右两侧应同步;d)橡胶水封应无损伤;e)电流、电压应正常;0 油压应正常;g)高度指示器等附件装置应正常,数值指示正确;h)吊杆连接应完好;i) 充水阀在行程范围内的升降应自如,在最低位置时止水应严密。8. 2.4 试验人员进入闸门后检查时,闸门应处于全关状态,且启闭机停机并应有专人监护。8. 2.5 闸门全部处于工作部位后,应用灯光或其他方法检查橡胶水封的压缩程度,不应有透亮 或有间

43、隙;充水阀的严密程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闸门为上游止水,那么应在支承装置和轨道接触 后检查。8. 2.6 闸门无水调试合格后,工作闸门应作动水启闭试验;有条件时,事故闸门宜做动水关闭 试验。8.3固定卷扬式启闭机试验8. 3. 1 空载试验8. 3. 1.1启闭机空载试验前,电气控制设备、电缆接线等应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时,起升机构和行走机构应分别在行程内往返3次。启闭机各部件、机构运行应平 稳、无异常;钢丝绳在任何部位均不得与其他部件摩擦;起升高度、起升速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制 动轮和闸瓦之间的间隙、轴承温度、噪声等应符合NB/T 35051的相关要求。电气设备运行应平 稳,无异常发热现象;电动机

44、三相电流不平衡度不应大于10%;控制器触头应无烧灼的现象;限位 开关、保护装置及联锁装置等动作应正确可靠。8. 3. 2荷载试验8. 3. 2. 1载荷试验应先进行闸门在门槽内无水和静水条件下的试验,全行程升降各2次.8. 3. 2. 2上述试验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工作闸门启闭机或事故闸门启闭机的动水试验;动 水试验应在动水工况下全行程升降闸门各2次。8. 3. 2. 3荷载试验时,机械部件在运转中应平稳、无异常;机构各局部不得有破裂、永久变形、连接松动或损坏;开式齿轮咄合状态应符合要求;制动器运行应正常、可靠,无打滑、无焦味和 冒烟现象;双吊点启闭机应同步升降无卡阻现象。电动机三相电流不平

45、衡度不应大于10%,电气设 备应无异常发热现象,所有保护装置和信号应准确、可靠。188.4 移动式启闭机试验8. 4. 1试验前的检查检查所有运转机构、液压系统、减速器及各润滑点等的注油情况,所加润滑油的性能、 规格和数最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要求。8.4. 1.2 制动器、荷载限制器、液压平安溢流装置、超速限速保护、超电压及欠电压保护、过 电流保护装置等应按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整定。8.4. 1.3 钢丝绳固定应牢固,缠绕方向应正确。8.4. 1.4 电气系统、行程限制装置、联锁装置和紧急断电装置应灵敏、正确和可靠。8.4. 1.5电缆卷筒、中心导电装置、滑线、电气柜、联动台、变压器以

46、及各电机的接线应正确,不应有松动现象存在,接地应良好。8.4. 1.6 对于多电机驱动的起升机构或行走机构,应检查电动机的转向、转速是否一致和同步, 各电动机的负载电流应均衡;双吊点的起升机构应检查吊点的同步性能。8.4. 1.7转动各机构的制动轮或盘,使各传动轴至少旋转一周,不应有卡阻现象。8.4. 1.8 缓冲器、车挡、夹轨器、描定装置、接地装置等应安装正确、动作灵敏、平安可靠。8.4. 1.9 轨道两侧应无阻碍运行的物品。8.4.2 空载试验8. 4. 2.1起升机构和行走机构应分别在行程内往返3次。8.4.2. 2 电动机三相电流不平衡度不应大于10%,电气设备应无异常发热现象,控制器

47、触头应无 烧灼的现象。8.4.2.3 限位开关、保护装置及联锁装置等动作应正确可靠。8.4. 2.4 大车、小车行走时,车轮不应有啃轨现象;导电装置应平稳,不应有卡阻、跳动及严 重冒火花现象。8.4. 2.5 机械部件运转时,应无冲击声和其他异常声音。8.4.2.6 钢丝绳在任何部位均不应与其他部件干涉。8.4. 2. 7 运转过程,制动闸瓦应全部离开制动轮或盘,不应有任何干涉。8.4.2.8 带有挂脱梁的启闭机应做挂脱闸 门的试验。8.4. 2.9 双吊点启闭机应进行闸门吊耳轴中心线的水平偏差检测或双吊点同步的检测。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时,应短接载荷限制器的报警及保护回路,做完动载试验后恢复到设定状态, 恢复后载荷限制器装置应准确可靠。1.1.1.1 试验过程中应由启闭机额定载荷的75%、1 00%、1 25%逐级递增进行,高一级试验应在低 一级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载荷应离地面100mm 200mm,停留时间不应少于I Omi n,启闭机 应稳定、无失稳现象;卸去载荷后,门架或桥架应无永久变形。1.1.1.2 静载试验中主梁跨中挠度值不应大于L/ 700,悬臂端挠度值不应大于Ln/350( L为主梁 跨度,Ln为悬臂端长度)。1.1.1.3 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