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借代和借喻-名师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借代和借喻-名师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借代和借喻敎學设计敎學目标:辨析借代和借喻这两种修辞手法一、 认识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事物密切相关的 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从而突出表达对象的特点。借代中代体表示的事物必须与本体表示的事物相关,否则不能构成借代。借代注重本体和代体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特征代替本体例: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掌破合,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分析:由于前文已经出现了“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样的明喻句,那么当圆规再次
2、在文章中出现时,此刻“圆规”就是对杨二嫂形象特征的刻画,因此是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的修辞手法。2、 局部代替整体例:对面来了四个轮子,老胡随手一抬,把自己的两个轮子拐进胡同里。分析:不管是“四个轮子”还是“两个轮子”,都是小汽车和自行车的一部分。3、 专名代替泛称例: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分析: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4、 具体代替抽象例:他之所以这样胆小,是怕丢了头上的那顶乌纱帽吧!分析:“乌纱帽”一个具体的事物,用来代替抽象的,不可触摸的官职。二、 认识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被喻事物的名称不出现。以作为比
3、喻的事物来代替被喻事物。其作用是是本体形象化。 本体和喻体各代表的必须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且借喻可以改为明喻。 借喻注重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例: 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 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裏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分析: “长而空的文章”和“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能构成比喻。 相似性:枯燥乏味,没有内涵。 明喻句:长而空的文章就像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枯燥乏味,没有内涵。三、练习1、狂风紧紧抱着一 层层巨浪,恶狠狠的将它们用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借喻)2、昨天,他喜提一辆奔驰。 (借代)3、小猫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 (借喻)4、地中海恼羞成怒,将手中的水杯狠狠地砸向地面。 (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