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教学设计(共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教学设计(共12篇).docx(9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元素教学设计(共12篇)第1篇:元素及元素符号教学设计 课题 元素及元素符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本节教材从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顺势给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物质和抽象符号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易于学习和掌握。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这是教学重点。 。 二、学情分析:
2、人类使用符号的历史源远流长,图形、标记、语言文字、数字、公式这些符号的使用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的,学生以前可能不曾体会使用符号给人类带来的便捷,没有体会到身边物质与化学元素的关系以及化学元素与每个人生活的密切关系。而当学生知道物质世界是巨大的、丰富的,其种类繁多,而组成众多物质的化学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恰是元素组成物质时组合的多样性,造就了物质的多样性,并通过元素组成的方式不同将浩瀚的物质世界进行分类整理时,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概念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 2、初步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并能 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判断 3、学会常见的元素符
3、号的写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理解元素、物质、分子、原子四者之间的关系 5、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观念。体会到身边物质与化学元素的关系以及化学元素与每个人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判断,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 2.难点:教学难点是元素概念的形成,分类思想的初步形成和常见元素符号的熟练记忆。 五、教学方法: 化学用
4、语的教学: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通过纸牌游戏归纳元素的简单分类;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 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组织学生制作拆分分子模型,搜集各种食品包装盒,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
5、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利用橡皮泥制作水、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分子模型;搜集各种食品包装盒。查阅元素符号发展简史、制作元素扑克牌。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分子模型。引导观察拆分模型,将相同的原子分别放在一起,分析给出一类原子的统称元素。 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呢? 学生活动:讨论归纳出元素定义。 投影板书: 一.元素 1.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概念中“一类”二字的含义?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是判断
6、是否是同种元素 的依据。 (2)“一类原子”指的是其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所以把它们归成一类,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3)元素是一个描述原子种类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创设情景: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这里的“铁”、“钙”含义是指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搜集到的补钙食品包装盒,找出补钙食品的共性含有钙元素,加深对元素的认识。 设问: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各种元素含量如何? 引导阅读:课本60页有关内容 归纳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计,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记作一
7、只羊、二只龟、三头驴,用铁锅煮。 投影板书:2.地壳中含有元素按含量排列:氧硅铝铁钙。 创设情景:如何表示指定的元素呢? 引入:在认识元素的基础上,再一起学习元素符号。 小组汇报搜集的元素符号发展简史资料。在交流基础上总结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板书】3.元素符号书写规则: 拉丁文第一个字母“一大二小” 学生活动:展示元素扑克牌。一元素周期表为模本,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64页【活动天地】。 小结 元素符号书写的特点;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并将元素进行分类,总结出元素符号的意义。 讲解: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经超过三千多万种,然而到目前我们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三千多万
8、种物质都是由这一百多种元素所组成的。我们可以将这一百多种元素分为三大类。 投影板书:4.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5.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1)表示氢元素。(2)表示一个氢原子。 如2H则表示两个氢原子。 讲解: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正确掌握这一用语,对学好化学科有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此元素的原子量。 练习:1.下列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有错误,改正过来。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改正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改正 猛 Mn 钙 CA 镁 Mg 炭 C 贡 Hg 铝 a
9、L 2.元素符号组合游戏:请把它们变为你认识的元素符号。 A B C M N a u e l g 3.试找一找,下述哪些物质里含有相同的元素? 氧气(O2) 水(H2O) 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硫(SO2)、氢气(H2)、硫粉(S)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归纳出物质的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投影板书:二.物质的分类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金属单质:Mg、Zn、Fe、Cu 非金属单质:O 2、N 2、S、P、H2 稀有气体单质:He、Ne、Ar 化合物 氧化物:CO 2、P2O 5、SO 2、Fe3O4 酸、碱、盐(以后学)
10、 做一做:用模型摆出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总结、扩展 1.元素是具有系统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几种原子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主要是看核内质子数是否相等。 2.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设计 一元素: 1.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有元素按含量排列:氧硅铝铁钙 3.元素符号书写规则: 拉丁文第一个字母“一大二小” 4.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5.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二物质分类 作业: 必做:配套练习册86页111; 选作:配套 89页 22、23;
11、课外探究:查阅有关2种元素名称的由来 第2篇: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高中化学课堂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在课堂中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把新化学知识融入到创设的情景中,采用问题启发式、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实现新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融合。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苏教版化学2专题一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中的一节内容。本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化学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
12、的微粒观,认识元素的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取决于它的结构,为后续章节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有机物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模型和化学用语在化学概念和理论学习中的作用,感受化学世界体现的对立和统一。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内容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入手,了解元素周期律,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元素的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它们的性质也符合一定的规律。 【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对象是普通高二的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对比、分析、归纳等逻辑方法并能简单应用。同时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之上学习元素周期律,能更好的接受学习。但是处在这个年龄
13、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不够缜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概括不够全面、详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适宜的引导。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等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素周期表规律的探究,以及元素性质的规律性的探究,学会分析、总结规律,并能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对元素性质实验的探究,养成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
14、学重点确定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教学重点确定为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采用教法有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练习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是为了把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响应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新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形成有意义的构建,再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最后通过练习使对新的知识进一步的巩固。 采用的学法主要小组讨论法和分析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所呈现的学习资料的分析、概括和总结法,得到自己的想要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通过实验演示、观察来推断具
15、体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类型: PPT 实验 多媒体来源: 教师自制 实验室 多媒体使用: 播放 教师演示 多媒体效果: 增加课堂生动性 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以实验演示为主图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环节一:故事设疑,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PPT,上面出现的是一段关于门捷列夫利用元素周期律预言镓元素的性质的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神奇的规律让门捷列夫大胆的猜测嫁的性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下这个神奇的规律。 【设计意图】:以化学小历史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化学认识的同时引发
16、相关的思考,这样做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 环节二:知识回顾,展开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PPT,上面呈现的是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展示电子层模型示意图,给学生感性认识,更易于理解电子的分层排布。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理解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以及电子层的符号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书P13表12,并观察多媒体展示的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情况,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由于书上只是提供了120号元素的电子层排布,如果要推出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 【教师活动】:关于元素的排布示意图,我们上节课就已经学习过了。同学们
17、回忆下上节课的相关知识点,并思考PPT上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否存在什么规律? 【学生分析】:、 【教师活动】: PPT展示关于118号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的分布的折线图。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的分布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由于书上只是提供了120号元素的电子层排布,如果要推出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我认为还需要增加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所以在教学时补充了这一点,这更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推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则:核外电子总是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到外,依次排在能量高的电子层; (2)每个电子层最多排2n个电子; (3)最外层8个电子(当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
18、,次外层18个电子,倒第三层32。 【教师总结】: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设计意图】布鲁纳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有效的知识回顾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预热。这部分我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来推断新知识,这样的学习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新旧知识之间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构建。 【教师活动】:既然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那么原子的半径又是如何变化的呢?同学们阅读相关数据,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有哪些规律,并动手绘制出原子半径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图。 【学生活动】: 观察数据,分析讨论并总结。并绘画图线 【学生
19、回答】: 关于原子半径的变化,第二周期变化规律从大到小,第三周期也是从大到小。 2 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几个周期一起来看,对于原子半径,同一横行,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纵列,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教师活动】:对于行与行之间表现出来的变化趋势,就不难发现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半径为什么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呢?同学们想想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影响呢?提示:试着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考虑看看,有没有同学能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呢? 【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同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就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0、(稀有气体元素除外)。那么同理,同族原子,从上而下,有效核电荷数增加不多,随着电子层数增多,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就减弱,这样原子半径就逐渐增大了。 【归纳总结】(1)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等,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高正价逐渐升高,最低负价从IV A族开始,从-4变到-1.(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设计意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对比、分析、总结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图表数据,并对他们进行分析和概括,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的交流与讨论,结合小组成员的智慧。加强学
21、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环节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师活动】: 我们都知道结构决定性质,那么元素的性质是否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呢?我们先从最简单的金属单质看下。老师这里给出三种金属元素,钠、镁、铝。大家根据PPT上的信息提示,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三者的金属性的强弱。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接着演示课本上活动与探究的三个实验。通过这三个实验同学们发现这三者金属性的强弱分别是什么了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慨括】 :我们由此可以知道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是减弱的,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是增强的。 【教师活动】:我们知道了元素的金属性是这么变化的,那么元素
22、的非金属性是怎么变化的呢?我们知道可以从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同学的阅读课本探究活动二的相关内容,然后试着概括下它存在哪些规律?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概括总结。 【教师总结】: 由这些元素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我们可以概括出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教师活动】: 我们已经知道,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直接影响着元素的化合价,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预测一下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也存在相应的规律?同时说明:由于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多都少于4个,故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表现出正价,即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正
23、,相反,非金属元素通常得电子,化合价为负。当然,如果是几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有些元素就会表现出正化合价。那事实上到底是不是我们预测的这样呢?现在请大家结合表格中给出主要化合价,首先,它们的化合价是不是跟最外层电子数目有着一定的联系啊? 【学生分析数据并的到相关的结论】:(1)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这里要注意的是氧跟氟不显正价的(2)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元素最低负化合价|=8。 【教师总结】: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除稀有气体元素) 【设计意图】: 在探究元素金属性的分布规律时,关于那三种元素,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有很深入的了解了,在
24、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相关的信息提示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缜密性。再者结合实验进行教学,有利于把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环节四:练习巩固,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目看看大家的掌握情况。PPT播放题目。 【反馈练习】 1、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不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是( B ) A.电子层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半径 D.最外层电子数 2、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C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升高 B.P、
25、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B、C、N、O、F原子半径依次升高 D.Li、Na、K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3、一般来说,非金属元素R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N,则这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N ,最低负化合价为 -(8-N) 。(118号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教师结合板书总结今天上课的内容】:通过这结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元素的性质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通过几个典型的练习来检验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是否充分掌握。同时我也可以通过这个环节及时得到教学反馈,从而可以进行及时的进行补充说明。利用最
26、后的黄金两分钟,结合板书让学生回顾记忆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规律 二、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 三、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四、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第3篇:元素教学设计.doc 学 习 资 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
27、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
28、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
29、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四、设计思路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 习 资 料 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 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 五、教具设计 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 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 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
30、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回答 引入课题2“元素”。 教学新课 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 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 习 资 料 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 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 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
31、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投影2。 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 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 4.投影3。 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 阅读课本
32、71页 二、三两节、图4- 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 习 资 料 引入新课 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 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 教学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
33、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 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 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 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 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小结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 习 资 料 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 仍以小
34、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 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 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 (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 七、板书设计 课题2.元素 (一)元素 1.什么叫做元素?
35、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 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 习 资 料 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第4篇:元素化合价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元素化合价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化合时,其原子数目比是一个一定的值,物质的组成是一定的。 2 体验物质化合时有个同价交换的性质。 3 记住一些元素化合价 4 能用元素化合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重点:记住一些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难点
36、:元素化合价的概念的构建。 教学过程: 教师:前一课时我们学习了化学式,请同学们回顾: 1) 什么是化学式?尽你的所知,写出尽可能多的物质的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及元素符号的组合的式子表示物质及物质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学生写出自己所知道的化学式。) 2) 化学式有何意义?说出你所列出的化学式的意义?(这里有必要从单质的化学式和化合物的化学式两个方面去讨论) (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表示物质组成元素的原子数目比。) 学生解释自己写下的化学式所表示的物质的名称和组成意义,说出每个化学是如何表述这种物质的组成的? 教师:从学生所列的化学式里选出一些化学式按一定规律排布(选哪些化学式
37、?如何排布?值得研究。以下暂)作为构建化合价的材料。(同样的有意识从单质和化合物的角度去进行建构,因为化合价是物质跟物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单质的化合价是人为的规定为零的,所以先挑出单质的化学式,或者单质的化学式怎么写放在上一节应该更合适一些,可以分散本节课的难度。然后挑出一些化合物的化学式,找出规律,引出化合价的概念。) (化合价是化合物中元素的原子化合时体现出来的元素的性质,单质的化学式原来没考虑,现在想,应该在化学式中就掌握好,而在此课中,在总结部分提出并讲解。) 等价交换我觉得这个点子挺好的,具有相同的元素的化合价去交换相同或是不同元素的化合价这样一组一组的去分析。 同价换同价如:
38、HCl和 KCl ,再可以多举些这样一换一的例子,如HgO 和 MgO 等, 再举另外一个层次的例子,多换一或者一换多,即不同价态之间的交换:如: H2O 和HCl 为什么出现了原子个数的不同呢,等价交换从而提出元素的化合价。在多举些类似的事例:如 H2O 和 HgO ,NaCl 和 MgCl2 AlCl3 这样把价和数目结合起来等价交换。从而再来归纳元素的化合价的概念。再推而广之,怎么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和化学式怎么推元素的化合价。 HCl H2S MgO NaCl HgO H2O 上面的化学式告诉我们,各种物质组成是一定的,也就是说组成物质的各原子之间的数目比是一定的,不能改变的。 HCl中
39、,一个氯原子只能与一个氢原子结合; 在H2S中,一个硫原子只能与两个氢原子结合,而不能多也不会少; 在H2O中,一个氧原子只能与两个氢原子结合,而且也不能多也不会少; 而在MgO中,一个镁原子只能与一个氧原子结合,也是不能多不能少的; 总结以上知识,我们认识到: 副板书一种元素的原子在与另外一种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其原子数目比值是一定的。 学生讨论现在设想: 1) 如果钠原子Na要与硫原子S结合,形成化合物,你能写出其化学式吗? 2) 如果钠原子Na要与氧原子O结合,形成化合物,你能写出其化学式吗? 3) 如果镁原子、汞原子要与硫原子结合形成化合物,你能定出其化学式吗? 学生讨论:写出这些物质的
40、化学式 教师追问:你们的这些化学式都写对了。你们是怎么想到要这样写的呢?这些原子之间化合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原子之间化合时不是随便组合,而是有一定规律的) 教师确实如同学们所认识到的一样,原子之间化合时,一个原子只能与一定数目的其它元素原子结合。如果进行交换化合时,也会遵循这个数目,就好象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总是以等价的方式进行的。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原子结合时的这种规律,由于元素种类很多,它们结合形成很多物质,对于这些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推导。但我们看到这是很不方便的。 有不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原子数目比的这种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
41、要学习的元素化合价。 板书: 二、元素化合价 教师:什么是元素合价呢? 我们设想,将各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合时结合其他原子数目作“价”,知道每种元素的“价”后,我们就可能将任何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数目组合成化合物,从而写出其化学式。如: H:+1价;Cl:-1价;S:-2价;O:-2价;Mg:+2价;Hg:+2价。 现在,我们将正价元素符号写在前,负价元素符号写在后,增加原子的数目,使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我们就可以写出前面所讲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2S(+12 + (-2)=0)、Na2O(+12 + (-2)=0)、MgS(+2 + (-2)=0)、HgS(+2 + (-2)=0) 同样,
42、我们可以不用记忆写出:HCl H2S MgO NaCl HgO H2O 等物质的正确的化学式(请同学们计算这些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 这样,化学科学工作者们,经过研究,给很多元素规定了元素的化合价,请大家看元素化合价表,记住这些元素的化合价。 板书: 1 概念:元素化合价是元素之间化合时所表现出来的结合其他原子数目能力的表示。 2 理解: (1) 元素化合价有正、负之分,显正价的元素与显负价的元素原子结合。 (2) 元素化合价写法: (3) 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例举讲解) (4) 记住一些常见的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是由几种元素的原子固定组合,在化学反应中不分离的:如:OH、NO 3、S04,CO 3、NH4等,其整个原子团的化合价是由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决定的,也可以记住:分别为:- 1、- 1、- 2、- 2、+1) (5) 在一种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6) 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都有一个负价,有的可能有几个正价。 (逐项举例讲解) 下面我们讲如何运用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3元素化合价的运用 知道元素的化合价,我们可以写出任意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板书: 1)化学式的写法规则: (1)正价(元素其符号写)在前,负价(元素其符号写)在后。 (2)(计算各元素原子数目,找到最简原子数目比,并使其)化学式中各元